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原子放大,發現和宇宙極其相似,宇宙也許只是更大的原子?

2020-12-28 騰訊網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的科學界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雖然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也僅僅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想,沒有實際的證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除非有人穿越到宇宙最起點的地方,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原子是構成一個物質最小的單位,在化學上一度認為不可再進行分割,但是物理學家通過研究這個最小的單位發現,就算是原子也可以再分割,原子的構成還能分成質子、中子、電子,再往後居然發現就連中子和質子都是可以再次分割的,可以分割成夸克。

目前夸克是人類所知的基本粒子,但是這也不代表夸克就真的不可再分割了,已經有科學家預測夸克還能由「前子」構成,只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而已,但是誰也無法確定它就不存在,因為我們曾經斷言沒有比原子和強子還小的粒子,最後還不是找到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原子的探索過程就像我們的宇宙一樣,一開始我們只發現了太陽系,後來發現了很多和太陽系一樣的別的恆星系,我們就把它稱之為銀河系,曾經以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了,卻發現宇宙的空間大到無法想像,甚至不敢給它確定一個界限,這兩者的探索過程如此相似,會不會存在什麼關聯?

人在自然界中發現,萬物遵循大自然制定的一些規律,所有物種都圍繞這個規律進行生存,萬物的外型雖然都不一樣,但是構成的成分卻如此相似,都是由一個個細胞構成的,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龐大的宇宙和小小的原子的構成也是一樣的。

我國古代就有禪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指的就是就算再小的東西也有它自己的世界,螞蟻很小,但是它們在地下也有自己的王國,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所以原子也是這樣,看似小小的原子,也有無數更小的物質組成,它的其中也有一個小小世界,等著人類去發掘。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人類探索宇宙的方法就多了一項,宇宙太大無法測量,我們就可以不斷的研究小小的原子,來探尋宇宙形成的奧秘,也許總有一天,我們能找到構成原子最小的成分,知道原子最開始的樣子,那我們也應該能以此得出宇宙最初的樣子了,不過這也不一定,從目前來看,每一次新的發現都包含一些未知,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索,也許這個探索永無止境,我們永遠發現不了最小的粒子,就像我們認為宇宙是無窮大的一樣。

