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周瑜是一個沒有什麼能力,而且氣度短小之人。他經常給諸葛亮下絆子,每一次都得不償失。甚至臨死之前還直接說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話,所以現在人們在說起諸葛亮的時候,總是會把他和周瑜放到一起作對比,在對比之後,更是顯得諸葛亮寬容大度,足智多謀。不過在真實歷史上,周瑜真的是演義中這個樣子的嗎?
《史記》: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
一介風流才子,有勇有謀
其實在歷史之中,周瑜可以說是真正意義的風流才子,有一次周瑜和朋友在外面遊玩的時候,旁邊有一個歌女,不小心彈出了一個音,周瑜聽見之後回頭一看,大家都被他俊美的容貌所吸引。很多歌女為了能夠贏得他的歡心,紛紛將音調彈錯。在三國演義裡面,周瑜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經常因為自己能力不如別人而生氣。而事實上,周瑜為了孫權的江山,可以說是兢兢業業,多半自己都是由他打下。在周瑜去世之後,孫權還當著所有臣子的面痛哭不已。在這裡可以看出周瑜是一個富有才能之人,而且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在那個時候周瑜年輕風流,身居高位,身邊有很多老將內心裡都不服他。程普就是其中一個人,他作為一個三代老臣,官位竟然沒有一個小孩子高,這根本就說不過去。所以經常會諷刺周瑜,更是從心裡就沒有看得上周瑜,面對這一些情況周瑜卻從來沒有在意過,仍然願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和這一位老將軍結交。其實這樣他也是為了國家基業,程普慢慢也從內心佩服他,認為這一個人人品高潔。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周瑜也有不同於普通人的人格魅力。
原本屬於周瑜的功勞,卻被移花接木
原本是周瑜利用下屬黃蓋的火攻計將曹操打敗,取得了這一次戰爭的勝利。這樣的情況在當時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也因為這一戰役他被封神,也相為周瑜歷史之中畫上最漂亮的一筆。但是在三國裡面,一次的功勞卻轉接在了諸葛亮的身上,加大眾人對於周瑜的誤會,羅貫中為了能夠襯託諸葛亮的才能,也是想盡了辦法。他能想到的各種優秀品質全部放到了諸葛亮身上,導致一個正面人物被萬人唾棄,實在是悲哀。
總結
綜上所述,正史裡面的周瑜和演藝裡面的周瑜是處於兩個極端的位置。周瑜字公瑾,他完全可以擔得上這一個名字,只是非常可惜,英年早逝。這不僅是東吳的遺憾,也是整個歷史的遺憾。
參考文獻:《十七史百將傳》、 《史記》、 《史書》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