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是什麼?」相信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想當一名科學家。科學家,似乎成為很多男孩子的夢想。他們會把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人當做自己的偶像。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小時候也有夢想,他的夢想是獲得諾貝爾獎金。然而,他在之後也是確實做到了。他成功地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實現了 當初的諾言。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實現當科學家的願望。用楊振寧老先生觀點來說,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成為科學家的機率才會更大。
其實,科學家並非是天才,雖然說有天賦的成分,但是還是需要家長後天的培養。
通常,長大有機會成為科學家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會有一些表現,只要家長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
有機會當科學家的孩子,通常都會有這些表現
1、總愛提問題
有的孩子就像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總是喜歡不停的向家長提問題,家長稱這樣孩子為「小話癆」。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好奇心強的表現。通常,科學家都會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未來的新事物,所以,好奇心對科學家來說是必備的因素。
2,動手能力強
有的孩子平時總喜歡做一些「小發明」,而且做完還會和別人炫耀自己的勞動成果。在選玩具的時候也會和別的孩子選擇不一樣,別人可能會選擇小汽車之類的玩具,而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則會選擇積木、拼圖等操作性強的玩具。這其實就像科學家的實驗精神。
3、有豐富的想像力
有的孩子「腦洞」很大,總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總是能把很多沒有關聯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想像力將它們都串聯到一起。對於科學家來說,想像力是他們創造新鮮事物的必備條件,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新,時代就不會進步。
4、有很強的專注力
如果孩子能夠長時間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說明孩子有很強的專注力。探究科學的所有數據都必須是嚴謹的 ,所以只有專心才能讓每次試驗的數值能夠更加準確。孩子專注力強,不僅 是科學家應該具備的,成長的很多時候都會需要專注力。
以上這些條件都是相當一個合格的科學家所必備的條件,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些都是最基本要做到的。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是需要家長做出指導的。
楊振寧之所以有今天成就,除了他努力和有天賦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
他的父親是北大教授,他從小就在充滿書香的家庭中長大的。楊振寧總會在父親的書架裡找書看,但是由於年齡小,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而他的父親並沒有嚴厲的要求他,而是對他說:「不要著急,要慢慢來。」
父親的話,對他在以後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啟發。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在心裡默默想起父親教育他的話。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所以孩子要想完成當科學家的願望,是離不開父母正確教育的方法的。
要想幫孩子完成科學家的願望,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科學看似很神秘,其實很多科學現象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家長可以帶孩子多與自然接觸,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一些自然現象,從而打開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眼界。
2、帶孩子去科技館,感受科技的力量
科技館是孩子最能直接接觸科技的地方了。而且,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科技裡會有很多有趣的小實驗,增加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在玩中學到 知識,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3、陪孩子一起看關於科普類的書籍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孩子的世界裡,一本好的書就像一位好老師,會教會孩子許多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知識。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科普類的書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科學思維,讓孩子感受科技其實就在身邊。
其實,當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孩子的願望,也是一個國家的期望。所以,這是值得家長與孩子一起努力的。
同樣也要明白,想讓孩子完成願望,家長不能靠「放養」模式,合理地管教可以事半功倍!
下面這些書,有利於幫助孩子實現科學家的夢想,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1、《爆笑科學》
推薦理由:這套書主要以幽默的漫畫為主,真正的做到了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科學知識。本書以激發孩子的科學興趣為出發點,才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可以做到讓孩子主動拿起書,實現自主閱讀。
2、《第一次遇見科學》
推薦理由:這是一套啟迪孩子科學思維的書,全套書一共12冊,每冊書都會帶領孩子探索一個領域。書中的內容廣泛,有季節變化、海底深處、植物構造等等。讓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對這個世界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3、《兒童全腦思維訓練》
推薦理由:這是一套科普知識與遊戲活動融為一體的一套書,巧妙的將天文、自然等貫穿其中。讓孩子在遊戲中開發科學思維,學習科學知識。看完這本書,孩子不再會覺得學習是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