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老祖宗告誡,做人,打鐵還需自身硬

2021-01-10 心地花開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初虞世南的《蟬》。全詩如下: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意思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特別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很為後世人稱道。詩人在此強調: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

《格言聯璧》裡有句話,和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妨一起來看看。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聲之平,不求響之和而響自和;

德之崇,不求名之遠而名自遠。

意思是:身形端正,即使不追求影子的筆直,影子也是直的。聲音平和,即使不追求得到響應,也自然會得到相應。道德崇高,即使不求聲名遠播,名聲也自會流傳。

這句話從正直的形狀得出正直的影子,平和的聲音得到平和的反響的規律,有力地說明了為人剛正,才能得人心的道理。

正如一句古語所說的那樣:「打鐵還需自身硬」。求人不如求自己,一個人,只有讓自己「硬朗」起來,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提高自身影響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是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內功修養。要善待世界,與人為善,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充滿愛心和同情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二是要加強學習,提升本領。人生在世,總是在索取和享受,也應該付出和奉獻。而且,付出和奉獻,更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就越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社會地位也就會越來越高。

「打鐵還需自身硬」,三是 要加強身體鍛鍊,注重強身健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人,即使有再好的品性,再大的本事,但沒有強健的體魄,一切都是枉然。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讓人生行穩致遠。

