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麼人,死亡突然來臨時,只能放棄一切,隨業力飄往後世,此時財產、眷屬一個也帶不走,只能在戀戀不捨中獨去獨來。《無量壽經》云:「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寂天論師也說過:「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人死的時候,命絕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承受,縱有多少親友圍在身邊,也無法讓他們分擔絲毫。此時此刻,就像從酥油裡拔出一根毛般,自己孤孤單單地離開人世,除了念經對自己有幫助外,財產、地位、名聲等沒有任何用處,全部都要統統放棄。
縱然是數以千計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僕;哪怕是擁有南贍部洲一切財產的主人,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就連自己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必然要捨棄。
像我們上師如意寶,以前不管到印度、美國,還是新龍、五臺山,都有很多眷屬跟隨。比如去五臺山時,隨行的藏族出家人和在家人,就有1萬多名;去新龍時(那時我剛來學院),60多位高僧大德隨同前往;1986年,上師去五臺山之前,依次走訪了道孚等地的73所寺院,當時帶了25位法師;上師去印度、美國等地時,也帶著不少隨從。但他老人家最後示現圓寂時,卻把我們所有弟子全部留在人間,顯現上一個人離開了。寧瑪巴的貝諾法王也圓寂了,他老人家在印度、藏地有幾百座白玉派的寺院,眷屬也成千上萬、不計其數,然而示現涅槃時,只是一個人離開了。
要知道,面對死亡,唯一佛法才有幫助,其他一切都派不上用場。以前上師如意寶常引用《教王經》的一個教證:「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希望每個道友把它好好背下來。這雖然是佛陀對國王的教言,但實際上對每個人都同樣適用,當你趨入死亡時,財產、眷屬等世間美好不會跟隨,緊緊跟著你的是什麼呢?就是生前造的善業惡業。造善業會獲得快樂,造惡業則感受痛苦。《千字文》中也說:「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禍害是多次作惡積累而成,幸福是常年行善得到的獎賞。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身著綢緞、口飲茶酒、地處高位、美如天仙,但死了以後,身體也只是一具屍體,東倒西歪地放在那裡,令人見而生畏。以前張國榮死後,很多記者說屍體為什麼那麼難看;鄧麗君在泰國死後,也有一部分記者過兩天後紛紛拍照,說她的屍體不太漂亮。其實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人死了以後,沒有一個好看的。
《四百論廣釋》中曾有個故事說:有一國王對王妃極為寵愛,忽有一日王妃死了,群臣為了不讓國王太悲傷,便啟奏:「王妃沒有死,她變成魔鬼了,屍體已經起來了!」國王一聽特別害怕,立即下令將王妃碎屍萬段。不久又稟告:「王妃死了!」國王大喜,令群臣敲鼓慶賀。其實,若觀察任何一個人的身體構造,就會明白死人與活人沒什麼差別。誠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為現在之身體。」我們見後特別怖畏的屍體,實際上就是生前愛執不舍的身體,只不過有一息尚存罷了。有些人對屍體不敢接近,給死人守靈時特別害怕,擔心屍體突然站起來。其實這沒有什麼,他生前站著時你都不害怕,如今暫時「睡」下去了,也沒什麼可害怕的。
現在的殯儀館,據說專門有一項業務——給死人化妝,化妝費要花好多錢。有些人活著時從來沒有化過妝,死後卻被塗得五顏六色。不過,此舉根本沒有意義,你拿錢給屍體化妝,還不如給他供一盞燈、掛一點經旗,或者刻一個觀音心咒。一般在藏地,人死了以後,放骨灰或屍體的地方,通常會掛經旗、刻觀音心咒,這樣依靠三寶的加持護佑,靈魂就不會害怕。這一點非常重要。你們以後若有親朋好友過世,應將他的骨灰送至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加持過的屍陀林,然後為他在不同的地方掛些經旗。即使你沒拿到他的骨灰,那麼一邊念他的名字,一邊掛經旗或刻觀音心咒,對他的利益也非常大。關於這一點,一些伏藏品和佛經中專門有記載。
——恭摘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