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中國古代王朝歷代帝王之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之所以能夠有雄才大略與他的祖母孝莊有著很大的關係。孝莊輔佐了兩代帝王,一個是他的兒子,另一個便是康熙,從康熙幼年的時候就開始教育輔佐,可以說,孝莊在清朝的發展之中佔據著極重要的地位,也幫助康熙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帝王。
孝莊對於康熙的教育是極為嚴格的,從其飲食起居到言行舉止,嚴格執行。所以年少時的康熙就歷經徒制,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位偉大的帝王。而孝莊在皇帝身邊也潛移默化的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培養他治國的態度,在幼年時期所養成的好習慣,伴隨了康熙一生才使得康熙如此的長壽,能夠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61年。
但是有一件事情特別奇怪,孝莊是在公元1687年75歲的時候病逝離開人世。在中國講究入土為安,但是孝莊在離世人世37年之後才下葬,康熙的祖母孝莊對他有如此大的幫助,為什麼遲遲不下葬?
孝莊對自己死後的要求
孝莊是於1687年去世,在1725年時下葬。其實就是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她有一個安葬之所。按照古代皇家的規定,孝莊皇后去世以後,應該將棺材帶回盛京與皇太極安葬在一起。但是當時兩個地方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在運送的過程當中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孝莊是不願意這樣大動幹戈。而且他與康熙的關係是非常好的,也說自己不想離兒孫們太遠,所以要求找北京的一塊地方安葬即可。
康熙出於對孝莊的一種孝心,不想將目的隨意就定下來,又不能與皇太極合葬,所以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而他生前與祖母的關係可能實在是太好了,關於墓地的選地遲遲未定,終究把這個難題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雍正解決了這個難題
雍正雖然在位的時間比較短,但是他是一個勇於創新敢改革的一位皇帝。所以說康熙在執政期間做出了很多驚人的事情,也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但是人無完人,在政治方面他依然留下了很多問題,雍正上位以後對皇陵的事情就進行了重要的改革。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孝莊文皇后建了昭西陵,這才把孝莊給安葬。然後又下令準許皇貴妃與皇帝,皇后是可以合葬在一起的。
清朝是中國歷代王朝之中集權最為嚴重的一個朝代,貴族與平民百姓尊卑的思想極為嚴重。所以在組織方面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經過雍正的改革以後,有很多的事情能夠變通了。解決了康熙時期孝莊沒有辦法下葬的這一問題。
而之所以會選擇在那個時間下葬,正式嫁給皇太極100周年,所以直接下旨建的陵寢,也並沒有重新選一個地址直接修建的地宮進行了擴建,經歷了10個月才真正的將孝莊文皇后的棺材放入了地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