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8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一項研究顯示,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灣,封城期間交通噪音的下降致使該地區的白冠麻雀改變了其叫聲的頻率、音量和質量。它們以較低的音調和音量「歌唱」,歌聲變得更美,而且傳得更遠。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5日報導,2020年春季,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封城隔離是許多野生動物返回曾經屬於它們的城市空間的理想時機。在社交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中,野狐在倫敦的街道上出沒,巴塞隆納市中心出現了野豬,馬德裡的花園裡出現了孔雀,甚至還有成年的美洲獅走過智利聖地牙哥街頭。人為噪音的減少也使世界上許多城市都可以再次清晰聽到鳥兒的歌聲。
9月2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由美國田納西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和喬治·梅森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研究,比較了2015年和2016年的4月至6月期間該市特定地方的白冠麻雀叫聲與今年同期的叫聲。
喬治·梅森大學的生物學家戴維·盧瑟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指出,這一自然實驗研究的最重要結論是,它表明這些鳥類能夠根據人類活動產生的新條件而快速改變其行為。盧瑟說:「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鳥類能夠以很快的速度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該研究還提示我們,在其他物種中,持續降低噪音也可能導致類似的行為出現。」
報導稱,該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由於舊金山城市噪音水平的不斷升高(這主要歸咎於交通流量的持續增長),這些鳥類開始以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音量「歌唱」,這導致它們耗費更多的精力,但彼此間溝通的質量和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在針對疫情的封城隔離期間,由於環境噪音大大降低,白冠麻雀開始以較低的音調和音量「歌唱」。這樣一來,它們可以更好地溝通,讓叫聲傳至更遠的距離,並節省精力以捍衛自己的領地。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生物多樣性研究部門的研究員葆拉·拉約洛說,該實驗研究結果揭示了鳥類「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可塑性。拉約洛說:「舊金山的噪音降低後,白冠麻雀改變了行為,並從新的環境條件中受益。簡單來說,在封城隔離期間,它們不必高聲尖叫,但它們的歌聲變得更美,而且傳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