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明日之子

2021-03-02 三聲

以下是《明日之子2》主創採訪的部分對話整理:

 

Q:對《明日之子》的定位是怎樣的?

 

馬延琨:去年我們最早提出新偶像戰略,也是最早開始在網際網路領域裡面不是做一檔音樂節目、綜藝節目,而是做偶像,做不同層面的偶像。

 

《明日之子》最大的區別,它不是單純的一個節目,而是在做一個發現偶像和打造偶像的項目,當然這個項目比《創造101》更長,未來有十幾年的偶像打造過程。這是一個符合整體戰略最大的不同,這個定位會導致前面的節目該怎麼做,後面的邏輯該是什麼。

 

《明日之子》在我們平臺裡面和其它的偶像內容產品之間的差異化是,聚焦個人廠牌和音樂市場,可能今後有垂直的領域,會拓展到女生,但是仍然是素人多元文化的產品平臺。

 

Q:節目中的選手是如何挑選出來的?

   

馬昊:偶像養成節目最重要是有沒有獨特的選手。今年的選手我們從去年《明日之子》做完就開始海選,大概花了七八個月。樣本將近十萬,包括平臺大量的報名,還有志願者篩選。通常我們海搜是海陸空同時進行,一是網際網路上的年輕小夥伴在新媒體的各個APP、貼吧裡找線索,第二是地面搜索,到各大學校,各個培訓機構找人,第三是海外。

 

我們選人不會預設標準而是看可能性,這個人沒見過就是標準,因為時代在改變,像斯外戈這樣的選手以前不會冒出來,就是這兩年短視頻這麼火爆的時候一定會出來,很多時候偶然中有必然。

 

我們這麼多年搜索的經驗,不謙虛地說是我們一點點小小的優勢,因為每年都看十幾萬人,看久了,基本上一個人在你面前十秒鐘就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2009年我們看曾軼可,瀋陽賽區因為錄製比較糟糕,那個臺子錄下來黑黢黢的,曾軼可本來已經被Pass了,但是我們回過頭把她找出來了。毛不易也一樣。

 

善於發現怪你自己得怪,我要求我的團隊首先要懂音樂,你不懂音樂不會發現音樂的才華,第二,懂年輕懂獨特,你要有一雙發現獨特的眼睛。選到幾千人規模的時候會跟平臺一起挑,非常完備的篩選模式,到最後會留下兩三百人,再深度地篩出來要進行錄製的幾十號人。

 

Q:節目希望呈現的核心主題是什麼?

 

馬昊:現在中國的年輕人裡越來越多的有才華的怪小孩,他們很真實,他們甚至滿身缺點,看上去都有裂縫,我們能夠透過那個裂縫看到光進來,所以在製作中我們用12集的篇幅表現這些很鮮活的少年們,不止是他們的才華,不止是他們奇怪的外表、著裝,更多的去揭露奇怪後面的原因。

 

《明日之子2》「帶領,衝撞,正流行」,這不是很空洞的口號,我們不僅通過星推官三個賽道一路伴隨我們的選手去陪伴那些怪小孩長大,他們還是2018年少年的代表,九個孩子九大廠牌,每個人的背後的圈層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現狀,讓他們的真實透過節目一點點被彰顯出來。

 

Q:一戰到底的賽制是如何設計的?

 

馬昊:一戰到底是跟去年最大的不同。我們讓每個賽道保持他自己整個賽道星推官所堅持的理念和價值觀,帶領他的選手往前衝,最終獲得《明日之子》2018年度的最強廠牌。

 

 一戰到底是想做更多的衝撞感,這個不光是新審美之間的衝撞,三個賽道邏輯也是會有不同的,我們希望這個當中的人物關係在全程中得到更極致的體現。

 

Q:今年5期錄播+7期直播的新模式是如何考慮的?

 

馬昊: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之前要麼是全直播,要麼就是全程錄播,最多選擇一期直播,我們這種5+7的模式沒有人嘗試過。其實在去年比賽的時候我們就在考慮了,我不確定這樣一種嘗試一定會是最好的,但我們一定秉持著我們的經驗做對模式的探索。

 

邱越:《明日之子》是一個純素人的節目,前五期加入更多的真人秀的成份對每個人的形象故事講述,這樣讓觀眾更多地記住這個人的個性和本身的特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來看還是很成功的,明顯前面真人秀的部分讓選手本身的故事和人格魅力更多散發出來。

 

馬昊:終極戰一共七場全部是直播,希望能夠繼續探索直播真人秀這個概念。我們借用體育賽事的邏輯,希望把一個選秀節目的直播也做到像運動類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甚至懸念感,大家會跟隨去守候那個時候那個結果,這件事我們團隊研究了十幾年。

 

我們希望每一場直播都是一個大事件,每期都有一個關注的焦點,比如說直播第一場就是誰將成為九大廠牌,第二場是九大廠牌發布。比賽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決出本周最強廠牌,下半場決出誰離開舞臺,用特別簡單的邏輯做直播比賽,比完後還在直播中直接進行賽後採訪。

 

Q:如何看待原創節目?節目創新的邏輯是什麼?

