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外來媳婦本地郎》,觀眾更難以忍受的是珠江臺的配音員

2021-01-10 粵一簫

如果問廣東年輕人,珠江臺最難看的節目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二十年來可謂把珠江臺臺前幕後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姨媽姑姐三嬸六婆都搬上節目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然而相對於珠江臺那些五十年不變的粵語配音員,《外來媳婦本地郎》還算更容易讓觀眾忍受得了。

幾十年來,珠江臺播放的劇集基本上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把聲音真的讓觀眾難以忍受。配音語調千篇一律,平淡,毫無感情可言。男的說話如同嘴裡含著白飯那般生硬而渾濁,女的說話如同進了ICU病房的病人那般聲音低沉、蒼老無力。不知道他們還哪來的勇氣有時候甚至把tvb的電視劇配成他們的聲音。

不久前,珠江臺還專門報導了這班配音演員的臺前幕後的故事,他們在採訪中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配音歷程和心得,並告訴記者他們是如何用聲音感動無數觀眾。記者還讚揚他們是真正的「粵語好聲音」……

關於近十幾年來的珠江臺,很多觀眾都說該吐槽的已經吐槽了,僅剩的情懷都已經被一步步消耗完了,唯一默默轉臺吧,讓他們自娛自樂去!

相關焦點

  • 廣東電視珠江臺六大長壽電視節目,《外來媳婦本地郎》僅排第四
    六,《萬紫千紅》 14年 對於廣東的年輕觀眾來說,對珠江臺最深的印象非《外來媳婦本地郎》莫屬了,然而對於老觀眾來說,最經典的永遠都是《萬紫千紅》。該節目於1981年4月開播,那時候甚至還沒有珠江臺。作為國內第一檔綜藝節目,《萬紫千紅》的播出可謂是點燃了廣東人的每一個周末。
  • 珠江臺:繼續翻炒《外來媳婦本地郎》,還有什麼意義?
    有這麼一部電視劇,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0年,播放了差不多4000集,到現在依然屹立不倒,這部劇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的歷史,原先計劃只播20多集的電視劇,實際翻了幾翻,這就是珠江頻道著名的劇集《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你的青春回憶嗎?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播出,到今年2020年,已經整整20年,播出劇集超說起《外來媳婦本地郎》,這是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傾力打造的本地王牌電視劇,也是廣東電視臺唯一拿的出手的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創作於上世紀90年向2000年過渡時,當時廣東人喜歡看粵語方言電視臺,比如香港的本港臺,TVB無線電視翡翠臺,加上本地的珠江頻道,廣州臺,佛山臺等,由於廣東觀眾喜歡看粵語電視劇
  • 《外來媳婦本地郎》Coco毛琳,在劇外是位多才多藝的主持人
    在20年前,《外來媳婦本地郎》以全新的情景劇登上了珠江臺的熒幕上。該劇的導演和全體演員都抱著忐忑不安的心,等待著那首次登臺的收視率,那是他們一次嘗試,也是一次大膽摸索,這一嘗試讓《外來媳婦本地郎》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廣東乃至廣西一帶的收視王,從此開啟了它長達六年的霸屏模式。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媳婦們現實中的老公大盤點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11月4日開播,目前,該劇已經播出將近20年,集數超過3000集,成為我國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的「長壽劇」。這個關於「康家老少」的故事從剛開始深受觀眾追捧到近年面臨愈來愈多的吐槽與質疑。不管觀眾喜好或是厭惡,它對於廣東人來說確實可謂深入民心。康家是耐心們的現實中的老公大家知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媳婦們現實中的老公大盤點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11月4日開播,目前,該劇已經播出將近20年,集數超過3000集,成為我國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的「長壽劇」。這個關於「康家老少」的故事從剛開始深受觀眾追捧到近年面臨愈來愈多的吐槽與質疑。不管觀眾喜好或是厭惡,它對於廣東人來說確實可謂深入民心。
  • 《外來媳婦本地郎》四個外來媳婦現實裡的老公,有一位是億萬身家
    在2000年11月4日這一天普通的日子裡,《外來媳婦本地郎》悄悄的在珠江臺播放,這一播就是20年。從一個小小的廣州生活劇,慢慢發展到家喻戶曉的經典劇。 在20年的歲月裡,有不少老觀眾不再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又有不少新的觀眾加入進來,使得《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四個外來媳婦現實裡的老公,有一位是億萬身家
    在2000年11月4日這一天普通的日子裡,《外來媳婦本地郎》悄悄的在珠江臺播放,這一播就是20年。從一個小小的廣州生活劇,慢慢發展到家喻戶曉的經典劇。在20年的歲月裡,有不少老觀眾不再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又有不少新的觀眾加入進來,使得
  •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從未看過完整的《外來媳婦本地郎》
