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先鋒模範 創新的領航驕子
-傑出科學家古菊雲60年艱難坎坷的科技創業創新生涯
古菊雲,1936年10月生,廣東五華人,廣州巍峰礦產應用研究所所長。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提任高級工程師,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2年獲得國務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古菊雲教授60年的科技工作中,大部分時間就職於產業部門。他是一位創業與創新兼備的科學家。古老創業有自主宗旨、創新有獨特思維。創業的宗旨是,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來決定奮鬥方向,併力求開創僻野拓荒事業;創新的思維是,生產實踐中發覺認知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把它歸納總結為具規律性的科學理論,再將理論引用於促進新的社會實踐。也就是從大自然來回到大自然去、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在科學研究的徵程中,他從來都是獨樹一幟、唯我一格,絕不把洋人提出的科技理念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去證實別人的結論。古菊雲先後經歷了「地質科學」和「環保科學」兩個不同科技領域的實踐和研究,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從一個取得了輝煌成就的地質科學家轉變為具有非凡建樹的環保科學家。
古菊雲在上世紀50—90年代的40多年的地質工作中,無論是礦產研究或找礦實踐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他獨創性地提出了多種成礦規律、學術觀點或理論概念:隱伏脈鎢礦床的單一與雙重形態分帶模式,礦床(田)的球面分帶,隱伏礦床的線細脈標誌與成礦標誌學,四種形式的脈狀隱伏礦床和4個類型的破碎帶礦床,成礦斷裂系統與引裂構造,礦產的成礦體制,中國東南沿海北東向3條深源巖漿帶及其與成礦關係,珍珠巖與沸石巖是分異形成的類質異相體等。古菊雲造詣最深、貢獻最大的是鎢礦地質學。他發現、提出的「脈鎢礦床的垂直分帶—環形分帶—球面分帶規律」,用於指導找礦,獲得了顯著成效。他還發現了地球上第一個具規模的偉晶巖型白鎢礦床,使鎢礦床的分類增加了一個新類型。1981年召開的「國際鎢礦地質研討會」,古菊雲宣讀的論文「脈鎢礦床的形態分帶」,在國際地質界首次提出礦床(田)的「環形分帶—球面分帶」理論及其找礦意義。1988年召開的「花崗巖與成礦關係國際討論會」上,古菊雲的報告「中國的斑巖鎢礦」,在國際學術領域第一個提出新類型礦床「斑巖鎢礦」概念及其主要的地質特徵。長期在生產熔爐裡錘鍊的古菊雲,還有豐碩的找礦成果,他先後找到了四個有重要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礦床,並開啟了在鉛鋅礦外帶找菱鐵礦、在混合巖中找銀礦的新思路。
古菊雲在地質科學、特別是鎢礦地質學上的突出貢獻,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譽,國內的許多第一線的鎢礦地質工作者稱其為「找礦能手」、「當代鎢礦第一人」、「一代宗師」。
古菊雲即將退休時作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二次創業。他牽頭以五教授為主體,集資40萬元,到廣東省平遠縣山區與地方政府聯合開發當地非金屬礦產資源,建立了「廣東平遠鴻達珍珠巖開發加工廠」,開發了華南地區短缺的珍珠巖和沸石巖。國家和地方的六家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都以「五教授集資開發礦產資源 支援山區建設」、「技術扶貧 振興山區」等為題,重點報導了這條新聞。
在開採礦產資源的基礎上,古菊雲又牽頭組建了「廣州巍峰礦產應用研究所」,開創性地將礦物原料應用於環境保護。經過兩年多時間便研發出國內外領先或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的新一代水處理系列產品,計有NMSTA天然礦物汙水治理劑、NNAWP天然礦物水質淨化劑、NMDA天然礦物除油劑和NMADSW天然礦物靜水防腐清汙劑。前者為專利技術產品,後三者是專有技術產品。其中天然礦物汙水治理劑早已在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他產品也不同程度的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應用這些產品治水的方法,古菊雲命名為「礦物法」。在處理汙水過程中,古菊雲又創立了「礦物催化氧化法」,破解了大量的汙水處理難題。礦物法技術,越來越多人高度關注和積極引用,現正以空前的速度在全社會推廣。古菊雲說「環保的春天」來到了。礦物法的提出,為我國水治理事業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它將為碧水長流時日的再顯作出應有的貢獻。
