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勇哥讀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曲《將進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九曲黃河的雄美壯觀。

全長5464公裡,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的黃河,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黃河流域孕育出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以及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

可是,黃河是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時,夾帶了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黃河都會產生16億噸泥沙,其中4億噸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肥沃的衝積平原;另外12噸全部帶進渤海,使得黃河三角洲以每年1.6公裡的速度,向渤海推進。

黃河攜帶的巨量泥沙,在下遊地帶沉積起來,使得河床逐年升高。古代的人們為了防止決堤,被迫不斷加高堤岸,形成了黃河下遊獨有的「地上河」現象——這一帶河床比兩岸的地面要高出幾米。

「地上河」現象的存在,給黃河下遊製造了無窮無盡的災害。官方的說法是「善淤、善決、善徙」,民間的說法則是「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記載,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共計決口1590多次,約兩年發生一次。

光是從191——1938年的20年間,黃河一共決口14次,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000億元銀洋。成千上萬的災民喪生於洪水之中。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災民被洪水淹沒、摧毀了家園,流離失所……

除了洪災,還有旱災。從有歷史資料記載至1945年,黃河流域發生旱災的年份,共有1070餘次。在歷史書殺紅,像「焦地流金,大地生煙,野絕青草,寸粒不收,雁糞充飢,骨肉相食,十室九空」這樣的記載不絕於縷。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前半句。那麼,既然黃河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什麼古人又說「唯富一套」呢?

這裡的「套」,指的是河套地區。

河套地區位於寧夏、內蒙古境內,被賀蘭山、狼山和大青山所包圍。黃河流經這一帶地區,拐了一個「幾」字型的大彎,因而得名。黃河經過河套地區時,泥沙含量還不大,水質比較清澈,流速比較緩慢。河套地區在黃河的灌溉下,土地肥沃,既可以耕種莊稼,又可以放牧牛羊,種植業和畜牧業都非常發達,被譽為「塞上江南」「塞外米糧川」。古人便稱之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河套又分為前套和後套。前套牧草青青,是一個很好的天然大牧場;後套盛產小麥、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農作物。所以,古人又說「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

河套地區還是放養戰馬的絕佳場所。在古代,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等於擁有了一支機械化部隊。由此可見河套地區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河套地區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防禦作用。

先秦時期,河套地區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聚居地。由於匈奴經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秦朝統一後,派名將蒙恬率領大軍,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

漢朝時期,在漢武帝的派遣下,名將衛青揮師出擊,打敗了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再次佔領了河套地區。

唐朝時期,名將李靖率領大軍從河套地區出發,把唐朝的國境線一直往北推到今天的貝加爾湖一帶。

在那以後,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在河套地區展開拉鋸戰。河套地區成為中原王朝的緩衝地帶。

正因為河套地區的重要性,明朝史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說:「河套南望關中,控天下之頭項,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相關焦點

