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一個人?

2020-12-23 夜讀史書

常言道:「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輿論對群眾的引導作用是非常可怕的,而不同於教育普及、網絡發達的現代,古代能有效控制輿論導向的,往往都是手握筆桿子的讀書人。很多不明就裡的百姓甚至會把許多民間小說、故事中杜撰的情節當成真正的事實去傳播。由此,這些通俗小說、民間故事也具有引導輿論、塑造歷史人物形象的作用。而小說、故事的流傳越廣,影響力越大,這種作用也就越強。而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古典小說不外《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紅樓夢》、《西遊記》以神話背景為主,沒有明顯的歷史背景。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就不同了。因為《水滸傳》原本一米八的武大郎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三寸釘」,還穿越時空和武松成了兄弟。而《三國演義》則坐實了曹操奸雄之名,也把劉備、孔明等塑造成了閃閃發光的忠義之士。

在這部以歷史人物為基礎卻夾帶著大量改寫的小說中,作者有意抬高了一些人,也刻意貶低了一些人。其中被黑得最慘的人應該就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了。

周瑜是江東有名的青年才俊,不僅身材魁偉,容貌俊美,而且極為精通音律,即使是在醉酒中,他也能聽出撫琴的人彈錯了哪一個音調,並且回頭看彈錯的人。是東吳萬千少女的春閨夢裡人。唐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就是化用了這個典故。

如果僅僅只這樣,還不足為奇。更讓人驚嘆的是他的足智多謀。《三國志》中,他是第一個提出「聯劉抗曹」的人,火燒赤壁、大破曹仁都是他的計策。他是東吳年紀最輕的中郎將,連孫權都坦言他能當上皇帝,坐擁天下三分,周瑜功不可沒。《江表傳》稱其「少年有美才。」連諸葛亮都稱讚他的才能不在蕭何、韓信之下。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周瑜對於孫氏一族的忠誠。他與東吳孫氏的淵源開始於他和孫策的交情。兩人同年同月生,自幼交好,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所以一直鼎力幫助孫策。而在孫堅、孫策相繼去世之後,他也一心輔佐孫權,從未動搖。無論曹操如何威逼利誘想讓他歸順,都被他嚴辭拒絕。

《三國演義》基本保留了他才貌雙全、足智多謀的形象,但為了羅貫中為了不讓他遮蔽「三國演義第一軍師」諸葛亮的光輝,特意把他塑造成一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沒有大局意識的人。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甚至被氣死,還說出什麼「既生瑜,何生亮」的可笑遺憾。但這恰恰也是筆者最為不平的地方。

周瑜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周瑜才略過人,二十四歲就被孫策封為中郎將,孫策去世後,孫權對他更加倚重,榮寵殊甚,難免有人不服。不服周瑜的人當然有不服周瑜的資格,這個人就是程普。

程普何許人也?他是最早追隨孫堅創業的將領,在周瑜和孫策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他就跟著孫策討伐黃巾軍起義、討伐董卓、破呂布、斬華雄,平定江東。當江東父老都對周瑜這位少年將軍高看一眼的時候,這位三朝元老不以為然。周瑜充其量就是孫策的莫逆之交,程普卻是孫堅的左膀右臂,從這點看,輩分比周瑜高,資格比周瑜老。而且如果古代真的有「功勞簿」的話,他的「功勞簿」肯定比周瑜的更厚。因此即使處在對等的位置上,他也總覺得周瑜就是個乳臭未乾的後輩。每次遇到周瑜的時候,都態度倨傲、擺足了架子、而且經常公然挑釁周瑜。

周瑜是個有胸襟的人,他不僅儘量退讓、避免衝突,而且在雙方意見不同的時候,都會言辭懇切地和他交換意見、說明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程普也為周瑜的人品和智慧所折服,說出:「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和周瑜交往,就像喝著甘甜的酒釀,不知不覺就沉醉其中。)後期兩個人在赤壁之戰中有很默契的合作。這簡直就是三國版的廉頗和藺相如啊!

