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而上邢原平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邢原平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資料圖片)

□文/圖 圖·巴特爾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一位青年作家的身影活躍在我區文壇,他就是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創作研究班的邢原平。在全國重點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牆》、《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小城印象》和《靜靜的雪谷》等多篇作品令邢原平聲名鵲起。在兩次獲得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一次獲得自治區藝術創作「薩日納」獎,多次獲得「青春文學獎」之後,人們都相信他會走得更遠。那時候,正當中國文學衝破「十年禁錮」,文學青年都熱血沸騰。然而,邢原平突然轉行,當了電影編劇。

一「作家」和「劇作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行當,並非所有的作家能寫劇本,但劇作家卻能同時成為寫小說的高手。1988年他開始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劇本,一年之內有兩個劇本獲得了上影的青睞。此時的上影廠廠長是吳貽弓先生,以吳先生為首的「上影藝委會」對劇本的要求極其嚴格。吳貽弓先生在邢原平請他在「油印的劇本」上簽字留念時,不吝筆墨地寫下了「光影才子」的詞句。說起那段往事,邢原平眉飛色舞,說上海是他的福地,說上影文學部的花園洋房和庭院中的香樟樹,念念不忘上影文學部唐編輯對他的栽培,「初寫劇本,根本不知道劇本是要按照電影的敘事規則來講故事,還像寫小說一樣隨心所欲。唐老師便給我找來一大堆劇本和許多經典影片的錄像帶,讓我觀摩。上海人做事真心細,唐老師居然把刊登在不同雜誌、各種書籍中的劇本按照國家分門別類地擺在桌上,好萊塢的、前蘇聯的、日本的,還有中國的各碼一垛。真讓人感動啊!」說到這,已經五十七歲的邢原平眼睛溼潤了。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愛恨都會分明地寫在臉上,常為一絲感動而抑制不住淚水。

「仔細地研究過經典劇作的結構方式,甚至把劇作大師使用標點符號的特點也爛熟於心,事情才變得順風順水了。」 邢原平修改完第一個劇本《第三個男人》,等著上影藝委會研究,唐老師給他預支了一筆差旅費,讓他以深入生活的名義到黃山去旅遊,交待的任務卻是「再編一個故事吧」。於是,他又有了第二個劇本《殤陽血泊》。我國古文論早就有曰:「膽識才氣,四者交互為濟,方可登作者之壇。」世事無常,邢原平正要順風順水地當好編劇,改革開放後形成的中國電影大發展的黃金年代卻因為種種原因陷入低迷狀態,很多電影廠都陷入了陣痛與迷惘之中。邢原平也由此似乎從文壇上銷聲匿跡了,從1990年到2000年,整整十年沒有任何文學作品,反倒《煤從空中走》的長篇通訊得了一次自治區的好新聞獎。文友為他惋惜,覺得他「不務正業」。

二從2001年起,他的影視文學創作突然呈現出一種井噴般的狀態,到目前,兩部作品被拍成了膠片電影,17部劇本被拍成了數字電影。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同樣要編制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央視電影頻道這個我國最大最權威的數字電影製作機構和播出平臺,又一次成為邢原平創作的福地,他創作的多部主旋律作品,其中如工業題材的《核電鐵軍》、《青春創造》、《百鍊成鋼》和《金牌工人》,他爐火純青的敘事能力讓電影頻道每每要創作工業題材的電影時都會首先找他,並送他一個外號:金牌編劇。《十八個手印》、《開頭那些日子》、《孫家兄弟》和在我區清水河縣拍攝的《老寨》這些繼承現實主義電影的作品,受到李準、鍾呈祥等著名評論家和電影學院教授們的高度評價。今年初,《老寨》和《唐山大地震》等五部劇本從三百多部參評劇本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影協杯優秀劇本」殊榮,電影頻道藝術總監柳城先生在頒獎酒會上誇獎邢原平:「好導演五年出一個,好編劇十年出一個,邢原平這樣的編劇十五年才能出一個!」2011年8月28日,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揭曉,邢原平電影《老寨》獲得本屆中國電影最高獎優秀編劇獎,這部具有我區西部地域文化特色的電影力作同時獲得優秀數字電影獎,他的另兩部電影《第一書記》、《信義兄弟》分別獲得優秀故事獎和優秀故事提名獎。

