記者 劉偉
「俺身患殘疾,他母親還有精神病,小河患嚴重精神病多年了,經常打人破壞東西。以前沒辦法只能把他鎖在家裡,現在黨的政策好了,政府幫助我們治療託養,生活也有盼頭了。」周小河的父親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周小河(化名)是商水縣張莊鄉人。十七八歲時,在外打工與人發生衝突後出現精神異常,已經發病八年。他母親患有精神病,父親視力低下喪失勞動能力,妹妹在外上學,收入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因為家庭困難,周小河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療,病情不斷加重。無奈,他被父親用鐵鏈鎖在一間小屋裡。
10月20日下午,記者在周口精神康復醫院一病區見到了周小河,他身著乾淨的病號服,看上去情緒很穩定,在活動大廳走動。據該病區主任陳飛告訴記者,周小河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是9月11日來到醫院的,來時蓬頭垢面,不與人交談,時常有衝動行為。現在通過一個多月的抗精神藥物治療和輔助心理幹預,現在可以正常交流,情緒穩定很多,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如果能長期堅持治療,有望回歸家庭。
周小河是我市首批集中託養的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其中之一。
今年上半年,我市通盤謀劃,在全市範圍內對精神智力貧困殘疾人進行摸底排查。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協調和安排下,市扶貧辦、市民政局、市殘聯等多部門聯動,進行調研考察,出臺了《周口市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實施方案(試行)》。方案明確指出: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和個人自願的原則,真正做到「應治盡治」「應養盡養」,實現「救治一人,解放一家」的工作目標,從而築牢了脫貧路上的「最後一道防線」,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人、不少一人」。
據了解,我市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工作,經過綜合考量,市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選定周口精神康復醫院作為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先期試點機構。該機構自9月10日開始收治託養第一位病人,截至目前,已收治託養268人,符合條件的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還在陸續收治中。
他們在定點託養機構,不但得到了系統有效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幹預,還會得到生活照料。
據周口康復醫院院長李振斌介紹:他們來到我們醫院後,首先給他們洗澡、理髮、剪指甲,然後進行病情評估,分區、分類、分級進行管理。生活上,我們按照制定的食譜,定時送餐到病區,每周都不重樣。有進食困難的,醫護人員幫忙進餐。一周兩次洗澡,確保服務對象身體清潔、無異味。選擇身體條件好的,有認知能力的病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療活動,比如插花、做泥泥狗等。這樣通過勞動,不但能幫助其鍛鍊大腦、協調手眼,還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而且也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以補貼家用。整個病區無死角監控,醫護和安保人員每半個小時進行交叉巡視,確保他們的安全。
2020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指示精神,我市決定開展「精神智力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工作」,以確保我市如期完成扶貧助殘工作目標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