大家認為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宇宙被各式各樣的天體所佔據,就太陽系而言,八大行星有序排列,衛星、小行星夾雜其中,熱鬧非凡,而這種印象的由來就是失真的太陽系圖片。為了能夠讓人們直觀了解到太陽系的結構,科學家們將太陽系的所有天體距離進行壓縮,強行畫在了一副圖中,但這與真實的太陽系差距甚大。
  • 《宇宙:潛在的新世界》第二季開播,鈾原子和人類起源密不可分
    我們上周在第8集「卡西尼號的犧牲」中,探討過另一位富有遠見和為人熟知的科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的研究,他強烈反對牛頓的發現。惠更斯將光看成是波浪,就像聲音一樣。主講人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折服於想像之船的火苗前。
  • 顯微鏡放大40億倍後,我們會看到什麼?那將是一個精彩的世界
    可是這種認知在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卻成為了真理,當人類發明了顯微鏡之後,將一個小小的事物放大很多倍之後,我們的確初步看到了花中的世界,葉子中的世界。曾經有科學家將一粒小小的沙子放大數百倍之後,發現外表毫不起眼的沙子,內部的世界卻是那麼的炫麗奪目。每一粒沙子內部都有不同的風採,不同地方的沙子,內部世界也大有不同。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所以,我們只能假設可以將原子核與電子緊緊相連在一起的情形發生,在此基礎上做一些簡單的分析和計算。如果純粹地將原子核與電子進行羅列性地排列,那麼只需要計算出宇宙中有多少個原子,然後估算出原子核和電子壓縮之後所佔的空間大小。
  • 宇宙是未知生物的大腦?你相信嗎?人腦結構竟然與宇宙驚人的相似
    科學家試著將對比圖片換成人腦,與宇宙做了對比,結果發現,宇宙的結構和人腦的結構也極為相似。這就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了,宇宙與大腦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隨著宇宙的演化,星系與星系之間漸漸出現了星雲,塵埃等這些可以將兩者聯絡起來的物質。
  •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科技日報 | 2020-12-21 11:08:41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
  • 原子邦妮《2019 我在宇宙的邊緣》臺灣三場巡演完美落幕
    現場工作人員也打趣呼應演唱會主題《我在宇宙的邊緣》,帶著周邊單穿梭在隊伍中詢問「有沒有一個人來,想買周邊又怕被插隊的」,與粉絲有趣互動吸引不少「邊緣人」搶先登記熱門周邊商品。開場後,主唱查查與舞蹈總監球球,蔡依林的舞者蕊蕊在臺上動感獻舞,成為本次巡演最大亮點之一。
  • 科學家把細胞放大3000倍後,發現其內部結構非常像一個微型宇宙!
    所謂宏觀世界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比如人類、地球、宇宙這些事物就屬於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必須藉助一定的儀器(比如顯微鏡、遙感器)才能看得見或者感受得到的物質世界,比如原子、粒子和引力波等,科學家一直以為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世界,要了解世界就必須全面了解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只有把這兩個世界弄清楚了才能揭開宇宙的真相。
  • 新型原子鐘誕生!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
    這種新型原子鐘非常精確,140億年後的誤差還不到十分之一秒,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重力對時間的影響。 他們的設計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而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為此,美國專家的設計利用了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粒子會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 科學家發現宇宙溫度在升高,比100億年前熱十倍
    他們認為,宇宙的最初時刻是一個熱的、緻密的點,後來發生了大爆炸,宇宙就開始膨脹。1990年代開始,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一直在加快,而隨著這一過程的推進,星系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遙遠。因此,科學家錯誤地認為宇宙的平均溫度是在下降的。 宇宙平均溫度下降的想法得到了普遍的支持,特別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
  •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長城有多厲害?橫跨100億光年,最大宇宙結構
    我們經常會說一句俗語「一山更有一山高」,雖然在地球上存在著「世界第一高峰」,但是當我們把視角放在地球之外的宇宙時就可以發現,世界第一高峰其實並不是極限,在宇宙的不同行星上,肯定存在大量更大的山峰,或許人類永遠找不到真正意義上最高的山峰。
  • 美麗的原子真相,原子構造圖.
    ,了解自己就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原子就了解了真理真相。成為自己的光就是光和愛,光和愛就是和蓋亞大地之母lsis女神的連接。智慧就是愛的秩序那是源頭意志,電子就是光的本質,原子振動速度就是神的呼吸。目前對原子的平面六芒星描述接著,我要分享或解釋對電子的了解認識。生命中可以被測量的最小的顯現形式,以人類可以了解的名詞來說就是電子。
  • 科學家尋找宇宙時鐘,希望揭開宇宙謎團,宇宙時間或許會最終統一
    可是事實上,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的宇宙是大質量,天體引力作用。但是量子力學描述的時間則是在一個穩定不變的情況下出現在微觀宇宙。未來科學家將會對時間有怎樣的定義,這是很多科學愛好者關心的事情。今天美女小倩給大家具體的介紹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參與進來,和我一起進行研究和探討。科學家在時間方面的實驗已經做了很長時間。
  • 原子的組成是什麼,原子的結構怎樣運作,原子怎樣組成物質?
    一個原子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並且被零或多個電子環繞的核心。為了把原子分類,我們需要知道它有多少質子、中子以及電子。原子的質子數決定了它是哪種元素。例如氧原子總是有8個質子。碳原子總是有6個質子。金原子總有79個質子。如果你看過元素周期表,大概就會知道元素是按照它的質子數排列的。所以原子的質子數也叫作它的原子序數。中子讓我看起來很胖嗎?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開啟了了解宇宙歷史的窗戶
    我們故事中的差距我們通過遺蹟發現的古老星系正在幫助填補宇宙學歷史書中缺失的一大塊。科學家們有一個關於時間最初時刻的基本理論,那是大爆炸引發宇宙的時候,宇宙在一個叫做膨脹的時期迅速膨脹。在空間和時間誕生後的38萬年左右,宇宙已經冷卻到足以形成第一個原子並使光自由流動。今天我們看到CMB的餘輝。在這張快照之後,我們的故事中出現了4億年的空白。
  • 宇宙中最緊密的天體,科學家:中子星讓人無法想像
    你眼前所看到的所有人造的物體或者是宇宙之內的物體都是有著一定的界線的。那有界線,那就必然有著密度這一說法,那宇宙之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呢?有一些物體,在我們人眼看起來是緊密無縫的,但要是把這個物體放大一百倍,那你就會發現了其實這物體是有著巨大的縫隙。
  • 全像宇宙 | 宇宙只是一個幻相,世界是意識的投影
    對你來說,「現在」是你的行動、集中與力量之點,而由那個意志之點,你會形成過去和未來的時間線。當你在今天改變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將重寫了過去的程序。宇宙科學發現—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世界是意識的投影。物理實驗表明: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
  • 真正的「鍊金術士」,發現了原子的秘密
    在獲得紐西蘭大學的三個學位②和兩年在前沿電子技術方面進行原始研究的經驗之後, 他於1895年榮獲「1851年博覽會」科學獎學金③,而這個獎學金使得他成功地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就在他到達後不久,X射線和天然放射性被發現,而且約瑟夫·約翰·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還發現了電子。盧瑟福立即相信存在比原子還小的微觀客體。
  •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幽靈粒子」是何方神聖?
    科學家相信,宇宙在大爆炸之初,同時產生了物質世界和反物質世界,只是反物質後來消失了。它消失到哪裡去了?要揭示反物質世界的消失之謎,就要從現存的物質世界中找尋蛛絲馬跡,而科學家普遍認為,廣泛存在於物質世界中的中微子,就包含了反物質世界是如何消失的重大信息。 誰發現了「幽靈」?
  • 宇宙中有全是黃金的星球嗎?
    在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和宇宙結構,可以說是無奇不有,各種奇葩天體,比如:黑洞,中子星,白矮星。即便是常見的星系,恆星,行星,各自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就拿恆星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太陽是恆星,但同樣是恆星,最小的恆星可能只有太陽質量的7%~8%,而目前發現的最大恆星是R136a1恆星,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256-26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