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藍光臨先生

2021-02-14 樂上山明

藍光臨

(1935-2018)

四川廣安人。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工文武小生。師從曾榮華、彭海清。被譽為「川劇當代第一小生」。

藍光臨藝術人生的九個片段

鐘鼎

 


一:1950年代,川劇《紅樓夢》

藍光臨 飾 賈寶玉,陳書舫(左一) 飾 林黛玉

 

藍光臨老師1935年生,1945年學藝。初學鬚生,成績甚佳;後經多位前輩名家建議,於1958年正式改習小生,即成為劇團主要小生演員。1959年,藍老師隨四川省川劇青年演出團赴京為國慶十周年獻禮,在大幕戲《白蛇傳》中飾演許仙。梅蘭芳先生觀看後,對老師說:「你的基本功很紮實。」

 

二:1960年代,川劇《夫妻橋》

藍光臨 飾 何先德,楊淑英 飾 何娘子

 

藍老師因這齣《夫妻橋》馳名全國。該劇講述了清代,四川都江堰,一對夫婦前僕後繼,頂住貪官、劣紳的迫害,修建索橋,造福人民的故事。在京演出時,朱德同志曾到場觀看。中場,朱老總的警衛員跑到後臺,問演員們:「下半場戲還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總的眼睛都哭紅了。」馬連良先生觀看此劇後,找到劇團領導,指出藍老師是難得的人才,建議予以重點培養。

據蔣偉兄轉述藍老師大公子藍芸的話,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和楊淑英的《夫妻橋》進京演出十分轟動,藍老師就一直有一個意願,等他去世後,不安葬,就把骨灰灑在《夫妻橋》的故事發生地安瀾橋所在的都江堰外江。不謀而合的是,同樣曾成功演出《夫妻橋》的川劇名家王世澤先生,去年去世後作出了同樣的選擇。


三:1978年 與鄧公

鄧小平同志觀看演出後,與藍光臨老師握手

 

78年初,鄧小平同志到成都,提出要看川劇傳統戲,一連看了三個晚上。第三晚大軸,是楊淑英先生與藍光臨老師合作的《李甲歸舟》。鄧小平同志看戲後指出,這些優秀的傳統劇目應當向群眾演出。由此,傳統戲曲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開放。

 

註:這三場演出可謂八十年代戲曲重回春天的序幕。1982年3月,四川省戲曲現代戲創作經驗交流會提出「幾代同堂,振興川劇」的口號。4個月後,四川省委發出「振興川劇」的號召。1983年9月,四川省振興川劇赴京匯報演出引起轟動,「振興川劇」的號召「敲響了振興戲曲第一鍾」,也成為全國戲曲界振興行動的發端。

 

 


四:1980年代 與老師曾榮華

藍光臨老師隨其師曾榮華先生練習表演

 

藍老師師從前輩川劇名家曾榮華先生、彭海清先生,同時不拘一格,廣收博採。有藝訣云:「風流瀟灑投曾門,溫文儒雅效袁君。瓜嗲媚秀仿姜老,絕招塑人學彭尊。」藍老師還曾談及,自己從前輩名花臉筱財神、名醜周裕祥等處也得益頗多。曾榮華先生曾向自己的另一位學生蔣中偉老師讚嘆藍老師:「光臨是我的學生,可是他身上有些東西,我也還要再從他那裡學轉來。」藍老師最後一次粉墨登臺,應是2013年歲末,為紀念曾榮華先生百歲誕辰,演出曾先生的代表作《評雪辨蹤》。

 


(以上三圖分別為問病、逼宮和鬧殿劇照)

五:1980年代,川劇《問病逼宮鬧殿》

藍光臨 飾 楊廣

 

此劇原是醜行應工,前輩鬚生名家天籟演此劇,改「問病」一場小花臉扮相為小生俊扮,後廣為採用,而且在問病、逼宮和鬧殿裡的行當因戲而異,各不相同。藍老師或是演全此劇的第一人。美學家王朝聞觀看藍老師此劇後,讚嘆道:「短短一小時,精準地概括了楊廣的一生。」

 


六:1980年代 與尹桂芳先生

藍光臨老師向前輩越劇名家尹桂芳先生展示川劇小生扇子功

 