題材領域的陌生往往會成為編劇們難以逾越的溝坎,但邢原平卻在工業、農村、市井、軍旅等題材領域都表現得駕輕就熟,《雪狼》是災難片,《阻擊克隆卡》是偵破片,《九月殺》是戰爭片,最近他又在寫兒童片。因而他三次走上數字電影「百合獎」領獎臺,三次獲得優秀編劇獎。邢原平單獨或合作創作了四部電視劇,央視一套播出的《美麗草原我的家》和央視八套播出的《上海風雲》都有他的心血。

三有人問他,為何「沉寂了十年」?邢原平大笑:「應該算是取經去了。」1970年初中畢業後就當了鐵路工人的邢原平,覺得自己缺乏生活底蘊,想趕緊補上這一課。「生活就是真經啊」!他在卓資縣呆了很久,又跑到清水河縣和準格爾煤田掛職,發現文聯拿不出差旅費,以作家身份下去體驗生活,旗縣和企業不願意接待。「我在一家報社掛了虛名,有了記者證,情況變得大不一樣。寫了點東西啊,歪打正著得了一個新聞獎。」

回首往事,是長達十年的堅守與行走。從自治區東部的林區莫爾道嘎到最西部的額濟納,他徒步從清水河縣的喇嘛灣沿著黃河行走,溯流而上走到了銀川。溯流而上,正是他的創作之路。在他作為記者的生涯中,使他更多地了解了社會,了解了改革,通過和一些改革者的接觸和交談,讓邢原平對國情和實事求是的作風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十幾年之後,這種生活積澱造就了他的傑作《十八個手印》。

「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電影頻道要做一部電影,題材選擇的目光落到安徽鳳陽小崗村,重新梳理那個歷史節點。2007年深秋,我去安徽鳳陽小崗村深入生活。當地的幹部和小崗村的村民說起當年他們按手印搞土地承包製故事,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人——當時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說是如果沒有陳庭元的暗中支持,變革根本不可能發生。」坐在小崗村的「大包幹紀念館」聽老百姓講故事的邢原平很吃驚,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相信某些報告文學的說法,認為那完全是農民迫於飢餓採取的自發行為。「聽很多當事人說了前因後果,我才知道那其實是一場包括省委書記萬裡、縣委書記陳庭元在內的很多共產黨人和那十八個農民一道書寫的歷史,只不過是因為當年的種種忌諱和隱情,眾口一詞的文章與相關影視作品把功勞完全變成了小崗人身上的光環,這些原因中既包括老共產黨人的謙虛美德,也包括當時共產黨人的謹慎和擔心、膽識與策略。由此可以知道,一些主人公的主動隱退包含著很多政治謀略,同時更有共產黨人為人民幸福生活把名利拋在腦後的偉大胸懷。於是,我知道了《十八個手印》的使命就是要還原歷史的真實。我想採訪陳庭元,可陳庭元已經過世了,我只能從大家的言談中揣摩他的音容笑貌。」

