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寫情 -中新網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胡金銓寫情

2013年04月27日 15:4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相當黑暗的朝代,正因黑暗,才突出光明,東西兩廠之殘暴,朱姓皇帝之昏憒,更反襯愛國義士之正氣,大導演胡金銓研究明史,緊扣愛國為題,乃有《龍門客棧》、《忠烈圖》、《俠女》等明史悲歌。

  當年《龍門客棧》一上映,即撼動江湖,港臺票房賣得好,男女主角上官靈鳳、石雋、白鷹都由寂寂無名而大紅大紫;年少英偉的白鷹竟能把老太監的神情,甚至步履,演得畢肖玲瓏,令人激賞。

  愛情,並非胡金銓的主調,《龍門客棧》卻在磅礴的筆勢之外,以餘筆暈染出一幅淡淡戀曲。上官與石雋,同是豪傑,本不相識,皆因閹黨要把忠良之後斬草除根,他們各自前來營救,客棧邂逅。

  客棧內外,幾乎日夜格鬥,一方面沒有談情說愛的餘閒,但另一方面卻在苦戰中激起生死與共之情。那一幕石雋從窗縫窺察逆黨動靜,又著上官往另處部署,她站著不動,低喚了兩聲「大哥!大哥!」,欲言又止,含情待露,石竟也不望她一眼,只輕輕揚手,催促早發;待她走了,才側過頭來,望著漸遠的背影,雙目含情。敵眾我寡,誰知道下一刻能否存活,互訂鴛盟可能徒添日後傷痛,唯有把情感壓下去。

  短短不過一分鐘,竟是盪氣迴腸,勝卻人間無數。胡金銓拍武俠電影,成就之高,前無古人,至今仍是後無來者,只是沒想到,連兒女私情,也拍得這麼惻惻動人。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黃秀蓮)

