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臺:繼續翻炒《外來媳婦本地郎》,還有什麼意義?

2020-08-26 兆哥奇聞志

有這麼一部電視劇,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0年,播放了差不多4000集,到現在依然屹立不倒,這部劇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的歷史,原先計劃只播20多集的電視劇,實際翻了幾翻,這就是珠江頻道著名的劇集《外來媳婦本地郎》。

翻開這部電視劇的歷史,其實它的成功也是環境和時代發展所造就的。20年前,也就是90年代向00年代過渡時,廣東人所選的電視臺其實並不多,特別是粵語的電視臺就更加少。看粵語電視劇只能看tvb的翡翠臺和亞視的本港臺,但是,雖然香港的電視臺說粵語,但與廣東來說,文化上還是有點差異,在情感上,大家都希望有屬於自己本地文化的電視劇。

藉此機會,廣東廣播電視臺旗下的珠江頻道,作為一個純粵語的電視頻道,計劃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電視劇,就這樣,《外來媳婦本地郎》誕生了。

這套電視劇以粵語為主,作為情景喜劇,以輕鬆愉快的氣氛下描述和推廣廣府文化,還講述廣府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矛盾與融合,將省內的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省外的上海、河南、四川多地等文化,甚至國外的文化,形成廣府文化為主,其他文化相環繞的劇情,由於文化不同,語言溝通、生活方式等不同,造就很多笑點,由於緊貼生活,反映時事,一經播出,迅速吸引到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收視率節節上升,受到大家好評,於是,就一直播放下去。

不過到了2006年,情形開始改變,作為劇中的靈魂人物,在劇中扮演」二佬」康祈宗的演員郭昶因病離逝,這部劇開始走下坡路。同時,受到國內其他電視劇的衝擊,收視率進一步下降。為了挽救收視率,開始進行創新,首先把拍攝環境改變,去掉了西關大屋,先是變成城中村,後來變成旅館。同時加入了許多新人物,原本加入了「新二佬」,但表演方式不被大家接受而離開劇組。


但是20年過去了,有很多演員都先後退出劇組了,康伯、康嬸因為年經大,只會偶爾出現,康家第三代的年輕演員,因為去學習也先後退出,康家其他演員,有自己的事業,也會經常缺席拍攝,已經不能出現像以前那樣一家人齊齊整整在一起吃飯的場面了,為了彌補康家人的缺席,新增了很多康家的鄰居,整部電視劇就變成了「康家鄰居們的那些事兒」。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這部劇集已經到了要停播的時候,但作為珠江臺唯一拿出手的自拍劇,停播了,也沒有能力去拍攝更好的劇集,停播後,廣告收入可能會更加少。所以,珠江臺寧願繼續打磨外劇。在2018年,外劇以康家第三代康天庥為主,加入新演員,打造了《外來媳婦本地郎之春暖花開》這個系列,一定程度,增加了熱度,增加了話題,收視率也有些回升。但是隨著這個系列的完結,收視率再次降回去了。

於是今年2020年,再次對外劇翻炒一次,舉辦了外來媳婦本地郎相聯的綜藝節目《我要上外劇》,向全國海選新演員。但是,我看了兩集這個節目,非常尷尬,參賽選手尬演,導師尬評,質量實在太差,可以說是為拍而拍,讓人根本看不下去,與其他綜藝節目相比,差太多了。

這部劇集收視下降,除了大環境的變化,還有是它自身質量下降所造成的,劇情中大量引進廣告,對廣告進行大量特寫,甚至還會對廣告推廣的內容專門編寫劇本,有時演著,就突然背起廣告詞來。雖然拍攝電視劇需要廣告費來支持,但是也沒有其他電視劇像外劇這般光明正大的植入廣告。

20年了,劇本創意也逐漸乾枯了,大家覺得外劇還有繼續拍下去意義嗎?

