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和軍士,逐月、安置上的平等。

2021-01-18 騰訊網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左手軍官,右手軍士,隨著我軍軍事制度體系的變革,軍官與軍士責權不一,導致存在的工資薪金趨向平等,再加上逐月制度新的退役機制出現,軍官與軍士的退役安置,在逐月上會不會對等,很多人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今天,兵策君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上來,談幾點看法。

待遇越來越趨向對等,軍官與士官差距在哪裡?

有觀點認為,軍官士官差在格局,這種格局恐怕還真是學歷教育來的。你覺得呢?

比如,外軍因為戰訓結合,部隊研究戰術,研究戰法,戰場意識強化,如果我們的軍官也天天研究戰例,發表研究,從作戰體系上區分軍官與士官的職能。兵策君覺得,目前軍官體系制度,特別是基層的軍官,因為單位任務屬性不一,區分作戰與後勤保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軍官體系的差距就有了。

作戰體系的單位,軍官每天忙的累的像個狗,研究作戰方案,帶兵搞訓練,非作戰單位的後勤體系的單位,在能力建設上,假設軍官與士官都是拔草掃地五公裡,可能未必比士官幹得好,這就導致士官當然不服軍官,都是幹一樣的低級勞動,憑什麼因為你是軍官就比我掙的多?不過,這話題說多了又是一個系統性體制性問題。

軍官對待遇的趨向平等的吐槽,與其說是不滿官兵待遇差距越來越小,倒不如說是對官兵責權不合理分配的不平,以及職業發展規劃的無助無力感。

要談差距,就必須說幾個大家比較關注的點。

軍官與軍士的職責平等權。

作為軍官請多考慮怎麼打仗,怎麼做貢獻,如果要求跟軍士一樣放開走留,其實可以想一下,作為幹部天天抱著「軍官如果可以轉士官」、「放開走留」這種思想,那怎麼教育部屬安心服役呢。要知道,一個連隊的主官,一定程度上主導著整個連隊的運轉。

必須承認,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作為軍官,是戰士的老大哥,真的拿他當兄弟,戰場上他必然會給你擋子彈。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戰士學歷低,謀生手段單一,出去了會很困難,給他更好的保障才會讓他更安心服役。所以每個群體有每個群體的不容易。

比如,逐月是一種退役方式,軍官逐月和軍士逐月就都只有一個身份,統稱為退役軍人,不能還抱著自己官本位思想,還想著有個三六九等。

這裡需要公允一句,如果感覺逐月後自己身份降低了,那你可以好好幹,可以幹退休,可以轉業,繼續保持幹部身份,享受幹部待遇。

兵策君希望,在待遇保障上,特別是今後的逐月上,滿足軍官與士官的群體期望值,減少不對等的差異值,要體現在兩個群體的共同待遇保障上,各取所需。

軍官與士官的選擇平等權。

何為平等?有人給出了一個說法:「講門檻的時候不講平等,講工作的時候不講平等,講責任的時候不講平等,講覺悟的時候不講平等,講待遇的時候講平等。」

甚至有人覺得,「社會上會讓領導和員工待遇一樣嗎?」單從社會性質上來說,其實社會上的待遇評定也是根據能力、貢獻來的,不是看身份。

一直在講的是,政治待遇與經濟待遇能不能平等?不談責任、能力和付出,無差別待遇的結果,必然是降低軍官這個職業的吸引力,那麼多軍官的崗位士官能頂的起來?

要肯定的是,平等是政治上平等,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按勞分配,按責分配,並沒有剝奪所有人當軍官的路。

細化到責任上,士官的作用也很突出。凡事必論美國軍隊,中國軍官能跟美國軍官比嗎?中國士官能跟美國軍士比嗎?美軍的訓練、管理平時基本上由軍士負責,軍官很少參與。

中國軍隊基層部隊軍官是24小時留營住宿,美國基層部隊軍官基本是上下班制,到點下班走人。

中國軍隊營連級別的日常訓練管理全是軍官負責,而美軍基本上是由軍士負責。從責、權、利相對應的角度來看美國軍士理應享有部分軍官的待遇,而中國基層部隊士官擔負了這些責任嗎?

