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潛能自己查表》:把握孩子天賦事半功倍,附解決辦法

2021-01-18 萱萱媽xxm

上學時學過一篇課文,王安石的《傷仲永》。

仲永在5歲時表現出驚人的詩歌天賦,可父親卻唯利是圖,只看重仲永帶來的利益,耽誤了學業。多年後,那個年少天才的「仲永」與普通人無疑。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這句話換個方式可以理解為:有天賦的人,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光芒四射;沒有天賦的人,也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至少能更上一層樓。

以下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提出的《孩子潛能自查表》,父母請對照,因材施教,也許你的孩子就是下一個「天才」。

一、語言天賦:

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出色;你如果用錯了詞,他會糾正你;他講故事很精彩。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現,恭喜你,孩子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說起語言天賦,不僅想到《中國夢想秀》中的章馨月,頭戴阿拉雷的帽子,架著一副圓圓的眼鏡框,10歲的小女孩,和著名主持人周立波,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唇槍舌戰。

她妙語連珠說到:「世界其實很簡單,是你們大人把它想的太複雜了」。一場精彩的演出,章馨月以她超強的語言天賦、超讚的邏輯思維、超快的應變能力,俘獲著眾多觀眾。也圓了她的夢想:「外景美食主持人」。

這樣的孩子,無疑是優秀的。如果孩子有語言天賦,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呢?

美國的薩斯金德提出了父母與孩子溝通的「3T原則」:共情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

1、共情關注

據研究表明,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他的目光不會追隨大人的目光,關注某樣事物。共情關注,是打開孩子心靈的第一步。

也許是某個繪本,親子閱讀時,一起關注圖片上大灰狼鋒利的爪子;也許是路邊的一片樹葉,當孩子撿起它時,一起看看它有什麼不同之處。

共情關注,表現在方方面面,是大人跟隨孩子的目光,發現一些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大人要求孩子,跟隨大人的步伐,試圖把孩子拉在同一水平線的舉動。

共情關注,是父母觀察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表現,通過語言交流、情感互動,讓孩子充分理解事物的緣由。

2、充分交流

1995年華盛頓日報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歲時,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聽3000萬字。這就是由美國倡導的「3000萬字計劃」。

李玫瑾教授也曾提出:「6歲以前,父母嘮叨的話語都是黃金」。

實際上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父母就應該開啟嘮叨模式,可以是對孩子說一些動聽的語言,可以是家務勞動中的瑣事,這些都會刺激孩子的語言中樞,還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為什麼會動手打人?有一方面原因是:孩子表達能力不夠。其實孩子知道並理解的事情,遠比他能表達出來的事多,一旦情緒不穩定、沒有發洩途徑時,常常做出一些暴力、不聽話的舉動。表達是描述自我認知的途徑,也是自我情感抒發的通道,無論孩子有沒有語言天賦,交流作為孩子溝通的途徑也不能被忽視。

3、輪流談話

輪流談話,是傾聽的升級版,孩子不再是傾聽者,而是參與者。描述的過程也是孩子,獨立思考、邏輯分析、判斷推理、語言表達的好時機。

可以是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可以是出去遊玩時的快樂心情,在輪流談話中拋出問題,秉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開放的交流方式,讓孩子引發思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裡邊還包含重要一點:輪流談話,讓孩子感覺到尊重。

