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開始,葫蘆已經陸續成熟下架,無論是範制(套模葫蘆)還是本長葫蘆,適時的採摘與打皮處理,都是後期葫蘆處理的關鍵環節。以下介紹一把天津範制葫蘆(白記純紙模黑蟲棠梨肚)採摘後打皮的過程,希望對有此興趣的愛好者有所幫助。(此貼主要介紹純物理方法打皮,即所謂的「手打皮」或「本落」)
選取青瓜的關鍵,要選皮質長成皮質老足,青皮顏色發白,且模具以外葫蘆上翻以上部分鼓包相對較小者,這樣可以大大增加打皮後落住的成功度。以指甲稍用力掐青皮,透過青皮能感覺到葫蘆皮質堅硬,葫蘆落幹後經正常晾曬,上色快,且油性充沛,易上包漿;反之以指甲掐透過青皮則相對綿軟,此類青瓜皮色呈綠色,不可取,儘管打皮後落乾沒有抽,皮質也不會很理想,且葫蘆裡子及種子也未必發育完全,不可作為留種瓜用。
圖一:成長老足的青瓜葫蘆,模子內部分呈白色。
圖二及圖三:以指甲青瓜模具外部分,刮除的青皮呈片狀落下,說明葫蘆水分很足,此時不適宜打皮。
圖四及圖五:打去模子外部分青皮,將青瓜吊置於戶外通風處幾天(具體天數時情況而定)緩慢走水,切勿暴曬。
圖六:幾天後,自以打去青皮的部分向下延伸處(葫蘆下翻位置以上部分)試著刮去一部分青皮,查看葫蘆水分情況。此時刮除的青皮呈刨花狀捲曲,且青皮顏色接近白色半透明狀,葫蘆分量大大減輕;輕彈上把已打過皮的部分,有類似幹葫蘆的清脆聲,說明水分情況已適宜打皮。
圖七、八、九:以竹刀沿縱向刮除葫蘆青皮,青皮水分已經基本走幹,刮除青皮後,葫蘆表皮呈淡黃色,說明此把葫蘆生長老足。
圖十、十一、十二:全部打去葫蘆青皮,儘量打得乾淨,全部打完皮後,用清水刷洗葫蘆表皮,清理乾淨皮下黏膜組織。之後置於通風處,半日後可正常晾曬至幹透。剛剛打完皮的葫蘆,表皮會有打皮留下的細小縱向印記,經正常晾曬後逐漸消失。經幾天正常晾曬乾透的葫蘆,皮色會逐漸轉為淡黃色。(注意:打皮時間應選擇光照充足的晴朗上午進行,最好有些微風。這樣打皮完成後,通過一天的晾曬,外皮可基本上吹乾。)正常情況下,2-3天可裡外完全乾透。葫蘆的分量相比起青瓜來,也會逐漸變輕。無論素皮、本長還是花模葫蘆,手打皮為玩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將來我們手中的葫蘆(無論作為蓄養鳴蟲,還是作為藏品)經多年使用把玩能否容光煥發的重要先決條件,和區別於一切化學方法打皮的重要標誌。一把品質到位的青瓜葫蘆,如何能夠手打皮成功落成,取決於選瓜及打皮時機的掌握;其中後者至關重要,對水分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關鍵。打皮早了,葫蘆易抽易裂,原因咎於走水過快,打皮晚了,容易花皮或陰皮。天氣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該打皮的時候,趕上陰雨天,有花皮和落水鏽的風險。因此能夠落一把各方面都到位,且皮色乾淨的葫蘆是非常不易的,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葫蘆精品成器的難度極其獨特的收藏價值。
長按並點擊「識別以上二維碼」輕鬆關注本帳號
本公眾號內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公眾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