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都當了皇太后,為何不住慈寧宮,而是長住於儲秀宮?

2020-12-27 史家之韻

慈禧太后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裡,大概只有唐朝的女皇武則天比慈禧還強那麼一些。

實際上,武則天在晚年的時候,被宰相張柬之等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復位,恢復大唐王朝。

而慈禧從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發動「辛酉政變」開始,直到光緒三十年(1908年)去世為止,把持晚清政局長達四十七年之久,可以說,大清晚期的國運基本掌握在慈禧一人手裡。

那麼,問題來了,都已經升級成皇太后了,慈禧為何不去當年孝莊太后、崇慶太后(乾隆生母)等太后們曾居住過的慈寧宮,或者別的宮殿,而是一直住在了儲秀宮?

實際上,這裡面含有了慈禧很重的心機。因為,在鹹豐二年(1852年),17歲的慈禧被選秀入宮,最開始她只是個普通的「蘭貴人」,直到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慈禧生下了鹹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才被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

鹹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鹹豐帝在熱河病逝後,六歲的載淳繼位稱帝,也就是同治帝,而慈禧自然升級為皇太后,與慈安太后並列為東、西兩太后。

同年十一月,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慈安太后不喜抓權,也抓不過慈禧太后,她們兩人在長達二十年間的共同垂簾聽政期間,倒也一直保持著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

而慈禧太后心裡明白, 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本錢,就是給鹹豐帝生了個唯一的兒子,並順利地繼承了大統,而這個兒子載淳恰好是在儲秀官後殿生的。

載淳就是慈禧太后的通天金字招牌,是抓權的真正政治資本,她一直住在儲秀官裡,是為了做給東太后及大臣們看的:

一來,可以表示對先帝鹹豐帝的眷戀,念念不忘先皇帝對自己的雨露之恩,以顯示自身的美德;二來, 自己對同治帝有養育辛勞之苦,以顯示自己的功勞。

這樣一來,慈禧就相當於一手抓住兩個皇帝,一個是先帝,一個是當今聖上,對內可以折服六宮,對外亦可以號召臣下,使人們都對她心服口服。

基本上,慈禧太后是出於這幾種政治上的考慮,所以,她樂於長期住在儲秀官,而不是選擇別的宮殿住。

不過,晚年的慈禧太后也住過樂壽堂,因為那是乾隆皇帝當太上皇的時候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處處自比乾隆帝,再加上她此時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無人可以撼動了,所以,晚年的她也就有時在此處暫住過一段時間。

