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索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讓每顆星都能閃耀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今年疫情期間,眾多學校和機構採取了「停學不停課」的措施,線上教育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對於原本就需要跨越地理空間的支教行動而言,線上教育無疑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暨第三屆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教育OMO如何深度創新」,旨在探討在線教育大普及的時代,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發展如何因應需要,在教育科技、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開展深度創新。

「翻轉課堂」是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個具體呈現形式,並且在本科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大量數據證明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水平。復旦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蔣玉龍認為,數智化技術強化的教育可以達到實體課堂的效果。

但是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技術的加持,教育永遠是人與人的情感上的溝通。在翼鷗教育聯合創始人谷巖看來,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使得內容和數據的統一,能夠更好地提供個性化學習。公益需要科技的助力去探討一些新的模式。

除了線上的網絡班模式,在網際網路支教中,線下的公益訓練營可以幫助中學生依據個人興趣體驗不同的大學生活,並以此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支教中國2.0的遠程志願老師、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師陳光方介紹,她每年都會回訪學生,並和他們相處三四天,並統計下他們需要怎樣的教學和幫助,回來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

記者了解到,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是由鯤鵬公益 「有教無類」舉辦的遠程支教領域的生態創新會議。自2016年開始,每年匯集領先遠程教育公益機構、領先教育創新商業機構、教育界賢達、愛心機構和人士、愛心媒體代表,共襄教育公益和教育創新,推進思想交流、資源對接、融合發展。迄今分別在同濟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福建三坊七巷舉辦四屆,今年是第五屆。

研討會期間,6位遠程志願者老師和4位當地助教老師獲得了第三屆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遠程課程中我們做的不僅是向孩子們傳授知識,更多地是教會孩子們如何去發現自己的能力。」陳光方說。

(文章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廣外教育集團基礎教育研究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沈璐點評:「小朋友儼然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好老師。表達流利,思路清晰,表情自然,過程流暢。從學習目標的提出,到教學步驟的展開,從探險小說的定義到寫作意圖分析,從單詞的外形到詞根和詞綴分析,每一步都展示了小朋友很強的英語能力和表達技能。」
  • 「線上線下融合」獲政策首肯,OMO賽道加速擴張
    《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2020年疫情為在線教育賽道按下快進鍵,「停課不停學」讓超過2億的學生不得不選擇線上學習。逐漸剛性的需求加上國家政策上的扶持,使得線上線下的融合成為在線教育行業新的發展方向。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疫後教育變革」夏立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時代...
    我們應抓住疫情帶來的教育創新發展機遇,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高校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華師智慧和華師方案。堅決貫徹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總體思路,依託教育部首批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高校示範項目,堅持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開展了持續七年的探索實踐:一是重塑教學理念,促進「四個轉變」:通過確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以學為主、能力為先、更加開放和個性化的教育支撐體系,實現「四個轉變」:教學方式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學資源供給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教學空間從以課堂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教育模式轉變,OMO成發展關鍵OMO(online-merge-offline),通過線上平臺的科技賦能和線下服務的深度融合,根據學生特點提供更高效、更具針對性的學習體驗,實現線上線下無障礙打通。疫情讓教育機構加快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的步伐。而從長遠來看,這種新模式將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發展 KOOV探索機器人編程賽事新模式
    這是索尼連續第四屆在上海舉辦機器人編程賽事,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比賽進行了全新的嘗試——首次全程在線上舉行。主辦方將小選手們分別安排在各自的學校裡,並通過網絡即時下達比賽指令,使選手們同時開始製作。評委們則以直播的形式實時觀看小選手的賽場表現,並通過大屏幕遠程指導,最後綜合作品的完成度、創意度與小選手的表達能力進行線上打分。
  • 三立教育孫海牧:線上標準化,線下個性化 OMO天然適合國際教育
    「在線上,三立可以獲取原來在線下獲取不了的學生,同時也能提高運營效率,因此三立會積極探索線上模式。」同時,孫海牧認為,擁抱線上並不意味著三立並會放棄線下模式。「我認為其實更好的結合線上線下才是真正的出路。」孫海牧說,三立目前正在嘗試做出一個適合線上模式的服務模型,實現在線課程的標準化,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 三立教育孫海牧:線上標準化,線下個性化,OMO天然適合國際教育
    孫海牧表示,對於學生來說,線上教育最大的好處就是開放性,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評判老師水平的高低,而三立一向以教學水平和團隊師資力量強大而著稱。「在線上,三立可以獲取原來在線下獲取不了的學生,同時也能提高運營效率,因此三立會積極探索線上模式。」同時,孫海牧認為,擁抱線上並不意味著三立並會放棄線下模式。
  • 全國範圍搭建教務體系 花香盛世國際體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的爆發,促使各行業開啟線上運營模式,就教育而言,直播授課、線上互動、線上打卡等一列的教學動作被迫在線上完成。關注教育行業的人會反覆聽到一個詞—「OMO」(教育行業一種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在2019年教育OMO模式便被多個教育巨頭頻繁提及,並在疫情時代一夜之間在教育行業爆發。
  • 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南方星掌柜賦能中小商家
    ,以線上服務為發力點,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營銷,致力於復活線下流量經濟,讓每個實體商家都能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新型服務。通過線下實體門店,打通場景融合。南方星掌柜布局線下生活館,加上全球第五大供應鏈降本增效的加持,帶動高效增長,充分激發線下商家活力,促進盈利改善。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
  • 樂學培優打造「OMO線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許多線下教育機構停業,讓教育企業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發展,互相賦能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據悉,自今年六月份開始,樂學教育集團旗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教育機構樂學培優面授課程全面升級,打造「OMO線下課堂」,目的就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讓線下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武漢教培行業大趨勢
    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順應變化開新局?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米樂教育米樂英語鄭玲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
    、教育媒體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教育創新和變革出謀劃策。 鄭玲玲: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到,雖然網際網路已經快速發展很多年了,但是很多學校的教育信息化能力,都還是比較落後於教學需要的。疫情倒逼學校和老師們更新教學理念和學習信息化技術,網課打破了學校、教室的圍牆,突破了時空的界限,讓學生和教師認知到傳統課堂教育的局限性,這種影響是巨大而且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