  • 「幾」字彎上看黃河
    河套平原是位於黃河「幾」字彎上的一片扇形衝積平原,因水而生,依河而興。黃河之於河套地區的意義,也許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才能體會。內蒙古水利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在內蒙古人眼裡,黃河不僅僅是母親河,更是內蒙古人民的生命之河。
  • 農村說:「野花進房,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全是古人的智慧!
    農村說:「野花進房,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全是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有人說過:今天有很多科學成就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之上得到的,那麼多的智慧,如此多的古人,肯定有大家不知道的那些智慧結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句話,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這句話叫做「野花進房,家破人亡」,這句話如此嚴重,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一朵「野花」帶來的能有這麼嚴重的下場嗎?
  • 古人說的「年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不願過年了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如今有的人表示自己不願意過年了;也有人說過年的味道沒有了;還有人更直接,說春節就是「春劫」,每到過年就害怕,談年色變。其實,古代人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發明一個新詞來概括「過年難」的感受:年關。
  • 害太歲是什麼意思,害太歲怎麼算?
    害太歲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害太歲? 在玄學中,害太歲(又名穿太歲或太歲相害)是指出生年地支跟流年地支相害, 其影響力量較衝太歲為低。與坐太歲、衝太歲、刑太歲、會太歲、合太歲、破太歲合稱為犯太歲。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古人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又有何講究?
    每次回老家,總能聽到村裡的老人在說俗話,有些我能聽懂,有些明白不了是什麼意思。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最初我就是弄不明白是啥意思,直到後來問了村裡的老人,我才稍微懂了那麼一點。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說「福祿常在醜人邊」?女兒從小就漂亮,該怎麼辦?「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古人說得有道理嗎?古人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弱水」又是什麼?
  • 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示嘆氣或者恍然大悟
    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示嘆氣或者恍然大悟時間:2020-08-29 14:24   來源:太平洋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表示嘆氣或者恍然大悟 害是什麼梗?最近經常能聽見大家是不是說害,真的太難了,那麼這個害到底是什麼意思?
  • 古人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如今仍然適用
    我們經常有聽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這句俗語,其實這就是古代百姓教育自己孩子時經常說的話,雖然說現在看來屬於迷信的說法,但是窺見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有著很好的警醒意義的,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含義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總結吧。
  • 老人常說「人會被自己的舌頭拖累」,啥意思?古人在告誡我們什麼
    文/小田俗語,簡單來說就是古人的經驗總結,也可以說是古人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的道理總結。俗語一般都很短,但短中卻蘊藏著至深的大道理。俗語也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而得以在民間百姓之間廣為流傳,雖然這些俗語已經歷經了千百年,但放到現在依然適用。
  • 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
    問題: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何意思? 這句話說得就是要鼓勵大家自食其力,不能依靠父母和長輩,能夠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有充足富裕的生活。
  •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是怎樣的壯觀景致?
    龐子博先生:「白日依山盡」的「依」是什麼意思? 學員:靠著。 先生:「依」和「靠」沒有關係,「衣」者隱也,「衣裳」就是「隱藏」的轉音,把我們的身體遮擋住、包裹起來。「依」有遮擋之意,「靠」則是連在一起、挨著的意思,為什麼要「依靠」連用呢?
  • 死了啦都是你害的拜託是什麼梗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死了啦,都是你害的,拜託!最近在遊戲圈子裡說的比較多,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個梗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死了啦,都是你害的,拜託這個梗。
  • 俗語「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什麼意思?古人的識人經驗
    不過,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句俗語:「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可以交往,什麼樣的人要遠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實關羽還有一個特點也很突出,那就是這個人十分直率,心裡從不藏著掖著,不論什麼人面前從來說話從來都是直言直語,有什麼不滿的地方直接就說出來了,比如,關羽看不上老將黃忠,就會當面對黃忠說「恥與老兵為伍」,但是卻從來不會說去背後陷害黃忠。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寧窮死,別娶生妻」,這古人說的話,最難理解的是「生妻」一詞,也是爭議比較多的一條古漢語名名稱。現在人們對「生妻」理解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是古代被丈夫休掉回到娘家的女人。第二種是丈夫長期在外,夫妻分離的女人。第三種是舊時民間的陋俗「典妻婚」。
  • 風后奇門口訣是什麼意思?
    在《一人之下》第三季裡,武當王也的掌門,在山洞裡看到他的師兄在念著口訣「先天領周天,蓋周天之變,化吾為王……」這裡先天應該指的《是河圖洛書》,畢竟中華文化追溯根源就是這《河圖洛書》了,由龍龜背書而來,傳說伏羲在黃河邊看到一條龍馬浮出水面,背上馱著一張圖,後來就叫河圖了
  • 這種心態,有百害而無一利,千萬不要有!
    所以說一個人的行為是善是惡,心態是根源。人心複雜多變,有時候是善心,有時候是惡,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但是在繁雜的心態當中,「貪」心為首,是我們大多數人最容易有的。貪在佛門當中,被列為「貪、嗔、痴三毒」之首,這「三毒」是三種根本煩惱,也是產生煩惱的根源,「貪」字列為第一位,是第一個要破除的心態。那為什麼要將「貪」列為「三毒」之首呢?
  • 古人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什麼意思?
    其實,在現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幅上升,加上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的人活個八九十歲都很常見,甚至有很多地方還有什麼長壽村,長壽老人活百來歲呢。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句老話讓很多人緊張。七十三,八十五。地獄之王不會帶走他。這兩個數字象徵著人類生活中的兩大障礙,他們都覺得這個年齡很容易死亡,所以非常可怕。
  •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人睡三覺在過去饑荒到戰亂再到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後,人類社會也從落後的生產力,發展到相對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在物質基礎得到了一定保障後,這時候如歷史上的秦始皇般的貴族和統治階級,開始追求長生不老的願望,這也就促進了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