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丨悼念黃風先生,緬懷前輩精神

2021-02-22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

驚聞黃風先生作古噩耗,業界莫不悲痛神傷,紛紛緬懷。

黃風先生系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著名教授、舞檯燈光設計專業重要奠基人、老一輩著名燈光設計師。黃風先生因心肺衰竭、搶救無效,於2018年9月11日19點30分在北京辭世,享年92歲。

黃風先生1926年出生於北平,原名居乃鵾,高中時期便參加沙龍劇社,投入到進步戲劇演出中。此後,黃風先生投身革命,陸續在沙龍劇社、祖國劇團、「劇聯」,後期參與祖國劇團演出活動。這一時期,先生參與創作馬彥祥導演的《麗人行》、焦菊隱導演的《鑄情記》《桃花扇》、進步戲劇《青春》《嫦娥》等劇目,均獲得一致好評。

黃風先生參加愛國劇社時從事燈光設計時的工作照

1946年6月6日,由藍天野推薦發展,先生被「劇聯」正式吸收入黨。1948年,局勢惡化,居乃鵾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加入黑名單,我黨為了保護黨內藝術創作者不受迫害,幫助他化名黃風進入解放區。隨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黃風先生隨軍回京,在華北文工二團、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北京人藝繼續從事舞檯燈光設計工作。

建國後,黃風先生先後設計了百餘部戲。代表作除了蘇聯專家古雪夫指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海峽》,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民族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還有新鳳霞主演的評劇《劉巧兒》,以及榮獲全國電視一等獎的慶祝建國35周年北京電視臺「雷射歌會」。

建國後演出活動日漸興盛,舞臺上對高素質的燈光設計者需求大大增加,但國內的燈光高等教育還是一片空白。因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學科建設需要,黃風先生受邀任教,全身心地為舞檯燈光設計專業培養新生力量,開啟了中國舞檯燈光設計的高等教育先河。

黃風先生參加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工作時的工作照

黃風先生在沒有任何現成教材的情況下,摸索研究,結合自身創作經驗,從美學、光學、物理學、色彩學等多學科角度入手,編輯了一系列舞檯燈光教學講義。同時,先生還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和《美術辭林·舞臺美術卷》中舞檯燈光方面的長詞條,並發表論文《舞檯燈光的節奏的探討》《舞檯燈光的色彩——色光的規律和應用》《色光照射舞臺景物時色彩變化的規律》《電視布光技巧》《舞臺及影視調光設備的探討》等。「知行合一」可以說是對黃風先生理論建樹與實踐經驗十分中肯的評價。

黃風先生用辛勤和智慧為我國培養出了第一批高等院校畢業的專業舞檯燈光設計師,同時也給其他戲劇專業進行舞檯燈光知識普及,他們在日後都成為了我國舞臺演出事業中的中堅力量。此外,先生還擔任歷屆《中國照明工程》《照明技術》的編委工作,同時一直擔任中國照明學會理事。

馮德仲及於海勃二位老師看望黃風先生

黃風先生依靠自身優勢,積極了解掌握國外先進的舞臺科學技術,不斷探索劇場技術,並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力促國內劇場機械和舞檯燈光科技發展。黃風先生直接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大、小禮堂的舞檯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京西賓館禮堂的燈光改建工藝設計、首都劇場舞檯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民族文化宮燈光設備工藝設計以及各省市地區的數十座劇場建設,在劇場燈光機械設計建設方面有著深厚的經驗。

眾學生們看望黃風先生

1959年,國慶十周年,中央政府決定建造國家大劇院,黃風先生被抽調到文化部籌建處,跟隨組織奔赴蘇聯和東德考察研究,系統地收集了國外劇場建設的一手資料,編寫了「國外劇場舞檯燈光設備考察報告」,為國家大劇院的建設提供了詳盡的專業指導。同時,黃風先生鼓勵創新,帶頭指導,為國內設計研製出最早的計算機調光控制臺。

黃風先生是中國當代舞檯燈光領域的探路者,自新中國建立之前就廣泛接觸進步戲劇演出,並積極參與到舞檯燈光的演出實踐活動中。新中國成立以後,黃風先生又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從事舞臺美術燈光設計專業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中的前輩,並在我國劇場機械和燈光設備的發展歷程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逝者已離去,來者猶可追。黃風先生的精神激勵著後人更好的工作、學習、生活,以此告慰先生。

黃風先生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15日(周六)上午9時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文德廳」舉行。

