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佳境是故鄉

2020-12-21 騰訊網

1971年春,父親作為技術骨幹從杭州制氧機廠被抽調回故鄉參與籌建雲和電機廠。我們一家便隨從杭州調回雲和工作的父親回到故鄉雲和。因為廠還沒有建起來,作為家屬的我們自然也就沒有家屬樓可住。母親就帶著我和弟弟回到了老家赤石。

在古代主要依靠水路交通出行的年代,赤石可謂甌江上遊的繁華古鎮。相傳赤石之名源自江邊一大片紅顏色的巖壁。這一傳說在赤石老碼頭曾保留的一塊刻有「紅巖」兩字的牆碑上也得到了佐證。

我就讀的赤石小學的班主任是武鳳娟老師,她是解放前的師範生,是當時學校裡學歷最高的老師。武老師教我們語文課。記得她曾給我們布置過一個作文題目叫《我家鄉的大溪[ 其實,發源於浙閩交界仙霞嶺的八百裡甌江在流經雲和境內時,其正式的稱謂是龍泉溪,但在赤石當地人卻習慣稱其為大溪。]》。在母親要我另闢蹊徑的啟發下,我以甌江清晨時常泛起的雲霧為描寫對象,寫過一篇被武老師作為範文朗讀的短文。

幾十年過去了,這篇作文的具體文字自然早已淡忘,但主題卻還依稀記得。好像是說這雲霧應該是江水升騰而致,而雲霧又化為春雨,以涓涓細流的方式從四面八方又回到了江水的懷抱。武老師用她那略帶口音的普通話聲情並茂地給全班朗讀了我的作文。朗讀完後還認著地給予了點評。武老師對我的想像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很多年後,我去探望已退休安居在縣城園丁新村的武老師時,她還提起過這篇作文。她不無感慨地說現在身雖然住在城裡,但心卻時常懷戀赤石大溪的雲水景致,尤其是懷戀那木排串串、白帆點點在不時變幻的薄霧縈繞下所呈現出那如詩如畫的美景。

在一霎那間,我覺得我找到了描寫雲和之「和」在人與自然層面上的一個關鍵詞。這個詞就是:雲水佳境!

自此之後,我一直喜歡用「雲水佳境」一詞來描述我的故鄉雲和的自然景觀。因為我覺得相比於「山水家園」這一流行的宣傳語,「雲水佳境」這一概括無疑更彰顯出雲和自然景色的個性。事實上,如果做點資料考據,雲和地名來源之一的浮雲鄉,本就是以浮雲溪得名。我想,這條甌江支流估計在以前應該常有雲霧飄浮於溪水之上,故名浮雲溪。它恰恰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自古以來雲和就有這一份自然天成的雲水佳境。

重要的還在於,就山和水而言,神州大地舉目望去,名山勝水可謂不計其數,以山水為亮點概括城市宣傳口號的也不勝枚舉。但如雲和的山水那般有雲水意境的可謂不多。這固然是受益於特殊的地理緯度和丘陵地區的造化,但也和世世代代雲和人對森林植被和水土的悉心呵護是分不開的。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陪大姨去石塘鎮下屬的葉村坪。這是一個依山而建的畲族村。大姨在浙江省委黨校文史教研室任教,她一直對畲族文化頗有研究興趣。因此之故,我們有了這次探尋與郊遊兼顧的出行。

令我欣喜的是,此行卻讓我意外地在村子的一處牆上看到了一塊《奉縣示禁》的珍貴石碑。從有些斑駁的碑文看,石碑立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4年)。碑文的示禁內容之一是:如果有人盜砍松樹、杉樹、油茶樹、桐子樹等,不僅要罰款,而且此後不得再犯,否則就得收監問罪。面對著這塊明顯歷經過歲月洗禮的石碑,我不由地對古人敬畏自然的這一做法肅然起敬。

值得欣慰的是,不僅官府有敬畏自然的意識,民間也一樣。比如在雲和的很多村落,一直有讓小孩子認「樟樹親娘」的習俗。有學者考證,這一獨特的民俗文化,在畲漢民族中已延續了近千年。先民們認為鬱鬱蔥蔥的樟樹有靈性,能保孩子健康成長。而為了讓「樟樹親娘」能庇護好孩子,村民們自然就必須善待它。於是,這些先民藉助於對某一自然物的崇拜,傳遞的恰恰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樸素理念。

更值得欣慰的是,雖然歷經了鬥轉星移的歷史變遷,但這座城的子民卻很好地傳承了這一善待自然的傳統。比如,我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看到一個資料記載,說的是大煉鋼鐵的年代裡,赤石鄉下屬的好幾個自然村的村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為保護森林資源不被外地人砍伐而自發地輪流值守,日夜巡山。我想,2019年赤石能夠入選首批國家森林鄉村示範村,與村民們在敬畏和善待自然方面的久久為功是分不開的。

