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也沒關係》:孩子害怕別再說孩子膽小,允許害怕才會變強大

2020-12-23 騰訊網

作為寶媽,發現寶寶總是怕黑,怕陌生人,怕狗……,有的媽媽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膽小啊?」弄得寶寶更不知所措,《害怕也沒關係》這本繪本適合寶媽和寶寶一起讀,原來害怕是一件如此原始而自然的事情。

這本繪本講述了一個孩子在一系列情況下出現的害怕情況:下雨了,打雷了,一個人在家,遇到狗,考試了,看牙醫時,跟大塊頭打架時,站在高處時。它告訴寶寶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才有這樣的困擾,所有人都會有害怕的情緒,男孩子如何面對害怕呢?是面對還是假裝不怕?遇到害怕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緩解害怕的情緒呢?這本繪本都做了一一解答。

一、用談心的方式舉例,來解讀害怕

小男孩的臉上掛著淚花,身體在發抖,心兒砰砰跳,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開篇,作者用溫柔的話語,把孩子害怕時的感覺描述出來。就像醫生看病,談病情表現一樣。原來大家都有過害怕的感覺啊。

下雨了,雷公公打雷了,轟隆隆,風婆婆在鼓風,閃電布滿天空。小朋友害怕了,心兒也撲通撲通。

天黑了,屋內靜悄悄,屋外的黑影是什麼?一個人胡思亂想,做夢都害怕,捂著耳朵,尖叫起來:「啊,好可怕」。

巷子裡,遇到一隻大黑狗,一見小朋友就大叫,嚇得小朋友靠牆腿發軟,連忙大聲地呼喊。

考試了,小朋友害怕媽媽的責怪,一緊張啊,會做的也做錯了。

看牙醫,聽到治療牙齒的聲音,也害怕。會不會好疼啊,邊治牙齒,邊哭啊。

被大塊頭打會害怕,站在高處也會害怕,嚇得嘴唇發紫手冰涼,就想找個地方來躲藏。

是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害怕呢?

不是的哦,所有人都會害怕,包括爸爸媽媽。

高興的時候笑,傷心的時候哭,興奮的時候舞蹈,害怕的時候發抖,所有的人都一樣。

是不是男孩就不該害怕?害怕就是不勇敢。背著這樣思想包袱的男孩在害怕的時候,假裝不怕反而會更害怕。

害怕不要隱瞞,要去表達,告訴爸爸媽媽,會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一起分擔你的害怕。

如果遇到了害怕的事情,爸爸媽媽不在,還可以去請求在場的大人幫助,老師、警察、售貨員,他們都會幫你趕走害怕。

還是害怕,就把害怕的東西寫在紙上:打雷、閃電、黑狗、鬼怪、看牙醫……,然後想像自己戰勝他們的模樣。在雨中昂首挺胸,獨自一人在房間睡覺,與鬼怪玩剪刀石頭布,撫摸狗狗腦袋,考試考了一百,勇敢躺在床上看牙,是不是就不再害怕了。

害怕沒關係,勇敢面對才重要,自信和勇氣會漸漸顯現出來,最後,小朋友戴著紅色披風,戰勝了害怕,變成了人人誇讚的超人男子漢。

二、教會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感受

人的情緒有很多種,害怕只是其中的一種,害怕也是一種本能,對於躲避危險有著積極的作用。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情緒對應身體會發生不同的反應。

這本繪本跟我們描述了害怕的一系列身體反應,比如心裡撲通撲通,屏住呼吸,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冒冷汗等,讓寶寶對害怕有了正確的認識。原來害怕都會有這樣的反應。我們不必羞愧,不必擔心,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和害怕的表現。克服害怕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害怕。

然後和孩子分享,哪些事情會害怕。有些害怕是真的,比如面對齜牙咧嘴的狗,我們要尋求大人的幫助。有些害怕則是由於認知的空白,比如打雷閃電,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不知道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而害怕。還有些害怕則是寶寶憑空的臆想,比如黑夜屋外的妖魔鬼怪。承認寶寶害怕的情況,是讓寶寶走出害怕的第一步。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害怕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家長不能斥責、譏笑、挖苦孩子,更不能編造一些怪物去恐嚇寶寶,讓寶寶聽話。寶寶在面對害怕的事情,有了進步,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寶寶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長。

三、教會孩子學會表達感受,尋求幫助

情緒是把雙刃劍,好的情緒能促進人各方面健康發展。壞的情緒使人感到難受,並抑制人的活動效率。我們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而要做情緒的主人。教會孩子表達,把感受告訴爸爸媽媽,這點非常重要。

一方面傾訴能減輕痛苦,一方面表達能尋求幫助。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爸爸媽媽是領路人,再忙再累,都不要忘記和寶寶溝通,梳理寶寶的情緒,安撫寶寶的心理,給寶寶成長的道路掃清障礙。

如果負面情緒長期困擾寶寶,會影響寶寶的食慾、身體健康及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膽小孤僻的性格特點。有些家長抱怨孩子膽小懦弱,是不是要反思,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沒有關心孩子怕什麼呢?和寶寶一起讀繪本,和孩子一起揭開害怕東西的神秘面紗,教會孩子表達,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啊。