提高士官待遇是趨勢,但也要看到提高待遇的同時應當讓士官們肩負起相對應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以貢獻定待遇的原則,否則只會寒了基層幹部的心,試想一下:年輕的連長、指導員收入還不如連隊士官,反而連隊的大小事務、責任都要壓到軍官身上,這樣能夠體現公平原則嗎?

任何問題都要客觀公正的看待,不能把什麼問題都上升到覺悟和思想認識的高度,不能搞道德綁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誰貢獻大就誰安置好,誰能力強誰就安排好。

這麼多年來二八現象太嚴重了,吃大鍋飯的依舊存在。在地方同樣的崗位,985出來的肯定要比二本的薪水多的多,這是對知識和技能的肯定。雖然對於能力有很多認識,對於知識的定義也不一樣,但是絕不能和稀泥,搞大鍋飯。

官兵平等原則是咱們的立身之本,平等分配也是咱們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問題在於,社會的其他地方全不搞平等分配,只有公司內部現在要這麼搞。

分高分低一個樣,付出多少一個樣,能力強弱一個樣,責任大小一個樣。那自然是不行的了,官兵平等並不等於鬍子眉毛一把抓,並不等於平均主義吃大鍋飯。

所以,要清晰的認識到幾點:

政治平等不是待遇平等

官兵平等也僅僅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一個體現。照搬和盲目信奉歷史經驗,卻不結合當前實際,違反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原理,也是教條主義的體現。

現行「經驗主義」依舊有。

有人說士比官優秀,並不否認有這類情況存在,這個屬於新老工作經驗矛盾,比如新排長比不了老代排,這是工作經驗問題,換句話說,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除非特別優秀,一般來說和老員工沒法比,但是這並不影響後續成長。一個十年兵非要和剛畢業的學員比,也不現實。

官兵平等,對等嗎?

討論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說嚴重點就是把本來不是問題的,人為地製造出問題了。

官兵平等,兵兵平等,主要講的是出身平等、政治地位平等,解決的是官對兵的根本態度問題。人為地把這個問題對立起來就是在製造矛盾、混淆概念。

由於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官兵各自責權利肯定不同,也必然不同,不在一個語境、一個範圍內討論這個問題永遠也爭不出一個結果,否則必然造成認知混亂。

毛主席為一個戰士犧牲專門開追悼會是官兵平等,毛主席長徵時騎馬、坐戰士抬的擔架就不平等?

幹部在駐地可以找對象成家,低級士官不行就是不平等?

年輕幹部兩人住一個房間、士官要十多個人住一個大房間就不平等?

幹部和士官工資標準不一樣就不平等?

軍師團營幹部住房標準不一樣就不平等?

各級別官兵黨員交納黨費的標準不一樣就不平等?

幹部戴資歷章肩章就與兵不平等?參加各種會議、閱讀各種文件對人員和職級有要求就不平等了?

責權利要平衡,平均主義的做法實質是最大的不公平、不公正,是對貢獻最大、付出最多者者的不對等。

當前,軍士群體中小部分貢獻大,能力強的,給予好的待遇是必須的。軍官與軍士兩個群體體現差異性也是必要的,社會上以收入論高低的比比皆是,沒有差異,會讓軍士群體對軍官群體產生不以為然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總之,不要把武裝力量特有的必須的最基本的差異上升到政治層面,不要混淆概念,不要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不良爭論。

世界是矛盾的,矛盾就是差異、對立,對立差異使矛盾運動,運動推動事物發展,矛盾也產生動力活力,大鍋飯、平均主義既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也阻擋社會進步。

人性本是趨利避害,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想最好只想更好,但無節制的任其發展,怕是要把辯證唯物主義用錯了地方。

要看到的差距在哪裡?

