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問我孩子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

2021-01-11 騰訊網

又一個悲傷的故事,出現在了熱搜。對此我只有一個評價:這媽就是神經病。(媒體也是亂來,明明打了多次,怎麼還能叫「失手」呢?)

拋開悲劇不談,孩子做錯事「該不該打」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的爸媽信奉「柏拉圖式育兒」,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碰孩子一根手指頭,訓誡全靠嘴;而另一類爸媽則認為該打必須打,畢竟生活體驗帶來的感受是:打,威懾力強,效果立竿見影。

若問我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帶過娃的都知道孩子不聽話鬧騰時抓狂的感覺,孩子可以「打」,但在打之前,你得想清楚這些事:

首先你得知道,打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1

暴力必然會導致身心傷害

你打孩子,孩子會痛就會哭,如果他哭著去學校,就會被人關注,他在他們的小圈子裡也會被議論,別看孩子小,他們也跟大人一樣愛面子,被同齡人發現自己被挨打,會覺得自己變得毫無尊嚴,抬不起頭。

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被打,會出現類似 PTSD的情況,主要源於爆發性的傷害,還會誘發一些心理疾病,如:極度消沉、拒絕社交、甚至自殺、自傷傾向。

而且很多家長下手不知輕重,不知道孩子的承受能力,也無法感同身「痛」,淤青、紅腫根本避免不了,造成他們行走不便,甚至還會演變成像開頭那個新聞悲劇。

2

越打越叛逆的可能性更大

這邊的叛逆也不是說跟咱們對著幹(他們還小,不敢且沒能力),這時候怎麼辦呢?——「開始說謊」。有的家長是一碰到孩子做錯,就馬上下手的。那孩子也不傻,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肯定是能瞞則瞞,騙一次賺一次,惡性循環造成他們養成說話的習慣;

不僅如此,還會變得越來越固執。雖然他們不敢跟家長正面剛,但是他們會用:打架、逃學、離家出走等方式與家人對抗。

3

孩子被打後的受害者不止一個

你們打了孩子,孩子也不是這件事情唯一的受害者。

你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是自己的小孩,打一打沒事,他事後還是會屁顛屁顛跑回來叫「爸爸媽媽」...先給巴掌再給糖吃的方法,也許一次管用,但並非一輩子受用。

孩子會長大的,等他們有意識有能力,就會跟你們越來越疏遠,這時候你們再期待養兒防老,就是想多了,也別責怪自己的孩子沒孝心,那是活該。

也有許多研究表明,越愛打孩子的家長,家長與家長間打架的頻率也會很高,而且也會因為某一方打孩子,另一方與其爭吵的情況。

PS:受害者還包括「孩子的孩子」,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成為父母之後,以後在教育的時候,多半會沿用上一輩的方法,來體罰下一代。

「打」孩子的正確姿勢

我覺得有幾個原則:

1打不能真打,畢竟是親生的,不要把孩子當成解恨的工具,也不要以愛為名去打孩子;

2溝通!溝通!溝通!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然就是白打;

3要打也要處於冷靜狀態下,控制住情緒,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還要記住:不打屁屁,嘴巴當然更不能抽。

還要記住:不打屁屁,嘴巴當然更不能抽。

那針對3歲以上,一直到10歲以內的小朋友,如果要打,打哪兒呢?我的建議是——打手板兒。

每個家庭都應該必備一把戒尺,準確來講,是設立家法。

這樣做的好處有:

1可以要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被受罰,以後就會少犯點錯;

2維繫親子間的關係。做錯了,是家法要打你,不是爸爸媽媽要打你;

3限制家長。孩子沒有觸及原則性的問題,儘量不要動手,孩子越長大,越要尊重他。

等孩子到了5~8歲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更好的交流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手。

有的家長朋友會問:那10歲以上的孩子呢?說實話啊,那最後被打的也不一定是孩子哈~

最後在這裡,辣媽希望那些曾經愛用打的方式的父母,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育兒觀,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是這也不是你隨便打罵孩子的理由,孩子不聽話,打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咱們只要起到正確的示範和引導,孩子也會越來越聽話滴~

