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人

2021-02-26 經典讀書舍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的人是什麼心態?

 

下面有人說,是因為想要保留一絲神秘感,不被陌生人順著時間的脈絡看到過去的自己。

也有人說,是因為自己發了也沒有人會看,但是又捨不得刪掉。

還有人講,是因為他更願意活在當下,不想活在別人的關注當中。

 

是啊,好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隨便點開一個好友的頭像,都顯示著僅三天可見,或者只剩下一條冰冷的橫線。

 

一開始,我覺得這種做法挺冷漠的,因為一下子就將想要了解你的人拒之門外了。

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越來越能夠理解這種行為了。

 

畢竟大家有著不同的社交觀,在朋友圈想要獲取的東西也是不同的。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調查報告:

 

有一億人將朋友圈設置為了僅三天可見,還有上億人喜歡刪除朋友圈裡的過期照片。

 

我想這也是很多當代年輕人的共性之一吧。

 

不喜歡發朋友圈,發了之後會習慣性的設置為僅三天可見。

甚至有的時候還不到三天就直接刪除了。

 

前兩天有個女孩給我留言也說起了這件事,說她加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男孩的微信。

但是加完之後才發現,男孩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而最近三天他什麼動態都沒有發。

 

女孩就問我,這樣的男生是不是很高冷啊,是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的現在、過去等等嗎?

 

其實我想,也許並沒有那麼複雜吧。

因為朋友圈本身就是一種不發憋屈,發了矯情,刪了刻意,留著又覺得膈應的存在。

它的保質期也許就只有三天,三天,也正好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一個輪迴。

 

你要知道,人總有那麼一個時刻特別想要表達自己。

但是如果過了那個時間的話,又覺得當時的表達可能不合時宜,然後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

而三天可見就給了自己一個審視自我的機會。

放下過去的自己,然後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

前兩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覺得挺有道理的:

 

優秀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什麼值得炫耀的。

相愛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最愛的人就在身邊。

太忙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時間去取悅別人。

 

那些不發朋友圈,或者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人,可能並不是他們為人冷漠吧。

相反,可能是因為他們正努力的活在當下。

幸福也好,難過也罷,所有的情緒都可以自己獨自消化。

 

其實很多時候,朋友圈是一個看似熱鬧但實則又很冷淡的地方。

 

沒有人關心你今天去了哪裡,見了什麼樣人。

也沒有人在意你穿了什麼樣的新衣服,換了什麼樣的新髮型。

也許大家都各自忙碌著,無暇顧及到你的心情。

所以慢慢的,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僅三天可見便成了彼此共同的默契。

 

因為你知道,真正在乎你的人,你的每條動態他都可以看到。

而那些不在乎你的人,哪怕你費盡心機一天發幾十條朋友圈態,他也不會關注到你。

所以有時候,也不要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位置。

你不必給那些不在意你的人偶爾窺探你生活的機會,因為不值得,更加沒必要。

村上春樹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人生而孤獨而無法相互理解,所謂交流只不過是互相尋求安慰。

 

其實很多人發朋友圈的初衷不過就是想尋求認可或者是安慰。

但奈何朋友圈生態複雜,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和你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的快樂,你的悲傷,你所有的情緒,在別人滑動手機的過程當中就被淹沒了。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吧:

 

發朋友圈之前會擔心自己的文案不好,也會擔心被人嘲笑,會擔心自己的配圖不搭亦或是被人吐槽。

更害怕的是發完之後壓根沒人關注也沒有人點讚或是評論。

所以每次發個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後半個小時的時間。

 

而到了最後,就選擇將朋友圈設置成僅三天可見。

因為不管發了什麼,三天之後都會歸於空白。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過度放大別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

 

你要知道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生命當中能和你情緒共振的也只有那麼一兩個人,甚至沒有人。

 

就像《被塗汙的鳥》當中有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們根本就沒法理解彼此。

他們互相吸引或發生衝突,互相擁抱或彼此踐踏,但每一個人想到的也許就只有他自己。

 

所以啊,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隱藏自己的情緒。

也沒有必要為了討別人的歡喜而營造一個虛假的自己。

 

你要知道,做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討自己歡心才是最浪漫的事情。

 

人生短暫,精力有限。

 

點個在看。

願你忠於自己,不被朋友圈所綁架。

 

