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害怕」,爸媽只會說「別怕」?8種情況的安撫方法送你了

2020-11-17 騰訊網

文|福林媽咪

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列舉出了0-6歲孩子所害怕的事情,也總結出孩子之所以害怕,多數是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以及和他自身的生長發育有關係,所以,爸爸媽媽不應該輕易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最該做的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安撫寶寶,這樣才能幫寶寶克服恐懼。

接下來咱們就說說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幫孩子克服。

一、怕黑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怕黑,仿佛黑暗深處有什麼,晚上不讓媽媽關燈,黑暗的地方不敢自己去,一定要讓爸爸媽媽陪著,不然哭著喊著不要去。

其實怕黑不是孩子的專利,有些成年人到了晚上還不敢自己上衛生間,不敢獨自走夜路、夜裡爬樓梯。所以別光說「別怕」,更別說「這有什麼好怕的,還能把你吃了?」這樣的說法第一對孩子沒有安撫效果,第二會讓孩子更害怕。

爸媽應該這樣安撫寶寶:

●不用強調一定要關燈入睡,可以給孩子留一盞暖光小檯燈,燈光柔和不刺眼、暖光的燈最合適,溫馨的燈光會讓孩子更安心一些。

●可以跟孩子做做手影遊戲,關掉燈,打開手機的閃光燈,跟孩子做做手影,最好是有故事情節的,這樣孩子再處在黑暗的時候,腦子裡的回憶不再是恐懼,還有和爸爸媽媽在黑暗中玩的手影遊戲,這將使孩子內心更強大一些。

●問寶寶到底在害怕什麼,僅僅是黑暗?還是黑暗之中有什麼,這樣才能知道如何化解寶寶的恐懼根源。

二、怕怪物/鬼

不知道孩子從哪兒看到或聽到關於鬼、怪物、怪獸的畫面或說法,孩子再配合自己的想像力,恐怖畫面就仿佛印在了他們的腦子裡,只要身處相似的環境中,就容易調出這種恐懼。孩子害怕床底下、害怕衣櫃、害怕馬桶……總會說「有怪物/有鬼」這樣的話。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帶孩子一起檢查床底、柜子以及任何他害怕有鬼的地方,用實際告訴孩子沒有鬼,沒有他害怕的那些東西。

●編個「趕走」怪物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童心,來打倒孩子想像出來的恐懼。可以說在床頭貼上孫悟空或者是孩子喜歡的某個英雄卡通人物,告訴孩子它可以達到一切怪物,也可以說只要在門口貼上「怪物免進」的標籤,怪物就不會進來了。

三、做噩夢

噩夢通常是孩子內心深處的恐懼,我們大人偶爾也會做,只是孩子在噩夢醒來時會非常害怕,不能像成人那樣安慰自己「原來只是個夢啊」,孩子需要安撫,幫他克服恐懼。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睡前故事要選擇溫馨有愛的,好讓孩子夢境裡少一些恐懼的元素;

●及時安撫孩子,摸摸孩子的頭,給孩子一個擁抱,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孩子噩夢驚醒後和你一起睡。

四、醫生

孩子怕醫生,不是天生就怕,可能不少家長有過這樣的經歷:第一次帶孩子去打疫苗,孩子剛開始東張西望的一點都不害怕,但是當針頭紮下去,孩子反應了一會兒才開始大哭。

經歷過,知道疼了才會害怕,所以第二次再去醫院,有的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就開始哭了。

當然,也有的家長會用醫生去嚇唬孩子,讓孩子更害怕醫生。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再不聽話就給你打針」這樣的話可不能再說了。

●給孩子買一套醫生玩具,有聽診器、注射器等等,都是塑料的假模型,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可以互換醫生病人的角色。

●每次打完針後,抱著孩子摸摸頭,不用說「不哭,乖」這樣的話,可以告訴孩子一會兒就不疼了,也可以假裝吹一吹,告訴孩子「吹吹就不疼了」,受到暗示後,孩子會慢慢平靜的。

