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2020-12-25 騰訊網

提起孝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傳奇的賢良后妃,還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直到今天,她身上的傳奇仍然未減半分,以她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不勝數,且播放率節節攀高。

《孝莊秘史》、《康熙王朝》、《大玉兒傳奇》等,都是火遍螢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她。

大多數人對孝莊,都略聞一二,知道她在歷史上地位斐然,一直以來都是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但是,關於她的很多奇聞異事卻鮮有人知。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到底經歷了什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孝莊皇太后生於1613年3月28日,死於1688年1月27日,享年75歲,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代,她的功績斐然,一生都充滿了神秘色彩。

明朝末年,蒙古族已經日漸衰落,早已沒有了之前的輝煌。而且,滿族人口在此時已經非常少了,約十幾萬人,兵力更不超五萬人,單靠滿族自己的力量和武裝,很難和明帝國對抗。所以,為了增強各自實力,共同抵禦明朝,努爾哈赤便和蒙古各部落進行結盟,並制定了滿族和蒙古族世代通婚的國策。

到了皇太極這一代,前來和親的正是孝莊的親姑姑哲哲。但是,哲哲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孝莊作為陪嫁也被帶了過來,當時,她才年滿13歲。一年之後,在姑姑哲哲的幫助下,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與皇太極成親。就這樣,姑侄二人都成為了皇太極身邊的女人。而這,也是孝莊正式進入清代王朝的開始。

不久後,布木布泰被冊封永福宮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其實,這段婚姻一開始就是以政治目的為基礎的,但在孝莊與皇太極的婚姻中,是否存在愛情我們卻很難說。她在世期間,一心輔佐兩位皇帝,皇太極死後,年幼的順治才6歲,孝莊作為母親,盡心扶持自己的兒子,走過了那段特殊時期。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之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該月二十五日,七十五歲高壽的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壽終正寢。

之後,康熙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按照清朝的傳統,皇后和嬪妃的園寢一般都在帝陵附近。也就是說,按道理孝莊應該葬在清東陵附近,和皇太極一起。

但實際上,孝莊的陵寢距離東陵差不多6公裡。那麼,貴為皇后的她,為什麼沒有與自己的夫君皇太極合葬呢?是什麼原因讓她死後一直沒有下葬,停靈了37年才得以入土為安呢?是否真如傳言所說,是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糾纏不清,無顏面對皇太極呢?

關於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撲朔迷離。

雖然,現今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孝莊太后曾經與多爾袞之間有過男女之情,但他們二人之間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這卻是確鑿無疑的。

據歷史記載,有一次,多爾袞來北京,孝莊太后去通州迎接他。當天,多爾袞在孝莊太后的大帳中留宿。其實,對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是否有愛情,我們不敢妄下定論。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多爾袞的這段情感糾葛,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對於穩定整個大清政局甚至皇權,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為,外人只看到了孝莊跟多爾袞的風流韻事,但實際上,心機和眼光孝莊一樣都不缺,感情和身體都是她的武器,她完美利用了二者,才使得皇太極死後皇權沒有大權旁落,甚至,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表面上看,只是太后與臣子之間的感情糾葛,但實際上,卻是政治的交鋒和斡旋。她籠絡多爾袞,用感情將多爾袞牽絆,作為一個女人,非常不易。可以說,在皇太極死後,清朝的政權穩定,離不開孝莊太后的斡旋,順治帝、康熙帝都是她一手幫扶起來的,說她的功績蓋過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不為過。

第二種說法則是孝莊太后雖然死了,一直想念孫子,就託夢康熙,告訴康熙自己不想離開。

據說,孝莊太后的棺材在運往盛京時,還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費解的事情。她的棺材重到幾百個壯漢也無法將其抬起,似乎是孝莊太后在告訴所有人,她並不想去盛京,不想離開子孫。當天夜裡,康熙夢到孝莊太后留著眼淚對他說:「盛京離康熙太遠,自己也不捨得離開他。」

於是,康熙便依夢,將孝莊的靈柩留在了宮中。

第三種說法是孝莊太后自己並不想離開北京。

據說,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安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

正是因為她的遺願,康熙本身尊崇自己的祖母。既然祖母不願意去太宗山陵,那麼,康熙便遵從遺囑,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在寶座位置停靈柩,以土掩埋後永閉殿門。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葬入地宮,即後世的「昭西陵」。

無論什麼原因使得孝莊死後37年都未下葬,但她的確是我國歷史上帶著傳奇色彩的賢良太后。她的畢生,不僅成就了兩代帝王,連她的歷史功績都將被永載史冊,名留青史!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宮檔案揭秘》、《清史稿·卷六·本紀六·聖祖一》】