平心而論,《三國演義》承認了周瑜的能力和智慧,也承認了周瑜的英俊瀟灑,還提高了周瑜的後世知名度。但筆者仍然覺得他受到了最大的冤枉。因為一個人的容貌是與生俱來的,相貌美醜取決於人的審美觀念,是很主觀的。你根據自己的觀念來描述他人的容貌也並不為過。能力高低、才華大小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並不能斷言。唯獨辱沒人品,是對一個人最大、最徹底的辱沒。

歷史上的周瑜忠義不輸關羽,賢德不讓孔明,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是一塊閃閃發光的美玉。既然這個玉一般的人曾經真實存在過,他就不應該遭到後世平白無故的抹黑。溫故而知新,並儘量公正客觀還原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這才是學習和了解歷史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三國志》、《江表傳》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究竟怎樣?跟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樣
    仰天長嘆後,周瑜悽然長逝。《三國演義》中,周瑜忌妒賢能,最後被諸葛亮激怒至死。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周瑜與書中所描述的大相逕庭。歷史上真正的周瑜究竟怎樣?在我看來,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自矜,忠誠勇武的人。其實,周瑜出身於一個非常好的家庭,周家是淮泗豪族,除了比不過袁家、太原的王家這些大家族外,也是妥妥的地方一霸。
  •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很小氣?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不僅如此,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許多百姓人家也對周瑜大名如雷貫耳。其英雄事跡也是順手拈來。比如:「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周瑜那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的人呢?周瑜是一個氣量很大的人這可不是張口就來啊!《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的意思。與他同時代的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呢?
  • 歷史上的周瑜的氣量真的那麼小嗎?
    其中巴蜀孔明、曹魏郭嘉以及東吳周瑜,皆是令天下謀士膜拜的人物。三國亂世中,也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而其中「既生瑜,何生亮?」便是最有名的故事之一。故事當中寫道諸葛亮活生生將周瑜氣死,側面突出了諸葛亮的輝煌形象,但是卻把周瑜的形象形容成小肚雞腸之人。讓喜歡「智絕」的人大呼過癮。但這些終歸是故事,歷史上周瑜真的如此小肚雞腸嗎?
  • 歷史上的周瑜是怎麼死的?
    大戰前晚上,小喬陪周瑜到河邊看風向,周瑜當場吐血,差不多要死了。因為他要的是東風,但風向反了,估計會大敗。又不想去找諸葛亮,後來,還是諸葛亮幫他借了東風,大敗曹操,這時的周瑜可以說非常的憎恨諸葛亮,就要殺了諸葛亮,還好他的夫人小喬救的諸葛亮一命。這樣可以看出周瑜是一個,高傲自大,嫉妒心極強,機關算盡的人。
  • 拋開文學作品,周瑜實際上的歷史形象是這樣的
    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等。通過文學作品和戲劇的演說,我們記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我們記住的是三氣周瑜的故事。這些都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事情,然而歷史形象上的周瑜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周瑜,東吳大將,公元208年率領孫劉聯軍與曹操大戰於赤壁,這便是:以少勝多火燒連船著稱的赤壁之戰。周瑜也因為在這次戰爭中大勝曹軍,而名揚華夏。他在24歲的時候被孫策授予建威中郎將的稱號。
  • 正史上的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周瑜是個風流倜儻的英雄人物。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誤,周郎顧。周瑜雖然身處亂世,又執掌吳國軍務大事,卻能靜下心細品弦音,有藝術修養,並非粗人。外貌方面,《三國志.周瑜傳》載:「長壯有姿貌」,範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是一個美男子,又娶了小喬,可謂是郎才女貌,佳人絕配。
  •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究竟怎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還是嫉賢妒能
    孫策則是連連感慨道:「我孫策有了你周瑜,那這事就算是成了呀!」沒過幾天,周瑜便跟隨著周瑜先是攻克橫江地區,緊接著又拿下了當利,而後直接率兵渡江進入曲阿,就連劉繇都被逼得站不住腳!不久之後,袁術派遣堂弟來到丹陽接替了周尚的太守職位,而周瑜則隨著父親周尚輾轉反側的來到了壽春。
  • 閒談三國之真正歷史上的周瑜形象
    閒談三國之真正歷史上的周瑜根據《三國志》對周瑜的描述來看,周瑜是一個極其有能力的形象。年輕有為、寬宏大度、才智過人、家庭美滿,為孫吳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也對三足鼎立之形勢的最終確立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羅貫中對周瑜的形象進行了重大的改造。
  • 歷史上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真的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善妒嗎?
    當然提到諸葛亮,自然也會想到周瑜,在演義中,周瑜幾乎一直都在與諸葛亮相爭,最終落得個被氣死的下場。但是實際上,演義畢竟是小說,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也是經過二次創作而來,真正的諸葛亮並不像劇中那樣厲害,很多事情並不是諸葛亮所為,而周瑜也不是一個嫉妒別人才華的人。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 歷史上周瑜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三國時期的歷史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廣為流傳以後,那段時期的故事變得更加家喻戶曉。就演義而言,羅貫中老師太偏愛諸葛亮了。羅老特地給諸葛亮強加了一大段戲碼,比如草船借箭,智算華容,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
