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不下葬

2020-12-25 法家之言啊

康熙皇帝在中國古代王朝歷代帝王之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之所以能夠有雄才大略與他的祖母孝莊有著很大的關係。孝莊輔佐了兩代帝王,一個是他的兒子,另一個便是康熙,從康熙幼年的時候就開始教育輔佐,可以說,孝莊在清朝的發展之中佔據著極重要的地位,也幫助康熙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帝王。

孝莊對於康熙的教育是極為嚴格的,從其飲食起居到言行舉止,嚴格執行。所以年少時的康熙就歷經徒制,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位偉大的帝王。而孝莊在皇帝身邊也潛移默化的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培養他治國的態度,在幼年時期所養成的好習慣,伴隨了康熙一生才使得康熙如此的長壽,能夠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61年。

但是有一件事情特別奇怪,孝莊是在公元1687年75歲的時候病逝離開人世。在中國講究入土為安,但是孝莊在離世人世37年之後才下葬,康熙的祖母孝莊對他有如此大的幫助,為什麼遲遲不下葬?

孝莊對自己死後的要求

孝莊是於1687年去世,在1725年時下葬。其實就是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她有一個安葬之所。按照古代皇家的規定,孝莊皇后去世以後,應該將棺材帶回盛京與皇太極安葬在一起。但是當時兩個地方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在運送的過程當中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孝莊是不願意這樣大動幹戈。而且他與康熙的關係是非常好的,也說自己不想離兒孫們太遠,所以要求找北京的一塊地方安葬即可。

康熙出於對孝莊的一種孝心,不想將目的隨意就定下來,又不能與皇太極合葬,所以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而他生前與祖母的關係可能實在是太好了,關於墓地的選地遲遲未定,終究把這個難題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雍正解決了這個難題

雍正雖然在位的時間比較短,但是他是一個勇於創新敢改革的一位皇帝。所以說康熙在執政期間做出了很多驚人的事情,也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但是人無完人,在政治方面他依然留下了很多問題,雍正上位以後對皇陵的事情就進行了重要的改革。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孝莊文皇后建了昭西陵,這才把孝莊給安葬。然後又下令準許皇貴妃與皇帝,皇后是可以合葬在一起的。

清朝是中國歷代王朝之中集權最為嚴重的一個朝代,貴族與平民百姓尊卑的思想極為嚴重。所以在組織方面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經過雍正的改革以後,有很多的事情能夠變通了。解決了康熙時期孝莊沒有辦法下葬的這一問題。

