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曾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小康路上如何不落一人?重度殘疾人託養之困如何解?
為保證貧困殘疾人家庭順利脫貧,河南平頂山市葉縣嘗試採用集中託養的方式,幫助重度殘疾人家庭解放勞動力,從而實現脫貧。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可享受一日三餐、定期洗澡和體檢;還優先聘任殘疾人親屬做護工,讓他們做到以勞養老,活出尊嚴。
儘管貧困重度殘疾人在生活中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方便、不如意,但住進託養中心這個「新家」,每天的日子都是幸福的。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1
「我能全心照顧他們娘倆,還能賺工資」
「俺一家就三口人,倆人都是重度殘疾。我不能出門打工,整天都要照顧他們娘倆,在家種點莊稼,再養點家禽,勉強維持生活,那時候日子是真難熬!」張長栓是葉縣常村鎮趙嶺村的村民,他的兒子自幼因病毒性腦炎後遺症致殘,2014年他的妻子又因腦梗塞致殘,張長栓一下子需要同時照顧兩個重度殘疾人,生活的重擔讓他分身乏術,貧困的家庭更加貧困。
2018年,葉縣開始探索建立建檔立卡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張長栓在村委幹部的勸說下,一家3口人一起搬到託養中心。
「到這後管吃管住,花不著錢。我也能全身心照顧妻子和兒子,做護工一個月還能發1800元的工資。攢下點錢,我還能給他們買點水果點心啥的,生活過得比以前輕鬆多了。」張長栓的眼裡充滿了希望。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2
「家裡的『頂梁柱』終於能出去賺錢啦」
馬建旗,是託養中心一位重度殘疾人。父母去世後,便一直由嫂嫂張麥一家人照顧。「他個頭比較大,之前在家的時候,我一個人扶不動他。我老公擔心我照顧不過來,也不敢出遠門。」馬建旗的嫂嫂張麥說。
2018年,張麥聽說田莊鄉張林莊村建立了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因為馬建旗屬於五保戶,符合條件,張麥便申請把他送到了這裡。為了方便繼續照顧小叔子,張麥也同時申請成為一名護工,隨著小叔子一起到了託養中心。除了照顧自己的小叔子,張麥也照顧其他重度殘疾人,每個月還可領到1800元的工資。
「現在的政策好了,在託養中心,建旗吃住都不用花錢,他哥也可以出去賺錢了,我們家的壓力減輕了不少。洗澡、理髮都比家裡方便,環境衛生也比在家裡好。平時我還可以跳跳廣場舞。建旗在這裡生活好,我也算對得起這個家了。」說起目前的狀況,張麥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3
給殘疾人「安」一個家
託養中心有了,如何讓重度殘疾人生活得更加安全和舒心呢?
葉縣整合了殘疾人「兩項補貼」、低保金、五保金,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貼,對每名入住殘疾人每月撥付833元生活費用。託養中心按照「1+2」的管理模式配備護工,1個護工護理2個殘疾人,吃住在同一個房間。
護工上崗前,專業人員會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保證護工熟練掌握殘疾人特殊護理知識,並從殘疾人實際需要出發,盡職盡責對每個殘疾人進行細心服務,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託養中心不斷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儘可能動員和鼓勵託養人員參與互動互樂,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激發他們熱愛生活、找回自我、重塑自我的信念。
為保證安全,2018年,託養中心安裝了室內報警及聯動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同時安裝了煙感報警系統、智慧用電監管系統、緊急呼叫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等,時刻掌握殘疾人的安全動態情況。
目前,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已累計入住貧困重度殘疾人35人,有護工17人。通過集中託養,提高了重度殘疾人的生活水平,解決了重度殘疾人家庭的脫貧難題,真正實現了「託養一個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脫貧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網
編輯:武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