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歷史的真假問題

2021-02-23 學校共青團

「據說」有2000年歷史的羅素塔石刻,字跡清晰,斷面完美

1798年7月,拿破崙遠徵埃及。據說事先挑選了包括化學家、史學家、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外科醫生、古董專家等組成軍隊中的學術部門,成果就是在1809-1828年期間所出版的23巨冊的《埃及描述》。

1799年7月15日,法軍在羅塞塔附近發現一塊石碑。

1801年,法國戰敗投降,石碑為大英博物館收藏。

1822年,【法】讓-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oisChampollion),一個12歲就開始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20歲時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和古代東方語言的所謂天才少年,突然之間,就破解了近7000年歷史的古埃及文字,破解了羅塞塔碑,於是,埃及文明重新【應該說是首次】站起來了。

連埃及人自己都搞不清的歷史,居然19世紀被歐洲人破解了,還破解到了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年表【帝王】歷歷在目,宏編巨著。

1832年,商博良死於中風,年僅四十二歲,蹊蹺!

筆者發現,即使是西方現代嚴謹的歷史學家和他們的著作,比如美國的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美國的威利斯頓·襖爾克的《基督教會史》,也包括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他們在描述西方17世紀之前的歷史和思想史的時候,大多也都是採取虛寫的辦法,他們也很少在自己的著作中去引證19世紀之前那些西方古代的「歷史巨著」,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所謂的希臘思想家的那些「巨著」,因為,他們都知道,這些著作幾乎就是「說書」(湯普森語,他屢屢將西方19世紀以前的各種歷史著作說成是「說書」),或者說,他們在當時已經有確鑿證據,清楚知道這些歷史典籍和思想史著作(羅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學史》中多次提到過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著作的不可靠性),都是中世紀的基督教教會和基督教會統治下的「大學」所杜撰的。

但是,很糟糕的是,筆者注意到,中國歷史學界和哲學界在編撰西方的歷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時候,大多都將19世紀以前的西方歷史書或者思想史著作當成為了「信史」,特別是中國哲學界還普遍對古希臘時代的一些「思想巨著」(比如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的一系列「巨著」)十分看重,這樣,就造成了中國人所編篡的「西方歷史」和「西方思想史」,往往比西方一些嚴謹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史專家編撰的歷史書和思想史專著,還要「可信」。這,簡直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為什麼中國歷史學界和思想史界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所致:

一、一些中國歷史學者在研究西方歷史的時候,所閱讀的歷史典籍往往很狹窄,他們大多習慣中國的治學習慣,將西方的宗教史、思想史和文明史分開來審視,這樣,就很容易導致他們看不清楚西方歷史著作因為存在基督教教會參與杜撰的「偽」問題;

二、中國人已經習慣了自己的「信史」歷史學情況,所以,許多中國人,當然也包括中國的一些歷史學者和哲學學者,他們往往是「以君子之心」去看待西方的歷史和思想史,先入為主的就以為那些西方著作都是很嚴謹的,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想到過西方歷史著作和西方思想史著作與中國的歷史學著作和思想文化著作的產生條件,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三、因為中國人太習慣曆法時間空間概念了,中國人一說自己的歷史,往往很自然的就有種時間秩序觀,象「張飛殺嶽飛」這樣的事情,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的笑話;但是,中國人卻很少想到,西方歷史上的政權組織就沒有設立過專職天官和史官,所以,無論是西方歷史學者,還是西方政權官僚,甚至也包括基督教會中的學者,往往沒有中國人這樣明確的歷年意識。

在西方的歷史典籍中,「張飛殺嶽飛」的事情及其人神相雜的事情已經普遍到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地步了,這正如湯普森說的那樣,在19世紀,西方社會還習慣引證《聖經》裡編造的情況去說明自己的歷史,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歷史著作往往有「說書」味道的原因。

當然,無可否認,隨著西方現代科技的發展,西方歷史學界開始使用碳元素衰變原理去測定西方歷史上的一些文物的年代,但是,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通過什麼樣的科技方法去對文物的歷史狀況進行理論推測,都是有條件限度的,不是可以隨便「大膽猜測」的,這就是說,如果這些文物沒有相應的文獻歷史資料去印證,這樣的純粹依靠科技手段對文物歷史年代的測定且進行的歷史情況推斷,是很不可靠的,或者說,不能夠作為信史。

  而西方歷史上的文獻資料,正如上面所說,「說書」性質大大過於「信史」。所以,現在西方歷史著作中的一些「編年史」,比如《塔西佗編年史》,特別是德國的維爾納·施奈因的《人類文明編年紀事》中的那些將許多歷史事件精確到了年月的記載,我們中國人最好還是不要全信為好。

