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全國人共看一臺戲,趙本山連續19年登上了春晚,是中國小品界的傳奇。在大眾娛樂圈明星群體裡受歡迎程度無人可比。本山大叔成為央視小品的小品王,他的小品是春晚的壓軸大戲。
成為了那個年代中國人的共同時代。作為一名草根藝人,他成功的背後又有哪些坎坷不平呢?
1957年10月2日,趙本山出生於遼寧省開原市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趙本山五歲時母親因病去世,父親趙德仁逃荒到黑龍江,因為趙本山太小,留給了爺爺生活。
幾年後,與趙本山相依為命的爺爺也病故了,趙本山便留在了王二叔身邊,學習了拉二胡,吹嗩吶,唱小曲兒過上了賣藝的求生之路,吃上了百家飯。
在親友的幫助下,趙本山勉強讀到了初二,那時候上學別人都帶飯,趙本山卻帶玉米粒。經常餓著肚子吃不飽,他的同桌就給他在家裡帶飯,帶多少都剩半盒給他吃,這個同桌的母親就是他後來提到的乾媽周玉梅。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趙本山多了一個家,直到今天四十多年來這兩人一直延續著母子的關係,苦難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財富。這也為他日後的演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歲時,趙本山加入了公社文藝宣傳隊業餘劇團,後入二人轉,主演二人轉。
一九八二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小戲表演,與催凱表演的壓軸戲摔三弦,劇中扮演盲人一舉成名。
一九八六年的一天趙本山和潘長江表演二人轉大關燈,兩人連演二百多場,觀眾百看不厭,自此趙本山可謂是名震東北,從此,泥飯碗變成鐵飯碗。
對一個吃百家飯的窮孩子來說,人生目標算是完成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機緣巧合讓他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呢?
1987年姜昆帶著中央說唱團到鐵嶺演出,表演的經典段子包袱抖了好幾個,底下卻只有寥寥無幾的幾聲笑,表演完後姜昆問你們怎麼不笑,一個人站起來說,不是我們不笑,是不好笑,你們表演的不如我們鐵嶺劇團的趙本山,這個人能把人笑暈過去,笑的心臟病發作。
姜昆一聽當下就要見見這個趙本山。聽說北京大藝術家要來看他表演,趙本山激動的耳朵都在發顫。
二十多位藝術家笑的全都趴在了桌子上,演出一結束姜昆就上前興奮地握住趙本山的手,一個勁地誇他演得好。
事後,他向趙本山要了一盤帶子,說他不把趙本山推上春晚,他姜字倒過來寫。
姜昆回到北京立即找到當時中央電視臺文藝播的導演,趙本山對姜昆的話沒太在意,誰知不久之後收到邀請,說讓他去趟北京,然後到了北京之後,趙本山被幾度打道回府,雖然被拒絕了,但是劇團都有讓他去春晚的夢想。
有一年,劇團讓趙本山帶著十瓶茅臺去北京送禮,他不知道往哪送,又害怕被拒絕,就在賓館一天喝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被通知回家,回家後他就跟團長說,十瓶酒全都送出去了,可是,人家還是不喜歡我們的節目。
直到1988年春晚好不容易看了曙光,中央電視臺已經定下了趙本山哈爾濱春晚分會場表演。節目都錄好了,哈爾濱的人都知道趙本山上春晚了。
三十那天趙本山激動地守在電視機前看,可是一直等到電視機裡打出再見也沒有看到他的節目。就在他覺得無緣春晚時,春晚導演黃一鶴向他伸出橄欖枝。
1990年春晚趙本山帶著小品相親上場了,這正是之前被斃的節目,老友少心,當時請了老藝術家,改了小品的名字,把一些臺做了調整,這樣趙本山終於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
《相親》獲得了當時春晚小品節目的一等獎,他的播出讓趙本山迅速火遍全國。
但是,一位和藹老太太的出現改變了趙本山央視春晚小品霸主的地位。
央視春晚走進了趙麗蓉時代,趙麗蓉成為了第一個小品王。
1990年到1993年連續三年央視春晚一等獎的趙本山,他塑造了老蔫形象雖然出色,卻再也沒能突破。
直到1998年昨天今天明天打敗了老將趙麗蓉的老將出馬,毫無懸念地奪得一等獎。
1999年央視春晚小品節目一等獎,從此以後趙本山便一發不可收拾。
特別是二零零一年開始,趙本山迎來了創作的黃金時代,他與高秀敏範偉的合作被人譽為鐵三角,趙本山的小品都是一等獎。
春晚開始了趙本山的時代,趙本山繼趙麗蓉之後的第二個小品王,他與央視有了更為密切的合作,與春晚的關係也更加複雜,他的小品成了春晚的壓軸戲,春晚也成認他推廣二人轉舞臺。
2001年春晚後,趙本山趁熱打鐵自導自演電視劇劉老根,劉老根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後大獲成功,其收視率竟然首次超過新聞聯播,作為本山傳媒董事長趙本山的事業開闢了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如今的趙本山已經年過六十,滿頭白髮經歷了俗世的滄桑,領略人生最真的意義,也董得了返璞歸真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他財富豐富,但是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住在一個農家院裡,品一盞茶,看一眼花,過著屬於自己的日子,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爭執不休,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這應該才是趙本山拼搏了大半輩子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