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美丨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

2020-08-27 中國政協文史館

王人美

1933年,明月歌劇社由於內部矛盾而解散。我也就離開了明月歌劇社,與聯華影業公司二廠正式籤訂了一年的合同,規定拍四部電影。

年底,《漁光曲》就開拍了。導演和我們說過戲後,不久都去了寧波。

深入漁家體驗生活

在石埔漁港待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次去一是拍些外景,二是熟悉漁民的生活。記得我們當時租用的好像是艘捕魚船,噸位不大,稍有風浪就翻騰得厲害。擔任影片攝影的是周克,他因身體不好,出海後簡直起不了床,因此拍不了什麼鏡頭。我正趕年輕,加上從小就好運動,在學校時還玩過蕩橋,所以比較快地適應了海上生活。一些水手常對我們說:「越吐越要吃,這才有東西可吐,不然只有吐苦水,吐幾次就把身體吐垮了!」我牢記他們的話,每頓飯都不少吃,結果還真頂得住。

回到漁港後,由於周克只拍了幾個現場的鏡頭,因此只好用一些室內景、布景、道具等來補戲補鏡頭。

那是我第一次深入生活,導演經常帶我們到漁民家中嘮嘮家常,一到夜晚,我們就在油燈下和漁民們聊天。幾個月的漁港生活,我親眼看到漁民們在風雨裡行船,在浪濤裡捕魚。這時,我跟著一位漁家姑娘學習搖單櫓船。學搖櫓可費勁了,在她的指點下,我右手扶櫓,左手抓繩,一下一下地搖著,一天又一天地學著,為了拍電影,胳膊練腫了我也沒停下。這樣堅持下來,那船總算聽我的話了。同時,我也體會到了水上人家的辛勞和苦難,更痛恨那些欺壓漁民的富豪,同情那些與風浪作伴的漁民。我對《漁光曲》中的漁家兄妹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心裡總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盡力把戲拍好。由於編導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影片拍得差不多了。

《漁光曲》宣傳海報

由於《漁光曲》的拍攝周期過長,到了1934年,我的合同到期,其他三部電影沒拍成,《漁光曲》最後也沒完成。因為《漁光曲》是無聲片,可是蔡楚生導演堅持最後那段唱要有聲音。聯華影業公司本身解決不了錄音問題,就拖了好幾個月。後來還是司徒慧敏帶著他們自製的錄音機來幫我們,才解決了困難。我當時因為懷孕,臉和腳都有點兒腫。聯華影業公司也沒有再和我續訂合同,但我還是拍了最後那段唱的鏡頭。記得當時戲拍到尾聲,我如泣似訴地唱起《漁光曲》的時候,那海洋上的惡浪、學櫓時的辛勞、漁民們的痛苦,一齊湧到眼前,我的眼淚忍不住簌簌地流下來。

電影成功首映

蔡楚生完成了《漁光曲》這部影片,1934年6月14日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當時正是上海60年來少有的高達38攝氏度的酷暑,但影片竟能連映了84天之久,成為當時國產片在上海放映時間最長的一部。

直到今天,《漁光曲》這部影片生動的故事、曲折的情節、動聽的音樂以及各種人物,在我腦子裡記憶猶新。影片一開始,是東海的早晨,太陽從蒼翠的東山漸漸升起,朝霞映照著動蕩的波浪,漁民們在海上捕魚,傳來了《漁光曲》的主題歌。在歌聲裡,影片展開了一個漁民家庭的悲慘故事:

暴風雨奪去了窮苦漁民徐福的生命,他的妻子徐媽不得不拋開剛生下的一對孿生子女,到有錢的船主何家去做奶媽。10年後,徐媽苦心撫養的何家少爺子英和自己的女兒小貓、兒子小猴都長大了。小貓聰明活潑,小猴因從小多病,又沒奶吃,變成了一個痴戇的孩子。他們三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常在一塊兒玩耍。

又過了8年,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了,小貓和小猴租了何家的船,在海上捕魚為生;子英遵從父命出國去攻習漁業。臨行時,他特地來和小貓、小猴告別,並表示將來回國後一定要改良漁業。

就在子英出國後的兩年裡,由於軍閥內戰,盜匪橫行,東海漁民的生活更加陷於困境,小貓家的草棚破屋被洗劫一空,操勞過度的徐媽雙目失明。接著又由於何家同外國人合資創辦漁業公司,用輪船在東海上捕魚,使小貓、小猴他們的生計遭到更嚴重的打擊,他們不得不押掉自己的破屋,扶著老母到上海投奔舅舅。他們的舅舅也是個窮苦人,靠在馬路邊賣唱度日,小貓和小猴因為找不到工作,也只好跟著舅舅去賣唱,並遇到了何子英。這時何子英已經學成歸國,進了父親的漁業公司。