也願你擁有真正的快樂,不只是在朋友圈裡。


作者:清嘉。用青澀的筆寫真情的故事。文章來源:小北(kuwoxiaobei),小北,情感主播,暢銷書作家。主持欄目[一路向北][晚安蜜語][解憂雜貨鋪][靈異事件簿]出版作品《這善變的世界難得有你》《遇見每一個有故事的你》每晚9點零9分和你說晚安,想用聲音和文字治癒每一個孤獨患者。

每一個夜晚,陪你說「晚安」

相關焦點

  • 你的朋友圈為什麼僅三天可見?
    不知多少人跟阿飛一樣,朋友圈設置了僅三天可見。為什麼?也許是想裹藏起過往,不忍別人再看到自己的羞澀。
  • 僅三天可見
    「僅三天可見」這五個字,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很多人的朋友圈正在使用這項功能。有時候它讓我懊惱,因為有意或者無意錯過朋友的那條動態,或者等有一天想起來那誰那天發了條「帶有我想要的東西」的朋友圈,但因為「僅三天可見」,我沒法回頭去查看了。我是個分享欲望很強的人,樓下的貓繞在我的腳邊,路遇一條很醜的狗,吃了一頓好吃的,見到了好玩的,聽到了有意思的......我都想分享。
  •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了解姜思達的人應該知道,此前他已出過兩檔節目:座談形式的《透明人》,以及跟拍記錄形式的《陷入姜局》。這檔新出的《僅三天可見》,有點像二者的結合——在每一期節目中,他將作為「第一視角」,和當期的明星嘉賓隨行共處三天。
  • 千萬不要把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我有定期清理朋友圈的習慣,可上個月太懶了,不想清理,就隨手設置了個朋友圈三天可見。就在昨天,我的姐姐打了個電話給我,電話一接起來就聽到她很兇地說道:「趕緊把你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個設置關了!」我一臉懵逼,我就問她:「我設置三天可見,招你惹你了?」本以為她是閒著沒事幹,來找我嘮嗑順便找找茬的。
  • 千萬不要把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大多數選擇屏蔽你的人,你和他之間的感情,都是早已生疏的了。你不會去問他,為什麼屏蔽我?也不會去跟他說些什麼,大多數人看到被屏蔽的時候,早已沒有什麼感覺了,最多只會讓你難堪,僅此而已。而你發現被屏蔽之時,也只會默默的點下刪除好友。但是朋友圈三天可見呢?能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往往是你需要他的時候,你才會點進他的朋友圈,才能夠看到這幾個字。
  • 教你怎麼破解朋友圈僅三天可見!
    一般來說,朋友圈的時長限制只是限制了在好友朋友圈主頁的內容超時不可見,而不是限制了具體的某條朋友圈。 朋友圈頁 沒錯,就是你從發現頁裡點進去的那個朋友圈頁面。
  • 「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相比一年前整日處於焦慮中的她,現在整個人都顯得灑脫了不少。曾經總會迫不及待地分享各種生活細節,對點讚和評論樂此不疲。有次在節目中,易烊千璽也談起自己:「我的朋友圈只發風景,也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僅三天可見」的功能上線後,他就立刻設置了這個選項;甚至在準備高考那個時期,直接清空了自己的全部朋友圈。如果白天在集體中,總會不得已地被侵略生活,私下生活,就不想被繼續窺探,更無心無力去了解別人的日常。無法感同身受的痛苦,更是很少有人能夠共情,慢慢也就懶得說了。
  • 朋友圈「三天可見」=自我封閉的傾向很嚴重?網友炸了…
    自從微信出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功能之後,打開好多人的朋友圈都是這樣的。▽
  • 用英文說朋友圈僅三天可見,Vi...visible?
    用戶可以任選三天的朋友圈進行展示嗎?微信目前並沒這個功能。那麼,這句英文到底指的是「過去三天」還是「可任選三天」,或是其他意思?這麼一想,單單說「Only 3 days」,語義並不清晰。第二,黃底的「are」。為什麼不用「can be」呢?這裡需要簡單回顧「be」和「can be」的語用。
  • 你朋友圈不用三天可見我一天都不想看見是什麼梗 三天可見我表情包...
    在《微信》裡面的朋友圈中,我們可以這是一個:「三天可見」。這樣一來,其他人就只能查看到最近3天的朋友圈信息。因此,也產生了一個梗:「你朋友圈不用三天可見我一天都不想看見」。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微信》你朋友圈不用三天可見我一天都不想看見是什麼梗吧!
  • 微信一招破解朋友圈「三天可見」!
    今天想與大家聊一聊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問題。 據說,微信裡使用最多的小開關是朋友圈僅僅三天可見。 不知為啥,大家都喜歡隱藏朋友圈動態,可是,作為好奇心強烈的人一般是不能忍受的,如果存在特別的人更不能忍了。 那麼,怎麼破解這個問題呢?