 

馬昊:《明日之子》不像其他的節目有一個可參考的模板,它是內地網際網路第一檔原創的偶像養成,他的壞處是我們得不停地研發,而且每一個改變,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危機風險,但是我們還要選擇那條難的路。

 

我們不會把他單純看成一個節目,而是在做一種年輕人的文化。我們沒有任何導演組的設定,我們只設計規則,但是我們希望星推官和選手在這個規則裡激發他們每個人的創作欲望,參與欲望,表達真我的欲望。

 

龍丹妮:原創是中國創作的一大難題。市場太多人不願意面對原創,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原創出來的結果好還是不好,所以導致基本80%的作品要麼是抄襲,要麼是拿別人的版權。我們目前需要首先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建立自己真正專業和工業化的體系。

 

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明日之子2》是進入網絡大製作選秀類節目的第二年,去年是元年,從去年的《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到今年《創造101》、《明日之子2》,網際網路花很大資源去做網綜不過第二個年頭,創新是剛剛開始。

 

去年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是因為大家從來沒有在網際網路看到一個這麼大量級的娛樂音樂類或偶像類節目的誕生,充滿了好奇,去年節目的關注度和流量我們覺得甚至在某個點上超出了在網際網路上對這類節目的預期。

 

我認為一個娛樂節目最終走到最後能成為國民級或永久的還是要靠自己不斷的原創創新去推動,可借鑑的版權是有限的,可買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最終還是要落回到本土的創新。

 

在《明日之子》的創新上,我們還是本著做音樂類偶像這個本質的特色不會變,在節目創新上更多的注重「音樂性」這三個字,這也是在進入多媒體化時代以後,所有創新都是在於怎麼把這個圈層的類別做得更加極致更加鮮明。

 

Q:今年選手的討論度比去年小,在這方面有沒有反思?

 

龍丹妮:有,選角這個事情很有意思,有時候不是工業化的流程,你真的能碰到他嗎?

 

2013年之後超過華晨宇的新歌手極少,節目是一回事,一個藝人到什麼高點是另外一回事。節目用工業化的流程和標準的定製方式可以使藝人明星走到一個階段,如果他能再往上走,可能和很多東西相關,不光是音樂本身的問題,是他突破了圈層。從李宇春再到華晨宇、毛不易,每隔幾年才能出現那麼一個人,有偶然性,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我們預期在中國網際網路未來三年會有一個超級巨星,但我們真的不知道那個人在哪兒、是誰、通過什麼節目,誰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有工業化流水線去做,大家為這個事情做好準備了,可能那個人就誕生在這個位置上。只有持續不斷的做才可能明年這個人出現了,或者又一個人出現了。

 

Q:對於廠牌的打造有怎樣的規劃?

 

龍丹妮:我覺得參考毛不易吧,我們這一年把他作為最重要的廠牌進行宣傳。九大廠牌是希望給每個廠牌的粉絲一個清晰的定位,毛不易是巨星不易工作室,去年創作了14首歌曲,今年5月底發了一張專輯,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個人單曲已經售賣880多萬首,在90後的歌手裡已經是非常奇蹟的數字了。今年毛不易開始做場館的大型音樂演唱會,是原創民謠氣質的一類。

 

第二類是時尚潮流類的廠牌,比如去年的馬伯騫,周震南,去年都發布了單曲,另外還包括跟汽車品牌、潮牌、運動、藝術類的合作,今年我們會更加專注他們個人屬性的發展。

 

不是每個人進了廠牌就一定有大眾的推廣模式,還是要從垂直圈層做品牌的包裝和推廣。我們做廠牌也絕對不是做完就結束了,廠牌呈現到最後是人物本身的態度和作品本身,如果沒有作品是難以支撐廠牌的。當然不僅僅是毛不易這樣有原創能力的音樂人,還有對作詞、作曲再表達的原創能力。

 

今年的蔡維澤是來自中國臺北的大學生,他不光是個人,還有自己的樂隊,這個樂隊就叫傻子與白痴,他參加這個比賽之前就在跟他的樂隊出一個小的demo專輯。未來哇唧唧哇不僅跟蔡維澤合作,還要跟傻子與白痴做樂團的發展。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能夠把獨立和主流很好地結合的樂團,未來創作不是個人的,是整個樂隊的創作,這是初步的計劃,

