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個非常重視出身的皇帝,他冊立過三位皇后,這三位皇后都是來自一等一的八旗世家,如果您要問出身最高的是哪一個,當屬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頂級豪門無緣嫡後之位
孝昭皇后來自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祖父是清朝開國元勳額亦都,父親是康熙朝輔政遏必隆,母親則是遏必隆側福晉舒舒覺羅氏,這個出身放在當時的非皇室人員中絕對是頂級的。但是,孝昭皇后卻與嫡後之位擦肩而過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康熙初年,孝莊太后在給孫兒康熙選擇嫡妻人選的時候,孝昭皇后也是備選人員之一,但是她的父親遏必隆兩面三刀,凡事依附於鰲拜,而且這孝昭皇后還是鰲拜的義女,因此,孝莊太后便選擇了正黃旗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
當時,鰲拜與遏必隆便叫囂著:「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皇后之理。」這裡透露著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鰲拜與遏必隆認為索尼是滿洲下人之女,其實,這索尼雖然是首輔,但他的出身確實不及鰲拜、遏必隆二人,索尼一家當初在朝廷只不過是做文書之類的工作。因此,他們認為從出身來看,遏必隆之女才是最佳人選。
不過,最終孝莊太后審時度勢,還是選擇了索尼之孫赫舍裡氏為康熙嫡妻。
繼立中宮榮耀家族
康熙十三年五月,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在生育皇子胤礽時死於難產,中宮空懸,但當時適逢皇后大喪,不能立即冊立新後,於是孝昭皇后便以妃的位分暫攝六宮,三年後,康熙下詔冊立鈕祜祿氏為皇后,鈕祜祿氏即孝昭皇后。
當時,正值大清國平定三藩叛亂的關鍵時期,孝昭皇后的冊立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大清後宮的局面。而且,孝昭皇后還還多次想辦法,為丈夫康熙渡過難關。
比如說,孝昭皇后向康熙請旨要為家父遏必隆立廟,遏必隆在鰲拜下臺後受到牽連,被革除了爵位,孝昭皇后此舉無疑是要為父親平反,更重要的是,這件事可以使康熙拉攏鑲黃旗的勳貴舊族,對於穩定局勢具有重大影響,最終康熙同意了孝昭皇后的請求,鈕祜祿家族也得以重新走上昌盛的軌道。
半年皇后死後榮光
康熙十七年二月,宮中突然傳出了孝昭皇后病逝的消息,對於孝昭皇后之死,官方史料中沒有給出具體原因。然而,法國傳教士張誠卻在日記中披露,稱孝昭皇后同樣是死於難產,聯繫孝昭皇后死亡的突然性,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孝昭皇后死後,喪儀與仁孝皇后(孝誠皇后)相同,但有些地方卻有一些逾制之舉,比如說太皇太后孝莊曾想親自給她祭奠,被康熙帝阻攔,仁憲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則親自祭奠了這位兒媳,這是孝誠皇后所不曾有的榮耀。而且,自從孝昭皇后去世之後,坤寧宮便成了禮儀和祭祀的場所,再也沒有皇后在裡面居住過,孝昭皇后成了最後一位居住於坤寧宮的大清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