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銅車馬,先進技術讓專家難以解釋,最逆天的是車上那把傘

2020-12-19 騰訊網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但很多年來,秦始皇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一位暴君,什麼橫徵暴斂修長城,焚書坑儒害思想、始皇帝陵埋活人等等,都讓人對秦始皇的印象變得差了很多。

而他所謂的功績,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直遺留到現在的長城,以及秦始皇陵而已。比如在1980年12月時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就曾經讓人讚嘆不已。

對秦始皇陵兵馬俑了解一些的讀者應該知道,秦始皇陵內的很多文物都存在「縮放」的現象。而秦銅車馬也是如此,它出土的時候看起來並不算是很宏偉,因為馬匹比真實的馬要小了一半,而且斜躺在土地之中,自然就沒有那種雄壯感了。

但專家卻絲毫不敢怠慢,連夜發掘之下,最終挖出來了3500多個青銅部件,經過專家幾年的研究拼合之後,秦銅車馬才得以慢慢恢復原貌,也就是此時,秦銅車馬讓所有人都震驚了。

秦銅車馬共有兩套車,前車為「立車」,編號為1號銅車馬,後車後「安車」,是2號銅車馬。兩副銅車馬均以1/2的比例重現真實車馬座駕,雖然縮小了一半,但秦朝青銅冶煉技術的精妙還是驚到了所有的專家,他們簡直無法理解,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為何會有如此高超的青銅雕鑄工藝。

首先,兩副銅車馬均以青銅鑄造,而且可以拼接拆合,使用了空心鑄造工藝,這其實比實體澆築要更難,因為需要在鑄造之前進行十分精細的設計,才能保證讓銅車馬在組裝之時嚴絲合縫完美還原真實車馬形態。

此外,秦銅車馬的鑄造技術十分高超,馬匹的形神、轡繩、韁繩等等各種部件都十分逼真傳神,立車御馬俑面泛紅光,衣袂,髮髻,身形等等也都十分精細。而在兩車主車之上,還紋有各種雲紋、渦紋、夔龍夔鳳紋等等各式各樣的紋路。

此外,在立車和安車主車車體之下的圖案還是用了堆繪法繪製,這種繪製方式能夠使線條突起,讓畫面更加具備立體感,變得鮮活生動,而這種堆繪法是在同時代的各種青銅器中都前所未見的。

此外,在立車之上的那把傘的構造就更加驚人了。如果有讀者看過《全職高手》這部小說或者動漫作品,就會知曉裡面的主人公就使用了一種形態多變的名為「千機傘」的兵器,而這把傘居然就有著如此妙用!

此傘結構十分複雜,包括傘面在內也全是由青銅鑄成,在傘兵與傘面的連接處,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青銅齒輪,用以放射傘骨,支撐傘面。而且傘柄底部由活栓與車身連接,也就是說這把傘是可以從車上拆卸下來的。

將傘柄底部環扣打開,有一段尖銳的部分,應該是用來插到地面上,就地撐傘之用。但這個並不算什麼,這把傘的傘柄也可以拆卸,它用了中空鑄造技藝,將刀劍與傘柄融為一體。

一旦將傘柄從中拆下,傘面立即能夠成為盾牌,而傘柄可以抽出一把劍,或者二次組裝成為一桿槍,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這在現在看來其實不算什麼,但放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這簡直是開天闢地般的科技!

而兩副銅車馬也不過是秦始皇生前使用的各種精巧機械的冰山一角,也正是因為技術先進國力強大,秦始皇才能最終橫掃六國,一統中原。而秦銅車馬則作為秦始皇成就和功績的一個象徵,在1989年向全世界展出了。