四、教會孩子走出負面情緒,健康成長

這本繪本就在幫助寶寶走出害怕的負面情緒。它告訴我們,害怕是真實普遍存在的,不必逃避也不必害怕自己的害怕,讓它順其自然地存在吧。徵服害怕的方法是面對它,緩解它。

例如凡事都朝好的方面想;與父母溝通;把它畫下來,寫下來;尋求大人的幫助等。家長要做的是,面對真實的危險,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面對認知的誤區,要給予糾正。這樣害怕就不會困擾寶寶,更不會影響到生活,反而促進孩子更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成為有擔當和責任的好寶寶。

《害怕也沒關係》像一位知心朋友,也像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讀完了它,寶媽和寶寶都會長舒一口氣:「哦,原來,害怕也沒有關係啊!」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害怕家裡的怪物……
    這樣的轉換,除了有趣,其實也很富有哲理,當你總覺得外界很害怕的時候,就是你把自己看得很弱小,外界很強大,可是,你再弱小,其實還有比你更弱小的人,他們甚至會連你都覺得害怕。那孩子會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呢?佛曰,不可說,讓他們自己去悟吧。
  • 孩子說「害怕」,爸媽只會說「別怕」?8種情況的安撫方法送你了
    文|福林媽咪 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列舉出了0-6歲孩子所害怕的事情,也總結出孩子之所以害怕,多數是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以及和他自身的生長發育有關係,所以,爸爸媽媽不應該輕易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 兩性心理微妙差異:女人害怕變化 男人害怕不變
    別忘了我其實不是圓的,而是有角的,可對方卻從一開始就以為我願意替他暖草鞋呢。這時候,戰爭就開始了。我現在才會這麼說,此前都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戰爭。不過這種爭奪優勢的戰爭,是很隱秘的。所謂的優勢,不是說誰是老闆,誰是小兵。而是說,是我定義的這種「關係」獲勝呢,還是他定義的那種「關係」獲勝。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害怕芭比娃娃?出現這些特徵時,可別不當回事
    和孩子多聊聊害怕的對象 交談能讓孩子放鬆,爸媽可以問問是什麼讓寶貝害怕以及為什麼會害怕;讓他描述一下害怕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對孩子表示同情和關心,也說說你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到來自家長的溫暖和力量。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的家長第1句話就回應錯了
    常見的錯誤應對方式 孩子說「害怕」,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有什麼好怕的」,然後就跟孩子講道理,試圖說服他「一點也不可怕」。 可是,往往說了半天沒效果,就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 最膽小的三大星座,最害怕一個人走夜路
    最膽小的三大星座,最害怕一個人走夜路天秤座別看天秤座外表看起來膽大,當真的遇到比較危險的事情時,跑得比誰都快。雖然經常被朋友們調侃他們因為膽小而退縮的事情,但是天秤們依然會死撐面子不承認。別看天秤座外表看起來膽大,當真的遇到比較危險的事情時,跑得比誰都快。雖然經常被朋友們調侃他們因為膽小而退縮的事情,但是天秤們依然會死撐面子不承認。
  • 《生活大爆炸》 佩妮害怕結婚 渴望有自己的孩子
    《生活大爆炸》 佩妮害怕結婚 渴望有自己的孩子時間:2018-04-05 18:07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活大爆炸》 佩妮害怕結婚 渴望有自己的孩子 網易娛樂4月4日報導 據外媒報導,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Bang theory)佩妮的扮演者卡蕾庫科(Kaley
  • 孩子害怕的時候,一定要逼ta們勇敢嗎?
    在之後接受採訪時,她說:「(從5米高的跳臺跳下)是一種很害怕的感覺。」在被問及:「跳下來之後,覺得5米臺還可怕嗎?」蔣翹楚回答:「還害怕,但是我會慢慢克服。」當孩子害怕的時候,真的要逼ta勇敢嗎?但是,你能確定孩子是真的變勇敢了?還是迫於當下父母的權威呢?採用這樣粗暴的逼迫方式,又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呢?2逼出來的勇敢背後滿是傷痕根據研究發現:在0-12歲的孩子中,有90%以上會有恐懼心理,40%至少有一種害怕的對象,甚至其中有43%的6-12歲孩子會有多達7種害怕的對象。
  • 狗狗也害怕打雷?
    害怕打雷,所以自己默默躲進了衛生間,關上門後發現還是能聽到聲音。又默默打開了換氣扇,希望外面打雷的聲音能被掩蓋一些。沒有主人在身邊,它只能假裝自己很堅強,假裝自己做完這些就會變勇敢,就不會再害怕打雷。打雷閃電,狗子們對這些是真的害怕,並不是它們瞎矯情,甚至有些狗子連聽到雨水打在窗戶護欄上劈裡啪啦的聲音都會嚇到發抖。有時候越是個頭大的狗子反而會更膽小。「這樣用被子把耳朵捂起來,雷聲就聽不見了。」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張慧放下手偷東西,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原來今天在學校裡,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女兒。張慧壓住了怒火,安慰了孩子一下,然後打電話給當兒童心理諮詢師的老朋友明明,請教事情怎麼處理,明明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
