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健脾祛溼湯-適合易生粉刺痤瘡、大便黏膩的水腫型肥胖者食用

2020-12-22 李二說理

01先花30秒自測下你是否需要喝這款健脾祛溼湯

大便黏膩,即使衝水馬桶多次衝水,可還是有糞痕殘留在馬桶壁上。食欲不振。頭腦暈沉,易倦怠。四肢乏力,水腫,體重上升。已經過了青春期,可還是易生痤瘡粉刺且頭面油膩。

到了夏天,如果你同時中了以上≥4點症狀的話,那你很有可能就是脾虛溼氣重。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試這款簡易的夏日健脾祛溼湯。

02主材料

赤小豆:潤腸通便、利溼消腫、解毒排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

(注意:赤小豆並非紅豆。請看清購買。)

薏仁:利水消腫、健脾祛溼、清熱排膿、明淨肌膚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溼止帶

03材料配比

薏仁(炒熟):赤小豆:芡實(炒熟)=4:2:1

04食用方式

將3種材料按比例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然後放入智能電飯煲,加水煮熟。將3種材料按比例取出,放入豆漿機或者破壁機,製成糊糊飲用。將3種材料,分別加工成熟粉存放在不同的罐子中;需要時,按比例取出熟粉,加入熱水進行衝飲。

05注意事項

儘管薏仁具有美膚功效,但是需要長期服用,才能看出療效。可是,由於薏仁性寒,長期單獨服用會造成內分泌失調,甚至不孕,所以想長期依靠服用薏仁來進行美膚的人群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用。這款湯重在健脾祛溼。因此,如果服用了三周,相關症狀還沒有所緩解的人群,需要進一步就醫治療,查看真正的病因所在;如果,服用後有效果,但是相關症狀總是無法根除,那麼比起繼續喝湯治療,這部分人群更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良好,生活習慣是否良好。

