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2021-01-09 Focus孚科思專注力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

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

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對線下教育的簡單補充,不是把線下教育移到線上,也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 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現1+1>2的效應。

那麼如何培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

1、要培養教師學生的研究能力

信息能力尤其是基於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的關鍵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自然離不開網絡的實際運用。解決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問題首先應提升教師、學生的自我研究能力。

像線下平時用的紙筆測試題目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條件都是充分的,而線上測試題目提供的條件可能是不充分的,需要老師學生到網上去搜索,去整合,去創造。 創造解決問題的條件是線上測試的最大特點。

2、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日常學習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學習合作意識,老師可以分為設計小組團隊進行學習任務,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由小組長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學習,在遇到疑難問題時,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尋求結果。小組長將本組的發現和本組同學精彩的思維結果在全班進行分享。

相關焦點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
  • 「疫後教育變革」夏立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時代...
    我們應抓住疫情帶來的教育創新發展機遇,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高校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華師智慧和華師方案。二是創新教學環境,促進度空間教學融合:提出「物理·資源·社交」三空間融合理論,按照統一標準規範,建成一批智慧教室,研發部署雲平臺,實現師生一人一網絡空間,構建線上線下打通、課內課外一體、實體虛擬結合的泛在式智能型教學環境。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索信達控股宋愛華:線上線下融合打造一體化數字營銷體系
    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期間,索信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信達控股)副總裁宋愛華就「數字生態和普惠金融」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分享索信達成立16年以來對金融服務的心得體會。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本文轉自【大眾網】;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
  • 全國範圍搭建教務體系 花香盛世國際體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的爆發,促使各行業開啟線上運營模式,就教育而言,直播授課、線上互動、線上打卡等一列的教學動作被迫在線上完成。關注教育行業的人會反覆聽到一個詞—「OMO」(教育行業一種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在2019年教育OMO模式便被多個教育巨頭頻繁提及,並在疫情時代一夜之間在教育行業爆發。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教育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授課教育模式深受打擊,逐漸興起線上教育。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線下教育復甦,則開始流行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但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該如何融合呢?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  如果僅僅是把線上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必要補充,那就遠遠不能發掘線上教育的強大功能。  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線上線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的教育,是未來的方向。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現在,全國早已經全面恢復線下教學,但是線上教育並未因此而淡出,並且就此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
  • 樂學培優打造「OMO線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許多線下教育機構停業,讓教育企業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發展,互相賦能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據悉,自今年六月份開始,樂學教育集團旗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教育機構樂學培優面授課程全面升級,打造「OMO線下課堂」,目的就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讓線下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 山東出版:將新華書店打造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山東出版提問, 公司有怎樣的戰略布局公司回答表示,公司首先以出版主業和現有發行體系為依託,做強做大主業,出版板塊聚焦「精品書出版」、「暢銷書出版」「融合出版」和「出版走出去」,發行板塊狠抓創新轉型,全力打造全新發行商業模式,將新華書店打造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
  • 翼鷗教育:線上與線下如何打通招生、教學、運營與服務?|OpenTalk
    多知網10月3日消息,在多知網舉辦的第29期以「探討區域教培市場發展、教育OMO本地化探索」為主題的OpenTalk活動上,翼鷗教育西南區客戶總監李維康以「線上線下融合如何合理配置長鏈條、多環節、個性化模式?」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核心觀點:  網際網路對於教育行業的改造屬於深水初期。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英孚教育孫鵬:線上線下必將走向融合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8日,《證券日報》以「破浪 融合」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離不開瑞思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探索與轉型。 瑞思的一站式智能學習平臺Rise+打造了真正自主的直播教學系統,高峰時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1萬人,支持「中教、外教、線上、線下」四個場景的排列組合,累計支持上課學員達140000多人;高峰時,並發上課班級超過1700,同時在線人數超過 11000人。 如何把控教學質量?
  • 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發展 KOOV探索機器人編程賽事新模式
    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昭示著家長、學校對於STEAM教育的高度重視,更全方位地展示了索尼綜合應用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嚴格保障的網絡平臺運行以及線上資源與線下教育的充分融合而打造出的線上賽事解決方案。   評委線上為小選手打分   疫情期間,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方針下,3億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平臺「雲上學」。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深入發展在線文娛,鼓勵傳統線下文化娛樂業態線上化,支持網際網路企業打造數字精品內容創作和新興數字資源傳播平臺。其實,早在今年7月,由在線教育而生的「網課老師」這個新興職業就已經得到官方認可。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發布的9個新職業中,「在線學習服務師 」 赫然在列。
  • 教育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原標題: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謝嵐即將過去的2020年,教育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在衝擊下艱難求生,另一方面線上教育機構站上風口跑馬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