藍老師精湛的表演藝術,不僅在川劇界有口皆碑,也得到許多兄弟劇種大家的讚賞。前輩越劇名家範瑞娟,京劇名家尚長榮,崑劇名家梁谷音、嶽美緹,潮劇名家方展榮等,都是藍老師的「粉絲」。80年代,藍老師曾應邀到蘇州為崑劇、越劇、滬劇、揚劇等劇種的演員,傳授川劇表演。當時蘇崑劇團的領導顧篤簧先生看了藍老師的教學後說:「崑曲許多失傳的表演藝術,或許還保存在川劇中,我們應當把它學回來。」上海越劇院老院長袁雪芬也曾派青年演員趙志剛專程到成都向藍老師學戲。

 

七:1980年代,川劇《挑袍》

藍光臨 飾 關羽

 

藍老師戲路極寬,除本工文武小生外,幼學鬚生戲《陽河堂》《南陽關》等,也偶有演唱。80年代曾恢復傳統靠架鬚生戲《上關拜壽》(劇情同崑劇《別母亂箭》),悲歌慷慨,又有特技變須與高桌硬人,震動錦城。藍老師還能演《挑袍》《臨江宴》等夫子戲。他的代表作《問病逼宮鬧殿》中的「鬧殿」一場,是以醜行應工。他還曾救急演出過花臉應工的《臥虎令》中的唐丹。



八:1990年代,川劇《佛堂託孤》

藍光臨 飾 申桂生,崔光麗 飾 王志貞

 

這應該是藍老師排演的最後一個戲,是在傳統戲《佛堂升天》的基礎上加工、改編而成。該劇唱腔之優美、新穎、傳神,內外行無不嘆服。藍老師原擬在此劇後再排演《經堂殺妻》《劉諶哭廟》兩劇,唱腔、表演都已基本設計好,合作者也已基本約好,卻因按點退休而未果。

 

九:2010年,川劇《石懷玉驚夢》

藍光臨 飾 石懷玉,陳巧茹 飾 胡蓮娘

 

這是藍老師最富盛名的一個折子戲,是在其師彭海清先生的拿手戲《活捉石懷玉》的基礎上加工而成。此劇首演謝幕時,司鼓、「川劇鼓王」王官福先生罕見地起立鼓掌。在北京演出時,戲劇家胡沙贊曰:「一曲驚夢驚北京,好似當年魏長生!」

 

1986年,上海崑劇團到成都演出,成都市川劇院曾以此劇招待上昆同仁。俞振飛先生觀後讚嘆道:「川劇真是奇妙……我們崑劇的《活捉三郎》,自己演著覺得還可以。看了藍光臨的《石懷玉驚夢》,難度就比我們高得多。」

 

世紀之交,藍老師因種種原因,曾決心「封口」,近十年不接受演出邀請。2010年6月,文化遺產日,藍老師復出,在錦江劇場演出傳統戲《夜歸》片段,觀眾沸騰。老師感而賦詩:「十年罷劇復登臺,細雨綿綿恐露乖。看客千人落雅座,掌聲陣陣報春來。」同年11月,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川劇院為藍老師舉辦從藝65周年紀念活動,藍老師決定再演《石懷玉驚夢》。飛跪、搶背、倒硬人等技巧照做不誤,傳為神話。

川劇高腔《石懷玉驚夢》 藍光臨 沈先鳳

「川劇不能落入窠臼,要傳奇」

——緬懷藍光臨伯伯

蔣偉

 

第一次見到藍光臨伯伯,是在川劇泰鬥鼓師王官福爺爺的葬禮上(注)。那時藍伯伯「封嗓」10年,甚少與人交往,是在河邊散步時偶然聽到此訊,匆匆趕到殯儀館。從小就多次看過藍伯伯的《活捉石懷玉》、《肖方殺船》錄像,很是喜歡。2010年,聽到藍伯伯「出山」的消息,剛做了化療的我強打精神趕到錦江劇場,第一次看到他的現場演出川劇高腔《夜歸》,唱腔婉轉動聽,繞梁三日。

 

後來幫藍伯伯校對書稿,上百頁的十多本稿件是他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書寫,從身世到從藝經歷,對戲的理解和表演技藝……,每次校對完都會去他家和他當面修正,師母賴姨每次都給我們做一大桌可口的飯菜。

 

那時每次交談都會學到很多知識。最感動我的是他對川劇無限的熱愛和精闢的見解。他常說:

「戲劇表演,逼真才能感人。」

「戲無人罔費神,戲無理不服人,戲無技不動人。」

「川劇不能落入窠臼,要傳奇。」

「文小生名戲要繼承。」

「演戲要作『三對比』,即與同輩人比,與古人比,與自己比。」

 

