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教孩子幫助陌生人,看完我就震驚了!

2021-02-13 老媽你別鬧

孩子既是孩子,也是社會的一份子。當近年來各種關於虐童等事件發生時,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可能讓孩子與這些新聞絕緣。可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如何和孩子就此類話題進行交流,讓其了解真相卻不至於對社會心生恐懼,讓其學會保護自己但不至於自我封閉。

狀況一: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時,和孩子安全密切相關。爸媽除擔心社會新聞的模仿效應,想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又怕年幼孩子產生過大恐懼。若選擇不溝通社會黑暗面,孩子到學校,不確定會從同學中聽到什麼訊息?家長該怎麼掌握分寸?

與其擔心孩子接收到什麼訊息,爸媽可更積極將社會新聞轉成「活教材」。以下是陪伴孩子及親子溝通的要點:

 

 

溝通技巧:討論事實,不要傳達偏見。當驚悚的社會事件發生時,人們為了安撫內心的恐懼,並想快速找回掌控感,各式臆測紛紛出爐,企圖快速破解事件。然而透過醜化、標籤、激化所形成的「偏見」,反而造成對社會的扭曲,如:社會藏著很多「殺人魔」、玩電玩的人都心理變態……這種誇大式及以偏概全的想法,會使低年級孩子對世界產生錯誤判斷,對人感到不安與不信任。因此,更好的做法是對孩子傳遞客觀事實,如此才能獲得安全感,並重新產生掌控感,家長可與孩子溝通4個重點:

1. 發生什麼事?針對事件過度的報導,會催化孩子不必要的聯想及恐慌,因此切勿針對細節進行過多描述,如:割幾刀、流多少血等。倘若孩子主動提及相關情節,家長可選擇性提供訊息,引導孩子解開疑懼,同時務必關心他的感受。

2. 發生率有多少?災難式的誇大說法,會讓孩子誤認為:這類事件常發生。家長可用孩子能了解的經驗,去理解事情發生率,如:從過去到現在,它的發生比起路上車禍的發生機率少很多。

3. 為何會發生?幫助他了解「壞人」的困境,如:他沒有朋友、不快樂,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也不會找人求助,所以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他的頭腦生病了,最後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這是情緒和心理教育,幫助孩子從中學到:「快樂」是需要學習,也是可學習的;情緒是需要被照顧,父母可成為他情緒的聆聽者。

4. 怎麼保護自己?我相信父母在事件發生前,就在教孩子保護自己。因此,社會案件爆發後,只要再增添少許注意事項即可。此外,告知孩子,社會透過這些事件,會積極改善,一切會以孩子安全為重,如:加強學校安全防護等。(莫茲婷,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狀況二:發生校園事件後,我重新提醒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不要靠近陌生人」。但孩子問我:「陌生人需要幫助怎麼辦?」「我們不是應該幫助別人嗎?」我該如何回答他?

助人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小朋友,每個孩子因為從小幫爸爸、媽媽的忙,所以得到讚賞與鼓勵,因此孩子的大腦自然裝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遇到有人需要協助,孩子總會自然而然的伸出援手,然而面對紛亂多變的社會情勢,孩子的好心好意反而容易招致自己的危難。要孩子辨別誰是好的陌生人、誰是壞的陌生人,的確是件困難的事,我的答案是:「當然要幫!但是不需要你自己去做!」

孩子遇到的狀況可能包括「路上陌生人跟孩子問路,並且請求孩子帶他前往」,孩子認為順路、或只是走一段路沒有關係,卻可能走入無人的小巷招致危險。我請孩子遇到這樣的狀況,可以請對方尋求警察局、便利商店的協助,甚至拉住身邊其他路人請求協助,千萬別覺得「小事一件」就輕易協助。請孩子想想,在當下他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是該快點回家?還是立刻前往安親班?別因為「助人」而耽誤了自己該做的事;如果陌生人硬要孩子協助,甚至拉住了孩子,這時候必須請孩子盡情的大叫,儘量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另一個狀況可能是遇到了「路倒病人」或「可憐的人」,請求孩子協助,甚至請孩子捐助費用。同樣的,請孩子找大人協助,別認為只是小錢而導致錢財露白,造成對方勒索、搶劫,甚至是綁架。

「保護自己、幫助別人」是遇到陌生人需要協助時的原則,但幫助別人並不需要完全親力親為,因此要讓孩子了解「助人之心一定要有,但助人方法有很多種」,遇到了就應該立刻尋求其他大人協助,然後報告老師及家長,而我們可以機會教育,讓孩子學到正確的助人方法,這樣才能不耽誤助人時機,又可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張旭鎧,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職能治療師)

狀況三:伴隨社會新聞擴散,相關爭議性討論滿天飛,如反對和贊成者對立的「是否廢除死刑」?處於青春期的八年級的兒子也很熱衷,問我是否贊同死刑?我該怎麼回答?