單選|你有過一邊自損身體,一邊進行食療補救的經歷嗎

相關焦點

  • 健脾祛溼 推薦扁豆陳皮煲鯽魚湯
    推薦: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主要功效:健脾祛溼推薦人群:一般人群均適用,高尿酸人群不宜過多食用。烹調方法:眉豆、白扁豆清水泡發2小時;鯽魚宰淨去腸臟,洗淨;下油鍋用慢火稍煎至微黃;然後將所有藥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內(擔心魚刺者可用煲湯袋另裝鯽魚),加入2升清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1小時,最後調味食用。湯品點評:三四月陰雨多,正應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場景。
  • 你喝的紅豆薏米湯是祛溼還是增溼?
    溼為重濁之邪,屬陰,其性黏膩、停滯、瀰漫,其傷人多隱緩不覺,易導致多種病變。它的重濁停滯、瀰漫之性導致了徹底祛溼的困難。不過針對祛溼氣,薏米紅豆湯作為一道傳統食療藥膳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你對它了解多少呢?
  • 薏仁米作為中藥祛溼——你吃對了嗎?
    很多人想祛溼卻不知道自己是哪種溼氣,寒溼的人用了溼熱的方子是雪上加霜,溼熱的人用了寒溼的方子則是火上澆油。說到祛溼,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紅豆薏米。二者的確是祛溼的法寶,且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腫,久服可以輕身益氣;紅豆能利水、消腫、健脾胃,養炎夏火旺之心。
  • 祛溼先健脾?常吃4種食物,脾胃慢慢變強,溼氣或跟著溜走
    01為什麼祛溼先健脾?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早晨排便的時候會發現大便黏膩、衝不乾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手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是脾溼的症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了異常。
  • 它是最好的「祛溼湯」,堅持每天吃,祛溼排毒,面色紅潤體質好!
    它是最好的「祛溼湯」堅持每天吃,祛溼排毒,面色紅潤體質好!最近幾天臉上莫名其妙的長了一些痘痘,去當地診所問了下。醫生說我體內溼氣重,導致身體內分泌紊亂,所以才會這樣的。還說我是不是也有失眠和大便不成形的症狀,我一聽果然都被說中了。
  • 「一米、一豆」搭配好,夏季祛溼健脾最有效!
    晚上睡眠越來越差,還打呼嚕;早上起床後,刷牙乾嘔、舌苔厚膩;上個廁所,發現小便黃赤,大便溏薄;每天都提不起精神,總愛打哈欠......整個人疲乏無力、口乾口苦、有口臭,眼看自己四肢浮腫、肚子又大了一圈!褲子都扣不上~小編想告訴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夏季溼氣重的表現。
  • 中醫建議:脾虛溼氣重的人,常喝4杯水,健脾又去溼!
    紅豆薏米茶,對於平常脾虛溼重、容易有腹瀉,伴有輕微水腫的朋友比較適合大,但不太適合內熱比較重,大便黏膩的人群。 紅豆薏米可以一起泡茶也可以熬粥喝,不過因其本身偏寒涼,不太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孕婦、女性月經期、脾胃虛寒的人也最好不要食用。
  • 解決雨天溼氣重,常喝這種「養生粥」,大便不再粘膩,還利水排毒
    這時你就需要常喝一種「養生粥」,常喝這種粥不但可以祛溼解決排便黏膩,還能幫助身體利水排毒。有人不理解,為什麼下雨天人會溼氣重呢?其實並不是下雨天導致體內溼氣重,而是有些人本身溼氣重,這樣的人在雨天溼氣重的症狀會非常明顯,人會特別難受。
  • 疲乏無力、大便黏膩,都是溼氣惹的禍!做好這4點,溼氣不再來
    體內溼氣,是中醫的概念,中醫認為當身體外感溼邪或素體脾虛時,可導致水溼停滯於五臟六腑之間,而使身體出現疲乏無力、頭暈氣短、大便黏膩等症狀。常見的會加重體內溼氣的因素有以下4個。二、體內溼氣重的調理方法1、飲食;除了少吃生冷寒涼及肥甘厚膩的食物外,還要注意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脾虛困頓而導致水谷不納是體內溼氣重的重要內因,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溼氣,健脾很重要。
  • 回南天,如何祛溼?
    一方面,導致體表經絡不通,而出現頭腦昏沉、頸肩酸痛、肢體困重乏力、腫脹水腫、皮膚溼疹瘙癢等。另一方面,這時的溼邪雖說是外邪,但同樣對人體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素體脾胃虛弱、飲食雜進不節制的人,外溼可以和內溼內外相召,導致脾胃的運化水溼和水谷的功能失調,而出現胸腹脹滿、納差、口膩發酸、大便粘膩不盡等。 「因此,我們除了儘量減少生活環境中的溼以外,還要著力清除體內的溼。」
  • 上大號時,發現大便黏膩、不成形,是什麼原因?怎麼改善?
    排便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排便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身體排毒的表現,但是由於會聯想到臭臭的大便,就讓人羞於提及。但是大便作為食物在身體中的代謝產物,它的性狀也反映了人的身體健康情況。有的人在上大號的時候,會發現大便不成形,出現黏膩,粘在馬桶上,怎麼也衝不乾淨。這是什麼原因呢?
  • 大便黏膩,頭油嚴重,都是痰溼在「作祟」,6招幫你輕鬆緩解!
    痰溼其實是先有「溼」後有「痰」,痰由溼轉化而來,其實人人身體都有溼氣,只是多少的問題,但是溼氣一旦在我們的身體寄存過久,就會形成比較粘膩的東西,有形之痰就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白痰,黃痰,而無形之痰就比如有些人睡覺愛打呼嚕,總是覺得呼吸不暢通,諸如此類。那麼怎麼檢測自己到底是不是痰溼體質呢?
  • 健脾祛溼話茯苓
    或許可以試試一碗具健脾滲溼功效的茯苓苡仁湯,可解疲乏納差之憂。在民間,有茯苓為中藥中健脾滲溼之最的說法。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茯苓這味中藥。 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等功效。常用治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病證。 現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類及麥角甾醇、卵磷酸、膽鹼、組氨酸等多種營養成分。茯苓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抗腫瘤、抗衰老等藥理作用,實為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
  • 茯苓加它一起用,浮腫消了,健脾祛溼安神睡的香
    因此,祛溼用茯苓,既能滲溼以治「標」,還能健脾治其「本」。且茯苓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長期食用也很安全。 茯苓在健脾利水方面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補氣健脾、祛溼常使用以下兩個中醫方。
  • 脾虛溼重、陽弱,堅持3事,健脾祛溼,補陽氣
    這種症狀大多屬於脾溼外感型脾胃疾病。脾虛的人,生活中常做4件事,健脾減溼:1、按揉腹部腹部不僅是身體脂肪喜歡堆積的地方,體內的溼氣以及毒素同樣也喜歡堆積在此處。環腰按揉帶脈能有健脾、振陽的作用,對於男性還是女性都是非常不錯的按揉部位,還能幫助燃燒小腹中的脂肪、毒素。脾虛與溼氣重,相生相伴,相互惡化,很多人過分強調祛溼而忽略健脾,最終溼氣沒去掉,反而傷害了身體!所以健脾補陽是核心,陽氣足,脾胃健,溼氣不攻自破!
  • 冬天天乾物燥,薏米茶祛溼健脾,適合哪些人群飲用?
    導語:冬天天乾物燥,薏米茶祛溼健脾,適合哪些人群飲用?現在又已經到了寒冷的冬天,不僅是不想起床了,甚至是都不想伸手了,只要能不出被窩就不出被窩,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在這樣一個讓人懶惰的季節,那自然體重就跟著上漲了。
  • 喝2湯吃2粥揉一茶,溼氣一掃光
    溼氣重的人,往往會有以下這些表現:①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②大便: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難衝乾淨。第3招:食療祛溼食療是很便捷的祛溼法——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溼;土茯苓除溼解毒、通利關節。體內溼氣嚴重的時候,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
  • 夏天是祛溼的好時期,每天這樣吃,祛溼功效翻倍,比拔火罐管用
    舌苔厚膩,皮膚皮疹起痘,頭身困重,大便不成形等,可能是體內溼氣太重了。夏天的時候溼氣尤其重,很多人選擇在夏天祛溼,祛溼很多人會用薏米,其實芡實祛溼才是最好的。薏米性寒,不能久用。今天就來教大家做這款祛溼健脾的四神湯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能抗衰延年,最益脾胃。蓮子——養心健脾,對胃腸有保護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