相關焦點

  • 當計劃被打亂,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 | 辣媽小Ro
    那我們現在去問問排課老師,讓她打打電話,看有沒有小朋友要請假,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可以上。」我抱著她走到排課老師的辦公室。這時候排課老師已經在打電話了,我們坐在旁邊安安靜靜的看著。很不幸,連打了三個電話,家長都說在過來的路上,加上名單上已經有的七個人,剛好滿員。我們連最後一絲希望都破滅了。
  • 春節過年哪些話不該問,不該說
    「只說該說的,不評價可能令人厭惡的。」如果不想被人從心裡拉黑,請保留適當的分寸,有些玩笑和點評,出口之前,需要好好掂量。「女孩子到這個年紀就應該結婚了」 有讀者說,每次被問到年齡,爸媽一口就報出虛歲,害她活活「老了」兩歲。而且,別人一聽年齡,第一反應就是「該結婚了吧」、「有對象了嗎」、「去相個親吧」?
  • 伊能靜女兒被欺負,秦昊難過氣哭,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打回去?打不過怎麼辦?而秦昊媽媽則認為,很多網友認為秦昊媽媽說得對,遇到這種問題只能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歸別人的家長教育。那麼,孩子遭遇暴力的時候,究竟該如何做呢?本期話題:伊能靜女兒被欺負,秦昊難過氣哭,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打回去?
  • 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
    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如何對付寶寶的壞習慣?接下來,該如何緩解斜頸呢?家長按照上面的方式找到胸鎖乳突肌,用中指持續揉比較硬的肌肉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順時針揉還是逆時針揉,儘量保持一個方向,不要來回變換;在不影響孩子吃、睡的情況下,家長每天至少給寶寶揉3次,每次至少15分鐘,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揉開。
  • 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但很多人做不到
    很小的時候看反特電影,那個知道很多秘密的人被殺死了,殺死他的人正是他的上級,驚恐中那人問上司:「你為什麼殺我?」上司陰冷的一向話讓我一直記到了現在:「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好奇害死貓」的故事路人皆知,這裡不再贅述。
  • 男朋友經常和女生一起打遊戲,我該不該介意呢?
    男朋友經常和女生一起打遊戲,我該不該介意呢?自古直男愛遊戲,從古時候的蹴鞠到現在的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直男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和精力,是女孩子很難想像的得到的。這也就導致了關於遊戲,很多小情侶之間會鬧彆扭。
  • 女人離婚後該不該去看孩子
    我的朋友小潔,前幾年離婚了,當時兒子才四歲,現在離婚4年了從來都不回婆家看孩子,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講了她的故事,建議所有的男人都好好看看!後來小潔的媽媽看女兒一個人帶孩子累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心疼,把女兒接到自己家裡住幾天,她婆婆就在村裡各種說小潔把東西都貼娘家了,自己家活兒不幹,光幫娘家去幹活兒!氣的小潔總是一個人抱著孩子流眼淚!有時候小潔跟老公說婆婆的作為,老公總是說,我媽怎麼會那麼說呢!我媽不是那樣的人!你一點都不孝順!你怎麼跟我媽說話呢!這是你對老人的態度嗎?!
  • 在交際中,不該問的,即使你想問也不要問
    因此,在你打算問對方某個問題的時候,最好先在腦中過一遍,看這個問題是否會涉及對方的個人隱私,如果涉及了,要儘可能地避免,這樣對方不僅會樂意接受你,還會因你在應酬中得體的問話和輕鬆的交談而對你產生好印象,為繼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地說,在日常交際中,應該避免問:女士的年齡,工作情況和經濟收入,家庭內務和存款,夫妻感情,身體情況,不願意公開的工作計劃,不願意為人所知的隱秘等。
  • 「女朋友突然問我問題,我覺得她是在找理由想打我,該怎麼辦?」哈哈...
    ,我覺得她是在找理由想打我,該怎麼辦?」很多時候女生說的一句話往往都是有隱含的意義的,可男生基本上只能理解表層的意思。有個男生就經常被女朋友問一些問題,每次回答的不對,女朋友就會揍他。後來他再看到女朋友問的奇怪的問題,就會條件反射的覺得女朋友是在找理由想打他。哈哈哈,大概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吧。
  •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建議家長看看這裡
    一直以來父母該不該打孩子是很多家長爭論的一個矛盾點,隨著現在教育水平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為不該打孩子,可是如果面對闖禍不斷,不聽勸說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是好呢?但是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想法,美國有句諺語是「把你的棍子閒置不用,就會寵壞你的孩子」,就是說,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打孩子應該用合理的方式。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別逞一時之快,讓孩子承擔後果