 

斯外戈是很獨特的現象,他在另外一個平臺上已經很紅了,我清晰記得他參加節目之前粉絲是500萬,節目播出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粉絲是1100萬,是超級大流量。斯外戈是屬於另外一個圈層人的狂歡,那些人是真真實實活在我們生活中的,我們會加入他的特徵和調性。

 

我們也要面對斯外戈為什麼要參加這個節目,他想通過這個節目去擴圈,從另外那個圈層走到這個圈層,讓更多人知道他對快樂的理解對生活的認知,我們會從這兩個角度推廣斯外戈的概念。同時也會增加更多的培訓計劃,包括唱功、舞蹈和技能,但是絕對不能丟失他最重要的快樂的因素和身上背負的廠牌符號。此外可能會有輕量級的娛樂綜藝化的節目,有合適他的地方去表達他。

 

田燚他代表了一群95後00後孩子的普遍特色,宅在家裡不願意出門,一個人,他是很多孩子的心理投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一個被粉絲平視和覺得親近的偶像,所以未來會找他跟用戶之間的人文投射,更細的包裝計劃還得看經紀團隊。

 

Q:音樂行業在您看來有哪些新的機會?現在的市場中是否可能用音樂在國內推出藝人?

 

龍丹妮: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還不能說中國音樂的春天到了,但第一得益於新時代很多藝人和偶像都長在網際網路上。第二,得益於所有的年輕人付費已經非常方便了,這個時候用音樂來營生是有可能發生的。第三得益於大勢所趨,去年《明日之子》的選手做了98首原創,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想膜拜別人了,就想做原創。第四,我們對市場的版權意識的提升,火箭少女、毛不易一張專輯的售賣收入已經遠遠高過了前幾年在市場上用實體專輯售賣的數據。

 

時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裂變,裂變的時候我們清晰地看到音樂市場因為網際網路技術,因為年輕人的成長,因為經濟,因為所有東西帶來了新的裂縫口,這個裂縫口可能是一個新的音樂市場的風口,所以可能會催生新一代的音樂偶像出現。

 

以前很多藝人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跑場,現在我們發現大部分藝人都可以自己去開個人演唱會。整個音樂市場發生了變化,因為我們的用戶已經越來越為純粹和極致的作品買單,審美也在變化,以前看拼盤演唱會,現在是只要看那一個人就夠了。

 

音樂市場一定是能賺錢的,而且就是未來這兩三年,我堅信這是個裂縫,就看在這個裂縫裡,整個產業體系尤其是音樂產業體系和網際網路體系有沒有為這個體系做好準備,音樂公司藝人公司有沒有做好準備。

 

Q:《明日之子》的盈利情況如何?

 

馬延琨:《明日之子》已經是第二季了,也是因為第一季有了比較好的呈現,所以招商確實是比較好的,目前是我們廣告招商最高的一個項目。

 

我們也在嘗試用粉絲邏輯在做新的盈利模式,我們的會員會通過一些未播的花絮,或者粉絲對正片內容不能滿足的部分去加強引導,客觀來講,在會員拉動上目前和電影比較起來還是新的嘗試和市場,我們覺得是有機會的。

 

但會員模式在綜藝的這個領域還不會替代招商,因為綜藝的核心還是話題性和瞬間爆發的關注度,對於客戶來講這是非常好的廣告產品,而且它的特點是內容跟品牌的主張、價值觀和產品有比較好的植入方式,所以這是其他產品很難替代的獨特的商業價值。