首先薪酬體系最基礎的原則之一是符合權、責、利匹配原則。

所謂官兵一致原則顯然違背了這一基礎原則,帶來的後果就是弱化了軍官在軍隊管理應該承擔的責任。營長和軍士如果"官兵一致",憑什麼營長要為全營的軍士承擔責任。

其次,職業化要引入巿場化配置人力資源的手段。

軍隊的特殊又不能完全實行市場化,特別是解放軍這種具有很強政治屬性的軍隊。

然後,參透軍人職業化的本質,要摒棄所謂的身份地位,戮力同心共同抗敵。

存在上下級是為了便於指揮打仗,而不是為了體現身份地位。不必再糾結所謂的官和兵,刨除官本位的積弊,幹好自己的本職崗位。

當前的現實就是,同等年齡、兵齡的軍官與士官的待遇差距越來越小,但權責反差太大,導致幹部說起工資待遇時都感覺到,與士官相比幹部崗位性價比實在太低。

比如有的單位嚴格要求,基層幹部和戰士一樣按時存取使用手機,如果幹部私自使用或被戰士舉報有第二部手機,至少警告處分起步,幹部關於權責和待遇的反差就會非常強烈,所以使用手機不僅是聯絡方便的問題,而是幹部的自我安慰,其他情況也一樣。

改革重點是對現役部隊綜合作戰能力的評估、調整、改進、提升。打開優秀士官考核晉升為軍官的通道,樹立成為軍官服役到退出年限就有好待遇的觀念,從而增強士官的進取心、責任心,有利於優秀人才發揮作用,不能搞「大鍋飯」絕對平均。

今後,隨著《退役軍人保障法》等法規制度政策的出臺,退役待遇與服役貢獻掛鈎而淡化身份差別,與此同時,還要把責權利在崗位中的體現,把官兵的職業發展與個人理想實現在職業化中的體現,融合、理順、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絕不能軍隊只管服役期間的事,事務部門只管退役後的事