本文參考自:《老北京記憶》

相關焦點

  • 慈寧宮是太后居所,慈禧為什麼不住那裡,真的是因為靈異事件嗎?
    清朝的皇太后都住在慈寧宮就是影視劇帶給人們的誤導之一,確實許多清宮劇都是這麼演繹的,譬如不朽的瓊瑤劇、每年都在湖南臺重播的《還珠格格》,快看,坤寧宮的皇后又慫恿慈寧宮的老佛爺去害漱芳齋的小燕子啦!康熙痛惜不已,按照孝莊生前的囑咐,沒有將其送往瀋陽與皇太極合葬,而是將其安奉在清東陵旁的昌瑞山,還特意命人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的東王殿拆下來,原封不動的建在昌瑞山下,停靈其中,讓孝莊死後也能在熟悉的地方。
  • 慈寧宮不住太后,坤寧宮不住皇后,延禧宮也不住令妃
    受到清宮劇的影響,說起慈寧宮,大家就會想到皇太后;說起坤寧宮,大家就會想到皇后;說起延禧宮,大家就會想到令妃。然而,慈寧宮和坤寧宮,雖然曾有段時間,確實是皇太后和皇后的住所,但在清朝大部分時期,她們都沒有住在這裡。而延禧宮,令妃更是從來沒有居住過。
  • 慈寧宮清朝僅一位太后居住,被閒置200多年。為何慈禧都不敢住?
    ——趙爾巽提起故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座建造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的宮殿,一共成為了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的居住所。其規模盛大在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古建築之一。得益於最近盛行的清宮劇,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不少故宮的宮殿名稱,如慈寧宮,延禧宮、壽康宮等。
  • 慈寧宮花園那麼好,慈禧為什麼沒有住在慈寧宮
    慈寧宮建於明代,順治和乾隆年間都重新修葺過,一直作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嬪們居住的地方。她們平時基本上過著孀居的生活,只有在每年元旦、萬壽、冬至日時,皇帝來到皇太后宮中行禮,母子才得相見。在這種長期孤寂的生活中,她們往往以宗教信仰作為精神寄託,因此慈寧宮花園內的許多建築物都供佛像、藏經書。這個園林與其說是遊憩的地方,倒不如說是誦經禮佛之所,很有寺廟園林的色彩。慈寧宮花園在慈寧宮東側,原來是明代的舊苑,園內的建築在順治、乾隆年間都做過一些重建,但基本的規劃格局一直沒變。
  • 慈禧為何長期居住在儲秀宮,宮女口述歷史說出慈禧真實目的
    《宮女談往錄》中,有一章專門談到慈禧為何長期居住在儲秀宮,榮宮女道出如下實情:
  • 慈寧宮真的是皇太后頤養天年的地方嗎?為何孝莊之後,再無人入住
    清宮劇的風靡一時,讓現代人通過電視劇演繹對清朝的後宮有了許多了解,當然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會有許多誤導與誤解,譬如慈寧宮是清朝皇太后的專用寢殿,因為有太多清宮劇裡太后老佛爺都住在慈寧宮裡,故而讓大眾有了這種錯覺,歷史事實卻並非如此。
  • 慈禧百餘件「私密物品」曝光,每件都奢華至極!
    這是《紅樓夢》內的精彩描述,儲秀宮內的許多地方都照書中的描述陳設。這裡的臨窗大炕,鋪著猩紅洋毯,上面擺放著鏤空木炕幾、花草琺瑯瓶、珊瑚寶石盆景和洋毯上織金絲坐褥及其上面的唾盂。這雙小朝靴是慈禧心血的結晶,從小樣到用料,從造型到顏色,她都仔細審視,一絲不苟。
  • 紫禁城秘事:孝莊死後太后們為何懼住慈寧宮
    故宮新任院長單霽翔日前宣布,2016年,故宮三分之二以上的區域都將對外開放。這將是故宮建院以來開放的最大面積。很多目前還隱藏在層層宮牆後的殿宇,將第一次接待好奇的遊人。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康宮、大高玄殿……這些將陸續打開大門的建築,每一個宮殿裡,都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每一處庭院,都記載著數不清的故事。
  • 【賞珍品】25件慈禧御用珍寶
    慈禧16歲入宮,在深宮之中,生活和掙扎了近60年,74歲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人世。慈禧的人生法則是: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要他一生不痛快。慈禧臨終之時遺言:不要讓女人預聞國政,執掌權力!應當嚴加限制!宮人們都怕她,大臣們也都對她恐懼,人人誠惶誠恐。不可一世的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英才,都很敬畏她,從心底怕她。怕她什麼?
  • 慈禧太后為什麼可以垂簾聽政?
    最後才拿到慈禧和慈安兩宮皇太后那裡蓋上「同道堂」和「御賞」印,這道諭旨才算生效。其實同道堂也不是給慈禧的,是給小皇帝的,但是,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所以,也算是給了慈禧了。跑到熱河奔喪,都差點因為這個原因,沒能見到慈禧。清朝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見不得外臣。哪怕是自己的生日等重大節日,外臣三品以上的官員,就在慈寧宮臺階上磕個頭拉倒。低品級的官員,那就只能在午門外頭,望闕叩頭了。這祝福,雙方也就全憑想像力了。