關於親子之間對於死刑存廢的議題討論,先避免陷入非黑即白、不是支持就是反對的對立拉扯。而是透過「死刑存廢」這扇窗,和孩子彼此延伸出對於生命的關注、自我價值的澄清、對於事物的理性思考,及對人性的細膩同理與感受。

肯定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當家中八年級的孩子,熱衷於死刑存廢的議題,主動探詢你對於死刑存廢的看法時,我想這是相當值得給予肯定的事。讓孩子了解自己與社會裡的人事物,彼此都存在著生命的關聯性。

澄清彼此對死刑的認識。當孩子提出「為什麼會有死刑」,我想在你回答之前,可以先聽聽孩子在現階段的知識與概念下,他自己對於死刑有什麼看法與認識。或者你也可以與孩子共同上網搜尋與蒐集,在不同的國情、宗教、社會、法律制度以及歷史演變等情況下,各國對於死刑的態度與做法。當然,最後則回歸到在我們自己身處的環境中,彼此如何看待死刑的存廢與否(相關閱讀:從女兒為「應當發展生化武器」辯護說起)。

對於生命的思考與延伸。我想你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同理受害人與家屬的心理感受,及思索加害人應負的責任承擔。思考誰擁有權利寬恕加害人?是否一定要寬恕?寬恕到何種程度?以什麼方式進行寬恕?同時,關於正義的伸張,為誰伸張?誰來伸張?將以何種方式展現?到底是維護誰的人權?維護的程度?以及是怎樣的成長過程及生命經驗,使加害人走到眼前的道路盡頭等。

 死刑存廢對切身的意義。你可以試著和孩子分享,也試著傾聽青春期的他,如何表達死刑存廢對於自己的意義,及對未來所處生活的關聯性與影響。同時,嘗試感受自己是如何隨著不同的想法,在心中發酵出複雜的情緒。無論是對於受害人的傷心、難過、悲傷、不捨,或對於加害人的憤怒、生氣、憤恨、痛恨。

學習對歧見的相互尊重。面對孩子詢問爸媽是否贊同死刑?試著先讓自己可能存在的強烈情緒沉澱,再嘗試將自己的思考脈絡,仔細的分析給孩子聽。但提醒自己,不強迫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孩子的思考上。同時,和孩子一同學習對於歧見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至於支不支持、認不認同則彼此尊重,不惡言相向。(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說到底,我們有保護孩子的義務,但Ta更有了解社會和真相的權利。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其實可以隨時隨地開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福利:凡購買價值3105金母籽山茶油母籽禮盒9盒(每盒包括750ml+375ml金母籽山茶油)以及860元金母籽山茶油750ml禮盒2盒(每盒兩瓶750ml金母籽山茶油),前30名朋友可免費獲得原價3999元至尊泰國6日5夜遊


詳情請添加客服微信領取免費泰國遊

         

(掃描圖中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 



點閱讀原文,2965享受6日5夜豪華泰國遊!