五、怕分離

對於剛開始投入正常工作的寶媽來說,幾乎每天早上都要經歷一次分離,孩子抱著你的腿:「媽媽不要走,不要你走……」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是如此,這是分離焦慮。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不偷偷溜走;

●提前告知孩子你要離開的時間,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告訴孩子你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可以讓孩子在家好好表現等你回來。上了幼兒園的可以告訴孩子:「睡過午覺,吃完晚飯媽媽就會來接你。」好讓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乖一些。下午去接的時候一定要按時。

六、怕一個人

害怕自己一個人被留下,媽媽上衛生要跟著、不能關門,媽媽做飯也非要跟進廚房,總之孩子就是粘著你,不要你留下他一個人。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找幫手,當你需要忙一些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找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忙陪陪孩子;

●跟孩子做一些遊戲,比如很小的時候可以用你的手擋住自己的臉,然後再掀開,讓孩子明白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大一些可以玩躲貓貓等等。

●平時一定要注意給夠孩子安全感,通常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會特別粘人。小時候對孩子的需求第一時間響應、不要總是打罵孩子等等。

七、怕陌生人

害怕陌生人是一種正常的反應,這是孩子本身的「保護機制」,對陌生人警惕、害怕,讓孩子打招呼很困難,孩子總喜歡躲在爸爸媽媽身後。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出發去別人家做客前,先告訴孩子待會兒都有誰,希望孩子可以主動打招呼,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臨時碰到的朋友,不強迫孩子大招呼,可以告訴對方自己的孩子還沒準備好,畢竟第一次見,不給孩子貼「認生」、「膽小」的標籤。

八、怕打雷閃電

突然到來的轟隆聲,難免會嚇孩子一個激靈,因為孩子不知道這是什麼,而且震耳欲聾,孩子害怕也正常,有些成年人即使知道這種自然現象的原理但還是會害怕,別說啥也不懂的孩子了。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帶孩子學習打雷閃電的原理,可以編成孩子可以理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比如:天上的兩烏雲互相喜歡,他們擁抱的時候產生愛的火花,所以我們看到了閃電,轟隆隆的聲音是它們擁抱在一起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愛意。