撰稿:周新陽 金佳

照片:藍天野

責編:衛榮

媒體合作平臺

相關焦點

  • 悼念黃風先生,緬懷前輩精神
    黃風先生追悼會將於9月15日在八寶山舉行,屆時業界友人及學生將送黃先生最後一程。黃風先生黃風先生系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著名教授、舞檯燈光設計專業重要奠基人、老一輩著名燈光設計師。同時,黃風先生曾任《演藝科技》的編委丶顧問,在雜誌內部刋及創辦初期,黃老悉心支持,惠賜稿件。
  • 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
    原標題:網上寄思念 清明祭掃迎新風很多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3日訊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逢清明祭掃時。緬懷英烈、悼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年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記者連日來採訪發現,我市市民通過網上敬獻鮮花、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簡約方式緬懷逝者,寄託思念,也有墓園推出代客獻鮮花服務,傳達哀思。
  • 「電影萬歲」丨吳貽弓導演追思與作品回顧
    」活動隆重舉行,表達了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對吳貽弓校友的沉痛哀悼和深切緬懷!(吳貽弓導演追思與作品回顧活動)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1956年吳貽弓先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作為導演系第一批本科生的優秀代表之一,吳貽弓導演以《巴山夜雨》和《城南舊事》等作品蜚聲國內外,並用他謙恭的個人魅力影響了很多後輩同學,同時作為一位電影活動家為中國電影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畢生力量。
  • 「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舉行
    追思會現場邱水平在致辭中從探究天人古今的宏大格局、創建「萬有相通」的哲學體系以及「不知老之將至」的治學精神三個方面對張世英先生的學術成就作出宏觀的概括。他強調,張世英先生是一位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在他的學術貢獻中,既有對西方文化的專深研究,又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反思,更有會通中西文化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先生最好的緬懷和紀念,就是學習先生的精神,研究和傳播先生的思想,並在積累和傳承中有所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 唐鶴德曬浪漫舊照悼念,因疫情取消追思會
    4月1日,是哥哥張國榮的忌日,生前愛人唐鶴德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悼念,他寫到:「17年前你離開了我們,但我知道你在另一個國度裡時刻都想念著我們,特別在這嚴峻的時候會更加給我們鼓勵、打氣。張國榮雖然逝世17年,但是他依然活在一代人的心中,在這個明星藝人頻出的網絡年代,粉絲們卻從來沒有將他遺忘,每年哥哥的冥壽和忌日,大家都會自發性組織活動紀念緬懷他
  • 張漢先生紀念特刊:楊爭光等撰聯悼念
    沉痛悼念文藝界前輩張漢先生
  •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2020年08月22日 20:58:00來源:臺盟   8月21日,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先生、前副主席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 錢小豪尊師重道逆境中辦追思會悼念師公陳秀中,霍啟剛戴口罩出席
    一代宗師陳秀中加拿大時間2月7日上午11時離世,享年86歲,個人的後事都由他的家人在加拿大低調處理,他的很多門徒都未能親身送別,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的門徒對他的追思與緬懷。3月24日,陳秀中的一眾門徒包括錢小豪、錢嘉樂兄弟,冼灝英、楊潮凱等百餘人在香港舉辦了陳秀中追思會,一同悼念這位一代宗師,其中霍啟剛也被應邀出席,成為座上客。陳秀中之所以能稱為一代宗師,是因為他是國術大聖劈掛門國術總會的掌門人,將大聖劈掛這個國術發揚光大。
  • 暫憑杯酒長精神:李煒教授追思
    為了以更好的方式追思、緬懷李煒教授,在學校的關心支持下,在諸位師長的主持下,我們懷著共同的信念,開始了為恩師整理編撰一本學術論集、一本追思文集的工作。  經過近十個月的準備工作,現在《李煒漢語語言學論集》《李煒教授追思集》終於克服困難,按計劃在李煒教授逝世周年之際付梓。回首這十個月的經歷,有許多人、許多事,我們永遠難以忘懷。
  • 先生歸來 —— 百辰追思禮記
    先生歸來——百辰追思禮記   我的先生古代文論和《紅樓夢》研究教授先生我,是他所在大學執教的最後的學生那時,在我心裡卻沒有應該的尊仰回到我們的追思會上!回到你恪守尊嚴師道的講堂吧! 緬懷,是多麼的廉價緬懷又有幾分的酸澀那一年,你被發配到很遠的地方教書卻成就了你的從教事業和美滿的姻緣那一年,你苦口勸說學生們安心學習卻無意間讓天真懵懂的學子逃過一劫那一天,你把愛人偷偷送來牛棚的荷包蛋又給了別人那一天,你把百分之二人員工資晉升的機會淡然拒絕那一天