  因為,這些歷年和紀事都並非完全可靠,作者也往往沒有什麼相應的實證資料可言,你也永遠無法期望這種「歷史學家」會為你提供很實在的歷史相關證據。

相關焦點

  • 薛念文: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
    近年來,該思潮呈現新的動向,打著「學術研究」「去意識形態化」的旗號,更加注重對中國具體問題的分析。但不管形式如何變化,其背後隱藏著的政治訴求並沒有改變。在理解西方學者的觀點時,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旗幟鮮明地批駁和抵制西方當代中國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學術論爭,更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內容提要:歷史哲學是一門關於歷史的哲學。他立足於客觀性問題,指出現代西方歷史哲學都存在一種普遍傾向,即否認歷史過程的客觀性,否認歷史認識的可能性,這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和不可知論在歷史研究中的反映。(18)鑑於當時史學界和哲學界存在對「歷史哲學」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認識,何兆武在1986年撰文指出,大家通常使用的近現代歷史哲學一般專指西方唯心主義的歷史哲學,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也是一種歷史哲學,它是唯物主義的歷史哲學。由此,唯物史觀被包含在了廣義的歷史哲學之中。
  • 歷史理論在西方史學中的回歸
    學者們對普遍而宏大的歷史問題興趣不再,對何謂歷史的探究逐漸從本體論轉向了認識論,從歷史本身轉向了歷史學。究其原因,既有時代的因素,又是歷史研究本身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經歷了一個長期穩定和繁榮的發展階段,社會矛盾和危機的緩和讓人們暫時擱置了歷史的走向和未來等終極問題,轉而去關注與當下密切相關的文化和政治問題。
  • 西方神話何時破滅?要等中國知識界!
    擁有龐大、優質、堅定的海外信眾,西方神話自然會長盛不衰、屹立不倒。即使製造者已開始放棄這個品牌,開始談論「西方的沒落」、「西方的衰亡」、「西方的崩潰」了,但由於其神話基礎在東方和南方的廣大親西方群體中依然牢固如初,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個神話也還將完整如初,鮮活如初。這就是關於西方神話問題的當前現狀。
  • 「真假」美人魚:關於電影名稱的法律保護問題
    由於電影消費「概不退換」的消費特性,所以,一般寄生影片只需要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在內容上不需要抄襲被寄生影片,正如朱蘇力教授在《戲仿的法律保護和限制》一文中闡述:「一旦消費者對作者提供的電影消費失望甚至不滿,他既無法放棄這個消費,也無法證明這個產品或服務有缺陷或不合格,因此就很難尋求正式制度有效保護其權益」,所以,《再見美人魚》並未抄襲《美人魚》的故事情節,兩者內容完全不同,兩者不涉及到著作權侵權問題
  • 觀點要覽|黨史學篇:關於黨的歷史評價問題成為重要研究主題
    「四史」學習教育推動黨史研究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為中共黨史研究邁上新起點、開闢新境界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有學者認為,貫通歷史與現實,在宏闊的歷史縱深與歷史比較中分析、說明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鮮明理論品格。中共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資政育人功能。
  • 西方今天最大的問題,就是空談誤國
    他針對當時紅四軍內部存在的教條主義問題,比方說開口閉口共產國際,開口閉口蘇聯的經驗,有一種食洋不化,所以毛主席就提出了黨的思想路線問題。他講了今天很多我們聽起來都是發聾振聵的話,他這樣說,他說你對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麼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
  • 關於藍博洲的歷史書寫,以及精神倫理問題
    所以,藍博洲一系列書寫,必然帶來臺灣歷史版圖的巨大變動。原來的附美反共的歷史版圖裡沒有的東西,大量的湧入進來,這使得關於臺灣歷史的書寫、記憶、闡釋,都要進行重大的調整。說熟悉,是因為在我們從小的教育和歷史記憶中,關於左翼革命者、關於那些慷慨赴死的共產黨員、革命先烈,是太多太多了,本來就是我們歷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一個早已固定的歷史敘述和歷史記憶。各種博物館、紀念館裡,包括教科書、媒體裡,都有大量呈現,自不待言,乃至有時讓公眾有「審美疲勞」。在一般意義而言,那是一種完成的、「歷史的」東西。
  • 關於西方總統、首相、領袖的10部電影
    吃瓜之餘不得不讚嘆這西方言論自由下的戲可真不少呀!借著這熱鬧勁兒,「星期五」來推它10部關於西方首腦的電影吧,。這些電影黑總統的讚美總統的不等,正面寫和側面寫的不等,直擊人性的和借人評價體制的也不等……但願娛樂之餘,它們能為大家補補政治歷史課,順便對西方總統領袖的概念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 關於中國風,西方有可能真正了解東方嗎?