相信這樣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且也不再覺得害怕了。

●給孩子買一把漂亮的雨傘或者一件漂亮的雨衣,讓孩子愛上下雨天。

孩子的恐怖在我們成年人眼裡可能不值一提,甚至覺得幼稚,但是在孩子這裡他們不是為了黏你裝出來的,而是真的害怕,所以合理的安撫才能幫孩子克服恐懼,一句「不怕」還不足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孩子總說「我好怕」咋辦?家長不要只會說「別怕」,這三步很關鍵
    文|西紅柿媽媽「害怕」,是每個人正常的心理反應,尤其是小孩,出於對外界的陌生和恐懼,總是會時不時的產生「害怕心理」。每當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只是象徵性地安慰幾句別怕,但是並不會深究其內在的原因。其實不想讓孩子膽小一生,家長們不要再說「別怕」。
  • 4種孩子照片存儲方法,新爸媽,你知道幾種?
    新爸媽不用擔心,現在有4種孩子照片的存儲方法,你知道幾種呢?第1種:高冷系個人NAS西數My Cloud nas,一款高冷的個人NAS,3TB大容量,用來儲存寶寶的照片肯定足夠了。因為系統強大,導致第三方服務滾到一邊玩兒去了,從而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新爸媽也就不用擔心孩子的資料被洩露了。但是,這款個人NAS使用比較複雜,需要用戶點亮高技術配備的技能才能使用!價格方面可能是知道自己有小缺點,所以沒有耍大牌,京東零售價1099元,瞬間就覺得可愛了,有木有!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你的第一個動作很重要
    睡覺前,4歲的瑞瑞抱著媽媽的脖子說。「瑞瑞,為什麼不讓關燈啊!」媽媽問道。「瑞瑞怕黑!」孩子怯怯地說。「瑞瑞都是男子漢了,怎麼還會怕黑?」「黑夜裡有妖怪,有大灰狼,有馬猴,有怪獸。這些都是奶奶跟我說的,奶奶說天黑的時候,它們就會出來抓小孩兒!」瑞瑞一邊說,一邊更加抱緊媽媽的脖子。「寶寶,別怕!那你說妖怪是什麼樣子呢?」
  • 安撫奶嘴影響孩子發育,不能用?其實是你不懂這4點
    有位寶媽諮詢說,家裡剛滿月的寶寶總是十分地愛哭鬧,後來經過朋友推薦,買了安撫奶嘴給孩子,雖然效果是立竿見影,比親媽哄著都好使,但是卻引發了老公的質疑:「我老公說,這安撫奶嘴容易上癮,戒不掉,還會影響口腔發育…列舉了一堆的問題,就是害怕著奶嘴用著對孩子不好
  • 退貨遠徵隊出道主持人吃螺絲,李孝利安撫:別怕,不會打你!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輩到來太緊張,主持人小吃螺絲,李孝利趕緊安撫,「不要怕,不會打你!」 ▲主持人吃螺絲,李孝利安撫:別怕,不會打你。
  • 爸媽隨口一說的這三句話,會讓自卑跟隨孩子一生,家長可別亂說!
    一旦爸媽說了一些,傷及孩子自尊心,或是什麼不該說的話,就會使孩子陷入思維誤區,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導致孩子遭受自卑和貧窮的困擾。因此,爸媽在跟孩子說話時,確實應該仔細衡量,有的話本就不該說。小梅經濟情況很普通,作為一個小職員,她窮得只夠自己的開銷。爸媽隨口一說的這三句話,會讓自卑跟隨孩子一生,家長可別亂說!
  • 爸媽千萬不要對孩子這樣做,小心養出膽小怕事的孩子!
    關燈睡覺死活不肯讓我離開,只要我起床出門,孩子一定會跑出去追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媽媽,我害怕。」問孩子怕啥,他指著衣櫃說「我害怕裡面的怪物。」原來!孩子是因為最近看了《怪物公司》,老是害怕衣櫃裡也會藏著毛毛獸,床底下的小惡魔。
  • 孩子說害怕怪獸,媽媽別急著說怪獸都是假的,正確應對需要三步走
    因為孩子在心裡,那隻怪物確實是存在的,孩子能說出怪物的樣子,她為什麼害怕,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當孩子說「害怕怪物」時,千萬別說「怪物是假的」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7 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喜歡全情投入到自己幻想的世界,有時會分不清現實與想像。
  • 《害怕也沒關係》:孩子害怕別再說孩子膽小,允許害怕才會變強大
    作為寶媽,發現寶寶總是怕黑,怕陌生人,怕狗……,有的媽媽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膽小啊?」弄得寶寶更不知所措,《害怕也沒關係》這本繪本適合寶媽和寶寶一起讀,原來害怕是一件如此原始而自然的事情。
  • 孩子最害怕媽媽說的一句話,很可能你也說過
    不料女孩媽媽還在堵著氣,冷漠地說道:「打錯了,她不是我的女兒。」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那個女孩,不但挨罵,還被媽媽強行丟棄,站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看著媽媽越走越遠,直到看不見。那種孤獨無助、害怕恐懼,小小的心靈該承受了怎樣的悲傷和絕望啊!
