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主持人:如果我們有大陸綜藝節目的製作費,嘉賓座椅都會鑲金

2021-01-11 愛幻想的射手座

印象中的臺灣綜藝節目都是那種主持人和幾個嘉賓在棚裡面錄的,類似《康熙來了》那種形式,製作費用比較少,就連鼓掌聲估計也都是後期加上去的,稍微多請幾個人表演節目都會感覺站不開了。

吳宗憲就在節目中說過,臺灣綜藝節目處於一個非常時刻,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好好努力振興一下。韓國的綜藝算是發展的比較早,中國有很多綜藝還是到韓國買的版權,吳宗憲直言別看韓國綜藝那麼火,但是趕上臺灣還要再努力二十年,主要原因就是製作費用,韓國綜藝節目製作費用是臺灣綜藝的十倍。

而大陸綜藝節目的製作費更是臺灣綜藝的五十到八十倍,主要大陸綜藝都會植入一些廣告,有廣告商的投資和贊助。吳宗憲說如果我們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話,你們的座位都是鑲金的,而且每個人面前都會擺一瓶飲料。

這時旁邊兩個主持人附和說所以我們臺灣的綜藝節目是小而巧,小而美,靠的是實力。

相關焦點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二)臺灣:標新立異 臺灣綜藝從最初的唱歌類文藝節目,到加入舞蹈表演、猜謎、競賽等內容,完成從單一形式到百家爭鳴的轉變,該過程要早於大陸約30年,並已形成相對穩固的發展模式,節目的製作播出過程和市場化運作也日臻成熟。 臺灣電視臺由臺視、中視和華視三分天下,此外較有影響力的有中天、民視、三立都會、東森等。
  • 大陸綜藝產業日漸火爆,臺灣電視主持人紛紛北上現狀盤點
    那麼這些年臺灣綜藝都經歷了什麼?這些主持人又是如何適應新環境的,獲得了怎樣的發展?囿於製作費、舊的觀念把路越走越窄的臺灣綜藝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這評價一點也不誇張。一段時間內,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臺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而當節目都在頻繁使用這種戲碼時,久而久之觀眾也便產生了厭倦。此外,臺灣綜藝的製作費普遍不高也是個既定的事實,蔡康永和小S就曾在《康熙來了》十周年記者會上吐槽節目已十年未漲製作費。
  • 臺灣綜藝節目內幕遭曝光 大牌主持人真的很牛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臺灣綜藝節目充滿好奇的馬松,大曝臺灣綜藝節目幕後的趣事。  主持人真的很牛  馬松參加《康熙來了》,錄製的是《沒錯,他們在大陸都是主持人》,該期15日播出,「這是《康熙來了》第一次為大陸新人設置了一個環節。」節目中邀請到黑澀會美眉的丫頭、馬國畢、Gino、孫協志一起上節目,陪馬松聊臺灣藝人在大陸主持節目的趣事。
  • 大陸綜藝節目酬勞高 臺灣節目只剩二三線通告咖
    相對的,陶晶瑩上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季酬勞約5000萬臺幣,她主持臺灣《華人星光大道》一季260萬,和大陸酬勞差了約20倍。製作費低難請大牌臺灣綜藝節目曾是華人綜藝櫥窗,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數億人民幣的製作費,也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礙於市場小、製作費低,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高收視率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
  • 臺灣綜藝節目爛到大陸跑來採訪「臺灣電視產業出現什麼問題?」
    十年前的製作環境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曾任《國光幫幫幫》製作人的陳致遠說:「以前的節目預算比現在多很多,你想在飛機前面做開場秀,或者想把四隻老虎運進攝影棚都不是問題。但現在的老節目,都以嘉賓訪談為主,節目預算也只夠你發藝人通告費和製作費,外景都能省就省了。」對此,陳致遠很無奈,他指出這是目前臺灣綜藝節目的現狀。
  • 臺綜藝主持人屈中恆:大陸節目令臺灣望塵莫及
    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論天賦,也不覺得有多麼出眾,但他,卻是臺灣當紅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的固定主持班底,也是第三十四屆臺灣電視金鐘獎的「最佳男演員」,近年來,更在賴聲川導演的幾部舞臺劇中擔綱重要角色。他就是臺灣藝人屈中恆,本期「對話臺灣名嘴」欄目請到這位熒幕上的「好好先生」,跟我們分享他的成功秘訣。
  • 臺灣綜藝節目你們怎麼了?
    你以為僅僅是內地觀眾大力追捧這兩檔節目?其實臺灣中天電視臺,早已引進節目版權,並掀起了島內收視風暴。臺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 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 電視人:錢多完勝點子多
    當晚到長沙蹲守報導的媒體多達108家,其中有16家是臺灣媒體。  臺灣媒體也感嘆,這是繼大S三亞婚禮以來,難得的大陸「再聚首」。不過,為的是一檔大陸綜藝節目,臺灣媒體告知大陸同行:「從林志炫參賽開始,我們就一直關注,很多臺灣觀眾通過網絡觀看,把精彩片段放在網絡上,大家一直在討論,何況總決賽7個歌手有4個都是臺灣歌手,所以我們就提出採訪的要求。」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有人說,相對於大陸綜藝「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慾罷不能。在臺灣綜藝的黃金年代裡,曾有臺灣藝人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20年」。當年他個人如日中天,如今這位藝人已離世,他的「落後論」斷言,似乎也天翻地覆倒了一個個,輪到大陸節目在臺灣逆襲。  參賽的黃麗玲出身於音樂世家,她的母親當年就曾經參加臺灣電視臺《媽媽歌王》大賽。
