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辛|追憶孫道臨先生

2020-12-20 視界World

你會說話嗎——追憶孫道臨先生

作者:王久辛

說話誰不會?這的確不是問題。然而,這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要麼溫家寶總理怎麼對作家們說:「要用心說話」呢?看來還是有胡喊亂說的。

對於表演,特別是對話劇以及朗誦表演,我說不出什麼道道來。但是我是幸福的,因為我聆聽過不止十次八次孫道臨先生的朗誦。而且作為中山音樂堂大型系列朗誦音樂會「聆聽經典」的策劃及總撰稿之一,曾與孫老道臨先生合作過,也就是說有過比較密切一點的交往。現在回憶起我與孫老道臨前輩討論問題時的情景:他說話總是若有所思,讓你感到他在慎重地擇詞選句;眼睛總是看著你,讓你感到他非常的尊重你;語調永遠是那麼平穩,令你有平等對話的資格;而音質——他那獨特的音質,像小號金燦燦的音色,在北京中糧廣場那昏暗的咖啡廳裡,像一縷一縷的金光閃耀,使與他討論問題的晚輩我,總有一種異樣的美麗在心頭蕩漾。想想看,孫老當時八十歲,而我比他小了一半。他那樣與我談話,我會有什麼感覺呢?我想,換了任何人,都會有一種幸福感在周身瀰漫。

昨天聞之先生西去,回憶與先生的短暫交往,那音容宛在眼前,自有一股仙風在我周身的所有骨道中嗖嗖掠過。我甚至想,我的一字一句與人談話的方式,是不是受了先生的薰染呢?我不能肯定我是否有過模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欣賞先生的表達方式。在孫道臨先生朗誦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時,我體味先生每一次的朗誦都不一樣,聲音永遠是那麼的自然,卻又那麼的不一樣——他是隨著臺下人的情緒在起伏,而那調整後的語調又全是用心吐出來的,所以聆之便讓人心動。先生有時朗誦聲音極低,然而又極其清晰,使坐在最後包房的我們策劃班子的人員,都聽得一清二楚。

記得吳佩華對我說:「不一樣,真不一樣。」是的,孫道臨與其它藝術家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總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灌入臺詞的每一個字,而每一個字都仿佛在他嘴裡含了很長時間,然後才吐出來的,所以聽眾便有如獲珍珠金豆的感受。「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真是有理不在聲高,動人不在張狂,高貴不在地位的高低貴賤,有力量不在於貶低別人啊。我認識許多藝術家,也喜歡很多藝術家的表演,但真正給我啟迪,讓我理解表演的本質,仍然是憑心動人的——惟有孫道臨先生。

一次我攜夫人及愛女去看演出。來到音樂堂後便找到劇務姜江說:「孫老這會兒忙嗎?夫人女兒想去看望老人家」。姜江說:「不忙」。便領著我們到後臺演員休息室見了孫老。他正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沉思,真像一座雕像。女兒小雅衝著孫老便喊「孫爺爺好」。由於激動,聲音有些分離。孫老說:「嗯,聲音不錯,會唱歌嗎?你的聲音怎麼有點叉?」我忙說:「見了您,她激動的唄。」孫老說:「見我一個老頭子有什麼激動的?」他仍然是那麼平和安祥,而那聲音仍然是那麼的質純金燦,像在口中含了很長時間,裹熱含溫,樸拙純正。

昨天晚上回家,我沒有告訴女兒孫爺爺去逝的消息。我想,只要她不知道,我永遠也不會對她說。因為,我希望女兒永遠記得的是活著的孫道臨爺爺。

現在孫老道臨先生去世了。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來緬懷他、紀念他。我知道他不偉大,但他很用心,是很用心來說話、表演的藝術家。他感染了很多人,所以很多人都記得他,懷念他。我相信這樣用心從藝的藝術家,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仍然會是卓越的,我相信。願孫老道臨先生好走!