其實,這些質樸的村民未必知道老莊哲學諸如天人合一之類的命題,也未必有文人墨客那般的閒暇之心去品味江鷗與帆影交相輝映的詩情畫意。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了植被,水土就流失了;沒有了水土的滋養,人和自然界的萬物都會流離失所。

可以肯定地說,現如今的雲和能夠成為了麗水市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縣,其綠色發展指數列全省第一,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無疑是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這一方水土的人們善待自然,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結果。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敬畏與善待自然的歷史文化傳承,雲和的山山水水才特別地顯示出與人的親和性。故鄉的這一方水土自古以來便有「洞宮福地」的美譽,我想正是對這親和性的形象印證。而且,雲與水和諧共生的佳境天成,無疑更是給這一親和性平添了幾分「雲水縈迴溪上路,疊疊青山,環繞溪東注」(蘇軾:《蝶戀花》)的美感。

我常常想,能夠生活在雲水佳境中的我們在感覺幸運和自豪的同時,更應該用心傳承好這一敬畏與善待自然的文化傳統。

否則,我們就會愧對先人,就會辜負這一方水土。

[作者簡介] 張應杭,1963年生於雲和赤石古鎮。現為浙江大學教授,兼任國家人文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評審專家組成員,華夏文化促進會(北京)首席專家。

[本文圖片得到攝影者劉海波的授權使用]