三人相見,子英得知小貓和小猴的境遇後,資助了他們100元錢。但這筆錢反使小貓、小猴因被誣搶劫而遭逮捕。及至他們出獄返家,家裡早被一場大火燒掉了,媽媽和舅舅也都葬身火窟,小貓和小猴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子英找到了他們,要帶他們到自己家裡去。不巧子英的家庭也起了變故,他父親的姨太太跟著姘夫攜卷巨款逃走,父親也因漁業公司的破產和報紙揭發了他的醜史而自殺了。子英這時才深深地感到,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是不可能完成他那改良中國漁業的計劃的,便跟小貓、小猴一同到漁船上去工作。

最後,小猴因捕魚受傷而死,影片在悽怨的《漁光曲》的歌聲中結束。

《漁光曲》劇照,右為王人美(飾小貓),中為韓蘭根(飾小猴)

主題歌家喻戶曉

這部影片的劇情和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大概是使我拍攝時既認真又用心的緣故吧。另外,從音樂上來講,影片的主題歌《漁光曲》是我最喜愛的曲目之一。這首歌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是當時流行的電影歌曲之一。那悽婉的曲調描寫了當時漁民的沉重勞動和被剝削的貧困生活,傳達出了他們心底的悲憤,很好地渲染了影片的主題,歌詞中唱到:

……

輕撒網,緊拉繩,

煙霧裡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租稅重,

捕魚人兒世世窮。

……

天已明,力已盡,

眼望著漁村路萬重;

腰已酸,手已腫,

捕得了魚兒腹內空!

……

這首歌在影片中被運用了好幾次,在不同的情景下有著不同的效果,很有打動人心的魅力,隨著影片的上映,這首歌也很快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成為當時傳遍全國、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之一。

《漁光曲》上映後,我收到大量的來信,好多人都要照片、要籤名留念,有的還要交朋友,其中多數為青年學生。記得那兩年,我為這首歌灌了唱片得到不少收入,按半年結一次帳來算,每次都要拿到400元以上的版稅,由此可見當時《漁光曲》流行的盛況了。

1935年2月,《漁光曲》參加了蘇聯電影工作者俱樂部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在這個有31個國家的代表和影片參加的電影節上,《漁光曲》獲得了「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後來公司曾轉給我一幅獎狀的照片。

《漁光曲》的拍攝完成後,我參加了田漢的話劇《回春之曲》的演出,同臺的有袁牧之、金焰、王瑩等,演出的收入全部捐獻給抗日部隊,這也是我們對抗戰的一點心意吧!


本文摘編自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化史料》第2輯《藝壇生活漫憶》一文。文章標題、小標題、圖片為編者所加。王人美(1914—1987),著名電影演員。曾參演電影《漁光曲》《風雲兒女》《青春之歌》等,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相關焦點