相關焦點

  • 孫道臨,是多才多藝的電影表演藝術家,「60年代最瀟灑的男人」
    此片在當年風靡一時,孫道臨扮演的英俊善良的風流才子蕭澗秋,傾倒了無數男女影迷。社會上曾掀起了一陣「蕭澗秋旋風」,有的人跑遍上海,為的就是覓一條他圍的豆綠色圍巾,尋找一種勾人心魄的小資情調。孫道臨出演的電影軍人系列作品:孫道臨出演的電影,可分文人系列和軍人系列作品,其在銀幕上的「軍人系列」,影響更大。《渡江偵察記》中的偵察連長李春林是他第一次演兵,他的激情演繹,在觀眾中反響強烈。
  • 向經典致敬 一一追思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 ||上海 銅 城
    一一追思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                                ● 銅  城 ‍‍2018年8月25日傍晚時分,老同學石徵盛打來電話:「快看電視,CCTV4有關孫道臨老師的……」。
  • 孫道臨,晚年因病失憶,唯獨不忘妻,85歲臨終拖病體為她買戒指
    在讀期,孫道臨與自己同一年級的黃宗江結為好友,因為黃宗江當時正在為新片挑選男主,看到眉清目秀、玉樹臨風的孫道臨便將其敲定成主演,孫道臨以此對表演充滿了興趣,也開始嘗試接觸更多的表演形式。他一定積極參與校園劇團舉辦的各種表演活動,憑藉著一場又一場的舞臺表演,孫道臨積攢了不少經驗。
  • 藝術大觀|王久辛和他的《狂雪》
    這個夜晚,王久辛坐在宿舍的書桌前,思緒紛飛,筆走龍蛇,一行行詩句落到了稿紙上——「我和民族面壁而坐,坐得忘記了時間」(《狂雪》詩句),詩人王久辛在與民族面壁而坐時,思維穿越了五十三年的時光,他仿佛回到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南京,看見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的場景,看到鬼子手中的槍「一梭子彈射出去,就有一排人倒下」(《狂雪》詩句)……詩人感到冰涼徹骨,心中的怒火噴射而出——
  • 《早春二月》主演多已去世 緬懷孫道臨上官雲珠 八旬謝芳俞平健在
    當我第一次看《早春二月》時,就被這部電影的演員們所深深吸引,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作為主演,大家對他們都很熟悉了吧通過這部電影,大家認識了帥氣的孫道臨。他在《早春二月》中扮演肖澗秋,一位落魄的知識青年,穿著整齊,言談舉止風度翩翩。與謝芳扮演的陶嵐真是俊男美女,天生一對呀。這位上影廠著名影星,在我們之前的文章《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也介紹過他。
  • 《不夜城》飾孫道臨父親,反派名家
    1954年版《渡江偵察記》由湯曉丹執導,孫道臨、李玲君、齊衡、孫永平、康泰、中叔皇主演。而其中的反派人物方面,陳述飾演的敵情報處長大家一定記憶猶新,他歪著脖子,敏銳狡猾,詭計多端,表演得真實可信,在許多觀眾看來,似乎陳述不是在演戲,而是他壓根兒就是這個情報處長。
  • 中國電影不乏知識分子形象,缺的是像孫道臨這樣書卷氣十足的演員
    孫道臨是中國電影藝術界著名代表人物,他對各種角色有著較高的駕馭能力,無論是文人還是革命志士還是軍人,他都表演真實,富有激情、毫無做作之感,這表現出孫道臨過人的表演才能。在我眼中,最符合儒家審美的男人,當屬孫道臨這樣的演員,剛柔並濟,君子之風。
  • 《51號兵站》懸念叢生,扣人心弦,孫道臨李緯已逝,梁波羅健在
    該片名角雲集,如孫道臨 No.2 電影中,梁波羅飾演梁洪,張翼飾演老楊,高博飾演吳明,顧也魯飾演宋先生,周瀚飾演周師傅,孫永平飾演小孫,茂路飾演葛老大,曹鐸飾演葛海生,孫道臨飾演政委,溫錫瑩飾演新四軍首長。
  • 難忘《永不消逝的電波》孫道臨王孝忠已逝 今王心剛88歲 袁霞87歲
    該片由著名導演王蘋執導,孫道臨、袁霞、邢吉田、王心剛、孟慶芳等多位演員在其中都有精彩的表現,為全片添磚加瓦。當時的人們誰不知道這部著名的經典影片呢?我想,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給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孫道臨扮演的李俠吧?他正義又堅強,在敵人包圍圈中,依然堅持向戰友們發出永別訊息的場景,在我腦海中還記憶猶新。看完電影之後我不禁由衷感嘆,他就是一名英雄。而那句經典臺詞:「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感動了無數場下的觀眾。