  • 《好聲音》銷臺灣 大陸綜藝節目影響力與日俱增
    一度,臺灣綜藝節目在大陸年輕人中風靡,如今正好調換了個兒。連臺灣的一些綜藝大佬都說大陸綜藝最近幾年進步奇快。  大陸綜藝 在製作及技術層面發展迅速  常常往來於兩岸工作的臺灣主持人黃子佼表示,如果以資金、規格和硬體來評估,大陸綜藝水平早已超越臺灣。「《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可能是過去幾十年來,臺灣民眾最關注的兩檔大陸綜藝節目。
  • 臺灣綜藝節目沒落 內地逆襲
    《爸爸去哪兒》的星爸萌娃時,是否還會想起,當年苦苦等著《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網絡更新的自己?你十年前的製作環境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曾任《國光幫幫幫》製作人的陳致遠說:「以前的節目預算比現在多很多,你想在飛機前面做開場秀,或者想把四隻老虎運進攝影棚都不是問題。但現在的老節目,都以嘉賓訪談為主,節目預算也只夠你發藝人通告費和製作費,外景都能省就省了。」對此,陳致遠很無奈,他指出這是目前臺灣綜藝節目的現狀。
  • 被臺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
    回顧過去這些年做綜藝的變化,龍丹妮十分感慨:「早期我們每個禮拜都請臺灣製作人飛到湖南來教我們,慢慢變成我們直接跟英美製作公司溝通,現在他們製作人也飛到中國,跟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5、內容創新力不足 臺灣綜藝最讓人詬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傾向。
  • 為什麼那些在臺灣綜藝節目上紅翻天的藝人,在大陸卻火不起來
    有意思的是,雖然大陸觀眾熟知的大多數臺灣娛樂節目都有阿咪老師的工作,但卻只有吳宗憲主持的《我猜》鍥而不捨地給阿咪鏡頭。《康熙來了》即使主持人Q到阿咪也極少給鏡頭)就個人能力來說,阿咪肯定是很強悍的,但要說大陸無人能及,只怕大傢伙也不服氣——阿咪之所以能在臺灣嶄露頭角,是因為臺灣綜藝節目為他這樣有個性的音效師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 臺灣綜藝節目智商感人言論,大陸網友:腦子是個好東西
    臺灣對大陸一直充滿著各種誤解,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臺灣某教授說大陸因為窮,吃不起茶葉蛋。臺灣的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大學生了沒》,《康熙來了》等是整天沒完沒了毫無底線地胡說八道。在這些臺灣綜藝節目裡,一些嘉賓和主持人高談闊論中,充滿對大陸的誤會和諷刺。
  • 臺灣節目驚現大陸「髮夾彎」
    在大陸,網友們不時截取臺灣談話節目的內容,以「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為題發帖,往往都會引發熱烈討論。
  • 「康熙走了」:用數據告訴你臺灣綜藝為何光環不再?
    不論是今年金鐘獎綜藝節目獎項缺席、《康熙來了》走進尾聲、還是與大陸綜藝節目相比顯得風光不再的臺灣綜藝,都讓我們心生一個問題:臺灣綜藝到底怎麼了?《康熙來了》已經完成全部節目的錄製,最後一次錄影時,範冰冰李晨的同臺引來無數關注,但他們"據說"2萬元人民幣的出場費也顯得有些特殊。在大陸看來,2萬元通告費只是友情價,但在臺灣綜藝節目眼中,卻已是常規通告費的上限。
  • 為什麼臺灣的主持人到大陸發展總是不那麼順利?
    對於你這個問題其實我是不認同的,嚴格來說,臺灣的主持人到大陸發展並沒有什麼不順。如果不順的話,蔡康永也不會讓《康熙來了》結束使命,一心一意的投入大陸綜藝節目中,對蔡康永來說,在大陸賺的錢遠遠比在臺灣做《康熙來了》賺得多。不僅成為了《奇葩大會》、《奇葩說》的固定嘉賓,還於2016年開始主持大陸首檔偵探真人秀《明星大偵探》,2017年5月,擔任IDOL養成超級網綜《美少年學社》的導師。
  • 臺灣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再談大陸 大陸姑娘集體反擊
    一部分臺灣人民之所以對大陸有如此深的誤解,就是因為看多了這些「滿嘴跑火車」的臺灣娛樂節目吧?《WTO姐妹會》是臺灣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主要討論世界各國的文化大衝擊。在5月16日播出的這一集中,除了主持人和幾位嘉賓,還請了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和大陸的8位代表。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大陸都有哪些意見。至於畫風,你大概也能猜到了。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有人說,相對於大陸綜藝「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慾罷不能。在臺灣綜藝的黃金年代裡,曾有臺灣藝人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20年」。當年他個人如日中天,如今這位藝人已離世,他的「落後論」斷言,似乎也天翻地覆倒了一個個,輪到大陸節目在臺灣逆襲。   參賽的黃麗玲出身於音樂世家,她的母親當年就曾經參加臺灣電視臺《媽媽歌王》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