相關焦點

  • 《明日之子樂團季》成團報告
    經歷了64天之後,《明日之子樂團季》終於在上周六迎來了畢業演出。明日高校夏令營在音樂、歡呼與淚水中畫上句點,同時也宣告著2020屆的全體學員正式畢業。在這個特別的畢業季,FUNJI整理了這份《明日之子》成團報告,來帶大家重溫在這個夏天裡,《明日之子樂團季》的成長曆程。
  • 《明日之子》第四年,為什麼玩樂團?
    走到第四個年頭,《明日之子》這一IP再次進行了升級迭代,以「樂團季」的全新姿態回歸。那麼為什麼是樂團?《明日之子樂團季》會是怎樣的一檔節目?影視產業觀察對節目組目前釋出的信息加以解讀,為大家解密這檔備受期待的節目。
  • 《明日之子3》能選出明日之「女」嗎?
    《明日之子3》海報不過,星推官的魅力也只能是讓節目在播出前期增加曝光率和關注度,節目是否能走得長遠,根本上取決於節目的模式和選手的能力。不同於前兩季《明日之子》是男生選秀,《明日之子3》做的是女生選秀。《明日之子1》捧紅了毛不易,《明日之子3》能否推選出明日之「女」呢?
  • 到底什麼是明日之子
    來到《明日之子》三個多月,男孩們經歷了數次樂團的拆合。他們嘗試尋找音樂夥伴,也在這個過程中接受面對自我的成長。第一期節目播出後,馬昊叫來所有學員,開了一場「吐槽大會」。《明日之子樂團季》(以下簡稱《明4》)的大部分學員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的素人,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對「出道」也沒有任何概念。面對短時間內激增的曝光和關注,所有人都有點兒不知所措。
  • 寶藏節目 | 明日之子樂團季
    作為&34;IP的第四季,不同於前三季選拔男、女生的個人最強廠牌,《明日之子樂團季》這次將目光投向了樂團。同時,第四季的主題為「熱血高校」。而《明日之子第四季》的到來,彌補了新生代樂團市場的空缺。步入「綜4代」的《明日之子第四季》,IP初心始終未改,並在尋找未來音樂榜樣新生力量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明日之子》第一和第二季著眼於輸送男生solo歌手,第三季「水晶時代」致力於打造女性音樂榜樣,《明日之子第四季》則將目光投向了樂團。區別於往季的星推官,《明日之子第四季》的明星嘉賓採用了「明日教師團」稱號。
  • 吉裡活動 · 《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發布會
    ,《明日之子》水晶時代首推「女生季」,旨在選拔具備solo實力的女性音樂榜樣,並以全新賽制與形態亮相今夏。所以,我們希望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賽道裡能夠專門闢一個賽道給我們重新出發的歌手。」這是《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第一次把Start和Restart這兩類選手放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而節目價值觀「肆意生長、熱愛無休」也準確概括了她們不同的精神特質。
  • 「團團」圍困,《明日之子》第四季也反擊了!
    《明日之子》的反擊!「明日之子」,顧名思義,未來最耀眼的少年,即通過一個選秀節目選拔最頂尖的音樂人。毛不易作為這檔節目最榮耀的畢業生,更是容光煥發。通過《明日之子》出道後,他獲粉無數,歌曲傳唱度也非常高,參加的綜藝節目更是不計其數。毛不易今年還登上了《歌手2020》,這一路的成長真的可以用「明日之子」來形容。
  • 《明日之子》為何總是功虧一簣?
    據云合數據8月3日-8月9日網綜有效播放霸屏榜顯示,《明日之子4》位列第8,除了不敵同檔期的《這就是街舞3》和《樂隊的夏天2》外,也被周間播出的《密室大逃脫2》、《做家務的男人2》等甩在身後,《明日之子4》的口碑優勢並沒有成功轉化,並且這一季的播出數據也創下了「明日之子」系列的新低。
  • 明日之子的歌曲為什麼下架了 《明日之子》下架歌曲匯總
    目前《明日之子2》正在熱播的當下,很多小夥伴發現《明日之子》第1季的很多歌曲竟然下架了。那麼明日之子的歌曲怎麼都不能聽了呢?明日之子的歌曲為什麼下架了?小編帶大家來看看吧!  明日之子的歌曲怎麼都不能聽了?明日之子的歌曲為什麼下架了?
  • 熱血+專業,《明日之子樂團季》歸來仍是少年
    新鮮和驚喜,是《明日之子樂團季》給人最大的感受。就像聚焦小眾音樂的《中國有嘻哈》《樂隊的夏天》剛出現時,帶來的強烈衝擊感一樣,《明日之子樂團季》讓「閱盡千帆」的觀眾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明日之子樂團季》裡,演唱不是最重要的詮釋音樂的方式,一把吉他、一架鼓,甚至一把鎖吶,都能演奏出嗨炸天的音樂。然而,和說唱、樂隊相比,樂團更加小眾。
  • 《明日之子》:給樂團選秀打個樣
    萬萬沒想到,新生代樂團選秀節目最高分居然是騰訊和哇唧唧哇一起搞的《明日之子樂團季》。目前評分有8.7,成功slay今年所有選秀節目。 這一季《明日之子》節目模式其實很簡單。 開頭就是熱血動漫的調調。整個節目設定就是一個『明日高校』,用音樂才華和創造力尋找合適的小夥伴。