  • 慈禧病逝後,李蓮英為何要逃出皇宮,你看慈禧臨終說了什麼
    >,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在李蓮英以前,慈禧有一個很寵幸的太監安德海,安德海在辛酉政變的情況下,當作慈禧和恭親王中間的通信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而慈禧很是信賴他。安德海一時間風光至極,猖狂囂張,之後安德海因太過狂妄,總算以「違反祖制,擅自離京」的罪行,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頭。
  • 【傳統文化】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
    尤其是近幾年在很多清宮的影視劇的薰陶下,提到「老佛爺」三個字大家腦海裡就會浮現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身影。那麼,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呢?  「老佛爺」一詞的淵源:  所以,老佛爺這個稱呼,並非始於慈禧,原來也不是慈禧的專稱,而是用於指稱開國皇帝的。而開國皇帝之所以有此特別稱呼,又可能與其「滿洲」的族名有關。
  • 慈禧是鹹豐帝的寵妃嗎?
    這次在花叢旁的相遇,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那拉氏事先了解成豐帝的行蹤而有意做的安排。此後,鹹豐帝對那拉氏寵愛日深,那拉氏的地位也逐漸提高。她由貴人很快升到慾嬪、懿妃、皇貴妃。其實,上面的說法並不完全屬實,慈禧並不是成豐帝的寵妃。
  • 慈禧上位史:從「胡同女孩」到大清皇太后的「幕後隱情」
    經過層層的篩選,慈禧終於夢想成真進入了紫禁城,成為新帝後宮中的一名貴人。二、進入紫禁城後,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有了一個新名字:蘭貴人。慈禧很有野心,對「貴人」這個卑微低下的身份很不滿意。剛入宮的慈禧並不得寵,比她得寵有雲嬪,麗貴人和玫常在三位嬪妃。除了美貌超群外,這三位都各有特色深深地吸引著鹹豐皇帝。
  • 這位清朝歷史上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其光芒卻掩不過慈禧?錯!
    在晚清歷史上,慈安與慈禧作為兩宮皇太后,在一段時間對國家大事共同實行「垂簾聽政」。但相較來說,慈禧似乎更為人們所熟知,慈安看似一直被慈禧的光芒所遮掩。人們總是忽視了慈安的存在,或者是誤認為她是一個可有可無,懦弱無用的太后。但歷史上,真實的慈安其實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物。
  • 慈禧為何稱『老佛爺』
    所以,老佛爺這個稱呼,並非始於慈禧,原來也不是慈禧的專稱,而是用於指稱開國皇帝的。而開國皇帝之所以有此特別稱呼,又可能與其「滿洲」的族名有關。 「滿洲」是清代滿族的自稱,而滿族原是來自女真人的,努爾哈赤就自稱是女真人的後裔。他借復興完顏金之名,於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登上了可汗位,國號就叫金(史稱後金)。
  • 安德海被殺時,慈禧為何沒救他?不是不想救,而是不能救
    都知道,太監安德海成為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後,恃寵而驕,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在朝中頤指氣使,還真把自己當個角兒,好像不弄出點大動靜來就不作死。結果,他年紀輕輕就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由於他聰明機靈,又有眼色,很快就得到了鹹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寵幸。鹹豐駕崩不久,在慈禧為奪得權勢而實行的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更是立下大功,之後,被升為總管太監,成為了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至此,安德海整日裡趾高氣揚,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就連小皇帝載淳,他也是不屑一顧,還經常挑撥小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那一副囂張樣,讓小皇帝載淳恨得是牙直痒痒,連朝中大臣也都對他心生嫉恨,忍無可忍。
  • 十六歲從嬪冊封為皇后,二十五歲尊為皇太后,慈安比慈禧差嗎?
    因慈禧在晚清年間掌握實際政權四十多年,導致她的名聲很大,很多不太了解歷史的都只知有「西太后」慈禧,而不知有「東太后」慈安。實際上,慈禧只是「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太后,這也成了她叱吒政治最有力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