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黃風先生作古噩耗,業界莫不悲痛神傷,紛紛緬懷。
黃風先生系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著名教授、舞檯燈光設計專業重要奠基人、老一輩著名燈光設計師。黃風先生因心肺衰竭、搶救無效,於2018年9月11日19點30分在北京辭世,享年92歲。
黃風先生1926年出生於北平,原名居乃鵾,高中時期便參加沙龍劇社,投入到進步戲劇演出中。此後,黃風先生投身革命,陸續在沙龍劇社、祖國劇團、「劇聯」,後期參與祖國劇團演出活動。這一時期,先生參與創作馬彥祥導演的《麗人行》、焦菊隱導演的《鑄情記》《桃花扇》、進步戲劇《青春》《嫦娥》等劇目,均獲得一致好評。
黃風先生參加愛國劇社時從事燈光設計時的工作照
1946年6月6日,由藍天野推薦發展,先生被「劇聯」正式吸收入黨。1948年,局勢惡化,居乃鵾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加入黑名單,我黨為了保護黨內藝術創作者不受迫害,幫助他化名黃風進入解放區。隨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黃風先生隨軍回京,在華北文工二團、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北京人藝繼續從事舞檯燈光設計工作。
建國後,黃風先生先後設計了百餘部戲。代表作除了蘇聯專家古雪夫指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海峽》,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民族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還有新鳳霞主演的評劇《劉巧兒》,以及榮獲全國電視一等獎的慶祝建國35周年北京電視臺「雷射歌會」。
建國後演出活動日漸興盛,舞臺上對高素質的燈光設計者需求大大增加,但國內的燈光高等教育還是一片空白。因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學科建設需要,黃風先生受邀任教,全身心地為舞檯燈光設計專業培養新生力量,開啟了中國舞檯燈光設計的高等教育先河。
黃風先生參加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工作時的工作照
黃風先生在沒有任何現成教材的情況下,摸索研究,結合自身創作經驗,從美學、光學、物理學、色彩學等多學科角度入手,編輯了一系列舞檯燈光教學講義。同時,先生還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和《美術辭林·舞臺美術卷》中舞檯燈光方面的長詞條,並發表論文《舞檯燈光的節奏的探討》《舞檯燈光的色彩——色光的規律和應用》《色光照射舞臺景物時色彩變化的規律》《電視布光技巧》《舞臺及影視調光設備的探討》等。「知行合一」可以說是對黃風先生理論建樹與實踐經驗十分中肯的評價。
黃風先生用辛勤和智慧為我國培養出了第一批高等院校畢業的專業舞檯燈光設計師,同時也給其他戲劇專業進行舞檯燈光知識普及,他們在日後都成為了我國舞臺演出事業中的中堅力量。此外,先生還擔任歷屆《中國照明工程》《照明技術》的編委工作,同時一直擔任中國照明學會理事。
馮德仲及於海勃二位老師看望黃風先生
黃風先生依靠自身優勢,積極了解掌握國外先進的舞臺科學技術,不斷探索劇場技術,並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力促國內劇場機械和舞檯燈光科技發展。黃風先生直接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大、小禮堂的舞檯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京西賓館禮堂的燈光改建工藝設計、首都劇場舞檯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民族文化宮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以及各省市地區的數十座劇場建設,在劇場燈光機械設計建設方面有著深厚的經驗。
眾學生們看望黃風先生
1959年,國慶十周年,中央政府決定建造國家大劇院,黃風先生被抽調到文化部籌建處,跟隨組織奔赴蘇聯和東德考察研究,系統地收集了國外劇場建設的一手資料,編寫了「國外劇場舞檯燈光設備考察報告」,為國家大劇院的建設提供了詳盡的專業指導。同時,黃風先生鼓勵創新,帶頭指導,為國內設計研製出最早的計算機調光控制臺。
黃風先生是中國當代舞檯燈光領域的探路者,自新中國建立之前就廣泛接觸進步戲劇演出,並積極參與到舞檯燈光的演出實踐活動中。新中國成立以後,黃風先生又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從事舞臺美術燈光設計專業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的前輩,並在我國劇場機械和燈光設備的發展歷程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逝者已離去,來者猶可追。黃風先生的精神激勵著後人更好的工作、學習、生活,以此告慰先生。
黃風先生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15日(周六)上午9時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文德廳」舉行。
撰稿:周新陽 金佳
照片:藍天野
責編:衛榮
媒體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