相關焦點

  • 退役軍士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
    退役軍士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2 星期四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歷經三次審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11日表決通過了退役軍人保障法
  • 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法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等做了詳細說明,那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 新《條例》下發後,軍官軍士「復轉退」探析
    最新的《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明確軍官職業起點一般從少尉軍銜起步。以後軍校畢業的本科生現役學員通通授予少尉軍銜(正排3檔待遇,2年後要晉升中尉)。直招軍官按照學歷學位和大學層次(985、211)授予相應的軍銜。特招專業技術人才擔任軍官,綜合衡量其學歷學位、工作經歷、專業能力、大學質量,可授予中尉或者上尉軍銜,清華北大的肯定高看一眼,高授一職。
  • 軍官和士官退役待遇越來越接近,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個問題開始爭論的源頭始於《退役軍人保障法》中安置章節,也就是軍士的退役選項中出現了「逐月領取退役金」,待遇與軍官在逐漸接近,我們開始看到後臺留言有個別軍官身份的同志開始發表「影響軍官積極性」的論調。筆者是退役軍官,但這篇文章既不站退役軍官立場,也不站退役軍士立場,只是客觀把自己的觀點表述清楚即止。
  • 《兵役法》今日起審議,服役年限、工資待遇和逐月標準
    此次審議的背景、原因和具體細節,我們就不過多贅述了,此次《兵役法》審議,除了我們往常說的明確一年兩次入伍,取消國防生,士官變成軍士,自主變成逐月,增加直招軍官等等之類的內容外,會在退役安置形式中增加逐月的表述。
  • 《兵役法》今日起審議,服役年限、工資待遇和逐月標準.
    此次審議的背景、原因和具體細節,我們就不過多贅述了,此次《兵役法》審議,除了我們往常說的明確一年兩次入伍,取消國防生,士官變成軍士,自主變成逐月,增加直招軍官等等之類的內容外,會在退役安置形式中增加逐月的表述。然而,大家期待想知道的具體逐月的最低年限、基本待遇、參照標準等等應該不會在兵役法中明確,還需要《現役軍官法》《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等配合。
  • 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能領多少?
    當然在草案眾多條款中,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討論是相當火爆的。首先讓我們看看草案關於「逐月」的表述:第十八條 對退役的軍官,國家採取退休、轉業、復原、逐月領取退役金等方式妥善安置。第十九條 對退役的軍士,國家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顧名思義,「逐月領取退役金」就是符合條件的退役軍官和軍士,選擇這種安置方式的軍人,在退役後,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定的退役金。
  • 軍官20年軍士16年!大學生4年視同年限
    逐月的待遇一直在討論,最為熱烈,也是軍官和士官最為關切的一個問題。官兵領取的逐月金額度和係數肯定不同。但是參照系,網速小編以為還是以往的20年的自主擇業標準,即20年,80%,按照現在的新係數,也就是打過折的自主擇業退役金的80%,就是逐月金的基本參照!20年的「逐月金」略低於原20年軍齡的「自主擇業」待遇收入。
  • 今年馬上16年了,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嗎?
    在本月通過的《退役軍人保障法》中,軍官、軍士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首次正式寫入保障政策。 根據《退役軍人保障法》明確的內容,軍士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
  • 神圖與逐月政策解析!
    這篇講正文:最近神圖聊得沸沸揚揚,也有很多粉絲詢問此事,今天便和大家聊聊逐月
  • 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場!
    承上是對軍官新的退役安置的一種過渡,啟下是對當前政策改良推進的安置銜接。 當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以指令性方式為主導的安置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安置方式要與時俱進。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軍官|軍銜|少尉_網易訂閱
    因著軍改等一系列的原因,不少單位都進行了降級縮編,編制的減少,造成了晉升困難,很多人在一個位置上硬生生卡到最高年限,因此,造成部分基層單位,大齡尉官一抓能有一大把。  對於一些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遲遲調不了級的人來講,已經不奢望晉升,只求速走。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走,「鬧」轉業的原因。
  • 退役軍人逐月領取退役金制度將出臺
    焦點2:明年起,退役軍人將「逐月領取退役金」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退役軍人保障法的第21條,新增了一項對退役軍人的安置方式,即對退役的軍官、軍士,國家可採取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妥善安置。那麼,這項新增安置措施落地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 對於保障法草案中對退出現役軍官、志願兵(士官)安置問題的修改建議
    退出現役的軍隊幹部,一般辦理轉業手續,以「原籍安置,負責到底」和「歸口安置,各安其業」的原則,由地方各部門、各地區根據工作需要和幹部的具體條件,並參照他們原來在軍隊中所擔任的職務,分配適當的工作。連、排職幹部一般轉業回原籍,可以轉到廠礦、企事業等基層單位當職工或地、縣、鄉當幹部。在分配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時,要注意發揮他們的專長。有的幹部因家庭等方面確有實際困難,需要在地區上照顧的,可給予適當照顧。
  • 軍士利好軍官一般?幹齡成關鍵?少尉很好看
    文:網速三般2020年1月1日印發的《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以及《現役軍官退役暫行規定》、《專業技術軍官管理暫行規定》、《關於規範軍官制度改革中等級轉換辦法和過渡政策的通知》、、、等等一系列十來個文件,估計已經通過內部保密的電子文件傳遞系統,傳送到團以上單位。
  • 軍官服役、晉升和待遇,涉及切身利益的變化
    中央軍委日前印發《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以及相關配套法規。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官宣解讀中,我們看到了軍官在服役、晉升和待遇方面的重要變化。1、軍官隊伍主要依託軍銜等級、崗位職務層級、待遇級別3個手段進行調控管理。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
    因著軍改等一系列的原因,不少單位都進行了降級縮編,編制的減少,造成了晉升困難,很多人在一個位置上硬生生卡到最高年限,因此,造成部分基層單位,大齡尉官一抓能有一大把。對於一些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遲遲調不了級的人來講,已經不奢望晉升,只求速走。
  • 2021年軍官轉業安置,新變化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落地政策,但是可以肯定的有兩點:1、未來轉業只是少部分人可以享受的安置職業化的重點就是延長服役年限,讓軍官在部隊長期服役,最終享受退休的安置待遇。通過轉業安置的軍官數量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從而減輕地方的安置壓力。
  • 2021年軍官轉業政策展望
    站在職業化前夜,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展望一下2021年轉業政策:一、談到轉業政策,就不得不先來聊一聊退役方式《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第十八條規定,對退役的軍官,國家採取退休、轉業、復員、逐月領取退役金等方式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