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

2020-11-17 水母網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題:讓生命健康地來到人間——寫在全國殘疾預防日來臨之際的觀察與思考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帥才

8月25日是全國殘疾預防日,今年的主題是「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如何預防新生兒疾病?」作為未來的父母,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應該怎樣做?在全國殘疾預防日來臨之際,記者了解到,不少即將為人父母者,對此還知之不多。當前亟待提高群眾的殘疾預防意識,織牢公共衛生防控網,以降低意外致殘、出生缺陷致殘等風險。

殘疾可防的關鍵:減少出生缺陷

「右腿」點地、緩緩前傾、慢慢站直……重新站起來,12歲的周富(化名)眼眶溼潤了:「感覺真好!」近日,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免費為四川50名貧困肢體殘疾人裝配假肢,讓他們能重新站起來,走向美好生活。

「預防殘疾需要更多關懷和愛心。」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黨委書記馬小平介紹,醫院前期精準調研了解到四川偏遠山區部分殘疾人有裝配假肢的需求後,聯合四川省殘聯協調整合資源,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以殘疾人需求為導向,實施了集中裝配假肢行動。而有一些人就因出生缺陷而留下了終身的殘疾。

全國殘聯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8500萬殘疾人。而大部分殘疾都是可防可控的,關鍵在於早預防、早控制。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雷冬竹表示,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前就已存在的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減少出生缺陷是有效預防殘疾的方式,只有科學進行產前準備,才能讓生命健康地來到人間,才能從源頭上減輕因先天殘疾而給患兒和家庭帶來的痛苦。

「對於殘疾兒童,父母和他人應該更科學地關愛他們。因為0-6歲是殘疾兒童生理和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特別是3歲以前,如果能不失時機地從醫學、康復、教育、社會角度對高危兒童進行早期幹預,可以促進兒童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社會適應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殘疾帶來的危害。」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龔慶華說。

下好早期篩查「先手棋」 更要及時幹預防範

開展早期篩查,可以查出多種致殘性疾病。「如新生兒足跟血檢,可以篩查出苯丙酮尿症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這些病能夠通過特殊餵養方法或加用某些藥物得到控制,將殘疾消滅於未發階段。」龔慶華說。

她介紹,目前國家大力推行的兒童免費免疫接種,都能夠有效預防脊髓灰質炎、麻疹、風疹等多種致殘性傳染病。

雷冬竹說,近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大眾對增補葉酸、產前篩查、系統排畸超聲、羊水產前診斷、新生兒篩查等出生缺陷防控措施有了較高的接受度。

近年來,多地積極採取措施預防殘疾。湖南省出臺了「八免兩助」政策,即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產前篩查、高危人群出生缺陷幹預檢測、地中海貧血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新生兒多種遺傳性代謝性疾病檢測,以及兒童遺傳代謝疾病、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

成都還在全市啟動戶籍人口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以預防耳聾殘疾的發生。此前的傳統篩查方法是採用耳邊搖鈴的方式觀察新生兒反應,但存在篩查盲區,而新的篩查手段採用的是基因檢測晶片,只需要採一滴足跟血就能通過DNA檢測發現新生兒是否屬於耳聾基因攜帶者。

記者從湖南省郴州市了解到,郴州市產前診斷中心自2018年開始針對地中海貧血、先天性耳聾等155種危害嚴重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目前已篩查了1200餘對夫婦,確診約360名單基因遺傳病攜帶者,進行及時幹預。

防優於治 織牢公共衛生防控網

專家認為,預防殘疾亟待加強出生缺陷防控力度,防優於治,變被動診斷、治療為主動預防。

雷冬竹建議,降低出生缺陷,關鍵在於孕前、產前的及時預防,要特別重視孕前或早孕的基因篩查。應推進防控策略前移至婚前、孕前,從源頭預防出生缺陷發生,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確立本地區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病種,推廣進行全民篩查。

「遺傳病的發生並非偶然,隱性單基因遺傳病攜帶者雙親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常規產檢難以檢出,但遺傳基因會傳遞,直到患兒出生後才發現病症。因此,育齡夫婦孕前或早孕可以到醫院抽取血液做單基因遺傳病攜帶者篩查。」雷冬竹說。

織牢公共衛生防控網也勢在必行。「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孕前、孕期健康知識普及,採取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幹預措施,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進而減少殘疾發生。」龔慶華說。

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兒童康復一科主任康曉東說,對於可能發生殘疾的高危兒童群體,不僅要對其家庭加強宣教與相關照護技術的培訓,要對家長進行心理支持和疏導,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區康復機構隨訪制度。