相關焦點

  • 劍膽琴心——胡金銓
    文|李小飛胡金銓在中國影壇之成名,始於1966年的《大醉俠》,而為西方電影界所認知,則始於1975年《俠女》於坎城電影節獲最高技術大獎,這也是中國電影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次獲獎。1978年,胡金銓被英國權威雜誌《國際電影指南》評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為中國電影導演獲此榮譽的第一人。此前首獲此譽的亞洲導演是日本的黑澤明,繼胡金銓後被評為「五大」之一的中國導演則是張藝謀。
  • 「考據狂」 胡金銓是怎麼拍《龍門客棧》的?
    不過,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4K修復單元將特別呈現胡金銓的代表作《龍門客棧》,在進入影院重溫這部經典之作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它非凡的製作過程。《龍門客棧》《龍門客棧》的考據製作其實當別人問胡金銓是不是「武俠」導演時,他總說自己只是「古裝動作片」導演,因為在中國古代,只有「俠」或「遊俠」的說法,「武俠」是寫小說的人發明的。
  •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美學
    (一)開創新武俠電影1.胡金銓是中國新武俠電影宗師。  胡金銓跟20世紀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及文藝青年一樣,經過抗日及內戰後,心態多少存有普羅色彩,憎恨當權者的專橫腐敗,同情百姓悲苦的命運。胡金銓第一部執導的《大地兒女》(1965)涉及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罪行。
  • 猝不及防就野合,胡金銓坎城獲獎經典《俠女》在講什麼?
    胡金銓這部《俠女》雖然故事框架改編自聊齋,卻將劇情做了大幅重塑,給劇中人注入了各自身份和歷史背景,讓片中每個人物都有了更清晰的歷史和形象坐標。故事歷史背景依然定格在了胡金銓導演最為熱衷的明朝。天啟年間,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而被杖斃的左副都御史楊漣之女楊慧貞(徐楓飾),在傳聞鬧鬼的靖虜屯堡中躲居。隔壁住著書生顧省齋(石雋飾)和其老母。
  • 猝不及防就野合,胡金銓坎城獲獎經典《俠女》在講什麼?
    胡金銓的各種布景背後有什麼寓意?儒者、俠女、佛家,三者對於本片構建的故事格局而言,各自是怎樣的角色站位?就連他家匾額上,寫的也是「淡泊明志,靜以致遠」。顧生以諸葛亮為標杆,意味深長。在媒體採訪中,胡金銓也表示:「諸葛亮隱居的草堂中,就掛著這幅字。劉備看到這幅字後,就肯定諸葛亮是一條臥龍,即隱藏於山野中的大人物。」
  • 邵氏四大導演之三:胡金銓,有名無利的一代宗師
    迫於生計,胡金銓做起了教英文的家庭老師,學生沈家樂的父親沈天蔭是長城電影製片廠廠長,偶然間看到胡畫的海報,便引薦他到長城電影公司任「陳設」一職,並因此認識了李翰祥。1953年,胡金銓與李翰祥、蔣光超、宋存壽等7人結為異性兄弟,稱為「七大閒」,其中又與李翰祥關係最鐵,情比金堅。
  • 胡金銓:實驗性的敘事電影作者
    胡金銓作品的回顧展曾經在臺北(1980年和1999年)、香港(1979、1985和1998年)舉辦,然而他在日本的影響更大。在1988年的回顧展之後,他的很多作品被製作成音像製品發行,1997年第一部胡金銓的專著由日本草思社出版,即山田宏一和宇田川幸洋合著的《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該書中文版由厲河、馬宋之翻譯(港版:香港中文出版社,1998年;簡體版: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2015年)。
  • 胡金銓: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作者導演
    還有一個就是一代電影大師胡金銓。這三個人都是大製片廠時代中的佼佼者,在世界電影藝術還未成型的時刻,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向世人定義了什麼是電影。他們開宗立派,開花散葉,為世界電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將自己的名字永遠定格在光影的時空。
  • 胡金銓去世後,港片再也沒有中華的魂
    輾轉於大陸、香港乃至是韓國的胡金銓,一直以來都以極強的個人風格影響著武俠電影的創作。實際上,胡金銓影片的個性歸根結底還是他「血統」中的「傳統文化」的根基在「作祟」。在成為導演前,胡金銓在片場幹過很多雜活,但他最終以導演身份留名影史,也是因為這份傳統文人的積澱使然。 所以,與其說胡金銓是導演中的一代宗師,倒不如稱其為以導演為業的一代文人。
  • 阿城談胡金銓:好比名貴瓷器,碎一件,少一件
    在前幾日揭曉的豆瓣讀書2015年度榜單中,《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以9.4的口碑高分名列影視藝術榜第一名。
  • 胡金銓的武俠世界,古色古香的《山中傳奇》,《大醉俠》英氣十足
    嶽華「一杯在手我什麼都忘,世界多少傷心事,葫蘆肚裡情最長。」一段唱得也極好。影片整體來說十分精彩和流暢,前半段仿佛看到了龍門客棧的影子,心裡抑制不住的激動。胡金銓的武俠世界重意境,單看鄭佩佩在客棧與敵人互相試探的戲便能窺見一二。胡金銓的靈性與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哲學略有表現。
  • 胡金銓談老舍:欲研究老舍,先練喝豆汁兒
    《老舍和他的作品》,作者:胡金銓,版本: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考據狂」粉絲寫老舍:「北京慫人」熟悉胡金銓的人都知道,他號稱「文人武俠」大師,拍電影時就對場景、歷史細節錙銖必較,有「考據狂」之稱。
  • 胡金銓:故鄉是香港
    日丨課丨寫丨作丨平丨臺 每 個 人 都 是 生 活 的 記 錄 他鄉與故鄉 文/胡金銓 我原籍是河北省永年縣,沒去過。小的時候,父母抱著我到過東北、山西、河南、河北。除了邯鄲還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他地方都記憶模糊了。 十九歲之前,基本上我都住在北京。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蛋糕祝福考生 「寫」滿知識點-中新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蛋糕祝福考生 「寫」泱波 攝 發布時間:2020-12-22 10:02:56 【編輯:李霈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蛋糕祝福考生 「寫」滿知識點
  • 胡金銓在坎城拿下大獎的《俠女》難看懂,到底在講什麼?
    1978年,胡金銓之所以能夠被英國的《國際電影指南》評價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是因為在1970年所上映的經典著作《俠女》。胡金銓是中國新派武俠開山鼻祖,這樣一名出色的導演再加上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大家肯定都會認為《俠女》在上映時的票房成績特別的驚人,確實很驚人,但卻是驚人的差。
  • 胡金銓在坎城拿下大獎的《俠女》難看懂,到底在講什麼?
    1978年,胡金銓之所以能夠被英國的《國際電影指南》評價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是因為在1970年所上映的經典著作《俠女》。胡金銓是中國新派武俠開山鼻祖,這樣一名出色的導演再加上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大家肯定都會認為《俠女》在上映時的票房成績特別的驚人,確實很驚人,但卻是驚人的差。
  • 影抒|胡金銓,大道無名
    胡金銓導演在片場但凡痴人埋首鑽入書典,便漸生文人之識,滋養文人之份,終得文人風骨。自出得影棚踏入寶島,胡金銓於明史之趣已無可抑制,此舉當是受史學大家吳晗先生之影響頗深,與其自言本是被007諜戰片的濫殺無節所生義憤而驅動,要走出一條『本土文明』諜戰之作,不如說深則是因『可憐一覺金陵夢,留得身前身後名』觸動,文化救亡之念陡然昭興。
  • 郭沫若、陳寅恪、胡金銓、金庸:為何都愛借晚明說事?
    晚明衰世的一段傳奇姻緣最終成為陳先生晚年排遣胸中塊壘的場所,與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借離合之情,書興亡之感」的意思庶幾相近。       與陳先生沉痛低吟類似的是,幼年生長於北京,1949年以後流寓港臺,博學多聞,熟讀明史的電影導演胡金銓。他有感於世事變幻,覺得20世紀中國社會的動蕩不安,政治黑暗,有類於明代。
  • 胡金銓口述自傳出版:《俠女》對白為什麼那麼少
    【編者按】《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胡金銓口述,後浪出版公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10月)是武俠電影宗師胡金銓口述自傳,整理自胡金銓多次前往日本參加電影節時與兩位日本電影學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的對談。
  • 淺談香港邵氏四大導演之一——胡金銓
    胡金銓,開創了新派武俠電影,第一次把中國電影帶上了國際舞臺,是中國電影史第一位成熟的作者導演。中國電影,最獨特的就是武俠電影,中國唯一原創的電影類型,就是胡金銓一手將武俠電影提到了藝術的範疇。又通過武俠電影,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把中國人正義戰勝邪惡的樸素價值觀充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