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餘成歲,律呂調陽:為何有閏年?黃鐘大呂什麼意思?子時如何定

2021-01-09 百家號

《千字文》做為啟蒙書籍,很多人都只是當作一個認字的工具,其實認真研究起來,是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和傳統文化的。在古代做為啟蒙課本的書籍,私塾老師在講解中,不但要求學生識字斷文;同時也會對字裡行間的文化知識給予灌輸。與現代那些以教授國學為噱頭的老師,自己本身就不知甚解,也只是在課堂要求熟讀,或者一言以蔽之,不做過深講解,於是就都剩個囫圇吞棗了;而只是熟讀過這些書籍的學生呢,也會常言學過此書,其真學過了嗎?其真教了嗎……

通過對「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夏收冬藏」的了解,我們知道了由時空到空間,再到生存的地球環境的遞進。既然因為寒來暑往、暑往寒來一個循環為一個年歲,並因此劃分了四季,使得人類對時間有了節點的定義。然而依據日月交替的規律和寒暑感受分割的年歲四季,肯定還會有所偏差,比如太陰曆(月亮繞地球一周)經過測算月亮的盈虧朔晦(朔,月初;晦,月末)一個周期約為29天多一點,以12個月來算,就是354天;而太陽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計算每年的總天數為365天,這樣一來,每年就相差了11天。這樣的話,對於每個季度三個月的固定,在經過大約19年,那時候夏天的季節就便成了歲末,冬天便成夏天的日期,顯然這樣是不行的。那麼就有了接下來的「閏餘成歲,律呂的調陽」的問題了。

所謂「閏餘成歲」,語出《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積累數年的閏餘,並成一個月,放到閏年裡」,這樣的結果就避免了上面說到的「冬夏對換日期」的情況。於是古人結合經驗,找到了「十九年7閏」和「五年三閏」的方法,因此冬夏都很好的控制在一定日期範圍內了,這樣就把年歲差給填補了,從而使寒暑相交替形成固定的年歲。

年歲給固定了,結合寒暑變換的規律,制定出四季,這樣就使人們有曆法可依了,從而合理安排農業耕種的生產生活。關於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指導,光是有四季寒暑分還不行,地生萬物,除了氣候寒暑,還有物候的問題。什麼是物候呢?簡單的講就是「萬物隨氣候而成的生長條件」,也可以說就是適應天地陰陽的問題,這樣就要求尋找到氣候和物候吻合的節點。現在我們知道,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四節氣」並直接利用,但在古代,當初又是如何設計出平衡陰陽的節點呢?這就是我們要接著講的「律呂調陽」。

「律呂」是個什麼東西呢,直白的說就是「空竹管」,關於如何用律呂來「調陽」,其實還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黃帝時代有一個叫伶倫(泠倫)的人,用竹管削成一邊斜,一邊齊的12根長短不一的空竹管,據說其中最長的9寸,最短的4寸6;然後把12根空竹管裡都裝滿暇莩(xiá fú,蘆葦薄膜燒成的灰,是特別輕的);之後拿到西北的陰山,把竹管並排排列,使斜的一端插入土裡,竹管周圍蒙上布帳,再加蓋屋室,目的是使竹管接觸不到一絲風。到了一定時間,最長的這根9寸的空竹管裡的灰,就會自己飛出來,並有「嗡」的聲音;因為沒有外界的影響,這灰飛出來就是地氣在作用——陰陽交替物候動。這根竹管就被伶倫命名為「黃鐘」,而這個時間就是冬至,因為陽氣開始動了;同時灰飛出的那一瞬間就是子時。

我們再來說說這12根空竹管的事,把這些空竹管按由長到短的並排排列,就有1到12個位置,這樣屬於單數的有六根,屬於偶數的也有六根。在傳統文化裡,講究「奇陽偶陰」,因此六根單數就屬陽,稱為「六律」,六根偶數的屬陰,稱為「六呂」。通過上述「律呂調陽」的記載和傳說,這個冬至灰飛的竹管是最長的「黃鐘」,是單數屬陽,是為律;六根偶數以「六呂」命名,就叫第一為「大呂」了。因為「律呂」在平衡測算陰陽生的時候,會發出固定的音,所以在後世的聲律中,以此為標準,就把「律呂」當作了天然的「調音器」了。而關於「律呂」具體的相關文化,其實還更複雜。