實難忘,2010年冬,他以75歲高齡在從藝65周年演出中一絲不苟的搶背,還有震驚全場的「倒硬人」。2013年12月,他在恩師曾榮華先生百周年誕辰演出現場顫顫巍巍振臂高呼「保衛《情探》」的激懷,從而在多位小夥伴的努力下,促成川劇老藝術家談藝錄的實施。藍伯伯也受邀作為第一位採錄的川劇老藝術家,詳細的談了一出瀕臨失傳的川劇高腔戲《巴九寨》,從解放前接觸的袍哥形象,到觀看前輩大家演出該戲的印象感受,到自己的表演心得,充分體現他對川劇藝術一絲不苟的鑽研探求,寸土必耕的精雕細鏤。

 

前幾天,朋友還在跟一群老師們搖唇鼓舌極力攛掇崑劇、梨園戲、川劇這些古老劇種共同演一場《呂蒙正》,要知道川劇的《祭灶》是別的劇種沒有自家獨有的一出啊,現在看到的崑曲《評雪辨蹤》也是從川劇移植而來,劇種劇目都在,能擔得起可看可代表這個劇種水平的演員還有多少?去年王世澤故去,而今藍光臨仙逝,川劇引以為豪的小生行當……

 

感恩昨晚在醫院送了他老人家最後一程。說實話,用手去給他合上雙眼的一瞬間,心裡還有點點緊張,而此時,往事歷歷,浮現的都是他的音容笑貌。斯人已逝,惟願川劇人亡藝不絕,藍光臨伯伯千古!

 

(註:當時為2006年)

 

 

老師,永遠永遠想念您!

鐘鼎

 

與藍光臨老師相識於2011年。2013年高考結束後,由蔣偉兄介紹,我開始為藍老師整理談藝錄。利用幾年的寒暑假,整理出約十萬字。在這一過程中,蒙老師厚愛,向人介紹我是他的「編外學生」,我由是僥倖與這位長我近一個甲子的前輩巨匠攀上師生之誼。

 

藍老師有很好的藝術天分,他的樂感、肢體協調性、表演細胞都相當發達。比他的天分更突出的,是他的勤奮、認真,對待事業一腔赤誠,一絲不苟,寸土必耕,精益求精。他有紮實的基本功,廣博的積累,更有深邃的思想,敏銳的辨別力,旺盛的創造力。藍老師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我,影響著我的生活。藍老師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座重要的燈塔。

 

近兩年,老師由於患病,氣力嚴重不濟,難以歌唱。今年暑假去看他時,他說,肚子裡還有些新腔、新旋律,光是記譜要損失很多細節,在努力恢復身體,爭取能再比較準確地唱出來,低八度就行,錄個音,留下來。可惜,上天最終沒給他更多的時間、精力。返校以來,仍不時在朋友圈看到老師說戲、看戲、接受採訪的動態,雖然知道情況一直不是太樂觀,但也實在沒想到這麼快。

 

晚上正在開會,接到電話,一下就懵了。老師,聽說您走得很安詳,沒有什麼痛苦,心裡稍有慰藉。您一路走好!想到再也見不到您了,有點難以接受。永遠永遠想念您!

藍光臨老師相關資料

藍光臨說《情探》(一)

藍光臨說《情探》(二)

藍光臨說《情探》(三)

藍光臨說《情探》(完結篇)

藍光臨先生記憶中的越劇宗師範瑞娟

藍光臨說『藍光臨川劇唱腔藝術選集』

藍光臨老師表演藝術視頻精賞(一)

藍光臨老師表演藝術視頻精賞(二)

編輯:錦年往事

(部分圖片攝影餘小武,部分來自網絡)