    一位寶媽在微信群裡訴說自己打孩子的經歷,有家長說打孩子對家長和孩子都不好,還是能不打就不要打,這位寶媽帶著委屈說:「你以為我想打孩子啊,這是我親生的
  • 7旬老人與小保姆喜生娃,遭親女兒趕出家門:老年該不該再生娃?
    文|全文共129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人到了一定「高齡」,到底該不該再要孩子?有人說,這全要看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生育的權利應該值得被尊重。還有人說,人上了年紀儘量還是不要生孩子了,一是給子女增加負擔,二是自己也沒有精力照顧,徒增煩惱,做人不要太自私。就在前段時間,一則「老來得子」的消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當男人問「你願意等我嗎?」,女人該不該去等呢?
    奈何,等待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時間越長,女人的那顆失望和希望交替的心被折磨得越痛苦,總有人對女人說,愛情裡需要信任。可女人對自己不夠信任,她總是不斷問自己,多年過後,他還是我心中的意中人嗎?我付出了那麼多的青春,萬一他不回來怎麼辦?彷徨和糾結一下子爬上了女人的心頭。當然,還是會有一些人能順利等待心上人歸來,兩人成就一段佳話,流傳於世。
  • 孩子頂嘴,說髒話,家長該怎麼辦!
    小妍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們,就在一起討論著,小妍的奶奶說:「小妍去上幼兒園前不是這樣的啊,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怎麼現在成了這樣呢?」小妍的爺爺說:「小妍以前最愛和我一起了,現在怎麼我成了她討厭的人了?」小妍的爸爸說:「我看啊,是在幼兒園裡學壞了。」 小妍的爸爸找到我,告訴我了小妍的情況,我想告訴他的是,小妍不是在幼兒園裡學壞了。
  • 該不該教孩子幫助陌生人,看完我就震驚了!
    可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如何和孩子就此類話題進行交流,讓其了解真相卻不至於對社會心生恐懼,讓其學會保護自己但不至於自我封閉。狀況一: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時,和孩子安全密切相關。爸媽除擔心社會新聞的模仿效應,想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又怕年幼孩子產生過大恐懼。若選擇不溝通社會黑暗面,孩子到學校,不確定會從同學中聽到什麼訊息?家長該怎麼掌握分寸?
  • 你們該去問郭川,不該問我
    採訪結束後,我寫了一篇通訊《中國「奧德賽」揚帆待航》。我們後方的一個同事看了稿子後,通過微博私信(那時還沒有微信)和我說:「這個瘋子,難道就永遠在海裡航行不上岸嗎?」  我覺得郭川是個命中注定上不了岸的男人。雖然他在第一次接受我採訪時說:「在水裡拼搏,是為了將來在岸上更好地牽手生活。」可在他環球航海歸來之後,我隱隱感覺他要一直航行下去,並且難度越來越大。
  • 我家孩子上小學了,我該不該回歸職場?
    孩子都上小學了,有些家裡沒礦的就該回歸職場了,不然孩子們討論自己媽媽時:我媽是高管!我媽是醫生!我媽是教授!我媽是律師!我媽做生意!你娃只能說:我媽在家照顧我,她做飯很好吃地擦得很乾淨。然後其他孩子會嘲笑:你媽是無業家庭婦女!你媽幹的活就是鐘點工的活!
  • 該不該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
    今天分享的是《該不該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有老師問我,這個課題需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嗎?我想了好久,答案是:需要。之前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概念是「別人家的小孩」,這個詞非常火,延伸的有別人家的男(女)朋友、別人家的老公(婆)。
  • 我的孩子是同性戀,我該怎麼辦?
    可是,總有那麼一天,孩子長到和你一樣高,伴隨而來的,可能還有讓你無法接受的問題,比如「我可以喜歡同性別的人嗎?」、「大學生為什麼不能結婚生孩子?」當面對類似挑戰你權威甚至認知的問題的時候,你的回答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 孩子模仿成人的這個舉動,媽媽惱怒羞愧,奶奶:這娃該打
    孩子模仿成人的這個舉動,媽媽惱怒羞愧,奶奶:這娃該打小尚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平時老公出去跑大車平常不回家,小尚就在家做個全職媽媽,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太好,還要資助她的弟弟上大學。但有一天這兩個小孩在院子裡的一個舉動,讓小尚有些無地自容,上去就是一頓暴打,嘴裡還惱羞成怒地罵著:"那麼小的孩子,不知道學好,學這個,看我不把你打死"。孩子學著大人的這個動作,被媽媽一頓暴打小尚為什麼突然動手打孩子呢?原來是她看到令人感覺到羞恥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