  • 說實話,你為什麼要在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微信朋友圈最初的私密性和封閉性,早已不復存在。於是,很多人為了保持私密性,除了屏蔽和分組之外,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這似乎正在成為一股新的潮流。認識一下可以,但我不願意你了解我太多過去;如果你不持續關注我,那就別想看到有關我更多的東西……社交媒體時代,人們的種種心態可謂不一而足。
  • 朋友圈「三天可見」你怎麼看?專家說自我封閉傾向很嚴重,網友評論卻炸了|來聽新聞
    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圍觀,三天可見就夠了。重視你的人當時你設置了就會有反應,不重視你的人也不用惺惺作態。其實我們只是在朋友圈裝死,在微博蹦迪。我朋友圈三天可見,是因為我發了說說會被婆家人看到,看到了又會嘰嘰歪歪的說我,所以我發說說要不屏蔽他們,要不三天可見!
  • 「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朋友圈裡的精緻都加了「濾鏡」現代年輕人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來自朋友圈。在朋友圈,你看到別人的生活都是歌舞昇平、精緻細膩。曬旅遊、曬美食、曬深夜加班、曬工資條……看看朋友圈,怎麼都覺得別人的生活很精緻,而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
  • 女生如何追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的男生?這三步追求策略不能少
    這個方法就是通過朋友圈去暗示自己喜歡的人,不過這個只適合加了微信,並且有初步印象的喜歡對象。小麗分我分享了她成功通過朋友圈撩到現在的男友的經過,總結了一套策略,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男追女隔座山。
  • 《僅三天可見》:最吸引我的是姜思達的真誠
    寫在前面:這段時間宅在家裡大把時間,終於有時間把《僅三天可見》看完了。不得不得說,姜思達真是個寶藏男孩,從之前的《奇葩說》的成長,到這檔節目的製作與落地,閃耀著才華的光芒,也讓我們看到人物採訪裡的真實和理想。「難道我就不能煩一個人嗎?」
  • 匿名說心事:那些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隱藏了什麼秘密?
    現在添加新的好友,大多數人都會先設置一下朋友圈的可見範圍,「不讓她/他看我的朋友圈」,而很多人,都會把朋友圈設置為「僅三天可見」,隔一段時間有點心情起伏,想發個朋友圈,也默默設成了「僅自己可見」。可是漸漸地,你在朋友圈的傾訴、心事,無人回應,無人在意,變成了一種矯情的表白。有時候,很久不見的朋友會突然問我:看不見你發的朋友圈,我還以為你刪了我呢。我只能說:現在朋友圈都發僅自己可見的啦。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則是就算我吐槽、傾訴、說心事,也沒有人在意。比起發了朋友圈,滿心期待朋友的評論,卻發現無人回應時的那種失落,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說出來。
  • 《豫見後來》VS《僅三天可見》:找「破碎」的魯豫與姜思達
    作為一檔「明星社交體驗」型的訪談節目,《僅三天可見》展示著時下最熱明星的生活和工作狀態。與時下流行的訪談節目相似,《僅三天可見》不滿足於明星們光彩照人的表象,試圖尋找反差,挖掘他們內心的「破碎」。採訪完謝娜後的自我陳述中,姜思達說:「並沒有存在特別多讓我覺得頗感意外的回答,是我這個人很『變態』,我喜歡在情感上或者在人生上有一定程度破碎的人。」
  • 「不發一言」「三天可見」「半年可看」你的朋友圈可也是盡如這般幸福簡單?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從朋友圈裡消失在了手機屏幕的那一端,更多的朋友將自己喜怒哀樂呈現的時間,設置為「近三天可見」,將完整的生活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朋友
  • 知乎25萬人瀏覽: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有人說,是因為想要保留一絲神秘感,不被陌生人順著時間的脈絡看到過去的自己;也有人說,是因為自己發了也沒有人會看,但是又捨不得刪掉;還有人講,是因為他更願意活在當下,不想活在別人的關注當中。是啊,好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發朋友圈了,隨便點開一個好友的頭像,都顯示著僅三天可見,或者只剩下一條冰冷的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