當孩子的自尊心和表達欲得到滿足時,孩子才更願意跟人溝通,多溝通就是語言表達能力最好的訓練。

教育專家阮庚梅曾經說過: 「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個純真無暇的世界!」

二、音樂天賦

他唱歌時音階很準;他喜歡聽各種樂器,能辨別出它們發出的聲音;他會對不同的聲音發表評論。如果孩子和以上幾點比較接近,恭喜你,孩子可能有很好的音樂天賦。

說起音樂天賦,首先想到的是周杰倫,在《中國新歌聲》裡,周董以「絕對音感」自居,並且在現場,從音樂總監劉卓的彈奏中,準確說出所彈和旋的音符,以實力徵服大家。

再說說音樂大師莫扎特,當時西方教廷裡有一部《上帝憐我》的作品,不允許任何人複製,但14歲的莫扎特聽了一遍,回家就寫下了完整的樂譜。

當孩子有音樂天賦時,千萬不要埋沒,要認真培養。

1、培養孩子音樂天賦要儘早

一些媽媽,在寶寶還在肚子裡時,就給寶寶聽一些胎教音樂,甚至很神奇地發現,在放寶寶喜歡的歌曲時,寶寶會以明顯的胎動,來表達喜悅的心情。

如果說「音樂無國界」,更應該說「音樂無年齡限制」,研究發現,0—3歲是音樂啟蒙的關鍵時期,天賦只是基礎,關鍵點還要看怎麼啟蒙。

2、對孩子的啟蒙可以通過,聽、唱、玩三種形式相結合

聽: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只能聽兒歌,其實好聽的舒緩音樂、時尚的流行音樂、世界名曲都可以給孩子聽。讓優質的、多元化的音樂走入孩子內心,是孩子音樂潛能開發的第一步。

做家務時,放上音樂,不止媽媽越幹越有勁,孩子也會沉靜在愉快的家庭氣氛中;在汽車裡放幾盤正版的CD碟,一邊享受音樂,一邊看窗外倒退的風景,讓孩子心情放鬆的同時,也能達到被動吸收的效果。

唱:

父母親自唱給孩子聽,或跟孩子一起唱,千萬別覺得五音不全,唱的不好聽,其實在孩子心裡,那是天籟之聲。

在唱歌的過程中,父母流露的表情,是一種對愛的傳遞。這也是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首童謠的緣由,那並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溫馨的畫面感。

玩:

讓孩子體驗各種樂器帶來的不同感覺,二胡是低沉的、小提琴是高亢的,試著把小手放在琴鍵上,發出不同聲音,有一句話叫:「我試過了,我知道了」,孩子自己體會,那才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千萬不要煩孩子製造出的雜音,兩個鐵碗敲擊的聲音,和揉紙團時發出的聲音肯定是不一樣的,也許孩子只是在發掘、探索、學習中。

準備一些杯子,裝入不同高度的水,讓孩子試著敲擊,發出不同的音節,這些都是孩子很好的一些體驗。

玩中學習,事半功倍,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3、孩子有音樂天賦,就一定要報鋼琴班嗎?

那可真不一定,我見過一個孩子只對葫蘆絲感興趣。

其實孩子在4歲以前,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及專注力的控制、手指的精確程度都不是很好,這時候給孩子報班,無疑加深他的挫敗感。

孩子4歲以後,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接觸不同樂器,看孩子的興趣在哪方面,在考慮給不給孩子報班的問題。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本書,無非是薄厚問題」,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也因是本著豐富孩子內心去發展,畢竟朗朗也有是那麼一個,切勿在成長的路上走偏,讓孩子產生厭煩之情。

而音樂可以讓孩子的理解力、感受力有所提高,懂音樂的孩子,內心世界會更豐富多彩,有時候,內涵比成績更為重要。

三、數學、邏輯天賦

他常常問諸如「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小行星不會撞到地球」這樣的問題;他常常問:「打雷、閃電、下雨」是怎麼回事;他善於把各種雜亂的東西按規律分類。你們相信有數學天才嗎?我是相信的,當年我同桌在數學上完全碾壓我,而且,看起來絲毫不費力。許是童年的陰影太大,我一直認為學數學,是很講究天賦這東西的。一道難題,在我同桌看起來很簡單,而我還在舉一反三苦苦掙扎。

知乎上有個問題:數學天才有多強大?

點讚最多的回答是:他們跟你討論你根本聽不懂、甚至連思維方式也理解不了。

德國著名數學家希爾伯,被稱為「天才中的天才」,甚至他曾說,自己能看到高維空間裡的形狀,這就是天賦賦予的力量。

有人說:數學的學習和應用,是任何人都能通過努力有所收穫的,但數學研究,需要極少的「天賦攜帶者」,才有可能獲得突破。

所以,孩子擁有好的數學邏輯,一定不要埋沒,那我們又該怎樣培養呢?

