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公元前3100年至託勒密王朝,連續形成了31個王朝,但一般認為古埃及文明絕非僅限於此。
因為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時候,便已經形成了「刻符」即最早的文字雛形,可見埃及的文明史也十分古老。
但由於埃及的文明起源,一直都沒有文物鑑證,所以只能存在於傳說中。但是直到1898年,英國考古學家在耶拉孔波利斯發現了著名的納爾邁調色板。
人們就此推斷,該調色板上佩戴著代表上埃及和下埃及徽章的那爾邁,於公元前31世紀統一了上下埃及。
第一、耶拉孔波利斯發現納爾邁調色板
相信很多人一看到調色板三個字,就會認為與美術有關係,實際上納爾邁調色板,絕非大家想像中畫家使用的調色板。實際上這塊調色板上的內容,顯示出了那爾邁以武力統一上下埃及,並建都孟斐斯的功績。
早在十八世紀末期即1897-1898年,各國學者和考古學家在耶拉孔波利斯,考古時發現了城牆、城門,以及街道、土坯房屋等遺蹟。但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宮殿已經不存在了,但人們卻在墓葬和荷努斯神廟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
例如,數十件標誌王權的權標頭,以及大量的壁畫和其他隨葬品。但有一件國王在祭祀時,用來調磨顏料化妝的調色板,上面刻一幅圖畫,引起了人們的高度注意。
原來這個「調色板」中所描繪的內容,竟然是埃及那爾邁王帶著南、北埃及兩種王冠,寓意著此時的埃及已經完成了統一。
因此各國史學家認為,這個頭戴紅、白兩種王冠的人,就是古埃及傳說中的第1王朝開創者美尼斯王。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犯迷糊,一會是那爾邁王一會又是美尼斯王,那麼到底是誰開創了第一王朝呢?實際上由於各國語言不同,所以才會將同一個王,翻譯成不同的名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耶拉孔波利斯考古發現,不僅使人們對埃及遠古歷史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而且對其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尤其是作為稀世珍寶的「納爾邁調色板」,更是讓世界考古學界產生了巨大的爭議。
第二、西方學者認為是炎黃戰蚩尤
「納爾邁調色板」 就是一個盾牌的形狀,但由於其材質是石料,所以看起來堅固無比。這塊調色板高63釐米,兩面都雕刻著國王納爾邁統治時期的畫面。目的就是為了彰顯那爾邁王的,無上權威和統治力量。
作為一塊可以證實古埃及歷史的稀世文物,其正面描繪著納爾邁王即美尼斯,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王冠,然後右手高舉「權標」,一種類似於權杖的東西。然後,他的左手用力地抓起一個,跪在地上的敵人的頭髮。
而「調色板」的反面,表現的是納爾邁王頭戴紅色王冠,正在和他的隨從一起巡視戰場。後來經過專家們反覆推敲論證,證實這塊調色板上繪製的人物,就是古埃及第一王朝創建者「美尼斯」,即上文提到的那爾邁王。
之所以會如此肯定地得出結論,就是因為他的頭上戴著,代表上下埃及的白冠和紅冠,說白了就是預示著埃及已經統一了。而「美尼斯」就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使南北埃及統一的國王。
但是這件文物上所描繪的內容,也讓很多西方學者和考古學家歡呼雀躍,因為他們認為這件文物上繪製的畫面,根本不是古埃及的那爾邁,而是中國歷史上的「炎黃戰蚩尤」。
他們的出發點就是拿這個調色板做文章,進而臆測中國文化起源於西方。這些西方考古學者認為,《納爾邁調色板》的製造年代,以及文物上畫著的長著兩隻帶角的牛頭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炎帝形象。
因為炎帝的樣子就是「人身牛首」,而那個手持權杖、個子最高大的人物則是黃帝。整個調色板上的畫面,所體現的就是炎黃二帝戰蚩尤的場景。
而那個用手揪著跪地者的形象,則是軒轅黃帝揪著蚩尤。很顯然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並且西方考古界的這種論調,就是想證明「中華文明西來說」、「中華文明就是古埃及文明」。
結 語
「納爾邁調色板」的出現填補了,古埃及考古歷史上的空白,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不愛聽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但是西方考古學家卻將這塊,體現那爾邁王統一場面的調色板,當成炎黃二帝戰蚩尤,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