相關焦點

  • 全國殘疾預防日,願每一個兒童的世界不再殘缺
    2020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今年的主題是: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殘疾預防,關注兒童健康據了解,我國每年新增殘疾人近200萬,殘疾現患率、發生率在中高收入國家中處於較高水平,殘疾風險伴隨每個人,殘疾預防與個人、家庭、社會息息相關。
  • 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以「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做起」為主題。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於父母來說,除了欣喜和期待,隨之而來的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如何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早日發現隱患並及時解決,也是每一位父母面臨的課題。
  • 2021年湖北自考特殊兒童早期幹預課程考試大綱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作用集中表現在:為社會發展增加建設者的力量;有效地減少社會承擔的特殊教育和殘疾福利費用;同時有助於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第三節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趨勢(一)早期發現與早期幹預的趨向。當代世界範圍內對兒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視,使得特殊兒童教育出現了突出的「早」之傾向。
  • 科學防控早期幹預阻擊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能否避免,如何預防?在9月12日「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記者採訪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出生缺陷預防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河南省人口計生科研院有關專家和領導。該院黨委書記、院長趙良說,科學合理的前期幹預,可使出生缺陷發生率大大降低,對家庭減痛,對社會減負,意義重大。
  • 全國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殘疾預防常識拿走不謝!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8月25日是全國殘疾預防日,鄭州二七區升龍廣場舉行了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宣傳教育活動,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其中也包括殘障人士。對於殘疾預防,要從我們每個人開始。那麼,殘疾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常見的致殘原因又有哪些?殘疾的預防又要從何做起呢?
  • 修補翅膀,重建生命,康復訓練為殘疾兒童帶來新希望
    走進麗水市殘聯康復醫院,專業的特教老師們正為腦癱、聽力語言障礙、智障、孤獨症等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和訓練。在肢體康復科,治療師通過水療、磁療、感覺統合課訓練和器械訓練等現代康復治療,以及針灸、小兒推拿等傳統康復治療,為腦癱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發育遲緩及高危兒等兒童實施康復基本訓練。測聽室、水療室、作業理療室、言語訓練室、物理治療室、功能評估室等分區明確;各項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 美瑗與您話早療 ④ 《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幹預——兼祝賀臺灣早療協會「親子樂活堡」落成啟用》
    過去我也一直認為是這樣沒錯,早年臺灣還在倡導早療的時候,我們也是高喊:☻早期發現、早期介入、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黃金髮展階段!所有的專業人員一致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殘疾上,所有的力氣和心思都在強化「孩子的異常」,鼓吹家長要全力配合療育,絕不能讓孩子的發展遲緩輸在起跑點!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主任詳解:如何預防多動症?
    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許多父母抱怨孩子太過活躍,有些孩子甚至不能停下來,這讓父母很頭疼。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
  • 兒童孤獨症:沒有「神奇療法」,6歲前康復幹預可改善
    殘疾按發病原理分為:智力殘疾、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肢體殘疾和精神殘疾。精神殘疾是指各類精神障礙持續一年以上未痊癒,存在認知、情感和行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參與的狀況。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介紹,2001年,中國0-6歲殘疾兒童抽樣調查顯示,0-6歲兒童精神殘疾前兩位的致殘原因為孤獨症和非典型孤獨症。2006年,中國0-6歲兒童孤獨症致殘率為0.36%。
  •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1月1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貫徹落實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救助。
  • 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自閉症兒童的家庭幹預五原則
    但由於國內孤獨症領域的幹預治療尚未十分成熟,孤獨症的康復教育隊伍中並沒有足夠數量的診斷專家、康復專家。孤獨症患病率與幹預資源間的巨大懸殊告訴我們,孤獨症的康復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表明,孤獨症有效的幹預模式是集早期幹預、密集型幹預、納入家庭參與的幹預於一體的,這說明良好的康復效果是離不開機構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分工協作的。
  • 【光華|微科普】預防痛風 從娃娃抓起 從家長做起
    【光華|微科普】預防痛風 從娃娃抓起 從家長做起 2020-12-24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識別早期孤獨症
    家長無助而彷徨,幾經輾轉,來到我們行為矯正中心進行幹預訓練。自寶貝降生之日起,初為人父母的喜悅溢於言表,全家人全身心地關注著寶貝的成長,點點滴滴,絲毫不敢放鬆。那麼,上述這位寶貝緣何去醫院診斷呢?什麼是孤獨症呢?早期哪些症狀代表寶貝患有孤獨症傾向呢?
  • 基因檢測對抗帕金森病: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
    這是一項不可逆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十分重要!然而,超9成大眾對帕金森病認識不足。 、早發現、早幹預 帕金森病易感基因檢測,是指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全面檢測篩查與帕金森病相關的基因,在疾病發生之前預知風險,提前預防和幹預,以個體基因信息為基礎,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精準用藥和生活方式上更為有效的康複方案。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講解:不愛說話=自閉症? 如何預防兒童自閉症
    全球每 160 名兒童,就有 1 名自閉症患者,自閉症開始於兒童期,但會持續至青春期和成年,一些自閉症患者能夠獨立生活,其他人則有嚴重殘疾,需要終生護理和支持。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自閉嗎?   兒童開口說話本來就有早有晚,有的一歲就開口說話,有的兩、三歲甚至四、五歲才開口。   原因有幾種:一是個體差異,二是兒童早期生活缺陷使交流功能啟動遲緩,三是因為家長經常強迫孩子說話,引起孩子逆反和心理障礙。家長們應該知道,不愛說話只是「自閉」的一種表現,並不等同於「自閉」。
  • 新政|未來十年,天津婦女和兒童的「健康」這樣安排!
    開展妊娠期營養、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控制,實施早期篩查,對篩查異常孕婦進行診斷、監測、治療,指導孕婦妊娠期膳食營養、運動原則,維持正常體重增長。開展孕產期心理狀況篩查,及時對心理異常孕產婦實施幹預,保障婦女特殊生理時期心理健康。 強化危急重症救治。
  • 大興區殘疾兒童的福音來了
    12月11日大興區兒童康復部病區迎來第一位住院小患兒標誌著兒童康復部全面開診為充分滿足轄區殘疾兒童康復的需求,大興區婦幼保健院聯合區殘聯,在兒童康復園的基礎上創建了大興區兒童康復部,康復部位於大興區榆垡鎮空港新苑,建築面積4291㎡,門診自今年6月份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