相關焦點

  • 會教壞小孩?《天才槍手》究竟該不該讓孩子看?
    不過在該片獲得網友肯定的同時,也有部分家長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影片中所展現的「作弊」方式,會教壞孩子。那麼,《天才槍手》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們看呢? 孩子會「依樣畫葫蘆」,不該看 對於部分網友、更多的是家長觀眾來說,《天才槍手》其實是不該讓孩子看的。
  • 可以教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怎麼教孩子「別和童子軍的老師說話...
    我相信每一個當媽的人看了這樣的消息,內心都和我一樣是爆炸的。 1 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在家裡不要觸碰電源,不要玩刀,不要摸爐子,在外邊要小心過馬路,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 家長該如何教孩子自保?
    (女童母親受訪畫面;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事件發生至今,網友們大喊「反廢死」,臺灣媒體則不斷報導,甚至連女童血肉模糊的照片也被轉發。面對這樣的事件,你我的孩子該知道細節嗎?我們都希望孩子要有同理心,但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孩子該如何自保?當孩子問你爭議性社會議題的看法時,要怎麼回應?以下三個QA,提供給家長參考。
  • 老師教懷孕知識反被家長吐槽:該性教育的,或許不該只是孩子
    相信這兩天很多人都看見了這個微博熱搜「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但該家長認為自己的女兒才9歲,不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級,而且老師講這種事情居然不避開男生。該家長還表示要向校長投訴。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看見電視裡面有親吻的鏡頭,爸爸媽媽要不換頻道要不把你支開,說小孩子不能看這些。以至於之前在一個談性教育的話題下,還看見有網友說,小時候以為親親就會懷孕,有一次被幼兒園小朋友親了以後,還擔心了好久。
  • 職場上碰到親戚,請求我的幫助,到底該不該幫?3點理由告訴你
    職場上碰到親戚,請求我的幫助,到底該不該幫?3點理由告訴你助人為樂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幫助了一個人,自己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還幫助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榮譽感也會有所上升。但是一個人不是碰到了任何人的求助,都有義務去幫助他完成,幫助別人也要看是什麼忙,不能無腦去幫,有一些東西一旦自己幫人做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結局都不是自己能夠承擔得起的。
  • 老婆生完孩子不願意減肥,體重160斤,我該不該和她離婚?
    「我和老婆結婚7年,孩子3歲不到,孩子多大無X就幾年,其實一年也沒幾次,婚後想讓她減肥的努力也宣告失敗,美好的願望徹底破滅,我真的感覺快撐不下去了,離婚又覺得對孩子不好,餘生就這樣?
  • 看完丈夫的聊天記錄我決定離婚,孩子卻哭著不讓,該怎麼辦?
    在我把老公手機裡面的聊天記錄全部都翻完了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要跟他離婚了。我們坐在客廳裡面談了很長的時間,老公一直表示他不願意離開,但是我的態度卻非常的堅決。這個時候兒子從旁邊衝了出來,他好像早就已經知道了所有的事情,然後就哭著讓我不要離。
  • 孩子進入大學,該不該鼓勵孩子談戀愛
    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老師以及長輩,到底應該怎樣看待孩子在大學要不要談戀愛。首先,作為孩子的父母,沒有必要在孩子一進入大學的校門,就給孩子說:「哎,你是大學生了,不是中學生,以前不允許你談戀愛是怕耽誤你的學習,現在不一樣了,你都上大學了,學習壓力沒有那麼重,可以談戀愛了」。
  • 該不該和孩子談愛情? | 當三歲的孩子說:我要和爸爸談戀愛…
    把握住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因勢利導,孩子才具備高情商的基礎,也才有可能在將來更好地理解愛。 ▼這個階段,正確地幫助孩子理解喜歡、了解情感,有多重要呢? 1.幫助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身邊很多朋友結婚時新娘懷孕著。
  • 當你問我孩子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
    拋開悲劇不談,孩子做錯事「該不該打」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的爸媽信奉「柏拉圖式育兒」,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碰孩子一根手指頭,訓誡全靠嘴;而另一類爸媽則認為該打必須打,畢竟生活體驗帶來的感受是:打,威懾力強,效果立竿見影。