1、請賦予數字意義

數學不像語文,它是一種抽象的事物,多數需要大腦內部解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從1到100的認知,那麼數學對孩子來說也不具備吸引力。

學習數學,是一種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思維邏輯的一種思考方式,數學更應該注重培養方式方法。

2、培養孩子對數學的好奇心

數學並不只有數字,還有我們常見的:高矮、粗細、多少、輕重、時間、規律、對稱等等,其實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數學無處不在。

讓孩子數一數家裡幾個人?幫忙分筷子;

出超市前讓孩子提前計算金額;

說出一個物品,代表一種形狀,讓孩子找出來。比如說:電視機,代表長方形,讓孩子跑去擁有長方形的物品前。

嘗試讓孩子用「數學」的方式看待生活,用「遊戲」的態度對待枯燥的數字,孩子才會對數學感興趣。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這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3、讓孩子養成數學思維習慣

什麼是數學思維呢?

簡單可理解為:是一種遊戲思維。可以用想像力去創造一個世界,然後用嚴謹的論證、邏輯推理去得到一個答案,是一種高度抽象,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下流行的「T型人才」,他們有廣博的知識面、有深度的專業知識、有獨到的見解、這種「複合型創新人才」,就是數學性思維模式下的產物,讓孩子養成數學思維模式,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是未來孩子通向成功的主流方式。

讓孩子多玩拼圖、迷宮、找不同這類遊戲,能幫助孩子學會分析過程、逐步發現線索、解決問題,起到鍛鍊孩子邏輯思維的能力。

四、空間天賦

凡是他走過一遍的地方,他很少迷路;出外旅行時,他能記得沿途標記,說:我們曾經到過這裡;他畫的圖畫的很好,路線清楚。擁有空間能力的孩子,一般會有很豐富的想像力,在孩子拆解玩具,試圖組裝時,請不要幹涉孩子,父母可以一同陪伴孩子,把拆掉的玩具組裝好。

說起空間天賦,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上過《最強大腦》節目的鮑雲,無論是「蜂巢迷宮」還是「倉頡造字」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其實在現實中,空間感也和我們息息相關,你伸手是否能夠到東西、你坐下是否能準確坐無誤落在凳子上。空間力,能促進孩子的細微觀察力,能促進孩子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空間訓練就是:對於物體位置的變化、所處空間的大小、多角度去探索問題,同時建立完整的感覺系統。

而我們現在所呈現的DNA結構圖,也是由生物學家沃森和克裡,靠二維分子圖來想像它的三維模型,得出的結論。

如果孩子擁有空間天賦,應該怎樣培養?

1、跟孩子交流多使用空間語言

「把玩具熊放在小車子的左邊」「媽媽在你的前面還是後面」

請孩子更好的理解,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等方位詞。

2、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個積木玩具

積木是最好玩的,但也是最無聊的玩具,還得看父母是否賦予玩具靈魂。

當孩子學會自己試著去搭建一些物體,積木才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不止積木,樂高、七巧板、橡皮泥等都是很好的構建類玩具,這類玩具,能培養孩子精細動作、創造性思維、空間能力,在孩子還未完全掌握時,家長需要陪同引導。

3、賦予孩子探索能力,地球儀是很好的選擇

其實很多明星家庭,都會給孩子購買地球儀,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赫爾巴特就曾指出「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就是打通了學習的命脈」。

而現在的科技之發達,出現了AR地球儀,更可以讓孩子身臨其境,在遊戲中學習知識。

五、身體動覺天賦

走路姿勢很協調,隨著音樂做出動作很優美;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單車;他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幾點,恭喜你,孩子可能是未來的運動員或舞蹈家。

即便孩子將來成不了舞蹈家或運動員,但運動能給孩子帶來強健的體魄,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到積極作用,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六、自我認識天賦

他特別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或編出劇情;他善於把動作和情感聯繫起來,譬如說「我們做這件事興高採烈」;對別人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事,他能做出準確評價。如果你的孩子在這些方面突出,恭喜你,一不小心就是導演的好材料。

這類孩子通常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很好的認知。這類孩子加上父母的善於引導,終將成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所謂「成長型思維」,簡單說就是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擁有自我認知天賦的孩子,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優缺點所在,加上父母的正確引導,學會客觀分析事物,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完善自我,想不強大都難。

七、認識他人天賦

他很注意你在愁悶或高興時的情緒變化,並做出反應;他特別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或編出劇情;他常說某某像某某。這類孩子,對自我或他人常常做出判斷或反省,有溝通、交往、組織方面的潛能,更貼切地說,孩子具有領導能力。