保衛川劇

請君看戲|新昌調腔《鬧九江》

投稿、合作、轉載,聯繫微信: yuanwei3721

相關焦點

  • 王久辛|追憶孫道臨先生
    你會說話嗎——追憶孫道臨先生作者:王久辛說話誰不會?這的確不是問題。然而,這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要麼溫家寶總理怎麼對作家們說:「要用心說話」呢?看來還是有胡喊亂說的。但是我是幸福的,因為我聆聽過不止十次八次孫道臨先生的朗誦。而且作為中山音樂堂大型系列朗誦音樂會「聆聽經典」的策劃及總撰稿之一,曾與孫老道臨先生合作過,也就是說有過比較密切一點的交往。
  • 緬懷黃易先生,黃易先生千古!
    生命中總有那麼多事情很突然,比如,昨天黃易先生去世的消息在小編的朋友圈炸開了鍋,也有很多的大V寫了追悼黃易先生的文章,懷念一代武俠巨匠 ,今天 ,我們也來分享一下關於黃易先生,俠友們都有哪些想說的。 雖然現實裡不認識他,可是讀過很多作品,覺得好像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
  • 悼念黃風先生,緬懷前輩精神
    黃風先生追悼會將於9月15日在八寶山舉行,屆時業界友人及學生將送黃先生最後一程。黃風先生黃風先生系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著名教授、舞檯燈光設計專業重要奠基人、老一輩著名燈光設計師。同時,黃風先生曾任《演藝科技》的編委丶顧問,在雜誌內部刋及創辦初期,黃老悉心支持,惠賜稿件。
  • 《玻璃先生》4K藍光原盤下載+詳細劇情解析!
    影片講述了大衛在追查具有強大超能力野獸人格的凱文,而身在暗處的玻璃先生卻手握他們二人關鍵秘密的故事,《玻璃先生》4K藍光原盤電影下載:http://www.4kjia.com/4kuhd。玻璃先生那髮型和裝束簡直就是唐金再現有沒有?而The Beast的裸上身造型和David Dunn的兜帽造型都與拳手上拳臺時的常見裝束非常相似了。當然這只是一個不著邊際的聯想,但再往這個方向深入思索一下,好像很多問題都有了答案。玻璃先生的定位問題。
  • 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領導緬懷鈕永建先生
    中國臺灣網10月13日上海消息 日前,民革上海市委宣傳部陳靜副部長、聯絡部袁光耀副部長一行7人,到閔行區馬橋鎮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緬懷與孫中山先生並肩戰鬥近25年的國民黨著名元老,中華民國開國功臣之一鈕永建先生。深入了解這位職業革命家的傳奇人生,以及鈕永建先生在故鄉推進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為改善民生辦實事的事跡。
  • 緬懷趙忠祥先生: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聲音
    趙忠祥先生的兒子發表了聲明,確定了趙忠祥先生去世的消息,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樣的感覺,對於我來說,失去了一位最喜愛的主持人,雖然沒有能力參加趙忠祥先生的葬禮,但是,可以緬懷,可以默哀,願趙老一路走好。雖然近幾年,有很多藝人去世,但是悲傷的感覺並不強烈。曾經那些帶給我們歡樂,陪伴我們度過整個童年的人,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漸漸老去,人生難免生老病死。
  • 緬懷《怪你過分美麗》中帥氣的他:高以翔先生
    緬懷《怪你過分美麗》中帥氣的他:高以翔先生。《怪你過分美麗》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因為編劇太敢寫,導演太敢拍,演員們也十分的敢演。 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劇情真的是把娛樂圈內的很多劇情全都給白日化的給演出來了。
  • 張國榮生日|唐鶴德先生發布動態追憶緬懷
    2020年9月12日,是已故明星張國榮先生的生日;如果他活著,今年他64歲了。 張國榮生前摯愛唐鶴德先生於凌晨曬出張國榮的照片祝他生日快樂,表達了他對哥哥的思念與緬懷。唐鶴德先生給出了答案;那年他44歲,他47歲,他愛他;今年他61歲,他依然47歲,他還是依然愛他,真正的愛好像可以凍結住時間一樣,無論他走了多久是否在身邊,那份愛依舊凝結在那裡,不增不減,甚至隨著時間那份思念愈來愈深。 電影《誰先愛上他》有這樣子一句對白:「一萬年就是......當一個人跟你說,他想當正常人,然後離開了你,從那一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