而人們現在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也越來越客觀中肯。秦始皇的偉大就在於,他讓統一的思想,讓書同文車同軌的思想進入到了每一個中華民族人民的心中,以至於在我國歷史上即使鬧過分裂,但所有人都嚮往著統一。這才使得我國華夏文化能夠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過傳承的文明古國。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銅車馬上那把傘有多逆天?一把秦始皇用的遮陽傘,結構都暗藏...
    秦始皇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當然,在歷史評價上對秦始皇還是有褒有貶的。比如秦始皇設立的三公九卿的制度和郡縣制以及統一貨幣制度都是歷史性的轉折點,這些都是功績,但是陪葬制度比如兵馬俑卻是勞民傷財的重大工程。
  • 銅車馬:國之瑰寶,青銅之冠,2000多年前的豪車,科技感爆棚
    兩乘車上的零件多達3500個,各種焊接,鑲嵌等技術之複雜超乎想像,而最讓人震驚的則是車上那把科技感爆棚的青銅傘,其超前多元的設計讓人不免產生歲月恍惚之感。說起車上的傘,大部分人都會想起勞斯萊斯上那把天價雨傘,然而跟銅車馬上的傘一比,那就弱爆了。
  • 全世界都在等中國挖秦始皇陵,考古專家說 沒錢不好辦!
    眾所周知,1974年3月,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隱藏了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也隨即被定了位。而這,就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震撼。若是秦始皇陵的主體地宮被打開,那豈不是更令人震撼!多年來,在是否發掘秦始皇陵問題上爭論不斷,同意發掘的人列舉出諸多好處,但具體主張卻陷入了認識的誤區。
  • 大巧不工-秦始皇陵的探索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徵。陵墓建造和布局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 秦始皇陵竟藏中國驚天秘密,十二謎團探尋歷史真相
    考古專家們以此為線索,努力尋找著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種種蛛絲馬跡。謎團一、秦皇陵封土取自何處?  體積龐大的封土堆堪稱國內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還是挖自魚池一帶?  秦始皇陵封土堆呈覆鬥形,高76米,長和寬各約350米,如此大規模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但體積龐大的封土取於何處?
  • 秦始皇陵為什麼沒有繼續挖掘了?專家:你看看山上的石榴樹
    秦始皇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統一了全國民族,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統一標準。正是由於這個規定才讓中國有了這麼燦爛悠久的統一文化。 如此宏大的修建規模加上如此久的修建時間導致秦始皇陵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秦始皇陵墓的外觀是根據鹹陽城來設計的。陵墓內有兩重夯土城垣分別環繞於內外,與鹹陽的皇城與宮城相互呼應。整個陵冢高50米,底部周長1700米,形狀為覆鬥形。陵墓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裡,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是古時候的奇蹟工程,即使用現代的工業技術製造,也要耗時十年以上的時間。
  • 身為世界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掘?原因難以想像
    1962年,中國決定對秦始皇陵進行全面調查。在這次調查中,考古學家繪製了陵墓的第一個平面布局圖。經過詳細的底材勘探,最終確定秦始皇陵的範圍約為56.25平方公裡。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人物?筆者粗略計算了它位於近78座紫禁城時的面積,在當時的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秦始皇陵為何現在還不敢挖?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揭露其真實原因
    秦始皇陵坐落於驪山以北,近渭水之濱,東西長約25千米,南北長約7千米,形狀如一個覆鬥倒扣在那裡,佔地面積約58平方公裡,非常雄偉壯觀。驪山的地勢是非常好的,依山傍水是個長眠的好地方,秦始皇也想在這個地方世世代代守著他的江山。可惜在秦始皇去世沒幾年,秦朝就滅亡了。
  • 千年不腐秦始皇陵至今還未挖掘的真相是什麼?你知道嗎?
    說道秦始皇陵人們往往想起的都是他的雄偉和宏大。而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總是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他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埋葬最豐富的一座陵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1987年,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全球同步:揭開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
    《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官方預告片騰訊娛樂訊 國家地理聯手英國BBC年度巨製,備受期待的2016紀錄片大作《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將於10月16日晚22點正式登陸騰訊視頻,全球同步首發,VIP會員獨享全集,自從秦始皇陵被發現以來,近40年的「最重大發現」將首次公布世人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我相信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少人都會去秦始皇兵馬俑去看一看,作為世界奇蹟之一,秦始皇陵是值得大家一看的。我們後人不僅可以看到古時候人們的智慧,了解過去的歷史,更感嘆古人創造的奇蹟。但是很多人都有疑問,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 跪射俑、銅車馬、青銅仙鶴……「手辦達人」秦始皇的珍藏可不止這些!
    12月13日《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二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播波瀾壯闊的地下世界演繹出了最鮮活的大秦雄風盛唐雍容,秦業流芳秦王朝一統天下節目中,沈騰、陳建斌、富大龍三位演員依次出場,分別演繹了跪射武士俑、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的前世傳奇。秦留下的豐厚遺產,是最能體現中華文明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文化符號。沉寂了兩千年的兵馬俑,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古樸滄桑。除了《國家寶藏》中亮相的三件寶物,秦陵地宮中還有哪些寶物,小編這就帶你見識一下。
  • 放過秦始皇吧,或者放過歷史劇
    秦始皇帝王陵最被人熟知的就是 大型手辦「兵馬俑」 在秦始皇帝陵中 那製作兵馬俑的工匠又是怎樣 保證質量完成秦始皇的大訂單呢?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你看一下周邊的石榴樹就該明白了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你看一下周邊的石榴樹就該明白了。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而在這些歷史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秦朝,當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把中國所有的土地和民族全部統一了起來,並且它統一的文字,統一了貨幣。
  • 秦始皇容貌能復原?專家通過AI技術修復,網友:看久了會感到不適
    三、專家通過AI技術進行復原,但看久了卻會感到不適 想要復原秦始皇的真實容貌的話,首先所必備的條件,就是需要有秦始皇本人的顱骨,但是就是這個條件非常難以滿足。
  • 秦始皇陵燈油千年不滅,傳說靠的是「鮫人油」?美國專家揭開謎團
    秦始皇陵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隨著秦兵馬俑、秦銅車馬坑、秦石鎧甲坑等陪葬品的發現與發掘讓全世界為之震撼,這些陪葬品都是秦朝軍隊強大的象徵,不過這都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因為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宏大前所未有,1962年考古專家第一次對秦始皇陵進行勘察,並且繪製了一張秦皇陵的平面布局圖,據估算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有大約56平方公裡,相當於78個故宮,引起世界考古界的轟動
  • 秦始皇陵為什麼無人敢挖,看完衛星雲圖後,專家:不愧是千古一帝
    在這一年,秦始皇領導的大軍橫掃六合,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從此,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秦朝屹立在東亞!儘管秦朝存在的時間很短,但秦始皇在諸多方面的改革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像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全國修驛道等改革措施更是為日後漢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可惜的是,一代雄主秦始皇竟然在公元前210年離開了人世。其去世後就被安葬在了位於西安東邊驪山腳下的陵墓中!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為何至今無法挖掘專家:看周邊的石榴樹你...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最著名的是秦朝。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陵之一,一直是個謎。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只有秦始皇陵無法發掘。為什麼?
  • 為什麼秦始皇陵至今任然不挖掘?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最偉大偉大的皇帝之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作為千古一帝的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人工建築之一,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陵墓。現如今是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就連它旁邊的1/10不到的陪葬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外國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在秦始皇時期,有很多著名的建築物被修建,但由於時間太長,其中大部分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眾所周知的阿房宮,傳說十分奢華,結果如今已是不可收拾。然而,隨著不斷的考古挖掘,秦始皇時代的偉大建築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