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領航者、明星慈善家、安寧舵手、慈善聲樂家、家族慈善先行者、心懷大愛仁醫、新媒體正義博主等7位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愛心楷模,因為他們感人的愛心事跡,12月19日(星期三)晚獲頒華人世界備受重視的「愛心獎」榮銜。
雖然冬日寒意襲人,但香港因為散發巨大的愛心正能量而顯得溫暖無比。由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主辦的第13屆‧2018頒獎典禮,19日晚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3B展覽廳盛大舉行,內地的牛根生、凌鋒及蔡海炳;中國臺灣地區的江松樺、林志玲、陳榮基、簡文秀共7人,因為他們長年不懈助人的善行義舉,被甄選為本屆愛心獎得主,每人各獲頒13萬美元獎金,得獎人將全數用於公益事業,善心故事激勵後來者。
典禮邀請到愛心獎終審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香港UA亞洲聯合財務總裁張炳煌、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現屆主席張佐民、鳳凰衛視執行董事/鳳凰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王紀言、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何大光、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楊家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壹基金理事長馬蔚華、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企業總裁/王詹樣公益信託主任委員王文淵、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林蒼生、臺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臺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秘書長李伸一等貴賓出席,大家攜手傳揚愛心,為世界發放更多正能量。
(左起):王振耀、吳小莉、馬蔚華、王紀言、梁愛詩、王文淵、林蒼生、黃輝珍、李伸一攝於啟動儀式上。
愛心獎終審委員會主席梁愛詩在致辭時表示,「愛心獎」的目標在於2020年擴展至全球華人,2025年走向世界甄選善心人。今年「愛心獎」參選人的善舉日趨國際化、多元化。本屆參選人的愛心、善行無論在總量還是規模上皆更勝往年,評委也樂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反覆審閱手上的資料。到了終審,一群滿懷愛心的社企慈善家入圍,使評委內心十分糾結,終誕生7位得獎人。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高知名度、涵蓋不同範疇的公益人參選,拓展更多領域的公益項目。
香港孕育了許多名聞遐邇的大慈善家,本獎以香港為發源地,未來期待更多本港愛心企業家參與本獎。萬裡之行,始於足下。在走更遠路的前提下,本獎也要打好堅實的基礎,為褒揚本港、兩岸四地乃至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愛心典範而作出重大貢獻。
「愛心獎」終審委員許曉暉女士不幸於兩周前去世,同人深表惋惜,為了記念她對「愛心獎」的貢獻,本會決定成立「許曉暉紀念基金」,詳細情況將會在網上公布。
左起:「許曉暉紀念基金」發起人Philip和愛心獎終審委員會主席梁愛詩及林創辦人合照。
張建宗在賀辭中表示,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在2006年設立「愛心獎」,表揚兩岸四地的善行義舉,傳揚愛心事跡,把兩岸四地的善心人連繫起來,壯大力量。今屆愛心獎有7位得主。他們分別來自內地和臺灣,長年投身慈善工作,憑藉自身知識和人脈,在不同領域扶貧送暖,濟世匡民,立德樹範。這些善舉不但為社會帶來希望,亦感染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構建關愛世界,獲獎實至名歸。愛心涓滴,匯流成河,無私奉獻,集腋成裘,帶動崇德向善的風氣,溫暖人間。我在此衷心恭賀本屆愛心獎各位得獎者,願樂善好施的精神薪火不絕,廣布遠被。
典禮中,五位司儀輪流介紹每位得獎者的背景,配合臺上屏幕播出的專訪短片及精選照片,彰顯他們為社會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與觀眾分享「世界因愛而變得溫暖」的訊息。整晚頒獎禮洋溢著感人的氛圍,全場來賓多次送上雷動的掌聲,為今年的冬天加添無限暖意。
臺灣著名的聲樂家暨本屆愛心獎得獎人簡文秀獻唱《Amazing Grace》(中譯:《奇異恩典》)、《月亮代表我的心》、香港童聲女高音林爾琪演唱《Over the Rainbow》(中譯:《飛越彩虹》)、《O Mio Babbino Caro》(中譯:《我親愛的爸爸》)等以愛心為主題的拿手歌曲,以及屢獲國際大獎的香港跳繩隊之花式表演,獲得滿場熱烈鼓掌和此起彼伏的歡呼喝彩聲。
臺灣著名聲樂家簡文秀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香港童聲女高音林爾琪邊彈邊唱《Over the Rainbow》。
典禮的錄像實況將於12月29日(星期六)21:40起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鳳凰衛視官方客戶端「鳳凰秀APP」同步首播。香港臺、美洲臺、歐洲臺周末黃金時段重播。
***************************************************************
貧困家庭出身,從養牛工、洗瓶工躍升為中國乳業領軍人物,卻在年富力強、事業鼎盛期捐贈家族資產、淡出商界,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2004年發起成立老牛基金會。當時,用捐股方式做慈善的企業家中尚屬首例,被媒體譽為「全球捐股第一人」。在他的薰陶下,家族成員全部投身公益,被評為「中國戰略慈善典範」。截至2018年6月底,其基金會已累計與170家機構與組織合作,開展231個公益項目,遍及中國31省與美國、加拿大、法國、丹麥、尼泊爾、非洲等地,支出人民幣13.6億元。致力探索公益全球化、專案國際化的慈善之路。