  • 歷史上周瑜打黃蓋的歇後語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周瑜打黃蓋的歇後語是怎麼來的?
  • 歷史中的周瑜是什麼樣子的又有何成就?
    不過在真實歷史上,周瑜真的是演義中這個樣子的嗎?《史記》: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有勇有謀的周瑜一介風流才子,有勇有謀其實在歷史之中,周瑜可以說是真正意義的風流才子,有一次周瑜和朋友在外面遊玩的時候
  • 嫉賢妒能錙銖必較,心胸狹窄恩將仇報,這真的是歷史上的周瑜?
    《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錙銖必較,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恩將仇報的周瑜形象,但是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三國演義》所描述的那樣麼?《三國演義》講述的「三氣周瑜」在正史中根本沒有記載,據《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記載,周瑜死因是「道遇暴疾」,而不是被諸葛亮氣死,所謂「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也是子虛烏有。《三國演義》描述的草船借箭、借東風、謀害諸葛亮等情節,在《三國志》中都未見記載,可見《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和周瑜鬥智鬥勇的事件,全部的都是羅貫中虛構的。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 歷史上的周瑜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讓世人盡知周公瑾英雄風採,赤壁之戰大破曹軍,世人皆知周瑜大名。然而,對於周瑜的形象,許多人都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得知的,特別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周瑜吐血而亡,臨死前嘆道"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片段尤為之印象深刻。
  • 歷史上周瑜怎麼死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領兵和曹仁爭奪荊州,結果被諸葛亮趁虛而入,佔據了南郡和襄陽,氣的周瑜吐血三升,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氣絕而死,以至於今天很大一部分人都以為周瑜是個小人。周瑜早年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合兩人之力不過數年就相繼平定江東六郡,後來孫策身死,周瑜掌管江東兵馬,赤壁之戰中周瑜受命都督,208年於赤壁大敗曹軍,聲威震動天下,而此時的周瑜年僅三十四歲。蘇東坡詩中寫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年僅三十四歲建功立業,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 彈指間灰飛煙滅,大都督周瑜的歷史真相,周瑜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在公元198年,孫策親自出來迎接跑來江東投奔他的周瑜。不多久就請周瑜擔任了建威中郎將。這也是江東最高的軍事長官。從此以後周瑜在江東12年的時間內都在統領兵馬。那一年,24歲的周瑜迎娶了18歲的小喬,這個喬太守的小女兒長得國色天香,英雄配美人。此時的周瑜意氣風發,春風得意,這位年輕有為長得高大而又帥氣的少年將軍不止是才智過人,他的道德勇氣也非常的出眾。
  • 周瑜36歲去世,小喬還很年輕,歷史上的小喬結局如何?
    其中這二喬就是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她們分別嫁給了孫策和周瑜,但是兩姐妹同病相憐,丈夫都是英年早逝,周瑜去世的時候只有三十六歲,而小喬當時只有二十八歲正值青春貌美,而且在三國時期女子改嫁是很尋常的,那麼小喬最終和誰度過餘生了呢?
  •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
    那麼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呢,周瑜與諸葛亮的關係真的勢如水火嗎?這裡我們就要從《三國志》裡尋求答案了,在小說裡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接觸很深,兩人可以說是合作贏取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但是在《三國志》裡周瑜與諸葛亮之間卻是沒有什麼交集的。甚至周瑜和諸葛亮之間有沒有過接觸還不一定呢!
  • 《三國演義》將周郞黑得最厲害,歷史上周瑜是怎樣的人,讀完就知
    於是,羅貫中在情節上大量安排了周瑜、諸葛亮的「對手戲」,「一氣」「二氣」「三氣」周公瑾,竟讓叱吒風雲的東吳大都督一命嗚呼。而史實是怎麼樣的呢?周瑜(175年-210年);諸葛亮(181年—234年),二人相差6歲,二人有機會交集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已經是東吳大都督。而諸葛亮是劉備帳下的謀士而已,而且並沒有領兵打過帳。
  • 《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周瑜形象,歷史上真如此嗎?非也
    《三國演義》中,很多人了解周瑜,都是通過「既生瑜何生亮」這句經典名言,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周瑜形象為很多人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其實《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來說,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的高大正面的形象,對待周瑜形象的描述就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貶低。畢竟是小說,對真正的歷史詮釋不高,本身帶有濃厚的主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