總之,人生就是一場自我修行。一個人,努力做好自己,不愁不能聲名遠播。

相關焦點

  • 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3]秋風。【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谿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書法拜智永和尚為師,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文章拜徐陵為師,為初唐「十八學士」之一。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秋風起兮白雲飛,秋天正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變
    一隻還遠遠達不到烹飪的條件,我便隨手把它放到了客廳窗戶上的紗窗上,給了它一個自由攀爬的空間。大約20分鐘左右後,我不經意間往窗外望去,看到它在紗窗上一動不動,像老僧入定一般。我把兒子喊來開始一起觀察。我輕輕觸碰了一下,它四肢牢牢固定在紗窗上,任你百般挑逗,它依然不為所動。我意識到,它正為飛上樹梢,讓蟬聲縈繞夏日的夢想努力著,它已然進入到了蛻變的時刻。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清高之氣裡淡淡的憂傷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看起來很像五絕,唐詩的味道已經出來了。因為當時雖然沒有平仄的概念,但「永明體」已經開始按照四聲對格律作出要求。所以詩的音律是清朗通順的。我們看內容。「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緌,讀ruí,因為這個字不常用,左邊的絞絲旁沒有簡化,所以我們在寫的時候還是要寫原字。古代的官帽垂著兩根帶子,就叫緌,這裡是指蟬頭上的兩根觸鬚。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以蟬自比身世,自喻清高品格。蟬又往往是與秋天並排出現,秋的蕭瑟,蟬叫聲的悲涼,同樣會讓人生出哀婉。元稹《送盧戰詩》:「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紅樹、蟬聲、夕陽、白頭等諸多意象的組合,不禁讓人生出人生聚散無常的蒼涼之感。「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
  • 《蟬》詩喻意誰可知,為何「居高聲自遠」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作者:虞世南(唐朝)「垂緌飲清露,」詩的開頭是說蟬喝露水的嘴,如古代官帽打結後的垂綞 尖尖的,但僅僅在喝點秋日早晨的清涼的露水。「流響出疏桐。」這是寫出秋蟬的鳴叫聲,如潺潺流水般悠揚綿長,其中「流」字見蟬鳴之長久,「響」字見蟬鳴的明亮之聲。
  • 居高聲自遠-中新網
    居高聲自遠 2018-08-20 05:19:27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 居高聲自遠,詩中之蟬
    當時的人認為蟬與玉一樣也有五德,頭上有冠帶,是文;含氣飲露,是清;不食黍稷,是廉;處不巢居,是儉;應時守節而鳴,是信。所以文人們常常在蟬身上寄託一些特殊的情感。一、表示環境清幽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 【「學講話 用講話」心得錄】打鐵還需自身硬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段講話,很多人記憶猶新,音猶在耳。「打鐵還需自身硬!」
  • 打鐵為何需自身硬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中國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言。鐵之所以硬,是因為它經過了熔爐的冶煉和錘鍊。鐵錘之所以能打鐵,是因為鐵錘本身也有鐵的硬度。由此可見:「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身正,影子才不會斜;上梁正,下梁才不會歪。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才會多次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
  • 執法如打鐵還需自身硬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執法單位,如果沒有過硬的執法素質並嚴格依法辦事,肯定不能服眾,不能產生良好的執法效果。本次事件中,一個區級城管局面對居民投訴和各個部門的認定,不僅敷衍塞責,還坐在違法建築裡,去安排拆除他人的違法建築,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對此,群眾肯定有意見,對這樣的執法單位肯定會不信任,肯定會提出質疑。
  • 李曼:打鐵還需自身硬
    李曼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最重要的就是出人出戲,阿宮人們應該繼續執著追求虛心學習,提升自我不斷超越,在恢復阿宮腔傳統劇目的同時,創作一些阿宮腔新劇目。在阿宮腔傳承的道路上,她不敢停下也不能停下,她要努力充實自我,迎接阿宮腔的春天。
  • 洋溪鎮紀委:打鐵仍需自身硬
    他說,紀檢監察幹部打鐵仍需自身硬,要認真學習有關黨紀知識,學以致用,用知識來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的辦案水平。當前,洋溪鎮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已經全面啟動,而洋溪鎮村級換屆選舉信訪苗頭也已經開始出現,後期信訪形勢不容樂觀,鎮紀檢幹部必須要以求實務真的學習態度、信心飽滿的工作熱情,做好可能到來的信訪上升期有關工作,堅決為洋溪鎮的和諧穩定保駕護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居高聲自遠 儋耳美名揚
    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經濟質量不斷提高;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發展活力逐步釋放……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跨越「十二五」,儋州經濟躍升到了新的高度。  除了財政貼息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儋州還設立「助保金」扶持小微企業,財政撥付5000萬元作為鋪底資金,首期選擇建設銀行儋州支行作為試點。此舉使儋州各行各業的小微企業有了可望做大做強的新機遇。  在市委、市政府引導支持下,儋州特色產業彰顯高端品位。
  • 「美玉成蟬聲自遠」:說玉蟬
    蟬與玉一樣也有五德:頭上有冠帶是文;含氣飲露是清;不食黍稷是廉;處不巢居是儉;應時守節而鳴是信。另外,權貴們還將玉蟬裝飾於頭冠之上,成為權勢與地位的象徵,「冠蟬」因此得名。玉蟬不需多餘刀刻線型元素的點綴,呈現的是細膩與內斂,追求一種自然簡約主義的風格。視覺力求線條簡單、圓潤而不失經典神似。玉蟬各異的形態既有繁複華麗的遍身紋樣的精雅美,又有簡約樸素的後現代裝飾美,在中國的玉石文化中令蟬跟禪文化集合統一於未來永生的信念之中。
  • 老祖宗的智慧,養生「34」宜,建議收藏
    老祖宗總結的養生「34」宜,充滿智慧,非常實用,建議大家收藏分享。不僅可以及時補充水分,還可以醒腦提神。「體物宜展畫」, 體察事物應當欣賞字畫。欣賞字畫,看氣韻,看筆墨,看構圖形式,有利於提升觀察力。「適境宜按歌」,舒適的環境應當唱歌,讓身心更舒展。
  •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打鐵還需自身硬
    你是什麼樣的人,基本註定你的圈子實力也是旗鼓相當,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層次,融入不一樣的圈子。打鐵還需自身硬你自己不牛,認識再多牛人也無濟於事。把聊天,打遊戲,刷抖音的時間用來多看幾本書,在自己熟悉的技能和專業方面深耕,讓自己的身份擁有更多附加值。自己的知識,閱歷與能力是你實力的象徵,當你擁有雄厚的實力後,那時的你就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