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數學成績的,不是天賦和努力,這一點往往被家長所忽視!

2020-12-24 王老師教育說

天賦,能讓孩子學數學,起點比別的孩子高,學得輕鬆,但天賦就像井裡的水,總有枯竭的時候,所以要持續的考好成績,還不夠。

學習很勤奮很努力是不夠的,如果你不懂得利用技巧,還是很難考出好成績,而且一直考不好的話,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惡性循環,成績就會不理想,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那真正讓你的孩子在數學方面取得好成績,要靠什麼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有才華的學生身上找到原因。

惲之瑋,北京大學2000年數學黃金一代代表,曾代表國家隊參加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獲得滿分金牌。後來出國留學,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領先大學任教。

除了菲爾茲獎,他幾乎還獲得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幾個數學獎項:2012年的拉馬努金獎、2017年的「科學突破獎」、更入選了「2017年中國留學生50名名單」。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惲之瑋一樣,可以為祖國和家鄉爭光。

那他的成功取決於什麼呢?

他是靠天賦和努力工作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嗎?讓我們看看他的老師,校長和他自己的分享,我們就知道答案了。

他的班主任任小慶是江蘇常州高級中學的老師,他回憶說:「數學老師給他出幾個數學難題時,他除了上課時間,其餘的都專研其中,不斷思考琢磨著,經常一兩個星期來研究一道數學題。沒有興趣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江蘇常州高級中學校長石品南也表示,有一年暑假回來,請他回母校分享。

他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失敗是一種常態,成功是一種偶然。」他堅持不放棄,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怕吃苦,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以便一次又一次地取得突破。

惲之瑋在接受常州電視臺採訪時,無私地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我有很多學習習慣,這些習慣是在中學甚至小學形成的。在中學時代,我從各方面學到了很多知識,並在各個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仍然是我的良好基礎。而這些都是興趣使然。

無論是老師、校長還是惲之瑋本人,無一例外,他們都沒有提到天賦,而是都提到了「興趣」二字。

這給我們廣大家長提了個醒: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熱情去不斷的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上高等學府,學到更多的知識,為父母爭光,報效社會,報效祖國。

這也是近年來國家的政策,一直倡導「素質教育」。

什麼是素質教育?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為了成績來學習。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愛上學習並取得好的成績。

你找到他們之間的關係了嗎?不是因為成績才去學習,而是因為興趣去學習,這樣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績。

有遠見的家長,從不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成績靠興趣,孩子的未來發展,更要靠興趣。

近年來,中國人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活躍在國際數學界,各大數學、科學獎項也都有中國人的身影。

例如,和惲之瑋同是北京大學「數學黃金一代」的他們,都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數學人才。

上圖左起,劉若川(榮獲「科學探索獎」)、惲之瑋(科學界「奧斯卡獎」的美國科學突破獎得主)、袁新意(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宋詩暢、肖梁、許晨陽(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是什麼樣的驅動力,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惲之瑋的話也告訴了我們興趣的重要性。

他說:中國人在國際上學術界的地位的確越來越高。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做學術還是比較苦的,收效不是那麼明顯,又需要長期投入。西方人慢慢地不願意做,他們中只有極少數的,為科學而生的一類人才會完全憑興趣來做。

是的,他們都是通過興趣來學習和做的。他們都沒有顯赫的家室,他們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因此,只要你們注重兒童的興趣培養,你們的孩子也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爭光。

那麼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使他們成為未來的精英?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教授,告訴了我們答案。

楊振寧不是天才型,但他從小時候開始就非常喜歡數學,那他是怎麼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呢?

他在一次給中學生的講座上告訴了我們答案:因為看了一個數學家的文章,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動,可以把十分枯燥無味的數學說得妙趣橫生。他就是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先生。

楊振寧教授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之後,楊振寧瘋狂地愛上了數學。

可以看出,一本好的數學書能讓孩子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然後取得好成績。

劉薰宇先生是誰?

他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最大的魅力在於,他非常擅長教孩子們數學,他總能以一種易懂幽默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中國的科學大師,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可以看出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他的幾本數學書在中國聞名。很多香港、新加坡、歐美華人,都會特意買來給孩子們看,用來培養他們的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其中,有三本書最負盛名,《給孩子的數學三書》之《數學趣味》、《馬先生講數學》、《數學的園地》。

不久前,我姐姐向我求助。我淘氣的外甥數學不好,現在他越來越討厭數學了。所以我很快給他買了一套。

讀完了他的書,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大師,為什麼這麼多偉大的科學家都讀過他的書。裡面的函數知識全被他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段子。我外甥邊看書邊笑,他說,「太容易理解了,如果我早點讀這本書,我就不會那麼討厭數學了。「現在他的數學成績經從班上的最後一名上升到了全班的前十名。