四邢原平認為:生活誠然是創作的源泉,但卻是思想讓它們集合成了有價值的東西。他說:「當我們苦讀哲學或各種學說的時候,往往是頭暈腦漲也搞不清楚它們到底是要說什麼,倒是面對一部好小說、一部好電影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領悟得更多。它們好比雨夜的一道閃電,一剎那間將世界照亮,讓你知道你身處何方,有了一個更好的參照坐標。它會用悲劇把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你看,讓你知道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所以,生活中蘊藏著的寶貝是人性,人性與浩瀚的宇宙一樣深不可測,並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五彩斑斕的變奏,在人性的廣度與深度中遨遊、下潛,再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恰當的藝術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正是文藝家的使命所在。」「『文學是人學』的定義是個結結實實的道理,它逼迫著作家、編劇們要去打開天眼,洞悉人情、人生、人性和所有關乎人的世界,藉助或者真實或者荒誕或者悲劇或者喜劇的形式,讓人們通過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和他們的人生故事,明白比哲學、比主義更深邃的道理,文學也具有了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也許這就是邢原平得以成功的奧秘所在。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原平——原平鍋魁
    點擊上面↑↑↑原平大小事微信關注我喲☀ 每日推送原平本土文化,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內容,原平最接地氣的本地微信平臺!
  • 原平民間喪葬習俗(三)
    講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錦繡河山介紹原平經典風物    弘揚原平菁華文化長期徵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首發。
  • 原平民間喪葬習俗(一)
    講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錦繡河山介紹原平經典風物    弘揚原平菁華文化長期徵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首發。
  • 原平炕圍畫:炕臺也有文化
    這項讓他為之痴迷的技藝,就是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平炕圍畫。  「過去,娃娃們還不會下地行走時,老人們就沿著炕圍子,把畫上的故事一則一則地講給他們聽。」75歲的原平炕圍畫省級非遺傳承人弓進壽說,從小在炕圍畫邊長大的孩子們,無形中就接受了一種文化啟蒙。這項古老的民間創作技藝也「流淌」在滹沱河畔,生生不息。
  • 回顧 | 仲夏,我們在原平鄉野採麻麻花
    作者/聶建國(李如水拍攝)在原平,家居坡灣的中年人都有採麻麻花的經歷。每年的農曆六月,天氣燥熱,驕陽似火,在避暑消夏的日子裡到村外的山坡上、亂墳灘採麻麻花,也是一種很愜意的戶外活動。人們或成雙成對,或三五成群採麻麻花,一為活動活動筋骨,二為採點麻麻花給平淡艱辛的日子加一味別樣的佐料。
  • 原平鄉村記憶:打牆
    無論身在原平,還是遠走他鄉,請把那些或感人或勵志或傳奇或值得稱道的原平故事分享給大家。本平臺現徵集原平相關文章、照片。
  • 新聞 原平「北國僑城」項目建設框架協議籤訂
    無論身在原平,還是遠走他鄉,請把那些或感人或勵志或傳奇或值得稱道的原平故事分享給大家。
  • 警示:「盛世匯海」「赫柏綠源」詐騙、傳銷,原平兩女子被抓獲.
    《慧遠故裡行》帶你領略原平名勝古蹟之美!隨後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在孫某與張某的共同操控下,北京「盛世匯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原平分公司吸收資金1169萬元,吸收大同流轉至原平分公司業務資金428萬元。160多人資金受損,一千餘萬元一夜蒸發,這兩個驚人的數字讓原平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的民警感到震驚。隨機成立專案組對這一公司展開調查。通過走訪,這家公司的原形浮出水面。
  • 小說:老邢升職
    老邢一直把老魯當做好朋友的,是不是最好的朋友,老邢也拿不準,倆人都出身於農村,倆人混跡於大城市多年,老邢感覺老魯的水平比自己差一些,水平也還不錯。十幾年了,感覺和他相處的無話不說,應該算是知己吧,再說最近也沒去西京見他啊,真小氣!說你兩句壞話咋滴了?對了,我說了嗎?老邢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腦袋裡搜尋那個告密人。難道是她?對,一定是。