相關焦點

  • 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到底經歷了什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 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到底經歷了什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 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導致她的棺材37年後才被下葬
    《孝莊秘史》、《康熙王朝》、《大玉兒傳奇》等,都是火遍螢屏的優秀電視劇,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她。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孝莊太后靈柩37年不下葬,究竟是怎麼回事?遺體又是如何保存的?
    人的屍體則需要長時間處在極寒的環境下,才能保證屍體不會腐爛,所以在古代一般人死後都會儘快入土為安。但是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女人,她的遺體竟然37年未下葬,她就是孝莊太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她的遺體是怎樣保存的?孝莊太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強人,除了武則天以外,很多人都視她為最強,她的一生波折而璀璨。
  • 慈禧去世後,發生了三件難以置信的怪事,最後一件專家給出了解釋
    相信大家腦子都會浮現很多人物,其中武則天、慈禧等是最容易被人談起的,而慈禧太后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關於她的各種事情常被人拿來討論,其中就包括她晚年不管不顧奢靡的生活作風。 慈禧死後操辦她喪事的法師選擇了1909年11月5日為她下葬,本來一切準備妥當,還在慈禧葬禮的前兩天燒了很多的紙兵,為得就是在慈禧下葬之前,有官兵能在下邊先打點好一切,但是在送葬的時候卻發生了三件奇怪的事情。
  • 棺材在下葬的途中,為什麼不能落地?除了迷信,其實還有科學依據
    第二、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的禁忌孔穎達疏:「喪禮,謂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殯宮,及葬等禮也。」說白了就是只有讓逝者入土為安,才符合喪禮、葬禮的規定。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之後,我國各地都形成了獨特的喪葬習俗。在我國北方地區一直流傳著,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的傳統習俗。為什麼會有這種怪異的習俗呢?難道真有所謂的靈異事件?
  • 孝莊皇后死後37年不下葬,原因為何?臨終遺言說了什麼?
    一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女子最終成為了皇太后,清朝的皇太后,並對中國清朝的早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變成了科爾沁蒙古草原的親王的女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後者增加在中國的東北,努爾哈赤建立後期強度不強,為了和明代形成權力制衡,建立在政治、國家政策下,皇太極孝莊皇后最終結婚了
  • 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保護,比如察爾汗鹽湖,含鹽600億噸,人類可以使用幾千年,非常昂貴,所以戒備森嚴,避免被破壞,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 人物 | 貝隆夫人死後,恐怖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
    她深受工人階級喜愛,又被上流社會討厭。歷史稱她為一位女權主義者和窮人的支持者,但也譴責她同情法西斯的政治立場。然而,這位阿根廷的第一夫人,死後的故事同活著時一樣精彩——甚至更奇詭。這些都和貝隆夫人屍體的「詛咒」有關。
  • 《資治通鑑》中,關於石虎屍體的三件怪事,司馬光估計都不信!
    今天要說的,是石虎死後,圍繞著他的屍體發生的三件怪事。公元349年,統治後趙15年的石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石虎在位時,窮兵黷武,刑法苛暴。雖然只活了54歲,但是在那個時代,已經可以算是長壽了。據《資治通鑑》記載,石虎死後不久,發生了三件怪事。
  • 孝莊太后死後在殿中停屍近40年,為什麼康熙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在孝莊皇太后歸天之後,康熙皇帝並沒有將她立即下葬,而是選擇將祖母孝莊皇太后先暫時放在了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這一放足足高達37年。很多人第一時間會將康熙皇帝的這種舉動歸結到不孝順這三個字上,不過事實背後的真相正相反,正是康熙皇帝太孝順,他才足足把自己祖母的屍體存放了高達37年之久。
  • 慈禧入葬時棺材一路走一路滴血 竟是因為這個
    她痴迷於權力,把持朝政四十餘年,她執政期間,只知自己享受,過著奢靡腐化的生活,加劇了清朝的滅亡。清朝光緒三十四年秋季的一天,主政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去世。但其死後,過去了整整一年後才將其下葬,這是為何呢?慈禧從死去到下葬東陵花了一年多時間。這麼長的周期只是因為準備繁多。據史料記載,這場葬禮共耗資120萬兩銀子。棺材底部覆蓋著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
  • 秦可卿死後發生的三個事件透露,賈珍「爬灰」之舉有可能另有其因
    但是秦可卿死後,連續發生了3件奇怪的事情表明,賈珍之所以背上罵名的醜聞,有可能為了保全秦可卿,甘願當了一個受害者。秦可卿死後發生的三個事件透露,賈珍「爬灰」之舉有可能另有其因第一件事,薛蟠半賣半送的棺材板。秦可卿死後,賈珍大操大辦,尤其在為秦可卿選擇入葬的棺材板上,做法令人大跌眼鏡。
  •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是什麼意思?
    話說諸葛亮自知大限已到,於是在彌留之際,遺書給後主劉禪,讓他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不用專門大興土木建造墓地,只需要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這便是大家所說的「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由來。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宮中停屍足足37年不肯下葬?
    公元前1688年1月27日,也就是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太后去世了。要知道這個孝莊太后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她可是有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代偉大帝王的女人。甚至有一些人把她的歷史功績和呂后、武則天等強人相提並論。
  • 古代帝王死後,屍體往往放置幾個月才下葬,難道屍體不會腐爛嗎?
    眾所周知,人死後隨著氧化反應會使得身體開始出現黴變的現象,而伴隨著微生物一點一滴地入侵到人體內會使得我們的人體發生腐爛,從而出現腐臭等一系列現象。這種腐臭會隨著空氣的傳播瀰漫在各處,從而影響正常人的生存環境。而這些現象的出現也不過是在人死後十天以內。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不下葬
    孝莊對於康熙的教育是極為嚴格的,從其飲食起居到言行舉止,嚴格執行。所以年少時的康熙就歷經徒制,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位偉大的帝王。而孝莊在皇帝身邊也潛移默化的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培養他治國的態度,在幼年時期所養成的好習慣,伴隨了康熙一生才使得康熙如此的長壽,能夠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61年。
  • 貴州送葬隊伍發生意外,棺材掉落,抬棺者倒地一片
    大家應該都見過一些農村的土葬,好幾個身強體壯的人抬著一口棺材,將死者抬到村子外面的墓地裡下葬。雖然是好幾個人抬著,但是棺材本身的重量加上裡面的死者,抬起來還是比較費力的,甚至碰到路段不好的地方,還有可能會發生意外。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暫安奉殿裡停留了37年不下葬?
    康熙二十六年臨近春節,75歲的孝莊太后去世,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孝莊死後整整37年沒有下葬,其棺槨一直停留在暫安奉殿達37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雍正帝才為孝莊太后建昭西陵,孝莊太后才真正入土為安,那麼,為何孝莊太后會在死了37年之後才下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