劉薰宇先生這些書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自我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因為它是我們中國本土數學家寫的,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韓信點兵」等等。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名中小學生,你可以給他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這對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非常有幫助。#楊振寧#

而且價格不貴,包裹郵寄到家,比補習班便宜很多了,而且輔導班也不會有劉薰宇這麼好的老師。

點下面的橫條參團,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真正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成績。

相關焦點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聽聽數學家怎麼說……
    當一個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家長心中會感到十分憋屈,總想找個負責的東西。怪孩子嗎?捨不得,再說孩子可能也盡力了,不是故意不學。怪老師嗎?可是同一個老師教的,怎麼有的孩子數學就很厲害,好像也不是老師的問題。找來找去,不知道怪啥。算了,怪天賦吧。
  •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在生活中,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像宛如神助一般,能夠完成其他同齡孩子做不到的事。那麼,這時候家長會選擇對孩子展開什麼樣的教育呢?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有關孩子天賦和教育的電影——《天才少女》。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有著極高數學天賦的小天才瑪麗的故事。
  • 數學成績很好的女孩子,往往會有這兩個特徵,老師們喜歡得不得了
    一說到孩子的數學成績,女孩子家長很失落,恨不得把頭埋在石頭縫裡,而男孩子家長卻異常興奮,真高興孩子能這麼聰明,每次的數學成績從不會讓我和孩他爸失望。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會說「男孩比女孩學數學更有優勢」。為什麼會有男孩比女孩學數學更有優勢的說法?
  • 方一凡:「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
    可是現在很多家長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特別狹隘,僅以成績論好壞。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被非常簡單粗暴的認為是不聽話的,不夠努力的,而他們身上除了分數的那些閃閃發光的地方,家長卻是怎麼也看不見的。除了成績不好,可他真的是一個好孩子。他心地善良,他進樓道門的時候總會用小手撐著門,等著後面的人一起進來;他孝順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他樂於助人,在學校裡,總是儘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邊的同學。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更多的看到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以外其他的優良品質,並且要讚美孩子的這些優良品質。而是一味的揪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斷的批評他,拿別的孩子來和他對比。
  • 數學成績提升不上去,家長無所適從,剖析根本原因對症下藥
    學生時代會面臨很多場不同學科的考試,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要接觸數學,初中要學習數學,高中和大學仍要繼續學習,可以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重要的。 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重視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每個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理,他們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並且社會普遍學歷越來越高,深知低學歷將來會被社會所淘汰。
  • 李玫瑾:數學成績好的孩子,身上多半有這3個特徵,學渣可學不來
    大家應該都知道數學可以說是中學時期一個特別重要的科目,經常有一些學生為數學感到特別的頭疼,而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大半都有這三個特點:第一特別的刻苦大家應該都知道數學成績好,跟自己平時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而且數學應該大家都知道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做習題才能一步一步提升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 孩子住校之後,學習成績反而下降了!作為家長,可能忽視了這幾點
    有的孩子住校之後,學習成績出現下滑的跡象。這並不是孩子學習不好了,而是家長忽視了自己的作用。如今,孩子住校越來越早。在很多地區,孩子可能還是小學生,就已經住校了。孩子住校的話,有利有弊。很多家長,允許孩子住校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在學校的話,有老師管著,家長比較放心。而且,封閉式管理的話,孩子在學習上花的時間更多。這樣,都是有利於孩子的安排,肯定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幫助。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住校之後,不僅成績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了下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忽視了自己的作用。今天,就把家長可能忽視的幾點為大家介紹一下。
  • 三年級孩子數學成績普遍下降,反覆練不見起色,問題出在這上面
    在和數學老師交流過程中,老師們也反映孩子們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能力非常弱,這也正好印證了家長們不重視家庭教育這一普遍現象。4、孩子們理解能力急待於提高,光靠反覆練題而不理解對提高成績沒有益處。在對不及格孩子的分析中,老師們發現這些孩子有共同的現象,那就是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差。再觀察這些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和優秀成績的孩子相比,明顯有很大的差距。成績優秀的孩子往往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特別出色,而不及格孩子平時顯得很木訥,性格大都偏內向,在班上並不是很活躍。
