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的CCTV並沒有重播《西遊記》,記憶中每個夏天都會循環播出的「登登登,猴兒上去了」的畫面並沒有出現。
很多網友感慨:或許,屬於我們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言語之中,滿是落寞和蒼涼。
是啊,那樣一部現在看來製作並不精良,短短只有25集的電視劇,竟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2014年,韓寒在自己的電影《後會無期》中使用了《西遊記》中的插曲《女兒情》,為此,他找到曲作者許鏡清,支付了6萬元版權使用費。
這個舉動,讓許鏡清有些吃驚,原來在電影圈,還有這麼「守規矩」的人,他打電話給當年的導演,也是《女兒情》的詞作者楊潔,兩人每人分得3萬元。
「我給楊潔導演去了電話,她高興得不得了,說那麼多年也沒掙這麼多錢。」
許鏡清在採訪中的這句話讓人心傷不已,當年那麼厲害的一個導演,竟然沒「從掙這麼多錢」。
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楊潔,或許就不會有每年被重播的《西遊記》。
如果回憶可以收費,楊潔導演該收多少錢呢?
當年《西遊記》在拍攝時,劇組就像「取經」的師徒,同樣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首先是缺錢,當年整個劇組只有一部攝像機,而劇組的夥食,每人每天還不到1塊錢,有時候拍到一半沒錢了,大家只能各自回家,等導演或其他人拿到投資才能繼續拍攝。
其次是經驗不足,拍攝《西遊記》這樣的「魔幻劇」,誰也不知道「天宮、地府、西天」是什麼樣子,而且當時的拍攝技術落後,眾人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大家一定都知道,為了學習吊威亞,導演楊潔和攝像王崇秋專門去了香港,但因為技術不成熟,吊威亞時演員經常會摔傷。
有一次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從半空摔下來,砸在王崇秋的腦袋上,王崇秋當場就暈過去了。
另外,對於《西遊記》的拍攝,楊潔導演堅決選擇實地拍攝,有時候劇組在一天裡要走好幾個地方,跑十幾公裡路,所以我們看到的25集電視劇,竟然拍了6年。
而且,當時作為導演的楊潔和攝像王崇秋,除了是同事,還是夫妻,為了拍好《西遊記》,他們轉戰各地,而自己12歲的女兒,幾乎成了「留守兒童」。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窮的只剩演技」的劇組,卻塑造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因為用心和「慢工出細活」,播出後的《西遊記》毫無意外的「爆火」,但在這種火熱背後,卻隱藏了很多辛酸的故事。
楊潔導演後來在《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寫過,《西遊記》熱播,「師徒四人」走紅,隨後開始接受各種「商演」:
有一次,「孫悟空」請了病假,「沙僧」和「豬八戒」請了事假,整個劇組只好停下來等三人「歸隊」。
但當時一位山東朋友來劇組探望楊潔,他說見到「師徒四人」正在濟南演出。楊潔不肯相信,當時扮演唐僧的遲重瑞還在劇組,怎麼會有「師徒四人」呢?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濟南演出的「唐僧」是「前任唐僧」徐少華。
為此,楊潔狠狠批評了幾人,怎麼可以為了一己私利,讓整個劇組白白等待?
楊潔忘記了,在《西遊記》拍攝時,她是手握「生殺大權」的總導演,但當演員們「翅膀硬了」,她這位導演就慢慢沒有了約束力。
所以在後來,「師徒四人」為了遠赴新加坡演出,不惜聯名「舉報」導演,就這樣,在《西遊記》熱播的時候,導演楊潔卻被「踢出局」。
後來蔣大為在採訪中說到這件事情,他說自己曾批評四人:你們這麼做不義氣。
或許就是因為太多這樣的事情,年邁的楊潔在採訪中甚至表示:後悔拍《西遊記》,寧願它不成功。甚至,在此後的十年間,她都沒看過《西遊記》。
在拍完後,堅決不看《西遊記》的,除了楊潔導演,還有在劇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楊春霞,她一直認為,楊潔騙了自己,甚至她已經77歲,仍然對此事不能釋懷。
據說,當年為了物色「白骨精」的演員,楊潔找到上海「第一花旦」楊春霞,但聽說是出演「反面角色」而且「服裝很薄」,一直出演正面角色的楊春霞拒絕出演,除非導演答應,讓她出演「女兒國國王」這一角色,「挽回」一下形象。
權衡之下,楊潔答應了這個要求。
但在後來,考慮到「女兒國國王」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讓「白骨精」出演,觀眾容易「出戲」,幾番考慮之下,楊潔違背了自己的承諾。
而因為這件事,楊春霞在拍完《西遊記》後,一直「引以為恥」,她在心中一直記恨楊潔的食言,即使在2017年,楊潔導演仙逝,楊春霞也沒有出席葬禮。
對於這件事,楊潔導演曾在採訪中坦承:是自己食言了,很對不起她。
除了對不起「白骨精」,還有一個人,也一直讓楊潔導演心懷愧疚。
他就是《西遊記》中「閻王」的扮演者——老戲骨劉江。
1987年春節,《西遊記》劇組受邀舉辦了一場「齊天樂春節晚會」,當時西遊劇組全體成員到場,但卻有一個人因為出演的角色被「拒之門外」——他就是「閻王」,畢竟是大過年的,他的人物形象與節日氛圍「相衝」。
多年之後,楊潔導演在採訪中表示:是我考慮不周,「齊天樂」沒有讓他參加,現在看來,我欠他一個道歉。
而當時在場的劉江卻表示:這也不能怪楊潔導演,也是我自己主動想著還是不去的好,省得給大家添堵。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其實也沒有什麼「恩仇」一同經歷過那麼多苦樂,在彼此遲暮的年紀裡,雙方應該已經是很要好的朋友了吧。
曾經看過一份「辭職」報告,上面寫:
總有人問,是學習累還是工作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幫工人在卸貨,他們擦著汗,有說有笑,不停地推卸和整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來,不快樂才是最累的。
當年,西遊劇組在各種艱辛的條件之下,「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彼此照顧,共同完成了一部經典,但在後來,劇集大熱,演員走紅,但大家卻慢慢走散了。
在我們的生命裡,或許會遭受很多這樣的無可奈何,可是仔細想想,在那些看似辛苦卻快樂的日子裡,我們是不是收穫更多?
日子越來越快,每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再看《西遊記》的時候,我們還會不會渴望變成那個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
那曾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英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