  • 害怕逃避就是不承擔責任的表現
    是承擔,是責任,也就是說害怕和恐懼成了不承擔責任一個完美的謊言,因為害怕所以不去做,自然不用承擔。用更確切的話來說,是不敢承擔失敗帶來的結果。有一個媽媽發現18歲的孩子談戀愛,於是便說教孩子早戀,不讓孩子談,怕他在這段戀愛中受傷。
  • 「媽媽,我害怕,我不行」,孩子的膽小自卑,其實都是父母造成的
    你家寶寶有沒有過怯弱的表現,讓他做什麼事情,總是躲躲閃閃,不敢承認,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媽媽,我害怕,我不行」。但其實很少有家長知道,孩子這種膽小自卑的心理,都是由家長造成的。特別是喜歡吼孩子的家長。
  • 害怕失去,害怕傷害:別忘記我們原本就是無條件的愛,恐懼不存在
    潛:她其實能夠意識到,人是死不了的,我們是永存的,就沒關係。 催:她最近在做夢的時候,老是夢到被追殺啊,或者逃亡啊這樣的畫面,為什麼會做這些夢呢? 潛:這些是她內心恐懼的投射,她在夢中把這些投射出來,去釋放壓抑的情緒,這些在她的生命能量當中,恐懼的能量太強了,壓抑的太厲害了。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除了不敢面對外面的朋友,在家有時也很膽小,比如怕黑不敢獨睡、有打雷和閃電也會嚇哭,很多家長為孩子膽小犯愁,這樣的心理素質,怎麼去上學,怎麼能自己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呢?一、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膽小、害怕?2.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幫助孩子改掉膽小的心理,首要從孩子的內心做出改變。比如孩子害怕閃電、打雷,是因為不懂它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它是怎麼產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可怕了。
  • 男生「害怕失去你」時,才會頻繁說這3句「潛臺詞」,準到離譜!
    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很多人在喜歡上另一個人的話,就會比較膽小,總是把這份喜歡藏在心裡,因為害怕別人拒絕自己,但是有一些喜歡是藏不住的,今天我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男生「害怕失去你」時,才會頻繁說這3句「潛臺詞」,準到離譜!
  • 害怕失去你的人,才會有這三種表現,別不懂!
    但只有真正害怕失去你的人,才會有這三種表現,不愛你的人假裝不了!任何一段關係,時間久了都會產生摩擦。兩個人之間的相處,總會有爭吵與猜疑,不可避免。而這時候,害怕失去你的人,會主動地去哄你。矛盾不可怕,可怕的誰也不願意妥協。
  • 孩子害怕上臺?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家長可以這麼解決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的孩子害怕在眾人面前發言嗎?許多小朋友在面對外人,甚至是自己的家長時,會表現出非常膽怯而害羞的模樣。比如問孩子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會扭捏,不敢說話,就算與關於平常的成績,他們依然會恐懼。要是到了舞臺上,就更別說了,可能連口都開不了。孩子害怕站上「舞臺」,對此,家長要謹慎。
  • 閱讀14本情緒類繪本,讓孩子不再生氣、害怕、膽怯、煩惱...
    可讀繪本1——《生氣湯》我們常常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卻常常了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正渴求。當孩子悶悶不樂或大發脾氣時,不放靜下來,反思下是不是我們對孩子忽視過多。這本書也強烈建議忙碌的父母看看。結尾太可笑了,相信一路上提心弔膽、神經繃得緊緊的孩子都會長長地舒上一口氣,然後情不自禁地笑出聲音來——空無一人的大房子裡的主人居然是一隻小老鼠!這才是一種幽默,一種真正的黑色幽默!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父母的嚇唬,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孩子感到害怕,是被父母有意無意嚇出來的。會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嚴肅大聲地制止孩子。孩子在呵斥聲中停下來,不是因為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事物,而是害怕媽媽的吼聲。這種聲音阻礙了孩子的探索,讓他們變得束手束腳,膽小懦弱。覺得就像媽媽說得那樣,身邊的一切都是有危險的,增加了主觀的恐懼。
  • 害怕失去你的男人,才會有這五種行為
    因為,他早已把你當作了他的全世界,他不敢想像沒有你的以後,所以在戀愛中便會患得患失,害怕失去的負重感。異性交往,害怕失去你的男人,這5種行為是藏不住的。當一個男人害怕失去你的時候,說明他對自己不是那麼自信了。也正因如此,男人才會擔心你身邊的異性。其實,愛情裡,男人對女人的佔有欲是越來越強的。一旦二人的關係確立,男人絕不容許女人接觸過多地接觸其他異性。男人在感情裡的都是比較強硬的,當然,佔有欲也很強,所以,不喜歡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異性靠得太近,不然醋罈子就容易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