這些都是孩子本能,如果不加以強化,也許很快就會被埋沒,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

1、試錯教育必不可少

所謂的試錯教育,就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寫作業拖拉,媽媽一邊喊破了嗓子,看似替孩子規避了責罰,但也阻礙了孩子正常發展的路線。

所謂的試錯教育,就是為自己負責,一位好的領導,一定是為自己負責、對下屬負責,有責任心的人。

2、培養孩子的思維習慣

當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手機不用線就能打電話」?你不妨反問他,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問題是思維的根本,父母要幫助孩子拓展知識面、建造好邏輯思維、並且鼓勵孩子有條理地講述緣由。

3、讓孩子學會制定計劃

有計劃才能有條不紊的執行,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當然,孩子的計劃,孩子是主角,必須是由他制定,家長起到輔助作用。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計劃,將目標分割成若干個小目標,執行並實現。整個過程才是鍛鍊孩子的組織力與領導力。

結語:

有人說:努力也是一種天賦,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

比如「倉頡造字」,對於本身邏輯思維就不太好的我,即便給我強大的師資力量,加上自身的努力,也不可能達到鮑雲那種程度。

但是「天賦決定上線、努力決定下線」,這句話我是認同的。

決定一個孩子發展的好壞有很多因素,比如:天賦、努力、師資力量、學習習慣、思維模式等等。如果每一項都給20分的話,加起來正好是100分。

所以,孩子擁有某方面的天賦,一定不要因,過分追求學習成績而埋沒,因材施教才是正解。

關注@萱萱媽,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孩子最大的潛能是什麼?附潛能對照表測試!
    早在懷胎十月的時候,我就暗暗告訴自己,等孩子長大了,不讓她受報班所累。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沉不住氣了。
  • 耶魯大學潛力自查表:孩子潛能在哪裡?別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在娃還小的時候,如果寶媽寶爸知道孩子擅長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對大人和小孩來說,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耶魯大學給家長做的孩子潛力自測表。通過這份自測表,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孩子的潛能在什麼地方,往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 不知道如何挖掘孩子的潛能?「天賦自測表」助你養出牛娃!
    比如說,孩子愛玩角色扮演、孩子喜歡跟著音樂搖擺、孩子對教的兒歌記得很牢、孩子很容易覺察到別人的情緒……這些分別代表娃有什麼天賦?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羅伯特·斯騰伯格給家長做的孩子潛力自測表。通過這份自測表,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寶寶的潛能在什麼地方,對往哪個方向培養孩子,能夠心中有數。
  • 虎媽貓爸培養孩子多才多藝,是老熊掰玉米,還是開發天賦潛能?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都沒有成就,就是參與的事情太多,結果哪個都是學個半吊子,了解一知半解,無法變成自己的才華。有智慧的父母,非常懂得要發揮孩子的天賦潛能優勢,而不是看著人家的孩子學這個,你的孩子也跟著學,人家孩子發揮的是天賦潛能優勢,加上後天的努力,一定能夠成才。
  • 孩子是藝術大師or科研天才?讓天賦基因測試告訴你!
    所謂天賦就是與生俱來的,也是有它自己的獨立性,站在基因角度來看,每個孩子都擁有其獨特的多種天賦潛能,形成這些天賦潛能是由父母雙方多個基因型決定的,而且每個孩子在遺傳中產生的不同基因組合,造就了孩子們天賦潛能的多種豐富度,而想要因材施教,就只有讓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成長與發展,使其能有發揮空間,通過先天培養和後天把握,才能培養優秀人才
  • 孩子的天賦遞減原則是教育謊言?避免拔苗助長,學習才能一點就通
    抓住孩子0~6歲認知發育的關鍵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父母約定成俗的默契。但同時也有人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對孩子過早的教育真的不是在拔苗助長嗎?孩子學習教育越早越好?天賦遞減原則是引發寶媽憂慮的內因許多寶媽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原則,但對這個原則具體內容卻是模稜兩可。
  • 別總說孩子腦子笨,了解「智力三元」理論,正確激發孩子的潛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頭腦出眾。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跟後天的教育有關。並且每個孩子都有他們各自的潛能,有各自的優缺點,父母不能單從孩子某一方面的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聰明。
  • 帶孩子玩這6個親子小遊戲,激發大腦潛能,建議收藏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學習之路,學習著目之所及的一切,從認識每一個人開始。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只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逼迫孩子要將自己不擅長的學習的很好。我們都明白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可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是每個家長的難題,用什麼方式開發孩子潛能,我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6個小遊戲,可以激發孩子大腦潛能,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獨立的孩子會依靠自己的思維和能力解決,即便是最後無法短時間內通過自己去處理,他們也不會依賴別人,孩子會堅持己見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可以從中鍛鍊思維的開發能力,孩子會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其實,家長不應該直接對孩子灌輸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思想,孩子尚小能力還在不斷地提高,很多生活難題孩子還在欠缺處理能力的階段,家長應該多教育孩子處理問題的各種辦法,讓孩子在處理問題的同時,慢慢鍛鍊思維和動手能力,再放手讓孩子獨立嘗試自己去處理。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英語老師將3-6年級單詞分類整理,附音標,列印給孩子,事半功倍
