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走基層」中青網:重殘託養如何解?平頂山為重度殘疾人「安家」

2020-12-27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曾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小康路上如何不落一人?重度殘疾人託養之困如何解?

為保證貧困殘疾人家庭順利脫貧,河南平頂山市葉縣嘗試採用集中託養的方式,幫助重度殘疾人家庭解放勞動力,從而實現脫貧。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可享受一日三餐、定期洗澡和體檢;還優先聘任殘疾人親屬做護工,讓他們做到以勞養老,活出尊嚴。

儘管貧困重度殘疾人在生活中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方便、不如意,但住進託養中心這個「新家」,每天的日子都是幸福的。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1

「我能全心照顧他們娘倆,還能賺工資」

「俺一家就三口人,倆人都是重度殘疾。我不能出門打工,整天都要照顧他們娘倆,在家種點莊稼,再養點家禽,勉強維持生活,那時候日子是真難熬!」張長栓是葉縣常村鎮趙嶺村的村民,他的兒子自幼因病毒性腦炎後遺症致殘,2014年他的妻子又因腦梗塞致殘,張長栓一下子需要同時照顧兩個重度殘疾人,生活的重擔讓他分身乏術,貧困的家庭更加貧困。

2018年,葉縣開始探索建立建檔立卡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模式。張長栓在村委幹部的勸說下,一家3口人一起搬到託養中心。

「到這後管吃管住,花不著錢。我也能全身心照顧妻子和兒子,做護工一個月還能發1800元的工資。攢下點錢,我還能給他們買點水果點心啥的,生活過得比以前輕鬆多了。」張長栓的眼裡充滿了希望。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2

「家裡的『頂梁柱』終於能出去賺錢啦」

馬建旗,是託養中心一位重度殘疾人。父母去世後,便一直由嫂嫂張麥一家人照顧。「他個頭比較大,之前在家的時候,我一個人扶不動他。我老公擔心我照顧不過來,也不敢出遠門。」馬建旗的嫂嫂張麥說。

2018年,張麥聽說田莊鄉張林莊村建立了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因為馬建旗屬於五保戶,符合條件,張麥便申請把他送到了這裡。為了方便繼續照顧小叔子,張麥也同時申請成為一名護工,隨著小叔子一起到了託養中心。除了照顧自己的小叔子,張麥也照顧其他重度殘疾人,每個月還可領到1800元的工資。

「現在的政策好了,在託養中心,建旗吃住都不用花錢,他哥也可以出去賺錢了,我們家的壓力減輕了不少。洗澡、理髮都比家裡方便,環境衛生也比在家裡好。平時我還可以跳跳廣場舞。建旗在這裡生活好,我也算對得起這個家了。」說起目前的狀況,張麥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03

給殘疾人「安」一個家

託養中心有了,如何讓重度殘疾人生活得更加安全和舒心呢?

葉縣整合了殘疾人「兩項補貼」、低保金、五保金,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貼,對每名入住殘疾人每月撥付833元生活費用。託養中心按照「1+2」的管理模式配備護工,1個護工護理2個殘疾人,吃住在同一個房間。

護工上崗前,專業人員會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保證護工熟練掌握殘疾人特殊護理知識,並從殘疾人實際需要出發,盡職盡責對每個殘疾人進行細心服務,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託養中心不斷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儘可能動員和鼓勵託養人員參與互動互樂,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激發他們熱愛生活、找回自我、重塑自我的信念。

為保證安全,2018年,託養中心安裝了室內報警及聯動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同時安裝了煙感報警系統、智慧用電監管系統、緊急呼叫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等,時刻掌握殘疾人的安全動態情況。

目前,葉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已累計入住貧困重度殘疾人35人,有護工17人。通過集中託養,提高了重度殘疾人的生活水平,解決了重度殘疾人家庭的脫貧難題,真正實現了「託養一個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脫貧目標。