  • 數據報告|《明日之子水晶時代》,有望打造出「明日之女」嗎?
    《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又名《明日之子3女生季》)是騰訊視頻推出的打造未來音樂榜樣類節目,共10期。該節目由孫燕姿、華晨宇、宋丹丹、龍丹妮、毛不易、孟美岐擔任星推官,星推官各自堅守不同的專業領域和評選角度,攜手助力女性音樂夢想。《明日之子水晶時代》於2019年6月15日20:00播出先導片《明日之子:星推官集結片》,6月22日起每周六20:00在騰訊視頻播出。
  • 《明日之子》為何總是功虧一簣?​
    據云合數據8月3日-8月9日網綜有效播放霸屏榜顯示,《明日之子4》位列第8,除了不敵同檔期的《這就是街舞3》和《樂隊的夏天2》外,也被周間播出的《密室大逃脫2》、《做家務的男人2》等甩在身後,《明日之子4》的口碑優勢並沒有成功轉化,並且這一季的播出數據也創下了「明日之子」系列的新低。
  • 《明日之子》為何總是功虧一簣?​
    作為騰訊視頻連續四年的S級項目,「明日之子」 系列的屢創新低背後,包含哪些 「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誤」?在騰訊視頻的自製綜藝戰術上,「明日之子」系列該如何保住站位?雖然《明日之子4》還未落幕,但關於整檔節目的反思需要提前開始。
  • 明日之子全國九強名單出爐 明日之子全國九強排行榜
    不管怎樣,《明日之子》全國九強已經出爐了:其中人氣第一的是趙天宇:趙天宇,男,1997年8月25日出生於湖北武漢,《明日之子》美顏賽道選手。歌曲:《奇妙能力歌》《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明日之子九大廠牌名單王竟力,男,《明日之子》美顏頻道選手,喜歡穿女裝、古風衣服。歌曲:《旋木》等。
  • 《明日之子樂團季》超燃啟動「明日教師團」助力樂團夥伴成長
    今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的《明日之子樂團季》首次對外官宣,鄧紫棋、郎朗、歐陽娜娜、R1SE周震南和梁龍組成的「明日教師團」將成為節目常駐嘉賓,一群以音樂為秘鑰結交樂團夥伴的年輕樂手相聚於此。明日高校即將開課,他們將為最終成就未來五人樂團而徵戰這個夏天!
  • 明日之子第四季官宣,三年後周震南重回明日之子
    非常多的人認識周震南可能是在創造營上認識他的,但是在參加這個綜藝節目之前,周深喃也是參加了明日之子第一季的這一個綜藝節目,並且在最後的角逐中也是獲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那時候的周震南應該只是一個17歲的小男生,但是也是非常的喜歡明星這一個職業,從非常多的VCR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周震南在私下裡的練習,真的是非常的刻苦,周震南在說唱這一方面確實非常有天賦,每一次的填詞譜曲也會給到大家非常大的驚喜,明日之子第一季的三位導師都是非常的喜歡周震南。
  • 《明日之子》的四年:打破規則重置「偶像」
    據不完全統計,近四年《明日之子》每個賽季都有超過90%的球員是「Z世代」(95-00後)。「明日之子」不僅僅是「年輕」,新官採訪了很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明日之子》比同類型選拔項目更注重才華和個性。那一刻,對所有觀眾來說,都是「明日之子」的聲音。《明日之子》正在把這些「明日之子」丟到華語音樂世界的不同角落。在「明日家族四季首聚演唱會」,主持人張大大上說,在過去的四年裡,《明日之子》已經發表了688首音樂作品。無論這些作品在哪裡落戶,他們都是紮根音樂的種子。02違反規則時代變了。如果你在早年見過超女和快男,現在看看《明日之子》,你可能也有同樣的感覺。
  • 《明日之子4》的「變形計」
    從《明日之子》誕生到現在的第4季,因為很多原因,節目組沒少被質疑,但無論是每一季節目主題、賽制、風格的嘗試,還是回應質疑的做法,《明日之子》似乎每一次都很敢,而這或許也是該節目即便遇到太多或褒或貶的評價,但依舊能夠走到現在的關鍵。
  • 《明日之子》第五季來校海選招募,你,或許就是下一個明日之子
    明天的你,又會是什麼樣子?人們總說:夢想總要有,萬一實現了呢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與其等待明日,不如為明日好好準備夢想,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你的身邊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明日之子》已成功舉辦四屆,邀請了薛之謙、楊冪、華晨宇、吳青峰、孫燕姿、李宇春、宋丹丹、龍丹妮的傾情加盟,打造出了毛不易、馬伯騫、蔡維澤、張鈺琪、、田燚、洪一諾等流行音樂領域裡的一批新生力量,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歡。《明日之子》第五季即將升級來襲,本季以「少年民謠」為夢,熱衷民謠的你,可千萬不要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