相關焦點

  • 相對於《外來媳婦本地郎》,觀眾更難以忍受的是珠江臺的配音員
    如果問廣東年輕人,珠江臺最難看的節目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二十年來可謂把珠江臺臺前幕後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姨媽姑姐三嬸六婆都搬上節目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然而相對於珠江臺那些五十年不變的粵語配音員,《外來媳婦本地郎》還算更容易讓觀眾忍受得了。
  • 廣東電視珠江臺六大長壽電視節目,《外來媳婦本地郎》僅排第四
    六,《萬紫千紅》 14年 對於廣東的年輕觀眾來說,對珠江臺最深的印象非《外來媳婦本地郎》莫屬了,然而對於老觀眾來說,最經典的永遠都是《萬紫千紅》。該節目於1981年4月開播,那時候甚至還沒有珠江臺。作為國內第一檔綜藝節目,《萬紫千紅》的播出可謂是點燃了廣東人的每一個周末。
  • 《外來媳婦本地郎》Coco毛琳,在劇外是位多才多藝的主持人
    在20年前,《外來媳婦本地郎》以全新的情景劇登上了珠江臺的熒幕上。該劇的導演和全體演員都抱著忐忑不安的心,等待著那首次登臺的收視率,那是他們一次嘗試,也是一次大膽摸索,這一嘗試讓《外來媳婦本地郎》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廣東乃至廣西一帶的收視王,從此開啟了它長達六年的霸屏模式。
  •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你的青春回憶嗎?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播出,到今年2020年,已經整整20年,播出劇集超說起《外來媳婦本地郎》,這是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傾力打造的本地王牌電視劇,也是廣東電視臺唯一拿的出手的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創作於上世紀90年向2000年過渡時,當時廣東人喜歡看粵語方言電視臺,比如香港的本港臺,TVB無線電視翡翠臺,加上本地的珠江頻道,廣州臺,佛山臺等,由於廣東觀眾喜歡看粵語電視劇
  •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從未看過完整的《外來媳婦本地郎》
    2000年,珠江臺這部《外來媳婦本地郎》播出,雖然很受歡迎,但或者你們不相信。現在的演員我幾乎都不認識是誰我個人說說我不怎麼愛看這部《外來媳婦本地郎 反觀《外來》,在西關如果有這麼大的西關大屋,四兄弟,家父母,相當於五房一廳,還有天井,那真是大戶人家了。具體參照荔枝灣附近的那些西關大屋,當然,為了打造西關文化也無可厚非! 那二嫂的《汝好茶餐廳》呢?常年就嬌姐一個人包辦了所有餐廳的出品,連砧板也是她一個人負責。有可能嗎?或者有人會說我雞蛋裡挑骨頭,茶餐廳是為了阿嬌姐的個人表演吧。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媳婦們現實中的老公大盤點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11月4日開播,目前,該劇已經播出將近20年,集數超過3000集,成為我國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的「長壽劇」。這個關於「康家老少」的故事從剛開始深受觀眾追捧到近年面臨愈來愈多的吐槽與質疑。不管觀眾喜好或是厭惡,它對於廣東人來說確實可謂深入民心。康家是耐心們的現實中的老公大家知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康家媳婦們現實中的老公大盤點
    《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11月4日開播,目前,該劇已經播出將近20年,集數超過3000集,成為我國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的「長壽劇」。這個關於「康家老少」的故事從剛開始深受觀眾追捧到近年面臨愈來愈多的吐槽與質疑。不管觀眾喜好或是厭惡,它對於廣東人來說確實可謂深入民心。
  • 《外來媳婦本地郎》四個外來媳婦現實裡的老公,有一位是億萬身家
    在2000年11月4日這一天普通的日子裡,《外來媳婦本地郎》悄悄的在珠江臺播放,這一播就是20年。從一個小小的廣州生活劇,慢慢發展到家喻戶曉的經典劇。 在20年的歲月裡,有不少老觀眾不再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又有不少新的觀眾加入進來,使得《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四個外來媳婦現實裡的老公,有一位是億萬身家
    在2000年11月4日這一天普通的日子裡,《外來媳婦本地郎》悄悄的在珠江臺播放,這一播就是20年。從一個小小的廣州生活劇,慢慢發展到家喻戶曉的經典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不斷更替著它的內容主旨,從廣州本土文化發展到廣州時尚,該劇講述了愛情、親情、街坊友情等方面,是一部有著不一樣的情景喜劇。
  • 《外來媳婦本地郎》用了20年,拍了4000集,還有拍下去的意義嗎?
    《外來媳婦本地郎》用了20年,拍了4000集,還有拍下去的意義嗎?千禧之年是個影視業時代的開始,在那之後,影視業百花齊放,這一年也是新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開播之年。那年是百花齊放的豐收之年,也是《外來媳婦本地郎》嶄露頭角的一年。《外來媳婦本地郎》剛開播的頭幾年時間裡,觀看該劇的觀眾是一漲再漲,被它那多變有趣的故事情節所吸引。