而之所以會選擇在那個時間下葬,正式嫁給皇太極100周年,所以直接下旨建的陵寢,也並沒有重新選一個地址直接修建的地宮進行了擴建,經歷了10個月才真正的將孝莊文皇后的棺材放入了地宮之中。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暫安奉殿裡停留了37年不下葬?
    康熙二十六年臨近春節,75歲的孝莊太后去世,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孝莊死後整整37年沒有下葬,其棺槨一直停留在暫安奉殿達37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雍正帝才為孝莊太后建昭西陵,孝莊太后才真正入土為安,那麼,為何孝莊太后會在死了37年之後才下葬呢?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宮中停屍足足37年不肯下葬?
    對於這樣的祖母,康熙當然是感恩的了,她對祖母是除了敬仰就是敬佩了。我們都知道康熙時8歲登基,他肯定最清楚權力爭奪的好處和殘忍了!爾虞我詐,一旦有某個事件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可是,讓我們不理解的是,為何康熙在祖母孝莊太后死後,沒有讓祖母下葬而是停屍37年之久才下葬的呢?
  • 孝莊太后死後在殿中停屍近40年,為什麼康熙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
    在孝莊皇太后歸天之後,康熙皇帝並沒有將她立即下葬,而是選擇將祖母孝莊皇太后先暫時放在了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這一放足足高達37年。很多人第一時間會將康熙皇帝的這種舉動歸結到不孝順這三個字上,不過事實背後的真相正相反,正是康熙皇帝太孝順,他才足足把自己祖母的屍體存放了高達37年之久。
  • 為什麼孝莊死後37年才下葬,原來是她死時給康熙留了一個難題
    接下來咱們來看看孝莊死的時候留下的遺囑,她死的時候還囑咐康熙,說太宗皇帝埋葬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就不要再動他的陵墓了,如果再建造一個陵墓的話,又有些不值得,不如直接在清東陵找個地方安葬了就是了,而且自己對順治和康熙也比較眷戀,不想葬的太遠。  而從孝莊的眼中來看,這似乎就很合適,但是在康熙眼中,這是一個大難題。
  • 孝莊臨死前的一句遺言,康熙至死無解,雍正上任後輕鬆破解
    孝莊太后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朝廷上,她和順治不但是孤兒寡母,還孤立無援,處處都要受攝政王多爾袞的掣肘,經過腥風血雨,還扶持著自己的兒子福臨登基。可惜順治皇帝太專情,因為一個女人便要出家,後來還鬱鬱而終,順治早逝之後,已經一大把年紀的孝莊太后又要從小提拔自己的小孫子康熙,可以說她為大清的盛世基業的奠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孝莊於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壽終正寢。
  • 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她在世期間,一心輔佐兩位皇帝,皇太極死後,年幼的順治才6歲,孝莊作為母親,盡心扶持自己的兒子,走過了那段特殊時期。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之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該月二十五日,七十五歲高壽的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壽終正寢。 之後,康熙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 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她在世期間,一心輔佐兩位皇帝,皇太極死後,年幼的順治才6歲,孝莊作為母親,盡心扶持自己的兒子,走過了那段特殊時期。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之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該月二十五日,七十五歲高壽的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壽終正寢。 之後,康熙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 孝莊死後,抬棺材的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從此她的屍體被放置了37年
    她在世期間,一心輔佐兩位皇帝,皇太極死後,年幼的順治才6歲,孝莊作為母親,盡心扶持自己的兒子,走過了那段特殊時期。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之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該月二十五日,七十五歲高壽的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壽終正寢。 之後,康熙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 孝莊太后不和丈夫合葬,也沒葬入清東陵,是因為她再嫁?
    這其實是很奇怪的,須知,在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77歲的仁憲皇太后逝世,康熙帝對嫡母的逝世也是痛苦異常,就在嫡母逝世後不久,康熙帝就將嫡母葬入了孝陵東部的新陵(最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已有記載),因在孝陵之東,在康熙五十八年,改新陵為孝東陵,而孝東陵也成為清朝第一座皇后陵。
  • 孝莊太后究竟做了什麼,能得康熙如此敬重?她是祖母,更是親娘
    可在康熙二十六年,祖母孝莊太后病重之際,康熙皇帝竟如此自我評價: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啥意思?不騎馬,不乘轎,步行到天壇,向天祈禱,「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太后崩逝於慈寧宮,康熙皇帝在悲痛欲絕之餘,六違祖制,甚至不顧「朕躬忌諱」;甚至不顧朝臣勸阻,「立意割辮」;向孝莊太后盡了最後一次孝道。
  • 孝莊與多爾袞什麼關係?清朝女強人難解之迷
    而13歲就嫁個皇太極的孝莊,因臨事處置沉靜果斷,一直被丈夫所倚重,所以同病相憐之說也無從談起。三、正統的「太后下嫁」之說「太后下嫁」之說最早起源於張煌言所做的《建夷宮詞》,其中的內容比如:上壽筋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 孝莊究竟和多爾袞在一起過嗎?這有10個證據!
    張煌言,號蒼水,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他曾寫過《建夷宮詞》十首,其中一首寫到:「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首詩成了支持太后下嫁多爾袞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書面證據,也是唯一書面證據,但是,要知道,張煌言是明朝遺老,誓死不降清,用「建夷」這種充滿蔑視諷刺的詞語來描述清朝,已經說明了他創作這些詩的背景和出發點,而且其一生活動區域都是在南方,
  • 孝莊太后 | 與康熙皇帝的那些事兒
    玄燁晚年曾回憶兒時的情景:世祖章皇帝(順治帝福臨)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然而,來自祖母—孝莊太后的愛,彌補了他幼小心靈的感情空白,祖母也成為他生活中最可依賴的親人。作為祖母,孝莊太后可稱得上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她不僅關懷、愛護孫兒,而且更注重教育、培養。
  • 孝莊死後35年,棺材才真正放入皇陵,康熙也有他的難言之隱!
    通過史料我們可以得知,康熙對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十分孝順,事關祖母的一切康熙都力求事必躬親。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康熙自始至終都沒有給自己的祖母修建陵墓。
  • 孝莊太后去世,康熙帝將她停屍37年,為什麼遲遲不下葬?
    康熙帝最大的功績就是在位期間將臺灣收復,這讓之後臺灣一直處於清朝的領土。 這位女子不是他的皇后,而是康熙帝的奶奶孝莊太后,熟悉清朝歷史的人肯定知道,孝莊太后從康熙帝即位,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孝莊太后,恐怕康熙帝坐不穩皇位。 現如今看來,孝莊太后的名氣也是很大的。有很多電視劇都是關於孝莊太后的,比如說《孝莊秘史》、《康熙王朝》等等,這些電視劇中都出現了孝莊太后的身影,而且在劇中孝莊太后還是主要角色。
  • 甄嬛原型乾隆皇帝的生母死後為何沒和雍正皇帝合葬?她不願意嗎?
    是她不願意和皇帝合葬嗎?甄嬛原型——孝聖憲皇后沒有拒絕與雍正合葬如果是電視劇《甄嬛傳》裡的甄嬛,死前留下遺言拒絕與皇帝合葬有可能,但是,歷史上,甄嬛的原型拒絕與雍正皇帝合葬就沒有歷史依據了。因為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孝聖憲皇后拒絕與雍正合葬的隻言片語。
  • 孝莊太后靈柩37年不下葬,究竟是怎麼回事?遺體又是如何保存的?
    但是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女人,她的遺體竟然37年未下葬,她就是孝莊太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她的遺體是怎樣保存的?孝莊太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女強人,除了武則天以外,很多人都視她為最強,她的一生波折而璀璨。除了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皇后的寶座,還曾經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
  • 孝莊死後,抬棺材途中發生了一件怪事,導致她的棺材37年後才被下葬
    比如:她死後在宮中停屍了37年,一直遲遲未曾下葬。可能有人會說,停屍37年不下葬,這女人也太悲劇了,生前沒有享福一天,死後還無法安息。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故宮備受爭議兇地,孝莊後再也無人敢住,專家:原因與康熙有關
    在皇太極死後她藉助多爾袞之力將自己的兒子福臨送上皇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她也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后。清朝入關後她自然住進了慈寧宮。後來順治帝去世後她又扶持了自己的孫子康熙登基。然而為何在孝莊之後這裡就沒人幹敢住了,有人說在孝莊之後慈寧宮便開始鬧鬼因此沒人敢住,其實這些都是傳言,主要還是與康熙有關。 康熙在8歲時父親去世,10歲時母親去世,不難看出康熙基本是由孝莊帶大的,孝莊不僅不扶持了康熙登基,在之後康熙剷除鰲拜、平定三番、收復臺灣中孝莊也是都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康熙對孝莊不僅僅只有孝心,他更是心懷感激,他和孝莊的關係也是最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