  • 《漁光曲》是第一部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影片,還有人為此犧牲
    潮水升,浪花湧,漁船兒飄飄各西東……」這是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電影《漁光曲》的主題曲。《漁光曲》是一部默聲片,唯片尾配有聲音,由蔡楚生編劇、執導,王人美、韓蘭根主演,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影片,《漁光曲》向觀眾展示了漁民勞動的場面,許多拍攝不僅在海上完成,還有人為此犧牲,故而在片首字幕特別提名,以示對逝者的緬懷與敬意。
  • 說說民國「大片」《漁光曲》的那些事
    1935年2月,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漁光曲》獲得了「榮譽獎」,其獲獎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將其譽為「衝破中國電影圈向世界邁進、中西人士同聲讚美的世界巨片」。導演蔡楚生因此也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中國導演。《漁光曲》是不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影片?
  • 中國首部獲國際獎電影的女主角王人美,父親王正樞是毛主席的老師
    曾不止一次聽人說咱瀏陽沒有影視歌明星,其實早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在亞洲最繁華的上海灘就出現過一位閃耀的瀏陽籍電影明星,她的名字叫王人美,瀏陽大瑤人。她主演了導演蔡楚生的電影《漁光曲》,並演唱了該片同名主題曲。
  • 《漁光曲》主演王人美:一生顛沛流離,兩段婚姻對其皆是折磨
    王人美曾因主演《漁光曲》而一舉成名,她的美麗可愛令無數觀眾印象深刻。她所扮演的小鳳是一個漁行雜工的女兒,王人美不僅將小鳳一角的潑辣勁展現得淋漓盡致,還飾演出了一種銀幕女子少有的樸實氣質。走入了螢屏後王人美片約不斷,曾先後出演過多部影片,她籤約了一家影業公司,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 民國藝術家王人美:曾因名字太高雅被排擠,結果改名後紅遍上海灘
    這位女明星就是王人美,很多現代觀眾對於王人美的認知度可能並不是很高,但是大家一提到中國影視劇《漁光曲》,可能都有所耳聞。這是我國歷史上20年代到30年代能夠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之一,曾經參加過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還拿到了第9名的好成績。可以說《漁光曲》是我國歷史上第1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所以《漁光曲》的成功可以被載入史冊。
  • 《漁光曲》與莫斯科電影節
    一九三五年,為慶祝蘇聯電影事業建立十五周年,蘇聯邀請各國參加二月二十一日至三月二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展覽會。我國電影界組成了七人代表團赴會祝賀,並選送影片參加了展覽。這是中國影片首次參加國際電影展覽。代表團由明星和聯華影業公司共同組成。明星的代表是周劍雲、胡蝶、顏鶴鳴、孫桂籍;聯華的代表有陶伯遜、餘一清和黃謙。
  • 電影背後的故事:創下國產片當年票房新紀錄的影片《漁光曲》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獨闖上海,入華劇影片公司當演員、場記等。後結識鄭正秋並受其大力幫助,1929年入明星公司,做鄭正秋的助理導演和副導演。1931年轉聯華公司,1932年編導電影《南國之春》,從此開始獨立執導影片。1968年重病得不到應有治療,於1968年7月15日逝世,時年62歲。代表作:《都會的早晨》、《漁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一江春水向東流》等。
  • 象山縣石浦漁港,一部《漁光曲》訴不盡來世今生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漁光曲》這部老電影。它攝於1933年,外景實拍現場錄音,不要小看這種製作方法,在當年用這手段拍出來的就是大片。漁光曲劇照《漁光曲》還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榮譽獎」,也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那年頭交通本就不便,為保證影片質量,導演蔡楚生帶著幾十號文藝青年跑到象山石浦,與漁民共同生活,以求真實。
  • 為何《漁光曲》是民歌風俗的藝術歌曲,也是藝術化了的民歌?
    自1934年6月14日影片在滬首映後,上海隨即出現了《漁光曲》熱,一時間由影片女主角飾演者王人美演唱錄製的《漁光曲》的唱片搶購一空,而這首同名主題歌《漁光曲》也隨著影片的上映,迅速傳播開來,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之一。
  • 漁光曲:中國電影的開拓之作
    於是,在當時國內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人的推介下,該片進駐莫斯科,並在莫斯科電影節上獲得了第九名成績。雖然第九名的成績不算太好,但是在中國影史上的意義重大,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與此同時,該片也奠定了其導演蔡楚生在國產影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讓他從一名新導演進入到名導行列。那麼,該片何以引起如此巨大反響,又何以讓蔡楚生一夜之間成為當時娛樂界的焦點人物?
  • 民國第一尤物:嫁給電影皇帝,卻因工作慘遭拋棄,晚年成植物人
    王人美,民國時期著名女演員、歌手,代表作有《野玫瑰》、《漁光曲,父親王正樞是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的數學老師,他博學多才,不但精通數學,對詩詞歌賦、書畫中醫等傳統文化也有頗深研究,在湖南本地極負盛名。出生在這樣文化底蘊濃厚的家庭是王人美的幸運,這讓她自帶閨秀氣質,知書而又達理。但王人美的不幸在於,她5歲喪母,12歲喪父,是典型的家道中落、命運多舛。由於家庭變故,王人美剛剛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後不久便不得不中斷了學業。1927年,13歲的她來到上海加入了明月歌舞團,並憑藉天賦異稟,迅速成為明月社的「四大天王」之一。之後,王人美又踏入電影圈,成為一位優秀的電影演員。
  • 六十三部民國經典電影,讓您一覽民國風情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並上映,引起了一時的轟動,取得了萬人空巷的效果。電影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並且也湧現了一大批有成就的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藝術家。不少電影直至現在看,仍然堪稱經典。
  • 六十三部民國經典電影,讓影迷一覽民國風情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並上映,引起了一時的轟動,取得了萬人空巷的效果。電影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並且也湧現了一大批有成就的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藝術家。不少電影直至現在看,仍然堪稱經典。
  • 《三門新漁光曲》在花橋取景拍攝!
    為廣泛宣傳我國漁業的發展成就助推漁業文化發展充分發揮協會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中國漁業協會計劃推出《美麗漁村》系列微電影,近日,該系列首部微電影《三門新漁光曲》在花橋鎮取景拍攝。▼小片段先睹為快!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我縣拍攝的《漁光曲》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其電影主題曲被廣為流傳,國內眾多著名歌唱表演藝術家都曾演繹過。
  • 「野玫瑰」王人美:為愛裸婚,最終離婚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的上海聯華公司計劃拍攝影片《野玫瑰》,導演孫瑜當時大膽啟用明月歌舞團的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鳳,而男主角則由金焰扮演。在當時,這部影片獲得了極大關注,上映後,金焰和王人美兩人也瞬間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銀幕情侶, 許是把劇中的感情帶入了生活,在劇中飾演情侶的兩人在生活中也成為了一對戀人。
  • 海洋與歌舞的碰撞~《三門新漁光曲》在花橋取景拍攝!
    為廣泛宣傳我國漁業的發展成就助推漁業文化發展充分發揮協會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中國漁業協會計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