  • 我家孩子上小學了,我該不該回歸職場?
    孩子都上小學了,有些家裡沒礦的就該回歸職場了,不然孩子們討論自己媽媽時:我媽是高管!我媽是醫生!我媽是教授!我媽是律師!我媽做生意!你娃只能說:我媽在家照顧我,她做飯很好吃地擦得很乾淨。然後其他孩子會嘲笑:你媽是無業家庭婦女!你媽幹的活就是鐘點工的活!
  • 女人離婚後該不該去看孩子
    我的朋友小潔,前幾年離婚了,當時兒子才四歲,現在離婚4年了從來都不回婆家看孩子,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講了她的故事,建議所有的男人都好好看看!後來小潔的媽媽看女兒一個人帶孩子累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心疼,把女兒接到自己家裡住幾天,她婆婆就在村裡各種說小潔把東西都貼娘家了,自己家活兒不幹,光幫娘家去幹活兒!氣的小潔總是一個人抱著孩子流眼淚!有時候小潔跟老公說婆婆的作為,老公總是說,我媽怎麼會那麼說呢!我媽不是那樣的人!你一點都不孝順!你怎麼跟我媽說話呢!這是你對老人的態度嗎?!
  • 《奇葩說7》二十期文字版:父母該不該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
    黃執中(正):①我們今天並不是在辯論父母該不該只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也許將來等小的在別的地方有其他的條件或優勢的時候,我覺得這個理論我們雙方都是同意的。②對方說很多的教育最好是讓他自己領悟,不要灌輸,不要逼他,這個我也是完全同意的,因為填鴨式的教育,教條式的教育一定都是效果最糟的。
  • 孩子學豬叫戒不掉跳壞床 該不該限制孩子看動畫片?
    學豬叫戒不掉 「跳泥坑」跳壞床該不該限制孩子看動畫片?「再次奉勸各位寶媽,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一天到晚跳跳跳跳,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了都戒不掉。」小朋友看動畫片,真的到了需要抵制的地步了嗎?據了解,《小豬佩奇》是一部英國學前電視動畫片,故事圍繞一隻名叫佩奇的小豬以及她的家庭和朋友展開,簡單的故事情節受到不少孩子的喜愛。3歲的青青就是《小豬佩奇》的忠實粉絲,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看兩集動畫片,再聽媽媽講一個小豬佩奇的故事才肯睡覺。青青的媽媽對此很不能理解,「可能是大人和小孩有認知差異吧,我就覺得特別沒有意思。」
  • 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最容易丟失?假期裡,爸媽們該留意
    她的女兒在看旁邊的小朋友玩遊戲,媽媽坐在旁邊的圍堤上。沒多久,一位陌生人過來摸她女兒的臉蛋,說小女孩很漂亮,能不能與他合照。媽媽在遲疑間,陌生人已經抱起了她女兒,拿起手機拍照。拍完後,陌生人說很喜歡小女孩,要去附近的玩具店買玩具送給小女孩,說著就要把小女孩抱離。警惕的媽媽及時制止陌生人的行為,並且語氣嚴肅地說:「孩子不要玩具,你把我小孩放下!」
  • 母親發女兒露點照帳號被封 孩子照片該不該太裸露?
    19個月大女兒的露點照片,這讓Mrs Adamo哭笑不得。Mrs Adamo認為這樣的規定實在搞笑,但她不得不認栽了,誰讓女兒已經會走路了呢。 Instagram目前,Mrs Adamo的Instagram帳號已經可以重新使用,不過那張照片卻被屏蔽了。
  • 孩子看不懂《姜子牙》,卻熱心過萬聖節:語文老師該不該慚愧
    01.姜子牙 孩子看完《姜子牙》,完全沒有去年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之後的愉快感。 問他怎麼不想看了? 他說,不好看,看不懂,又沒有哪吒。
  • 6歲女童「嚇跑」人販子,多數父母沒教過孩子,值得家長借鑑!
    6歲的筱筱一直是奶奶帶著的,有一天奶奶帶著筱筱去逛超市,在路過玩具區時筱筱被玩具給迷住了,就停下來看玩具,而奶奶就自顧自地推著購物車往前走去,絲毫沒發現筱筱沒有跟上她。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名男子上來就抱住筱筱:「我們家有很多玩具了,不要再看了,該回家了!」
  • 我們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文 | 閆涵來源:閆涵媽媽 (ID:yanhanmama2016)前幾天,我家上一年級的小豆包二刷完英文版的《冰雪奇緣2》後突然問我:「媽媽,世界上真的存在魔法嗎?像艾莎那樣被凍死了,真的能活過來嗎?」
  • 陌生人詢問寶寶姓名怎麼辦?不如教孩子這樣回答,既幽默又顯情商
    ;首先告訴寶寶不要和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名字,即使是長相善良的人也不可以,但是如何巧妙的回答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別人問寶寶姓名的時候,寶寶回答說「我就是不告訴你」「你是誰啊我憑什麼告訴你」,這樣會顯得孩子很沒有禮貌,缺少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