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耶穌用自己的行動,把這種簡單的行動化作無比謙卑的愛,做給門徒看,讓他們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文 | 韓恩澤
1、不變的愛
嘗盡人與人之間的冷暖,我們方知神的愛無限。走過痛苦的路,我們才明白盼望的路是十字之路。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者有利益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嫌隙可能有紛爭的問題。
這個時代是一個泛濫的時代,泛濫著人醜陋的本性,泛濫著拒絕、冷漠、冷眼風語,很多人沒有真實去愛人,因為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愛。
我們想要探討的是人為什麼往往不清楚愛的語言與愛的行動,我們總以為這樣就是愛了,那樣就是愛了。但真實的愛是聖經真理教導的「愛神與愛人如己」。
婚姻時間久了,會忘記愛的誓言,也會說不愛了。戀愛期有了新歡,也會去喜新厭舊。由此可以看出愛不僅僅是一個積極有意義的行動,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持守和不變。
愛並不是隨時可變化的心思,乃是一種不變,且長久地行動。當下的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周遭的環境,又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善變。
現今因各地疫情嚴重,我們都被隔閡在某些地方,作為基督徒我們有沒有以神愛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我們會不會抱怨神的愛,還是會思考神愛人是不斷地讓我們成長。
近期有很多人都在解釋疫情問題發生的根源,吃什麼東西了,犯什麼罪了,以及外在環境的變換等。
我們其實不必糾結因果的問題,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找到原因的動機是什麼?難道就是說給大家聽聽,還是滿足大家的好奇心,還是要強調自己的看法。
所以當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但又解決不了時,我們該怎麼辦?
答案是:近前來、交託主、得安息。當然,說或者我們都是一套一套的,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透過神的愛來辨明自己的問題。
神的愛是不變,更不會因為人的善變,而做出改變。
2、
當逾越節臨近的日子,耶穌做了一個行動就是「為門徒洗腳」:
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
約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
每當我們讀完這段經文,我們真得很佩服耶穌專一地愛,持續地愛。當耶穌快要上十字架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乃是考慮門徒的軟弱。
他用自己的行動,把這種簡單的行動化作無比謙卑的愛,做給門徒看,讓他們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作為基督徒,你在這個世界上持續愛的人是誰拿?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姥姥/是姥爺等。
持續愛一個人是難的,有人說:我們喜歡去愛沒有完全認識的人,越認識的人愛越膚淺,因為陌生感會有一些未知和神秘的元素,熟悉感會讓人覺得很隨意。
很多時候,越是認識的人越難去愛,因為在陌生人面前至少還有面具,在認識的人面前是展露無遺。但我們不應該跟著感覺走,應該效法耶穌的言行。
耶穌把自己的愛傾注在每個屬於他的人身上,愛人到底,恆久持續。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持續地去愛身邊的人,不要放過愛人的機會。在愛裡面加上、專一、專注、專心。
愛看似是一個簡單的行動,實則是傾注全心,永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