內地得獎人牛根生(長子牛犇代領):由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何大光及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頒獎。
神經外科專家,通過三個專項基金,經13年積累經驗,至2017年,終成立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就學、病患就醫。籌集海內外資金,舉辦國際交流、培養中青年醫生;向公眾普及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知識;組織中國志願醫生團隊赴雲南、海南、石家莊等全國800多個貧困縣義診、扶貧、救災,赴幾內亞醫療援外;赴歐、美、亞、非等地進行公益講學。
基金會暨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及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吳小莉為內地得獎人凌鋒頒獎。
為新媒體博主和影響全國慈善人物。謹記人民警察來自人民,服務人民、盡己所能匡正社會風氣。其實名認證的微博「獅城蒼狼」,共發布11000多條友善類博文,聯合公益機構發起近百次微公益活動,帶動2萬多人參與助弱救殘,募集善款人民幣1052萬元;助失學兒童完成義務教育;助患先心病棄嬰做手術;助39名被拐兒童重返父母懷抱,助95名走失長者與親人團聚。
內地得獎人蔡海炳由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楊家強和本會現屆主席張佐民頒發獎盃及證書。
昇恆昌免稅商店創辦人,出身寒微,創業之初,即投入社會關懷。企業以「社會公益導向,利益大眾」為核心理念,親率7千名員工投身行善及社會公益,每年約500場志工活動,開創全員志工文化。感念雙親恩情與熱心為善的義風,特以父母及企業之名,成立永瑞慈善事業基金會、江許筍文教基金會、昇恆昌基金會與中華傳統文化基金會四個慈善基金會,長期深耕偏鄉教育、文化藝術、體育推廣、環境保護及文化傳承等多元公益面向,貢獻心力,積極關懷、扶助弱勢,致力實踐「社會企業責任」。
愛心獎終審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臺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頒獎給臺灣得獎人江松樺。
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創立者。十年來持續的公益項目包括成立兒童早療中心、發起小學築巢計劃、倡導女性健康議題及愛無國界,探訪非洲、日本,數萬人因此受益。協助千名腦麻兒、遲緩兒、聽損兒早療學習經費;捐助兒童醫院心臟治療儀器及支氣管鏡設備,加強兒童安全醫療;支持原住民兒童教育與舞蹈傳承計劃;至今已協助中國四川、雲南、蒙古、寧夏、貴州偏遠山區共十所小學宿舍建設,並承諾未來十年築巢計劃,數萬人因此受益。她將以公益為一輩子事業,用最正面的力量,帶給世界每個角落多一些溫暖、多一抹微笑。
香港UA亞洲聯合財務總裁張炳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壹基金理事長馬蔚華頒獎給臺灣得獎人林志玲。
安寧舵手,化醫為愛。一生奉獻醫療,透視生命的本質,關懷臨終的安寧療護︰臺大醫院服務32年中,院內創立助念室及安寧病房,推動臺灣投入安寧緩和醫療工作;94年成立蓮花基金會,深耕臨終關懷,為臨命終人及其家人尋求身、心、社會及靈性的安適與自在;開創佛教宗教師培訓,讓僧侶加入弘法制度;先後參與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修法,維護及擴大善終權益範圍;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期間,首創全責護理,並提升沿近地區醫護水平及就醫可近性;創立失智症協會,推廣失智病人照顧及爭取失智長者福利。
臺灣得獎人陳榮基由吳修齊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林蒼生、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秘書長李伸一頒發獎盃及證書。
數十年公益路,緣於自幼清苦而懂得珍惜,以歌唱從事公益,延續父親行善腳步,40年來熱心參與弱勢團體,公益演出及慈善活動不計其數,共幫助400多家弱勢團體,及募得善款新臺幣25億餘元,成立許多慈善基金會回饋社會。投注20年心血及花費千萬餘元編輯及製作音樂教材有聲書,免費提供全世界華人學校、臺灣及中國大陸西北偏鄉地區30萬餘冊,推廣音樂教育,不遺餘力。
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企業總裁王文淵、臺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一起頒獎給臺灣得獎人簡文秀。
「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表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牛根生董事長本屆得獎,將進一步鼓勵和帶動企業家和富裕家族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具有重大意義。過去13載,「愛心獎」以香港為基地,兩岸共選慈善楷模,用愛心、公益把兩岸四地連結起來,共融發展,做到「兩岸一家親」。
「愛心獎」下一個目標是2020年、第15屆「愛心獎」由兩岸四地推向全球華人社會,結合兩岸乃至全球華人、華商的力量,共同推動實現「愛心夢想」,並於2025年成為世界公益慈善項目,全球共選愛心楷模,這是林創辦人一生中最大的心願。第14屆.2019「愛心獎」即將啟動,請大家鼓勵善心人士踴躍報名參與甄選。
「愛心獎」官網資料請瀏覽:
www.compassionaward.org;
以及臉書
和微信
***************************************************************
愛 心 水 滴
匯 流 成 海
整理:何雅歌
記者:吳超平(社會監督辦公室主任)
審核:龍繼雄
電話:0715—4348110
關注民生,歡迎踴躍投稿,社會監督,新聞站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