  • 為何在20年前,《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康家人排斥外地人呢?
    它就是南方人曾經熱愛的老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珠江臺播放的,它代表著廣東文化,將廣東文化用喜劇的形式表達出來。《外來媳婦本地郎》家庭成員由康伯、康嬸為父輩,「光、宗、耀、祖」四個兒子裡,除了老二康祈宗早早結了婚,和二嫂蘇妙嬋生下康天庥,其餘三個兒子都未成婚。
  • 「瞞」了觀眾20多年,《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阿嬌,其實是個當官的
    說到有關廣州的電視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而這一部電視劇也確實是厲害了,居然達到一千多集,就算是香港的《愛回家》也沒有那麼多集,而且名氣也不如前者。而說到《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角色,很多人會想到康祈宗、天佑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光、宗、祖三兄弟,他們的媳婦在劇裡是誰
    這部經典老劇叫做——《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故事是講述了生活在西關大屋一家人,這家人姓康,家裡的長輩康伯是個退休的文化人,但他的思想比較古板,他對於外來人物比較排斥。在兒子們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時,康伯不厭其煩的要求,找未來媳婦首先要是本地人。
  • 《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承載了我們無數的童年回憶
    《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承載了我們無數的童年回憶還記得小時候星期六、星期日打開珠江臺看這部劇的時光嗎?離開劇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在新劇中已經開始看不到康伯康嬸近日,有消息傳出:康伯康嬸已經離開了《外來媳婦本地郎
  • 《外來媳婦本地郎》三嫂黃菲旺夫,前夫是億萬總裁,現任是大導演
    在廣東本土劇裡,有很多劇都講述了廣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把廣東文化講得最好的,莫過於《外來媳婦本地郎》! 為何說《外來媳婦本地郎》是把廣東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呢?這要從21年前說起,那時的廣東在經濟發展水平,一路猛跑。隨之而來的是外來人口的劇增。一下來了這麼多人,把當地的治安給整亂的。而外地人和本地人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
  • 外來媳婦本地郎,除了情懷還剩什麼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的一部本土劇,講述了西關昌盛街康家四個兒子娶了四個外來媳婦後發生的各種事除了康家一家,還有昌盛街的一眾街坊,比如名叫白谷精的祝師奶,整天斬斬斬的阿嬌,二哥是多麼的搞笑阿宗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靈魂人物二哥的離去是我們的損失,當初我就很氣憤為什麼給二哥安排一個拋妻棄子的結局,明明是不得已啊
  • 《外來媳婦本地郎》大嫂香蘭,21年堅守崗位,只為守護「康家」
    對於演員而言,付出21年這個漫長的歲月,這時間幾乎是一個演員的職場生涯,但他們無悔,只求心中那僅有的初心使命,讓他們繼續努力下去。2000年,那年是個百花齊放的大好之年,而這部帶有傳奇色彩的劇,登上了珠江臺,導演們和演員們帶著忐忑的心情,驗證自己一年多來的成果。
  • 開播20年,《外來媳婦本地郎》第一次出現這種畫面!
    3月復工後的第一個周末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像以前的周末那樣等到晚上7點打開珠江臺看《外來媳婦本地郎》呢?據相關消息《外來媳婦本地郎》日前已復工開拍這周末就將為大家獻上「特別劇目」兩集跟防疫抗疫相關的單本劇《昌盛街抗疫》《宅小家為大家
  • 珠江臺《外來媳婦本地郎》羅飛雁扮演者劉瑩瑩,廣東新時代美女
    劉瑩瑩,《外來媳婦本地郎》當中羅飛雁扮演者,也是第一個嫁人康家的孫媳婦。她於1996年4月1日出生在廣州。以前不少觀眾都會討論劇中的幸子、王菲和大嫂香蘭究竟誰才是康家最漂亮的媳婦,然而這些過去或現任的康家第二代媳婦們如今最少都四十多歲了,現在早已是康家第三代人的天下了。
  • 早於《外來媳婦本地郎》14年的珠江臺經典短劇《萬花筒》演員盤點
    該劇是由廣東電視臺和佛山話劇團聯合拍攝,在珠江臺播出的單元短劇。和《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同的是它幾乎每一集都反應的是當時熱門的話題,每周播出一集,一集一個故事,每集21分鐘,共播出300多集。對於廣東年輕觀眾來說,比較多人認識的是《外來媳婦本地郎》中的吳蘇妹飾演的「嬌姐」。而在當年《萬花筒》當中陳碧姬飾演的「嬌媽」同樣十分深入民心。在劇中,嬌媽是一個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的寡婦,同時也是一家小型服裝店的老闆。她刻苦耐勞,為了養活幾個子女任勞任怨。同時,她又十分八卦、愛管閒事、唯利是圖、封建迷信等。