20多年來,古菊雲及其同事們的重點工作是利用本所研製的天然礦物汙水治理劑處理工業汙水。長期生產實踐證明,應用礦物法處理汙水有很多無與倫比的優勢:天然礦物從大自然來,是無毒無害的礦物質,對生物有助育功能,可把礦物藥劑稱為綠色環保產品,它與化學合成的水處理材料有本質上的區別;善治雜難汙水,能解決傳統方法和藥劑無法辦到的各種難題;可以把汙水處理到真正達標排放,而不是自欺欺人;若以汙水處理到法定的允許排放限值作標準,礦物法治水的成本低廉;汙水處理工藝流程簡單,現場實用操作方法極易掌握;與汙水處理工藝流程相適應的汙水處理工程也簡而易建,不需要龐大壯觀的設施,可以極大地縮短工程建築時間和減少一次性投資。而礦物法治理汙水最重要的超凡之處在於能夠高效地處理一些被人稱之為「中國難題」、「世界難題」的特殊汙水,如油田的三次採油汙水、含砷汞鉛鎘鉈五毒汙水、高濃度強乳化含油汙水、含配位化合物汙水、含有機磷或低價磷汙水、有機高分子化工汙水、高氨氮和總氮汙水、電鍍汙水等。對於這些處理難度很大的汙水,好些相關企業的領導人往往以「目前尚無人能治理」作藉口,不以處理或簡單處理後就毫無顧忌的排放到江河、湖泊和其他地表水裡,極其嚴重地危害生態環境。現在可以公開向全社會鄭重告示:礦物法已能成功地治理許多疑難汙水。
鑑於古菊雲在環保事業上的豐功偉績,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頌揚,許多環保工作者稱其為水處理行業的領軍人。
鑑於古菊雲有其極不尋常的科技經歷,他說出了頗多的平生感悟:「人才難得,人才發光的環境更難得。」;「人才不是誰刻意培養的,而是在適宜的社會環境裡冒尖出來的,世界上的科學大師,哪個是有人專心培育成功的!」;「創新是科學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科學進步。社會法制保障是繁榮科學事業不可缺少的條件,毫無自主創新的政法環境,哪來創新型國家。」;「偉大的時代,需要有成千上萬的於無聲處做學問、甘為獻身、土生土長的科學家。」;「自然科學是發現、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首先要發現自然現象,然後才會有研究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為人類服務、推進社會文明。常年在實踐一線工作的科技人員,最有機會見到各種自然現象和研究探索其規律性本質。在世界科技發展史上,大量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來自民間、出自無名無氣的普通人。國家務必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民間的科技工作。」;「生性好奇、銳敏靈感、獨特觀察力、批評性思維、唯實品德、破天荒膽略、不言敗氣節、堅如磐石自信、笑迎挑戰風格和樂於奉獻精神,是科學巨人的素質。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主要依靠這類高素質的創造型奇才,而不是什麼「科研團隊」,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從來就不是團隊。」古老的這些感悟之言,其實也是感嘆之音。既顯示了這位科學家的高深智慧,又反映出他要直面艱辛的科技徵途,心裡有著難以言盡的苦惱和憂愁。
明了古菊雲生平的記者,內心都尤然產生強烈的共鳴,既甚多感慨又極為惋惜。古菊雲是創業創新都走在時代前列的先行者,可謂「無人揚鞭自奮蹄」,多麼難能可貴!他得不到公平不氣餒,重承委屈不動搖,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仍然是胸懷祖國、事業至上,從不放棄攀登科技新峰,更令人敬佩萬分!像古菊雲這樣的自然科學家,在國內外都是為數不多的,我們國家應該十分珍惜他的赤忱之心。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他竟然還要為事業呼喚呻吟,我國的司法部門怎麼能完全不理睬他的聲音呢?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種人不保護那還保護誰?所有的媒體人都期待國家、特別是政法機關要善於發掘、多方呵護、大力支持那些默默奉獻的科技創業創新人才,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使其能創造出更為豐碩的高科技成果。
黨和國家從來就非常重視科學技術,把它作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決策。「中國要強盛、要復興,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給我國的科技工作指明了今後的奮鬥方向。所有的科技人都要不辱使命,肩負重託,勇於擔當。而國家和地方的有關部門則要為他們助力鼓勁、保駕護航。
83歲高齡、功成名就的傑出科學家古菊雲,至今仍在不屈不撓的為祖國的環保事業而奮力拼搏,他要完美的譜寫輝煌壯麗的科技生涯。古老說:「生命的價值在於創造,莫讓夕陽輕逝流,用悲壯的黃昏鑄造暮年的業績。忠骨深埋祖國大地,國魂永留中華人間。」風雨歷程60年,古教授以堅強的意志打造了一個無悔的人生。衷心祝願古菊雲永做暴風雨裡的雄鷹,繼續站立於世界科技前沿和創新高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取得更多的具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