  • 原平西神頭||「中國最美古楸 」,一樹繁花等你!!!
    熱點連結:「中國最美古楸樹」,與你相約原平西神頭!梨花深處梨花情(原平梨花節盛況)山西省道德模範,原平石建華上電視了!歡歡看吧!中韓共話原平炕圍畫(圖/閆志勇 文/郭翠香)熱烈慶祝範亭中學建校73周年!!!剛剛,原平到懷仁的動車通了!原平人走南闖北更方便了!
  • 原平4月28--5月6日房屋.招聘.二手等便民信息匯總
    原平在線 Weixin ID yuanping114
  • 2020年冬季向原平市區供熱工作啟動!
    舉報   10月30日,隨著供熱首站供熱閥門的打開,2020年冬季山西鋁業供熱工作啟動,向原平市區供暖工作進入第五個年頭
  • 中國公益在線原平站聯合舉辦「溫暖送老人情愛滿人間」公益活動
    中國公益在線(公益記錄者 張永春)原平訊 一年四季,冬天往往是社會最需要救助貧困人口的季節,最需要奉獻愛心的季節。 因關愛而聖潔,因感恩而永恆。關愛孤寡老人,點燃愛心,傳遞愛心,是廣江人始終銘記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 急事急辦,有呼必應——山西原平開設「民企100急診平臺」
    新華社太原10月28日電 題:急事急辦,有呼必應——山西原平開設「民企100急診平臺」新華社記者 梁曉飛「平臺來走訪時,原本我不抱任何希望,出乎意料的是,我反映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很快引起重視,甚至推動了城市西北片區的規劃和開發。」
  • 原平:「菜刀殺人案」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系本村...
    新婚燕爾 他背負命案逃亡1993年2月9日,新年正月十八,原平市長梁溝鎮孤山村22歲的小夥子張友旺按照當地回親習俗,和妻子一同去叔叔家赴宴。同在一桌吃飯的還有張友旺本家親戚王宏才。通過對張友旺家庭關係的反覆摸排,一條線索讓追逃組民警興奮起來:張友旺的姥姥原本是從河北逃荒到原平的,她的幾個親戚現在身在內蒙古,並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據此分析張友旺極有可能逃往內蒙古方向。通過對孤山村村民的不定期、全面走訪,民警不斷搜集有關張友旺的重要線索,零零星星的線索搜集工作持續了3年。
  • 小邢寫給她的情書
    最近,小邢接收了好多關於愛情的訊息。  辯論題目「大學生戀愛的利弊」「愛情是無私的」;樂隊曲目《再見十八歲》;還有一個姐姐陷在一場單戀裡,彷徨且無法自拔。  大一大家都很蠢蠢欲動吧。班上時不時傳出些脫單的消息,震驚之餘總是在祝福,然後無比的憧憬。
  • 原平有一個停不下腳步的人
    講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錦繡河山介紹原平經典風物    弘揚原平菁華文化長期徵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首發。
  • 原平一中特邀著名數學提分專家侯傑老師來校做專題講座
    2020年12月9日晚,原平一中特邀山西禹宸教育集團戰略合作夥伴,著名數學提分專家侯傑老師來校為全校數學教師及高三年級部分優生做了高考數學提分策略的專題講座。在講座結尾互動階段,原平一中優秀學子與侯傑老師現場「華山論劍」,在校方臨場出的選擇題前,侯傑老師用了三秒鐘迅速給出了答案,而該學子通過三分鐘的計算過程給了同樣的答案後,再次印證侯傑老師方法的可用性,瞬間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全場師生給予了侯傑老師熱烈掌聲。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 "黑衙內"大團夥紛紛落馬 山西原平重拳"打黑除惡"
    新華網太原3月21日電 山西省原平市委不懼邪,不怕惡,團結幹部群眾從嚴治警,嚴懲各種社會惡勢力。短短一年多時間,便使全市社會治安由亂到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小偷壞人分地塊,壞人都有黑後臺……」。一段時間以來,原平市內警匪勾結,黑勢力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引起了市民對政府的不滿。
  • 武林外傳:我們都渴望擁有老邢這樣的朋友
    作為一個捕快,老邢在日常行為習慣上確實毛病很多,讓大家厭煩,可一旦涉及到大是大非的事情,老邢立馬三觀端正,正義凌然,絕對值得身邊人的託付和信賴。只有白展堂,老邢是不知道他之前的身份的。結合以上種種,要說老邢沒懷疑過白展堂,打死我都不信,但幾年的相處下來,老邢也知道白展堂的為人,只要不犯事,他是肯定不會抓捕白展堂的。不過老邢也有擔憂,就是如果哪天真的挑明了白展堂盜聖的身份,他作為一個捕快,又不能不抓捕白展堂,那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