    英語老師將3-6年級單詞分類整理,附音標,列印給孩子,事半功倍學習英語最基礎也是很關鍵的就是記單詞,可一說到記單詞不少學生都感嘆:英語單詞太難記了,可記單詞真的有那麼難嗎?
  • 如何挖掘孩子的學習潛力?合理利用「期待效應」,事半功倍
    文丨箐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99%的汗水,再加上1%的天賦。而他本人之所以說這句話,就是因為他想告訴眾人,他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靠天賦取得的,而是靠他的努力。
  • 家長注意:腦潛能開發訓練真的能給予孩子幫助嗎?
    很多家長問我:腦潛能開發訓練真的能給予孩子幫助嗎? 還有的告訴我:我們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其他辦法都用遍了,就差腦潛能開發訓練了。 今天我就拿這幾個問題給大家講講腦潛能開發訓練。
  • 怎樣保護孩子的個性和主見?做對這3點,才能讓孩子發揮出潛能
    歸根究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社會上的主流觀念影響了父母的思想,對於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在誇獎孩子聰明,說話輪到自己的孩子時,得到的卻是一片唏噓聲,這讓家長很沒有面子,久而久之家長就會對孩子產生懷疑,不用去考慮什麼主見和個性了第二,父母整天都忙著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掉了孩子,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
  • 父母如何挖掘孩子的潛能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家的孩子卻是沙子?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的智力水平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長著長著有的孩子就成了學霸,有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學渣!這與孩子成長早期父母是否正確挖掘孩子的潛能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網癮,好的教育方式,事半功倍!告訴你9種世界最頂級的教育法則
    掌握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使孩子在成長裡少走彎路。   以下9種世界最頂級的教育法則,也許能讓你找到教育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孩子亦是如此。   好奇心強烈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強的學習欲望,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拉比,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啟發:   其他家長每天放學後,會問孩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
  • 「鍾美美」模仿老師走紅引爭議:無論如何請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
    郭晶晶作為前國家跳水運動員,為國家爭得榮譽無數,素有「跳水皇后」之稱,但其實郭晶晶小的時候很怕水,可她是個很要強的女孩子,當看到別的孩子在夏天能遊泳而自己不能的時候,就自己報了遊泳班,希望能給大家一個驚喜,於是郭晶晶的天賦很快就展現出來了。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有的家人本身自己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跟別人打交道,也不是很喜歡交朋友,更不喜歡在人多的場合發表演講等。 但是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社交家,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其實這樣的家長就應該多多思考一下了,你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情,怎麼可以逼著孩子去做呢?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呢?不能老是逼著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情哦。
  • 哈佛媽媽天賦教育法:孩子和你都是鑽石
    他們夫妻二人將自己的一雙兒女,按照他們自己獨有的天賦和激情,培養成才。1、發現天賦:每個孩子都是鑽石作者在書中寫到: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被賜予了獨特的天賦,做父母的職責就是發現孩子的天賦,創造並提供環境,鼓勵和支持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找到他們的激情和人生目的。
  • 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孩子有了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孩子的厭學情緒一般在孩子的大考試之後會出現,尤其是考試成績不佳的時候,更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挫敗感,年幼的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失敗的考試經歷,會讓他們覺得在學習中根本獲不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