  • 網上祭掃、觀看紅色影片、撰寫追思文章 部隊官兵多種形式悼念革命...
    半島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尚文斌網上祭掃,觀看紅色影片,製作專題廣播,撰寫追思文章……清明節來臨之際,海軍陸戰隊某旅採取多種形式悼念革命先烈,表達深切緬懷與哀思,凝聚起強軍興軍磅礴力量。輕點滑鼠,點燃一支「紅燭」、獻上一個「花籃」;敲擊鍵盤,寫一段感言寄語英烈。
  • 朱執信先生殉國100年,執信師生多種形式追思懷念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廖曉瑜)相聚朱執信先生墓前緬懷、創作《朱執信傳》作為紀念、百年校慶系列活動正式啟動……9月21日,正值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以身殉國100年,執信中學舉行系列紀念活動,追思執信先生,激揚家國情懷、匯聚前行的力量。明年就是該校百年校慶,學校也面向全球徵集百年校慶logo、校慶主題曲等。
  • 今年清明,文成人這樣表達對故人的追思與悼念!
    受疫情影響,   今年我縣暫停清明現場祭掃,   雖然不能到現場祭奠先人,   但通過「雲」平臺,   市民同樣可以表達對親人的追思與悼念   日前,我縣疫情防控小組發布通告,疫情期間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提倡人們採用「雲祭祀」的方式,縣民政局推出網上祭祀、追思等方式緬懷先祖、寄託哀思。   群眾們可通過掃描「文成網上祭掃平臺」二維碼為逝去的親人建立虛擬墓園,可通過獻花、上香等以示對故人的憑悼和懷念。同時,還組織有條件的14家公墓單位推出委託代祭服務。
  • 清明追思|公益訴訟回頭看,不一樣的英烈緬懷
    彼時的清明,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紀念先人,緬懷英烈,表達追思和感恩。但今年的清明節有些特殊,尚未完全消退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人們現場祭掃的腳步。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綠色、安全的祭掃方式,人們可以通過在線祭掃、集體代祭、家庭追思會等形式寄託哀思,表達對故人先烈的感念之情。春風拂青松,清明祭忠魂。
  • 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懷念我們的老朋友2020年是中國辭書學會原副會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李宇明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今天,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楊德炎先生追思會
  • 書寫無悔青春 綻放生命芳華|徐州雲龍法院沉痛悼念追思葛睿同志
    同時,為追思其事跡、弘揚其精神,雲龍法院組織葛睿同志生前領導、同事以及律師和幹警代表召開追思會。與會人員通過講述與葛睿同志的工作過往,回憶與葛睿同志共同工作、共同經歷的往事,沉痛悼念葛睿同志。通過對她的追思和緬懷,也將更加激勵我們學習傳承她愛崗敬業、奮發有為的精神。願她在天堂安息!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胡根平: 和葛睿的相處時間雖然比較短暫,但她留給我們的卻是一種正直、樂觀、向上的印象。最近一段時間,葛睿的身體的確不好,但是她始終堅持工作,沒有請一天假,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譚炳文追思會古天樂寫悼文,謝賢、汪明荃等前往悼念
    新京報訊 9月21日晚,香港演員、有「配音王」之稱的譚炳文追思會在香港舉行。整個靈堂以簡潔為主,遺像是譚炳文於2014年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4》中獲得「萬千星輝演藝人大獎」時接受TVB周刊採訪時所拍攝的。靈堂。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也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每年此時,很多人會習慣焚香、燒紙錢祭拜祖先。在倡導綠色文明的當下,鮮花祭祀、網上祭祀、植樹緬懷、家庭追思會、直播代客祭掃、系掛「黃絲帶」、摺疊千紙鶴等祭掃方式已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為鼓勵文明祭祀,推進文明祭祀新時尚,遼寧各市民政部門也在大力推廣非現場祭掃方式。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
    公眾致祭和追思送別儀式於2月28日在香港殯儀館內靈堂舉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等亦有致送花牌。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靈堂內遍布素馨白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饒宗頤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往生淨土」。遺照兩側飾有「宗風不磨意」、「頤德自在心」輓聯一對,是上海龍華寺方丈照誠大和尚撰書敬獻,出自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