    ▌01 這個問題的產生並非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有其自身形成的歷史原因。對「中國風」的認知問題,包括所謂「東方主義」的論調,是積澱了數百上千年後留下的歷史問題,西方對以「中國風」為概括的東方風格的理解和異化,包含著層層疊疊膠著著的複雜情感,並非一兩句話或一個決絕的判斷就能定義清楚的。
  • 西方借二戰歷史進一步打壓俄羅斯,用心險惡
    西方制裁俄羅斯沒成功,又在歷史上做文章,普京忍不住爆粗口目前在世界上,誰敢向美國叫板,不向美國妥協,誰就會遭到美國制裁打壓,有很多先例。即使某些方面超過美國,也要被其打壓。這就是美國的霸權。俄羅斯是一個獨特國家,關於俄羅斯為什麼沒有垮掉?另文再說。普京憤怒由於西方在制裁俄羅斯上沒有成功,近兩年來,西方國家又想出新招:在歷史上問題上做文章,以篡改歷史刺激俄羅斯。其目的也是打壓俄羅斯。2019年,歐洲議會通過一項議案,惹怒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 西方神話中關於狼人的傳說!
    西方神話中關於狼人的傳說!狼人,西方民間傳說中的一種獸人。形象是殘忍、嗜血的屠夫和忠誠、勇猛的戰士兩者的結合,厭惡任何由銀制的物品,只是皮膚表面的接觸也會讓它們感到疼痛。  在電影黑夜傳說中曾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 關於民國歷史的圖書介紹
    蔣廷黻先生研究歷史反對「治史書而非史學」的傳統方法,採用「重綜合、重分析、重整體把握」的新史學方法,並將其引入當時尚屬荒漠的近代史領域,從而在中國近代史研究取得不小的學術成就,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第三本:《重說中國近代史》,作者:張鳴。
  • 張維為:中國崛起要解決挨罵問題 別被西方忽悠
    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關於中國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也成為張維為日後思想的靈感來源。他坦言自己總結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就是從鄧小平的思想中提煉出來的。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他說「那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黃金年代,每天都充滿變革,各種新政策出臺。
  • 「推薦」關於西方總統、首相、領袖的10部電影
    吃瓜之餘不得不讚嘆這西方言論自由下的戲可真不少呀!借著這熱鬧勁兒,「星期五」來推它10部關於西方首腦的電影吧,。這些電影黑總統的讚美總統的不等,正面寫和側面寫的不等,直擊人性的和借人評價體制的也不等……但願娛樂之餘,它們能為大家補補政治歷史課,順便對西方總統領袖的概念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 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如何鑑別真假玉鐲?
    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是很多想要購買玉鐲或是對鑑定感興趣的朋友們都想了解的知識,但是市場中,真假玉鐲的造假方式層出不窮,不同種玉石用的造假方法也不同,所對應的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就不同,所以想要知道或是掌握真假玉鐲鑑定方法的朋友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對醒來的一切,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呈現出更為本真和更為明晰的姿態。第一個問題:世界的本原或世界最初是怎麼來的關於對世界本原是什麼的學說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元論和二元論。
  • 關於掃條形碼來辨別商品真假,我只想說:
    常常會有粉絲說我把我韓妝的條形碼發給你你幫我看看真假第一,我不是打假專業戶我沒有義務幫你一個個掃
  • 為什麼西方民眾不愛好歷史,東方人包括普通民眾都愛好歷史呢?
    如就是普通街頭小老百姓,都喜歡議論三國的關羽張飛,或者是孝莊與多爾袞是否爬灰等等,都是茶餘飯後的歷史話題,喜歡聽說書人講述歷史,正所謂「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西方普通民眾不太喜歡歷史,如有人採訪美國人,美國建國多少年歷史。
  • 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 ——《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大眾評審獎參評文章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自21世紀以來,關於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層出不窮。     「三度創作」大家並不陌生,《現代美學》中關於「價值和評價」的部分實際上稱其為「欣賞美學」也不為過,這樣一來,「創作、表演、欣賞」都被《現代美學》所涵蓋。作者將「表演美學」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歷史哲學的研究,歷史哲學通常從手稿研究、樂譜版本出版和演奏樂器等方面入手,進而擴展到對音樂文化與意識形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