來源:中國青年網

編輯:武巖

相關焦點

  • 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集中託養模式有效破解重度殘疾人脫貧難
    其中,駐馬店市有60萬殘疾人,佔到河南省殘疾人總數的十分之一,有24萬殘疾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建檔立卡的智力、肢體重度殘疾人有2.96萬人,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全面小康如何實現?就此,河南省駐馬店市市委書記陳星接受了《華夏時報》記者的採訪。
  • 新蔡縣棠村鎮殘聯多舉措做好貧困重度精神病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鄭玉鋒)2020年以來,新蔡縣棠村鎮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造貧困重度精神病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做好貧困重度精神病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工作,建立健全殘疾人工作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貧困重度精神病殘疾人入住託養中心工作需求與服務供給的對接
  • ...山東細化16至59周歲智力殘疾人及重度肢體殘疾人託養國家標準
    閃電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此次發布的兩項標準將服務對象的範圍確定為「處於16至59周歲的智力殘疾人及重度肢體殘疾人」,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其他基本公共服務不能覆蓋的困難成年殘疾人群體得到基本的照料服務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訓練。
  • 我市紮實做好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
    我市高度重視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目前,全市符合照護和託養條件的對象總人數為279人,其中享受居家照護的有258人,綜合託養機構託養的有21人,全年應發補助資金210.96萬元。出臺方案,建立長效機制。
  • 桐花樹下,以愛為家——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的感人愛心故事
    然而,對於有一部分人來說,生命處在無知和混沌之中,成長環繞著世人的嘲笑譏諷,他們就是殘疾人。從他們誕生起,就缺少愛的呵護陪伴,更不用說在成長中獲得快樂和溫暖。 殘疾人託養事業旨在讓殘疾人得到更好的成長生活環境,得到愛的呵護和培養,讓生命在愛的澆灌中成長。 桐花樹下,以愛為家。
  • 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的故事感動網友
    桐花樹下,以愛為家——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的感人愛心故事周蘆屾   梁山泉然而,對於有一部分人來說,生命處在無知和混沌之中,成長環繞著世人的嘲笑譏諷,他們就是殘疾人。從他們誕生起,就缺少愛的呵護陪伴,更不用說在成長中獲得快樂和溫暖。殘疾人託養事業旨在讓殘疾人得到更好的成長生活環境,得到愛的呵護和培養,讓生命在愛的澆灌中成長。桐花樹下,以愛為家。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成立於2017年,2020年3月遷址陽湖坪原張家灣小學校園。
  • 全省殘疾人託養照護服務機構有序復工復產
    4月29日,記者從省殘聯獲悉,為做好託養照護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省殘聯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總體部署和中國殘聯有關要求,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準施策,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全省殘疾人託養照護服務機構安全有序,平穩運行。
  • 【巡禮"十三五"·殘疾人事業這五年】織密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的...
    從此我們再也不用為每月家裡的糧袋子發愁。」快到年底,家住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的重度殘疾人餘滿根又一次領取了當地政府發放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雖然這份補貼只有幾百元,但是在他眼中卻顯得格外珍貴。
  • 寧波8個「殘疾人之家」獲評五星級,數量居全省之首
    以愛之名,為殘疾人提供託養服務 「殘疾人之家」屬於殘疾人託養機構,從殘疾人「陽光家園」等託養機構發展而來,是指以日間照料為主,主要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訓、康復服務、文體活動、輔助性就業等服務的專門機構。
  • 武宣縣真抓實幹,堅決不讓一個貧困殘疾人掉隊!
    >抓項目 讓幫扶更精準扶殘脫貧,如何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武宣縣從致貧原因入手,一改扶貧常見的「大水漫灌」模式,有針對性地實施精準「滴灌」,通過發動基層農村黨員開展「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項目,就近結對幫扶本村就業年齡段貧困殘疾人,並指導幫扶對象分析致貧原因,為他們選好生產經營項目。
  •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 杭州發布託養機構傳染病預防控制規範
    據了解,杭州市殘疾人託管中心是國內首家以成年重度智(精)殘疾人為主要對象,以「託養、託管」為主要形式,集康復、醫護、教育、培訓、輔助性就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專業託養機構。目前,中心500個床位已有400人入住。
  • 陝西:5年間36.7萬殘疾人告別貧困
    屈軍俠介紹,目前合作社已成為洛南縣就業扶貧基地,輻射帶動約5000名老、弱、貧、殘及富餘勞動力就業。記者從陝西省殘聯了解到,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陝西省年度建設30個扶貧示範基地,輻射帶動1500名殘疾人增收,今年增加建設了60個扶貧示範基地,輻射帶動1800多名殘疾人增收脫貧。
  • 凝心聚力 開創東營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年來,東營市殘聯以「服務大局、服務殘疾人、服務基層」為根本,以全面推進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工作改革創新為動力,緊緊圍繞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強化民生保障大力推動殘疾人脫貧攻堅各項措施落實認真做好殘疾人建檔立卡數據核對和需求調查工作。
  • 安陽市召開特困暨精神重度殘疾人員醫療機構集中託養現場會
    4月30日,安陽市特困暨精神重度殘疾人員醫療機構集中託養現場會在滑縣召開。安陽市副市長劉建發出席現場會並在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下實地觀摩了醫療機構集中託養工作推進情況。滑縣、湯陰縣進行了經驗介紹,安陽市民政局、市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就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
  • 膠州心康醫院託養中心做精神殘疾人的「守護者」
    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精神殘疾人託養中心護士長杜安平介紹說,這是疫情期間上班前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將病毒隔離在病房之外,全力做好精神殘疾人的『守護者』。」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 市殘聯舉行2020年新聞發布會暨新聞媒體交流會
    在座各位新聞單位、媒體記者一直以來對我市殘疾人事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為殘疾人發聲,為殘疾人事業爭取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在每年的全省「好新聞」評選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為推動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此我代表市殘聯對各位新聞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 50萬植物人如何安放?大陸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裡的悲喜人生
    「我想為植物人提供基本的醫療和生活照護,讓他們能夠自然、平靜、帶著尊嚴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相久大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他也希望,託養中心能成為一個為家屬解決後顧之憂的地方,家屬把親人送來後可以安心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
  • 我市首批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被集中託養
    以前沒辦法只能把他鎖在家裡,現在黨的政策好了,政府幫助我們治療託養,生活也有盼頭了。」周小河的父親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周小河(化名)是商水縣張莊鄉人。十七八歲時,在外打工與人發生衝突後出現精神異常,已經發病八年。他母親患有精神病,父親視力低下喪失勞動能力,妹妹在外上學,收入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因為家庭困難,周小河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療,病情不斷加重。
  • 桐花樹下 以愛為家
    然而,對於有一部分人來說,生命處在無知和混沌之中,成長環繞著世人的嘲笑譏諷,他們就是殘疾人。從他們誕生起,就缺少愛的呵護陪伴,更不用說在成長中獲得快樂和溫暖。殘疾人託養事業旨在讓殘疾人得到更好的成長生活環境,得到愛的呵護和培養,讓生命在愛的澆灌中成長。桐花樹下,以愛為家。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成立於2017年,2020年3月遷址陽湖坪原張家灣小學校園。
  • 寧夏為135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適配電動輪椅
    近日,2020年電動站立式輪椅公益助殘項目驗收發放工作正在進行中,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前往全區各地,對符合條件的135名重度肢體殘疾人開展適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