大家都在看

相關焦點

  • 開封透水砼施工勞務價格選佳境生態彩色透水道路
    開封透水砼施工勞務價格選佳境生態彩色透水道路讓雨水能夠順暢往下流,形成一條旱溪,平時是景觀,雨季可行洪。這處遊園的硬質鋪裝很少,大片的綠地形成自然的健身步道用透水混凝土鋪設,道路下方用碎石鋪墊,埋設軟管,下雨時,雨水從軟管裡匯入旱溪,整個公園的建設都體現出「海綿」理念。
  •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故鄉行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故鄉行                   張雲峰晚上和連隊的幾個發小在一起吃飯,說起
  • 把鄉愁唱的如此大氣脫俗,華晨宇《故鄉的雲》,你值得一聽!
    《故鄉的雲》是一首很有年代感的歌,原唱是文章。原來這麼一首歌也可以搖滾,簡直豪情萬丈,大氣磅礴。感染力爆炸,真的驚豔到我了!這個改編傳遞了和原創不一樣的情感,將原本淡淡的鄉愁變成了了一種豪邁的情感,最後一段又好溫柔好幸福,好像回到了故鄉找到了寄託一樣,好棒!
  • 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是否能為你我他抹去創痕?
    每當看著這白雲朵朵像盛開的白蓮花,自由自在地飄蕩在故鄉蔚藍色的天空上,迎著從江上吹來的清風,耳邊總會迴響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費翔演唱的那支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
  • 薦書|朋友圈裡展示最多的為何是「故鄉的雲」?
    今年春節伊始,我就留意微信朋友圈,這種如今最為生動、最為快速、最為直接的傳播手段,看看不同地方的人們,會將故鄉哪些方面的美向朋友展示。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不管東南西北中,人們展示最多的居然都是「故鄉的雲」!
  •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是克東帶給我的思念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故鄉的雲
  • 這首《故鄉的雲》唱出費翔心聲,坦言愛唱中國歌,對歌迷回報真誠
    這首《故鄉的雲》唱出費翔心聲,坦言愛唱中國歌,對歌迷回報真誠1987年,美籍華裔歌星費翔在廣州黃花崗劇院首次演唱《故鄉的雲》。一曲唱罷,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聽眾們為他歌聲中蘊含火般思鄉戀情感動了。198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費翔在舞臺上擁著他第一次見到的姥姥, 眼裡滴出晶瑩的淚花, 他對觀眾深情地說:「我要把《故鄉的雲》獻給我的姥姥;《冬天裡的一把火》獻給我在山東老家未能見面的太姥姥。」費翔的一片思鄉之情,通過他的歌聲夜之間響徹了中國大陸的小城鎮,傳遍了大陸的家家戶戶,《故鄉的雲》也同費翔的感人形象一起映入中國人的腦海,走進中國人的心靈。
  •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輪月,是春運時的那張車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口音。而當我們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漸行漸遠,才發現故鄉是起點也是終點,是即便永遠回不去也依然是故鄉的那個地方。
  • 費翔的《故鄉的雲》歌詞分享,感情真摯打動無數聽眾
    《故鄉的雲》是由小軒作詞,譚健常作曲,文章演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三百六十五裡路》中。費翔,男,1960年12月24日,出生於中國臺灣,歌手、演員。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麼的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飄泊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抹去創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撫平創傷啊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抹去創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撫平創傷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撫平創傷
  • 蔣能傑拍攝的新寧留守兒童電影《雲在故鄉等我》夏季片花及拍攝花絮
    《雲在故鄉等我》夏季片花電影《雲在故鄉等我》拍攝花絮本片講述的內容主要是留守兒童小雲潔和腿腳殘疾的奶奶感人生活故事。
  • 風靡數十年的經典《故鄉的雲》,「金鐘獎得主」馬小明重新演繹,道...
    民歌中國 下期預告:葉翠 「歸來吧,歸來喲……」《故鄉的雲》由而這一首由金鐘獎得主,青年男高音馬小明演唱《故鄉的雲》也另有一番韻味,尤其是其悽美的前奏部分。
  • 故鄉小鎮—水長
    七零七、水長中學、長山、水長水庫、矽廠、紅茶廠.那些熟悉的地方,瞬間勾起了對往事回憶,那一山一水,那些熟悉的人們.曾經承載了我多少青春夢想,如今,看著家鄉一點點的在變化,眼裡常常飽含著欣慰的淚水.《我的家鄉叫水長》詞   曲:王建超   演   唱:閃定春一個美麗的地方
  • 致敬星雲大師 江蘇揚州《故鄉的雲》音樂會登上佛光山
    致敬星雲大師 江蘇揚州《故鄉的雲》音樂會登上佛光山 2017年07月17日 17: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揚州訊 7月16日,由揚州鑑真圖書館和揚州柳絲藝術團共同策劃的《故鄉的雲》獻禮音樂會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登場。
  • 《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昨上演 星雲大師特地錄製祝福
    昨晚,為了表達對星雲大師的崇敬,《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在揚州大劇院上演,這場音樂會以星雲大師詩詞作品和故鄉揚州主題歌曲為主,再現星雲大師的感人情懷。儘管未到現場,星雲大師還是為現場觀眾們錄製了祝福視頻。  星雲大師錄製祝福視頻  音樂會開始之前,大屏幕上就放映了星雲大師的祝福視頻。在視頻中,星雲大師說道:「我今年90歲了,78年前,在我12歲時,我出家當了和尚。
  • 鄭愷鄧紫棋王以太故鄉的云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鄭愷鄧紫棋王以太故鄉的雲#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4。奔跑吧鄭愷鄧紫棋王以太故鄉的雲 跑男團綠隊鄭愷 GEM鄧紫棋 王以太不閃火 完美演唱《故鄉的雲》,這首歌詮釋了對故鄉想念的情感,不管人在哪裡,故鄉總是在等你回來,聽完之後,真的感慨萬分!
  • 他們是一支業餘合唱團,混聲合唱《故鄉的雲》,令人潸然淚下的美~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1987年春晚,費翔深情的歌聲,不知揉碎了多少遊子的心。
  • 王耀慶東方衛視獻唱《故鄉的雲》替海外遊子表白思鄉愛國情
    1987年春晚,臺灣歌手費翔以一首《故鄉的雲》唱出了無數海外遊子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心聲,飽含深情的演唱叩擊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弦。而在今晚播出的東方衛視《向祖國致敬—上海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上,同樣來自寶島臺灣的實力派演員王耀慶,再度唱響這首《故鄉的雲》,替數不清的海外遊子們,抒發那「濃得化不開」的思鄉愛國情,為祖國慶生,向祖國致敬!
  • 王以太《奔跑吧》錄製首秀 黃河邊改編唱響《故鄉的雲》
    節目開頭,王以太演唱《人間天堂》出場,在選擇搭檔的環節便表示希望可以跟鄧紫棋組為隊友來彌補之前節目的遺憾,最終王以太與鄧紫棋、鄭愷二人組成綠隊,共同演繹經典歌曲《故鄉的雲》。在「炸彈拆歌」遊戲環節,王以太用固定的擬聲詞哼出歌曲讓隊友猜中,而他在節目中不停「咻咻咻」地表現,和一直過題使隊友鄭愷倍感慌亂的操作,也同時為節目增加了不少笑料,讓觀眾直呼可愛。
  • 你好,雲蕎。我們和故鄉告別,與命運碰撞。
    你好,雲蕎。我們和故鄉告別,與命運碰撞。你好,李麥。愛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你好,吳風。未來已來,我們無須躲藏。 雲蕎 演員 馬思純 90年代小鎮姑娘雲蕎,懷揣夢想離開故鄉遊蕩,又不屈服於命運。雲蕎身著一身明媚的鵝黃色復古小西裝,佩戴了一副個性十足的墨鏡,大步流星地走在家鄉的街道上,身邊還停了一輛長途大巴,仿佛看到了剛回家的自己。
  • 他是費翔的師兄,首唱《故鄉的雲》《365裡路》,沒想到火了費翔和包娜娜……
    《故鄉的雲》《三百六十五裡路》《望天》《古月照今塵》……文章很有才華,也演唱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但不知是命運有意安排或是捉弄,他的作品唱火了很多人,自己卻反倒有些默默無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著名歌手費翔在1987年春晚上唱響的《故鄉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