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清宮劇的影響,說起慈寧宮,大家就會想到皇太后;說起坤寧宮,大家就會想到皇后;說起延禧宮,大家就會想到令妃。然而,慈寧宮和坤寧宮,雖然曾有段時間,確實是皇太后和皇后的住所,但在清朝大部分時期,她們都沒有住在這裡。而延禧宮,令妃更是從來沒有居住過。
也就是說,實際上慈寧宮不住太后,坤寧宮不住皇后,延禧宮也不住令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因為影視劇的關係,讓你對清朝產生的那些誤解。
慈寧宮
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所以裡面很多地方,都是在明朝時期建造的。到了清朝,出於各種原因,裡面的建築或多或少都進行了改建或修葺。
慈寧宮始建於明朝嘉靖十五年,原本是前代皇貴妃的住所,比如萬曆皇帝的鄭皇貴妃,就曾經住過這裡。由此可見,慈寧宮在明朝,就不是皇太后的專屬住所。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清軍入關,清朝正式入主中原。眾人搬進紫禁城,此時順治生母孝莊太后,就住進了慈寧宮。從這個時候開始,慈寧宮便成為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的住所。
康熙即位後,孝莊太后升級為太皇太后,仍然住在慈寧宮。到了乾隆朝,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也住在慈寧宮。然而在此之後,清朝逐漸衰落,慈寧宮漸漸失去昔日光輝。
乾隆皇帝在時,下令在慈寧宮的西側,修建了壽康宮。因此之後歷代皇太后,便主要居住在壽康宮,那麼慈寧宮用來幹嘛呢?
之後的慈寧宮,主要用來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比如皇太后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等,都是在這裡舉行儀式。特別是皇太后生日的時候,皇帝還會親自率領眾人,在慈寧宮為其慶賀。
坤寧宮
坤寧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在明朝,這裡的確是皇后的主要居所。因為皇帝是天,皇后是地,「乾坤」代表著天地。《道德經》中有記載: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所以皇帝的住所叫「乾清宮」,皇后的住所叫「坤寧宮」。
在清初的時候,皇后也都住在坤寧宮,不過也只有幾任而已。比如順治帝的廢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就都曾住在坤寧宮。由此可見,清朝也就四位皇后住過這裡。
而在雍正帝以後,皇后就不再居住坤寧宮了。這是因為雍正皇帝勤政,他在位的時候,慢慢將皇帝的寢宮乾清宮,變成了處理政事的地方,而自己休息就在養心殿。久而久之,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寧宮了,可以在東西六宮任意選擇自己的住所。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乾隆的孝賢純皇后,會住在長春宮了。
那麼皇后不住坤寧宮,坤寧宮又用來幹嘛呢?其實與慈寧宮的作用差不多,都是用來作為舉行典禮的地方。只不過區別在於,坤寧宮是作為祭祀典禮的場所,以及舉行皇帝大婚的地方。
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的大婚,都是在坤寧宮舉行的。皇帝大婚之後,會與皇后在坤寧宮居住三天,之後搬回各自的住所。
延禧宮
很多人對清朝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令妃曾住在延禧宮。不少人去故宮參觀延禧宮,還都是為了看看令妃曾經住過的地方。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歷史上的令妃,卻從未住過延禧宮。
剛修建好的時候,延禧宮還叫長壽宮。到了明朝嘉靖年間,這裡又改名叫延祺宮。至於延禧宮這個名字,則是到了清朝才有的。延禧宮是東六宮之一,無論明清,都是皇帝妃嬪的住所。
歷史上住過延禧宮的,有康熙四妃之首的惠妃、乾隆的婉貴妃、道光的恬嬪,就是沒有大家以為的令妃。那麼真正令妃住在哪裡呢?
史書記載,在乾隆三十二年,和碩和嘉公主(乾隆第四女,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生病。當時正在熱河的乾隆下令,要留京的辦事大臣,通知在京的皇貴妃等人前去公主府探病。於是,儲秀宮皇貴妃、景仁宮穎妃等都去探望了和碩和嘉公主。
乾隆三十年,繼後那拉氏失寵,被乾隆收回冊寶。隨即,乾隆就晉封令貴妃為皇貴妃,執掌六宮。因此上面記載的這位「儲秀宮皇貴妃」,代表的就是令皇貴妃。也就是說,實際上令妃是住在儲秀宮的。
所以說,真正的歷史,或許與我們所認為的大相逕庭。隨著清宮劇大熱,許多人將劇情當作正史,便會對歷史產生很多誤解。當然,也並不是說不要去看清宮劇。但畢竟電視劇就是圖一樂,看劇情就行了,歷史的部分,就別太認真,認真你就錯了。
雖說清宮劇有的地方,還是遵照了歷史,可始終無法全部還原。就像有的人所說,要是真和歷史一模一樣,那和看紀錄片有什麼區別。因此,大家看清宮劇的時候,就重點關注劇情就好,要真想學習歷史,還是有更合適的途徑的。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