  • 臺灣相聲大師吳兆南先生去世,系侯寶林徒弟,郭德綱發文緬懷
    據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郭德綱父子曾在16年拜見吳兆南先生,並更新微博:洛杉磯演出,攜子拜望師伯吳兆南先生。老人家94高齡,精神矍鑠令人欣喜,願先生壽比天高。
  • 緬懷戴元本先生
    轉眼間,戴先生離開我們兩個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猶在。本文主要介紹戴先生的求學經歷、學術研究和影響,以及他對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發展所作的貢獻,展現他的嚴謹學風和高尚品德,緬懷他對中國理論物理學發展的重要貢獻,以寄託我們對戴先生的懷念。
  • 榮程集團汶川地震十周年出品歌曲緬懷張祥青先生 ?
    原標題:榮程集團汶川地震十周年出品歌曲緬懷張祥青先生 ?5月12日,在舉國上下沉痛哀悼汶川地震中遇難同胞之際,網上一首緬懷榮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祥青先生汶川地震義捐十周年的歌曲《鋼筋鐵骨好兒男》在各音樂網、音樂播放器迅速傳播開來,在中華演出網上線短短的幾天內,超過100萬的點播人氣。
  • 追思丨悼念黃風先生,緬懷前輩精神
    驚聞黃風先生作古噩耗,業界莫不悲痛神傷,紛紛緬懷。
  • 張學良在臺灣照片:孔廟前席地而坐,「中山室」裡緬懷中山先生
    這一張照片是少帥在井上溫泉附近的「中山室」裡,緬懷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暫厝於香山碧雲寺。1927年,張宗昌來到香山,見到先生的靈柩後,他竟命令部下逼迫附近百姓搬運柴草,要焚毀中山先生靈柩。守靈人飛報正在京城的張學良。少帥立即派騎兵飛馳往救。騎兵趕到,驅趕張宗昌,避免了毀棺事件。
  • 澄江·緬懷|謝錫亮先生:國光師光亦家光
    今日,我們沉痛緬懷澄江針灸學派代表性傳人謝錫亮先生,先生繼承師志,弘揚澄江學派針灸醫學,發揚復興中醫灸法特色。「一點一滴一情懷」,姑蘇求學,揚名太行,不忘先師遺志,繼承學派精神。記錄澄江故事,感悟先輩點滴。
  • 歪果仁戴不戴防藍光眼鏡?
    (防藍光眼鏡)的視頻非常多,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都在談有害藍光和防藍光問題。設備光源選擇380至450納米範圍內的藍光(被認為是有害的波段),光源的前方為測量端,可以測量出物體被照程度(指單位面積所接受到的光通量,單位為勒克斯 Lux )。如果未放入鏡片前讀數和放入鏡片後讀數有差異,則說明該鏡片阻隔了一部分有害藍光;讀數變化越大,說明該鏡片阻隔藍光比例越高。
  • 嘉言猶在耳 舊誼永縈心 ——靜樂㳺子王慶華深情緬懷昔日「父母官」李廣林先生
    嘉言猶在耳   舊誼永縈心——靜樂㳺子王慶華深情緬懷昔日「父母官」李廣林先生   王長虹  於彥軍 /文驚悉故鄉當年的「父母官」、靜樂名勝古蹟開發的倡導者、根雕藝術家李廣林先生先生仙逝的噩耗因志趣相同,王慶華與李廣林先生交往甚多。前些年,兩人常相聚於一起,共商靜樂文化建設和名勝古蹟開發之大計。與此同時,王慶華還應約審閱李廣林先生的書稿,並為其中一書《情緣根韻》撰寫了序言。因此,兩人情誼頗為深厚。
  • 內史真傳 冷翁遺墨 馬公愚先生臨日本藏右軍書跡手卷分享會
    馬公愚晚年醉心二王書法1967年(丁未) 馬公愚七十五歲,臨寫一千多年前日本平安朝時期《正倉院藏墨》,藤原行成所臨王羲之書札, 臨本27.5×197.5釐米,後附章草長跋(27.5×38釐米),交託任政。任政復函致謝。2009年,溫州藏友潘尚選從杭州西泠印社拍賣會購得馬公愚此卷。2014年五一節,溫州潘尚選先生請馬亦釗先生題跋。
  • 緬懷張世英先生:斯人雖逝,精神長存
    斯人雖逝,精神長存——緬懷張世英先生楊國榮       張世英先生走了,走得有些突然。猶記去年10月,曾在北京大學與張先生重逢,並聆聽了先生思路清晰的即席致辭。當時看到先生身體硬朗,精神甚健,很是欣慰。
  • 緬懷 |東京圖片展緬懷「孫中山、宋慶齡與日本」(組圖)
    中文導報訊(記者 楊文凱)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友人的見證和祝福下,在日本正式結婚
  • 學生上網課戴防藍光眼鏡靠譜嗎?專家:市場上可能對防藍光有誇大作用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不利,為保護孩子健康,很多學生家長購買了防藍光眼鏡。一時間,號稱能保護視力的防藍光眼鏡熱銷。那麼,市場上防藍光眼鏡真的靠譜嗎?對眼睛能起到防藍光作用嗎?學生上網課該注意什麼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