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互給孩子壓歲錢是傳統習俗了,然而因為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也時常鬧出不愉快來。
隨著二胎政策的落地,很多家庭從獨生子女變成了四口之家,乃至於五口之家。一邊是獨苗,一邊是多子女家庭,如何給壓歲錢也難為壞了各位家長。
親戚家都是獨生子女,我家兩個娃,打開紅包後孩子委屈哭了過年本該是熱熱鬧鬧的,然而李女士卻遇到了一件尷尬事,和壓歲錢有關。
大年初一,她婆婆的侄子過來拜年,是領著女兒來的。他家是一個孩子,平時又和婆婆走得較近,所以相處得都比較愉快。
進來後李女士是主人,自然要盡些地主之誼,端茶送水忙活了好一陣子,如常給他的女兒塞了一個500元的紅包,這也是慣例了,平時子女不在身邊,父母大事小情免不了要麻煩他。
李女士說,以往她家也是一個孩子,會給他包個500的紅包,他再給娃包回來500,加上禮品,雙方也都心照不宣。
可是今年情況特殊,她家新添了一個二寶,雖然只有幾個月大,也得算人頭的。看來親戚是早有準備,他一下子遞過來兩個紅包。
由於還要準備飯菜,李女士就隨手將紅包放在自己打開的包裡了。沒想到大女兒調皮,經不住紅包的誘惑,直接就打開了。
打開後女兒有些委屈,「往年都是給500的,今年咋就給200了呢?」親戚造了個大紅臉,婆婆情急之下打了孫女一下手,「就你話多!」
孩子委屈地哭了起來,李女士從廚房出來後看到紅包的金額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孩子給隨了200元,人家還拎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呢,從價值看咱也不虧。
可孩子哪裡懂得這些彎彎繞,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少了一大半,都說童言無忌,小孩子有啥說啥,但「真相」往往很扎心。
寶媽急中生智,連忙從從親戚送來的禮盒中抽出來一包糖果,「你看,這不是你最愛吃的糖嗎?快來嘗嘗!這都是表叔給你買的。
大女兒嘴裡吃了糖,也開心起來,淚眼婆娑地表示感謝。大家嘻嘻哈哈一笑而過,粉飾太平。
其實不止是這位親戚,她的身邊還是獨生子女的多,就她家是兩個孩子,壓歲錢到底怎麼送才合理呢?
多子女家庭VS獨生子女家庭,如何互相給壓歲錢才合適?當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數量不對等時,怎麼彼此給壓歲錢才皆大歡喜呢?來看看這幾種方案,你支持哪種?
1) 獨生子女家庭給多子女家庭
這種情況下,可秉承「等價」的原則,在總數上相當即可,誰也不吃虧。
莉莉家一個孩子,給閨蜜家兩個娃各100元,而閨蜜則給莉莉的孩子包一個200元的壓歲錢紅包,雙方都挺高興。這裡要注意一個問題,在給多子女家庭壓歲錢時要一視同仁,給孩子們包同等金額的紅包,不能因為歲數小、或者性別的原因就差別對待。
2) 多子女家庭給獨生子女家庭
考慮到自家孩子的數量較多,在給獨生子女的壓歲錢時,要懂得「翻倍」,提前做好心中的計較。
比如以往你都是給外甥200元的壓歲錢,可是如今你家有了二寶,就要多個心眼,把對方的感受考慮進來。這次給外甥300元的紅包,或者額外添置新年禮物。那麼家裡一個娃的親戚也能感受得到,大多會給你的兩個娃各給200元,皆大歡喜。
孩子在接壓歲錢時都有哪些「禮儀」要遵守?首先,從時間上來說,每個地區的風俗不同,有的是在除夕晚上給壓歲錢,有的是在初一的早上再給。如果長輩沒有拿出來,小孩子可不能著急要哦,要討個好彩頭。
其次,在別人給孩子壓歲錢時,要雙手接過說聲「謝謝」,對於家中的長輩,有的還需要磕頭行禮,充滿儀式感的壓歲錢,老人開心孩子討喜。
最後,接到紅包後寶媽可先收好,也提前告訴寶寶,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無論數額多少,都是一份心意,別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其實在大人的世界裡,基本遵循著禮尚往來的規則,但孩子太小,卻看不透這裡面的複雜。當家有二寶後,如何接紅包,如何給出紅包都要多一層考慮,別讓本來寓意著好彩頭的壓歲錢,鬧得彼此都不愉快。
那麼,如果雙方孩子數量不對等時,你是怎麼給壓歲錢的呢?還是乾脆彼此都免了呢?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