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合肥一古樹享「特區」 「獨佔」一條車道
為樹讓路在合肥並不罕見,合肥登記在冊古樹名木累計2498株
淮南北路上的古樹。
近日,合肥北城的一棵樹在網絡上火了。這棵樹「獨佔」約一條車道的位置,網友稱這是為一棵樹讓一條路,其實這不是百年古樹第一次「上頭條」。早在10年前,修建淮南北路的時候為古樹讓路的事件就登上了新聞。如今,「斷頭路」的淮南北路北延通車,才讓它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其實,為古樹讓路,在合肥並不罕見。
為古樹讓路引網友關注 其實早在十年前就上過「頭條」
這兩天,合肥北城淮南北路上的一棵古樹在網絡上火了,有人稱這是安徽首例為一棵樹讓一條路,引起許多網友的好奇和點讚,當然還有疑惑聲。
12月8日,記者聯繫上長豐縣重點局。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這棵樹確實是在淮南北路上,道路修建時也確實因它而讓路,不過時間要向前推十年,也就是2010年的事。
「當時媒體就進行了報導。」這位工作人員稱當時古樹所在的位置是淮南北路的終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斷頭路」,周邊都是泥土,很多人不會開車經過那裡。
這兩年,淮南北路北延開建,由長豐縣重點局負責修建的6.3公裡的市政主幹道今年正式通車,與五湖大道相連,所以開車的經過的人多了,關注的人也多了。而五湖大道以北,由長豐縣交通局負責的淮南北路北延(又叫沛雙路)長達30多公裡,至此從合肥北二環前往長豐下塘、杜集等鄉鎮,可以從淮南北路抵達。
這棵古樹如今怎麼樣?記者找到了古樹的管理人蒯先生。
蒯先生告訴記者,古樹是由其祖輩在光緒年間種下的,代代相傳延續下來。「古樹有120歲了。」蒯先生說很早以前,家人也沒有想著去特別地養護它,更別提病毒害防治了,只是看著別有黃牛拴在這棵樹邊。
十年前,作為北城主幹道的淮南北路修建,為了保護古樹,有關部門決定為古樹讓路。為了防止古樹受到他人傷害,蒯先生說古樹周邊已經安裝了監控。
為古樹讓路並不罕見
高劉機場公路建設為保護古桑樹亮綠燈
其實為修路保護古樹,為一株古樹讓路的事情,在合肥已經不是第一件。2009年玉蘭大道改造時,就曾為保護一棵70年左右樹齡的大龍柏將路向東擴展約5米。
2012年,合肥市公路管理局高劉至機場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時,發現在高劉鎮陳橋村緊靠路邊有一棵挺拔長勢茂盛的古老桑樹,高劉機場公路建設為保護古桑樹亮綠燈。為了使這棵古桑樹既達到有效保護又能在複雜的環境中繼續健康生長,由安徽農業大學古樹保護專家束慶龍教授根據古樹和周圍道路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保護方案,諸如:為了減少水泥路面影響樹根的吸氧和水分吸收,將在樹根處安放若干根PC管,保證樹根能得到充分的氧氣和水分。同時為了不影響交通安全,對樹幹的修剪和保護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
記者從經開區建發局負責古樹保護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這棵桑樹生長狀態良好,在道路綠化帶上,平日並不需要過多的養護。「但因為樹齡較大,因此平日的工作重點是將樹木的生長環境保護好。」
記者從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綠化處了解到,古樹保護往往涉及到規劃、建設、交通、城管等多個部門,因此需要在古樹名木保護過程中形成合力。
近年來,遇到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範圍內存在古樹名木或需移植的,考慮到古樹樹齡較長,移植過程中根系及枝幹極易受損,成活率低,合肥市綠化辦提倡並極力爭取對古樹名木進行就地保護。在督促縣區主管部門做好對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範圍內古樹名木加強管護的同時,協調建設單位調整規劃方案,最大限度為古樹提供良好生活環境。
合肥市登記在冊古樹名木累計2498株
據悉,根據《安徽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要求,古樹是指樹齡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則是指具有歷史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樹木依據年齡不同分為不同的等級,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為一級、樹齡300年以上不滿500年的古樹為二級、樹齡在100年到300年之間的古樹為三級。
截至2020年8月,合肥市登記在冊古樹名木累計2498株,其中名木12株,一級古樹10株,二級古樹42株,三級古樹2434株,其中,以麻櫟、柿樹、黃連木、樸樹、銀杏、桂花、馬尾松、三角槭、圓柏、楓香等樹種居多。每株均建立詳細檔案,編號、拍照、造冊登記。對新增的古樹名木組織專家鑑定並報政府認定後公布。
■故事
設立「特區」 為古樹讓路
時間回溯到2010年,開始動工的淮南北路長約3.3公裡,為北城主幹道。在建的淮南北路上有一株百年麻櫟樹,修路可能會毀壞古樹。經當時有關專家探測分析,此古麻櫟樹齡至少在105年以上。
相關部門確定對這株百年古樹就地保護,淮南北路建設方案不得不進行修改。為給古樹讓道,淮南北路將增加一條長30米、寬3米綠化帶,道路寬度不變。在古麻櫟樹所在的這一段,單向四個快車道將變為三個,古麻櫟樹所在位置被設立成「特區」予以隔離保護,增加安全標線後,不會影響交通。
(江淮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