  • 小學成績優秀的孩子,往往逃不脫「初中危機」,初二問題更為明顯
    小學到初中過渡不是斜坡式的上升,而是呈階梯式。編 輯:柔山身邊的家長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我家孩子小學成績一直很好,門門功課都能滿分,怎麼一上了初中之後,成績連及格的達不到了?」難在除了要考驗計算能力,還需要結合孩子的思維轉化能力以及記憶能力,而如何將這類實際場景的問題轉化成一道數學公式計算,算是最難的地方了。不過在小學,數學只要你的計算能力能過關,想及格還是很輕鬆的,家長們不妨看一下孩子的數學卷子,不及格大多是計算上的問題。
  • 班主任:「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及時培養
    數學,是被學生公認為最難學的科目之一,從我上學再到孩子上學,見過太多被數學為難的孩子。一提到數學,不僅孩子表示【頭疼】,家長也很【苦惱】。當然,文文爸也見過一部分「不怎麼學」,數學成績就非常好的孩子。為了給文文做好數學啟蒙,文文爸專門登門拜訪了當班主任且數學教齡達20年的好兄弟。
  • 為啥男孩數學成績與年齡成正比,女孩卻是反過來?家長要提前了解
    除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了,很多家長在看成績單的時候發現,有些男孩子他們的年齡越大,數學成績越好,但是有些女孩子她們年齡越大,自己的數學成績卻開始下滑,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上課分心的緣故,那麼真的冤枉孩子了。
  • 家長抱怨:數學考這麼低,不背概念怎麼行?
    數學好往往其他科目差不到哪,數學不少其他科目再好也差點意思。小學生要是語文或其他科目沒考好,家長往往是抓背誦、抓聽寫。要是數學考不好,就像攤上了大事,家長開始琢磨著是不是該補課了,是不是該買題了。但也有家長反其道而行,她認為孩子數學沒考好是背誦的原因。數學沒考好,不背概念怎麼行?
  • 小學生期中考試,努力後的成績是99分,家長不滿足還要揍他
    導讀:小學生期中考試,努力後的成績是99分,家長不滿足還要揍他文/瑩子現在的年輕人早早就當上了父母,其實不管是老一輩還是現在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其實都是一樣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最亮的那顆星,每個人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努力
  • 1道小學數學邏輯思維題:60秒內能答對的孩子,數學思維都不錯
    說到數學,很多家長都表示對它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前途都離不開它;恨它則是因為它實在是太難了,不僅對於孩子來說難,對於那些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家長來說更難。數學可以說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又或是物理、科學這些學科,都和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數學成績很差的女孩,通常有以下特點,老師都表示無能為力
    數學本身就是很抽象的學科,孩子通過學習數學,可以更好的鍛鍊思維能力。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往往不重視數學方面的知識,導致他們長大後數學成績變得很差。而家長又將原因歸類於孩子不努力、不聰明、沒有學習天賦……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孩子天生會數學》書中提到過:孩子天生就是數學家,但他們會不會愛上數學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引導,也取決於孩子的數學思維是否被激發!
  • 《孩子潛能自己查表》:把握孩子天賦事半功倍,附解決辦法
    可以是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可以是出去遊玩時的快樂心情,在輪流談話中拋出問題,秉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開放的交流方式,讓孩子引發思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裡邊還包含重要一點:輪流談話,讓孩子感覺到尊重。當孩子的自尊心和表達欲得到滿足時,孩子才更願意跟人溝通,多溝通就是語言表達能力最好的訓練。
  • 初中數學成績如何從班級後20名,逆襲前3,掌握這幾點記憶方法
    經常聽見學生家長說起,孩子小學階段成績很好,特別是數學,自從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後,數學成績一直下降,最後只能考個位數。為什麼會有如此打的反差呢?原則上來說初中數學不是很難,無非就是給出定理+驗證定理的過程。學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 小學生家長不焦慮指南: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老師和父母的問題
    數學老師在家長群,疾言厲色,教訓家長:要多教教孩子,多花點兒時間。小學一年級就跟不上,後面怎麼辦?我把數學老師就當笑話看。一個不懂認知心理學的老師,你跟她講什麼道理?但是,像森田正馬這樣的人可能很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智慧和勇氣。作為小學生家長,最大的修養就是不能焦慮,不能著急。就算是一時半會兒落後,也要相信孩子,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成績綁架的家庭,到底該何去何從?
    其實真正改變一切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只重視成績的危害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家長一直被焦慮、恐懼牽著鼻子走。而將成績當成唯一的標準。孩子未來需要的也許並不是成績和分數。2.許多高校也開始慢慢改變招收學生的策略21世紀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機會,和以前的成功已經截然不同。因為科技的進步每天都有很多種類的新的工作冒出來,也有許多舊的工作消失。比如:快遞揀貨分類員,現在也都用智慧機器人所代替。
  • 說兩句就哭的孩子,不是天生玻璃心,往往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結果發現誇獎努力的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都認為成功與否看的是天賦,天生不行就是不行。「成長性思維」,因此這種被家長「捧殺」,將一切歸功於天賦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擁有「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