    2000年,珠江臺這部《外來媳婦本地郎》播出,雖然很受歡迎,但或者你們不相信。現在的演員我幾乎都不認識是誰我個人說說我不怎麼愛看這部《外來媳婦本地郎》但凡在廣州長大的七十八零後的人,都看過一部也是86年珠江臺的《萬花筒
  • 「瞞」了觀眾20多年,《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阿嬌,其實是個當官的
    說到有關廣州的電視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而這一部電視劇也確實是厲害了,居然達到一千多集,就算是香港的《愛回家》也沒有那麼多集,而且名氣也不如前者。而說到《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角色,很多人會想到康祈宗、天佑
  • 《外來媳婦本地郎》三嫂黃菲旺夫,前夫是億萬總裁,現任是大導演
    在廣東本土劇裡,有很多劇都講述了廣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把廣東文化講得最好的,莫過於《外來媳婦本地郎》! 為何說《外來媳婦本地郎》是把廣東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呢?這要從21年前說起,那時的廣東在經濟發展水平,一路猛跑。隨之而來的是外來人口的劇增。一下來了這麼多人,把當地的治安給整亂的。而外地人和本地人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
  • 為何在20年前,《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康家人排斥外地人呢?
    它就是南方人曾經熱愛的老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珠江臺播放的,它代表著廣東文化,將廣東文化用喜劇的形式表達出來。《外來媳婦本地郎》家庭成員由康伯、康嬸為父輩,「光、宗、耀、祖」四個兒子裡,除了老二康祈宗早早結了婚,和二嫂蘇妙嬋生下康天庥,其餘三個兒子都未成婚。
  • 《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承載了我們無數的童年回憶
    《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承載了我們無數的童年回憶還記得小時候星期六、星期日打開珠江臺看這部劇的時光嗎?離開劇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在新劇中已經開始看不到康伯康嬸近日,有消息傳出:康伯康嬸已經離開了《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光、宗、祖三兄弟,他們的媳婦在劇裡是誰
    在我們懵懂的童年時期,有一部有著不一般的喜劇在珠江臺播放,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該劇從沒有宣傳到名聲大噪,一時間成為廣東本土劇的佼佼者,更創下一個保留至今的收視記錄。該劇從20年前開始拍攝,到現在它還在前行著,從未停下過拍攝的步伐,也不忘初心的堅持著。
  • 開播20年,《外來媳婦本地郎》第一次出現這種畫面!
    3月復工後的第一個周末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像以前的周末那樣等到晚上7點打開珠江臺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呢?據相關消息《外來媳婦本地郎》日前已復工開拍這周末就將為大家獻上「特別劇目」兩集跟防疫抗疫相關的單本劇《昌盛街抗疫》《宅小家為大家
  • 早於《外來媳婦本地郎》14年的珠江臺經典短劇《萬花筒》演員盤點
    1986年播出的電視系列短劇《萬花筒》距今已經34年過去,對於廣東老觀眾來說,它可以稱得上為時代經典,也許具體劇情大多已經忘記了,然而當一幅幅經典的畫面、一張張熟識的面孔再次呈現時,觀眾仍然能依稀記起和懷念昔日曾經的經典。當年《萬花筒》推出後名噪一時,成為時代熱潮的名牌欄目,它播出以來可謂是廣東電視臺諸種劇目類型中知名度最高、觀眾面最廣、廣告效益最好的名牌節目之一。
  • 早於《外來媳婦本地郎》14年的珠江臺經典短劇《萬花筒》演員盤點
    、一張張熟識的面孔再次呈現時,觀眾仍然能依稀記起和懷念昔日曾經的經典。當年《萬花筒》推出後名噪一時,成為時代熱潮的名牌欄目,它播出以來可謂是廣東電視臺諸種劇目類型中知名度最高、觀眾面最廣、廣告效益最好的名牌節目之一。該劇是由廣東電視臺和佛山話劇團聯合拍攝,在珠江臺播出的單元短劇。全劇共分《人生百態》、《萬花筒》、《農家故事》等三個系列,以改革開放不久的都市街坊文化為背景,以「針砭(貶)時弊、倡導文明」為主題,劇情貼近生活,略帶新聞性。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羅飛雁扮演者劉瑩瑩,廣東新時代美女
    劉瑩瑩,《外來媳婦本地郎》當中羅飛雁扮演者,也是第一個嫁人康家的孫媳婦。她於1996年4月1日出生在廣州。以前不少觀眾都會討論劇中的幸子、王菲和大嫂香蘭究竟誰才是康家最漂亮的媳婦,然而這些過去或現任的康家第二代媳婦們如今最少都四十多歲了,現在早已是康家第三代人的天下了。
  • 《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阿嬌來頭不小,原來是個當官的
    說起《外來媳婦本地郎》承包最多笑點的人物大家都會想馬上想到一個人,沒錯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會是康祈宗。但也有一部分人,首先想到是是另一個人,她就是阿嬌,李彩嬌。看到這些場面,電視機前的觀眾肯定會哈哈大笑。
  • 廣東電視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成員現實中的另一半
    然而,《外來媳婦本地郎》直到今天一拍就是20年。更讓觀眾無奈的是,現在還沒有人知道它的終點竟然在哪裡。在今年該劇的第4000集中,已經淡出劇組的康伯康嬸再次現身,很多觀眾都感嘆說:「康伯康嬸真的老了。」然而,有不少網友回覆說:「何止他們老了,我都老了。」確實,20年來說對於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