  • 「別怕,我在!」
    當你滿身疲憊的時候 當你心灰意冷的時候 當你孤獨無助的時候 …… 這個世界上 總有人會拍拍你的肩 說一聲「別怕,我在」
  • 寶寶喜歡被抱著走,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這3種安撫方法寶媽必學
    可以說,喜歡被抱著本身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TA在後期形成合理的安全感,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獨立、積極人格的基礎。擁抱對孩子生理髮育的重要意義1、減輕不適感孩子的內部器官發育並沒有完成,因此時常會出現輕微腹脹的問題。在感覺到自己的不適後,很多娃會選擇通過被爸媽抱著來減輕這個問題。
  • 當你問我孩子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
    有的爸媽信奉「柏拉圖式育兒」,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碰孩子一根手指頭,訓誡全靠嘴;而另一類爸媽則認為該打必須打,畢竟生活體驗帶來的感受是:打,威懾力強,效果立竿見影。 若問我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
  • 送花不能只看顏值,搞懂寓意不尷尬,這8種花你真的會送嗎?
    送花不能只看顏值,搞懂寓意不尷尬,這8種花你真的會送嗎?對於家裡有養護植株的花友們來說,都喜歡將自家的盆栽當成禮物送給別人,當然花花也知道,有時候是朋友看自己養的太好,自己想要我們送,那說起送盆栽,其實這裡面也是有講究的。因為每一種盆栽有著自己獨特的寓意,需要了解清楚之後再送,免得鬧了個尷尬。
  • 7種「嬰孩語言」,新手爸媽讀懂後,帶孩子會很輕鬆
    寶寶在剛出生的第一年,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寶寶雖然不會說,但他們會用屬於自己的「嬰語」來告訴媽媽自己的需求。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可能會比較難讀懂這些,本文將為 格維爾新手爸媽分享7種「嬰兒語言」,分分鐘讓你了解寶寶需求,新手爸媽收藏。
  • 「早讀」「別怕,我在。」
    這時,最讓人安心的一句話往往是:「別怕,我在。」它可能是一種心理安慰,當你覺得快扛不住時,有人拉了你一把;也可能是當你遇到危險,有人站出來保護你。被這種安全感拯救的瞬間,你還記得嗎?01 爸爸來了!我們年幼時,爸媽就像無所不能的超人。遇到恐懼的事情或是危險,「爸爸來了」「媽媽來了」,最讓人心安。
  • 超級奶爸手把手教你安撫奶嘴的選購和使用指南
    有的父母則認為安撫奶嘴減少帶娃煩惱,給寶寶撫慰,可以堅持使用。當年,我爸媽就是這個論調,說安撫奶嘴用多了會導致「地包天」的牙齒。當然,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沒有絕對權威的標準,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調整哈。例如下面這個例子就很典型,與大家分享。2015年8月的一天,貝克漢姆帶著小七同學出街,當時已經4歲的小七嘴裡還含著安撫奶嘴。這一小細節引來了不少國外育兒專家的反對。機哥記得當時這篇新聞還上了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
  • 3個月內嬰兒哭鬧,只需一招,5秒就能有效安撫!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讓他們崩潰的,就是寶寶哭鬧的時候。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他們表達能力很弱,只會通過哭鬧來跟父母交流。央視節目《挑戰不可能》中,一位來自美國,擁有30年從業經歷的兒科專家羅伯特·漢密爾頓,講挑戰在5秒內就安撫正在哭鬧的嬰兒。一開始,主持人和嘉賓都不太相信,因為大家幾乎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 孩子,別怕
    孩子,別怕這場災難我們一起面對它你看,你已經長大對勇敢的理解現在可以寫出答案了>那天,你笑著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見到外地來的小表弟了你說,你很想知道一年後他長高了多少還會不會跟著你跑出跑進像個小尾巴你說,爺爺奶奶準備的零食堆滿了茶几你會和他坐飛機去迪士尼玩耍
  • 014:孩子,我寧願你做個壞小孩
    白領裝扮的孩子媽媽神情緊張,描述孩子情況的語氣,比在電話裡語速更快更焦慮,有點前言不搭後語,想為孩子轉學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中了邪。我不得不先安撫孩子母親的情緒,讓她放鬆緊張的心情後再慢慢陳述孩子出現的問題。而這個小男孩全程安靜地坐在一旁,眼神低垂,仿佛聽不見媽媽與我之間的對話,小小的身體時不時發出與年齡不符的嘆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