相關焦點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孫毓芹先生:律呂淺談
    八月份我可能要在成都呆些日子,故而提醒北京琴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提前準備。感謝大家!記得小時候,老師講古文觀止中歐陽修的《秋聲賦》,講到「秋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兩句,他不得不用中國十二律的原理來解釋。什麼鳳凰鳥雌雄呼叫啦,什麼六律六呂,律呂調陽啦,什麼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啦。
  • 律呂與減字譜
    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蔟,太蔟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賔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漢代高誘對《呂氏春秋·察傳》所作註解的一段文字,似乎能夠為選擇性書寫十二地支、十二律呂對應關係提供理論依據:六律,六氣之律。陽為律,陰為呂,合十二也。
  • 【十二律節令】夾鍾之音·驚蟄·二月節
    《孝經緯》曰:「雨水後十五日,鬥指甲,為驚蟄。蟄者,蟄蟲震起而出也。」古人將驚蟄分為三候:「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 因歷代黃鐘律音高標準之不同而隨之上下。對不同律制而言,上列十二律名的精確音高關係一般僅指三分損益關係的前十二律,稱為十二正律。 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研究結果表明,十二律的絕對音高有兩種系統。黃鐘=f1,稱為第一音高系統,又叫鐵尺律;黃鐘=c1,稱為第二音高系統,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
  • 「黃鐘」、「大呂」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黃鐘」、「大呂」分別是十二律的第一律和第二律,按中國歷代所謂「定律」,一般指確定黃鐘一律的音高,並以此為標準,推算其他各律的律數。因此,歷代的黃鐘律就是歷代的標準音高,這個標準音高依據朝代的不同會有所變化,但不管如何變化、黃鐘都是十二律中聲調最洪大響亮的,《史記·律書》「黃鐘者,陽氣踵黃泉而出也」也是這個朝代音樂創作的標準和起點,可見其重要性。「大呂」是十二律的第二律。《漢書·律曆志》:「大呂:呂,旅也,言陰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 宋代燕樂二十八調「角調說」辨析
    ……角聲七調:曰大食角、曰高大食角、曰雙角、曰小食角、曰歇指角、曰商角、曰越角、皆生於應鐘。①這裡所謂「角聲七調……皆生於應鐘」即是蔡元定所言「閏角」。所謂的「閏」,指「餘閏」的意思,用在角的稱謂上,是相對五正聲的範圍而言,即表示五聲之外多餘的階名。
  • 《帝王業》為何改名《上陽賦》?上陽賦是什麼意思?
    很多觀眾對於這種題材的劇也是非常喜歡的,那為什麼《帝王業》這部劇要改名為《上陽賦》呢?《上陽賦》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這個名字又是什麼意思?在劇情方面相比原著又有沒有哪些改動呢?1、帝王業為何改名上陽賦《上陽賦》是由寐語者的小說《帝王業》改編,主要講述了出身尊貴的上陽郡主王儇和寒門虎將蕭綦相識相知、相愛相扶共同開創江山大業的故事。
  • 帝王業為何改名上陽賦 上陽賦是什麼意思
    很多觀眾對於這種題材的劇也是非常喜歡的,那為什麼《帝王業》這部劇要改名為《上陽賦》呢?《上陽賦》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這個名字又是什麼意思?在劇情方面相比原著又有沒有哪些改動呢?今天就讓吾愛詩經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當天如何看雲辨吉兇?古代朝廷有何禮儀?民間有什麼習俗
    朝賀·影視圖片第二件事——律呂調陽,觀日晷天象。《春秋左傳》載「朔旦冬至,歷數之所始,治歷者因之,則可以明其術數,審別陰陽,敘事訓民。意思是,在四時八節,尤其節氣的起點冬至時節,朝廷命司天監等觀察「天象氣色災變(此為雲物)」,並詳細記錄,以便提前防備和應對。如《易通卦驗》曰:「冬至之日,見雲送迎從下向,來歲美,人民和,不疾疫;無雲送迎,德薄,歲惡。故其雲赤者旱,黑者水,白者為兵,黃者有土功,諸從日氣送迎其徵也」。
  • 子時兩條命是什麼意思,子時出生的人有什麼講究嗎?
    民間常說「千金難買子時命」,這是因為在子時出生的人命運都是很好的,但是世事無絕對,還有一種在子時出生的人是一生窮困潦倒的命相,所以才會有子時兩條命這種說法
  • 老人言「男忌子時,女忌午」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忌子時,女忌午」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是咱們不能根據傳統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應該深挖其引申含義,下面就讓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男忌子時,女忌午」的由來傳統陰陽理論認為:男性屬陽,女性屬陰。
  • 俗語「男兒難得正當午時,女兒難得半夜子時」,是什麼意思?
    家鄉有一句俗語「男兒午時有官當,女兒子時有福享」,比「男兒難得正當午時,女兒難得半夜子時」這句俗語要更直白,更容易理解。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過去民間的說法,說的是午時出生的男孩會大富大貴,能幹出一番事業來,而子時出生的女孩是享福的命,能嫁個富貴人家。其實,我國的民俗文化,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往往一句俗語都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活子時
    另一方面,一談到方法就落入了後天有為境地,心機一動天地皆知,求道的純樸之心反遭汙染。如何修道,真是說也難,不說也難。然而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向前運動發展的,如果能把好的方法用在正行的培養,造福於環境、百姓的同時有益於自己身心發展,再將修行的意境回饋於天地自然,則有為的方法也就是合於道的無為施用。果真達此境界,則有為、無為也是名相,自然之法終歸於自然之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