  • 60年代孫道臨王心剛 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 那80年代哪些男星最帥?
    比如60年代,大家最喜歡的銀幕帥哥,一定是孫道臨、王心剛等,而到了70年代,張連文、達式常又開始走紅。那麼到了80年代,又有哪些男明星憑藉帥氣的外形和出色的演技而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呢?咱們先說60年代。那時候人們的內心其實真的更加質樸純真——熱愛讀書,喜歡軍人。所以那時候銀幕上具有書卷氣的男明星孫道臨和以扮演軍人而著稱的王心剛,就成為大家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明星。
  • 孫道臨慧眼識才薦他進上影,曾演《廬山戀》,一家四代都是電影人
    見孫道臨大明星這麼說,張雲立大喜過望,但又有些疑慮地說:「我可以來嗎?我爸爸是上影的。」孫道臨這才知道他是本廠前輩張翼的兒子。有了這段機緣,孫道臨就設法把他引進到了上影廠。 自此,張雲立成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陸續參加了許多電影的拍攝。比較早的如《紅日》《這是我應該做的》《難忘的戰鬥》《大刀記》《特殊任務》《等到滿山紅葉時》等。
  • 《51號兵站》主演僅剩梁波羅健在 孫道臨顧也魯仲星火扮演配角
    這可讓劉瓊傷透了腦筋,經過一番考慮,他從不同的電影廠中,邀請了孫道臨、顧也魯、高博等多位合適的優秀演員參演,群星雲集,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扮演得恰到好處。所以影片非常成功。很多觀眾都慕名前往影院,上座率特別高。
  • 緬懷藍光臨先生
    梅蘭芳先生觀看後,對老師說:「你的基本功很紮實。」 藍老師師從前輩川劇名家曾榮華先生、彭海清先生,同時不拘一格,廣收博採。曾榮華先生曾向自己的另一位學生蔣中偉老師讚嘆藍老師:「光臨是我的學生,可是他身上有些東西,我也還要再從他那裡學轉來。」藍老師最後一次粉墨登臺,應是2013年歲末,為紀念曾榮華先生百歲誕辰,演出曾先生的代表作《評雪辨蹤》。
  • 平安夜,再聽道臨先生演唱的《鈴兒響叮噹》
    請聽孫道臨先生演唱的這首歌。點擊欣賞孫道臨藝術歌曲合集:孫道臨演唱的藝術歌曲集錦
  • 名篇名誦 | 孫道臨誦詠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孫道臨出版有詩歌散文集《走進陽光》、盒帶《唐詩欣賞》等。  孫道臨還是一位出色的譯製片配音大師。他臺詞處理吐字清晰、音色優美、語言準確、感情豐富,他為《王子復仇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基督山伯爵》等二十餘部外國影片配過音。
  • 教師節專輯1 | 《追憶集》與林石城先生的琵琶人生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追憶集》與林石城先生的琵琶人生。林石城先生(1922—2005)是我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是琵琶「浦東派」的傳人,也曾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民樂系教授。但蒼白的文字和頭銜無法體現出林先生對琵琶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2016年,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了由我校教授章紅豔老師主編的《追憶集——紀念林石城先生誕辰90周年》一書。
  • 葉尚青追憶吳茀之先生
    追憶吳茀之先生文/葉尚青(中國美院國畫系教授)「追憶棲宿時,聲容滿心耳。」念往日,吳茀之先生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我聆聽先生授課,或平素接觸、或陪侍先生外出寫生、講學等事例記憶猶新,難以忘懷。今在此記述,以為紀念。
  • 巖田聰追憶書《巖田先生》將推出中文版
    還記得之前任天堂推出過一本追憶任天堂前社長巖田聰的相關書籍《巖田先生》嗎?這本書很早之前就在日本地區發行了,不過這本書一直都沒有引進內地。現在好消息終於來了!譯林出版社官方宣布將於2021年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巖田先生》一書。值得注意的是,譯林出版社選擇在巖田聰的生日來宣布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